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适度的杂交对改进猪生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苏紫黑猪是黄淮海黑猪与外种猪杂交选育的优质黑猪.在现有苏紫黑猪选育基础上,导入巴克夏猪血统,比较导入前后以及不同杂交方式对苏紫黑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以及50%、25%巴克夏猪血统导入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苏紫母猪与巴克夏公猪杂交后,头胎产仔初生窝质量显著提高(P<0.05),而导入50%巴克夏猪血统的杂种猪1日龄和180日龄体质量极显著高于原苏紫黑猪(P<0.01),杂种猪1日龄管围及180日龄体高、体长、胸围、管围、臀围体尺指标也均极显著高于原苏紫黑猪(P<0.01).进一步的杂种猪与苏紫黑猪回交试验发现,随着巴克夏猪血统降低,25%巴克夏血统杂种猪在1日龄体质量(P<0.05)、180日龄体质量(P<0.01)和180日龄体高、体长、胸围、腹围、臀围(P<0.05)指标上均显著或极显著小于50%的杂种猪,且回交效果以50%巴克夏杂种母猪与苏紫公猪回交(反交)好于50%巴克夏杂种公猪与苏紫母猪杂交方式(正交).研究结果证实肉品质优异的巴克夏猪血统的导入,对苏紫黑猪生长速度、体型均具有较好的提升作用,该试验结果为苏紫黑猪后期的持续选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山西白猪高产仔母系和大白猪为育种素材,采用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结合群体继代选育法,经7年6个世代育成晋汾白猪.对7个世代母猪繁殖性能分析表明,5世代母猪的繁殖性能最好,母猪初产窝产仔11.32头,产活仔数10.74头,断奶头数10.68头,哺育率达99.43%,初生个体均重1.36 kg,28日龄断奶窝重71.62 kg.除仔猪初生个体均重与0世代差异不显著外,5世代其它繁殖性状都显著高于0世代(P<0.05).6世代与5世代相比,个体均重、初生窝重与28日龄断奶窝重差异显著(P<0.05),其它性状差异均不显著,5、6世代品种繁殖性能已趋于遗传稳定.6世代各繁殖性状间均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该品种已具有良好的繁殖性能,是一个优良的瘦肉型品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行了黑猪配套系选育,为开发与利用湖北省地方猪品种资源恩施黑猪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巴克夏猪作为配套系终端父本,采用不完全群体继代选育法,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进行综合选择指数辅助选择,主选生长速度ADG和达100 kg体重日龄.[结果]经过5个世代的选育,初步育成黑猪配套系终端父本专门化品系XDHZ2.XDHZ2初产、经产母猪的总产仔数分别为8.74和9.57头/窝,产活仔数分别为8.49和8.71头/窝,其世代进展分别为0.034、0.062和0.018、0.064.肥育期日增重为809.14 g/d,达100 kg体重日龄为169.88 d,活体背膘厚为13.68 mm,料重比2.65,其世代进展分别为10.993 g/d、-1.355 d、-0.377mm和-0.008.100 kg体重阶段屠宰率为76.73%,瘦肉率62.14%,145 kg大体重阶段IMF含量达3.66%.群体氟烷基因有害隐性基因频率为0.[结论]育成的XDHZ2配合力好、肉质优良、适应性强,是我国地方黑猪开发的优质黑色终端父本.  相似文献   

4.
山西瘦肉型新品系晋阳白猪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梅山猪为第一母本系,与外种猪汉普夏和大约克夏进行杂交,采用继代选育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经过18年7个世代的选育,以繁殖性能、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作为主选性状,育成了山西瘦肉型猪新品系晋阳白猪。7世代的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的总产仔数、活产仔数、断奶窝质量分别达11.3头、10.6头、72.8kg和13.3头、12.6头、87.3kg;180日龄后备母猪个体质量达91.87kg,公猪93.38kg;后备猪同胞肥育性能(体质量20~90kg)日增质量703g;90kg体质量的瘦肉率为58.9%,眼肌面积31.87cm2,平均背膘厚2.0cm。对母本系繁殖性能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得到的公共条带数较多,多态条带数较少,多态频率较低。ESR基因和FSHβ基因的基因型在总产仔数、活产仔数和断奶头数方面对晋阳白猪的影响显著,而对晋阳白猪的初生质量和断奶质量影响不显著。说明晋阳白猪的主选性状全面达到了育种目标,表明遗传变异稳定、选育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姜曲海猪瘦肉型新品系繁殖性能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姜曲海猪瘦肉型新品系3~5世代母猪的繁殖性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新品系产仔数和活仔数均比较高,3~5各世代初产产仔数均在10头以上,经产产仔数13头以上,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随着世代选育略有提高,但世代间差异不显著;新品系的发情周期为20.5 d,持续期为3.28 d,妊娠期为113.5 d.数据分析结果,新品系经过5世代继代选育后,产仔数和产活仔数的繁殖性状已趋于稳定,是一个理想的母系种猪.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147头豫南黑猪毛囊中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NCOA1基因在豫南黑猪中多态性分布,并分析不同基因型与繁殖性能关系。结果表明,NCOA1基因RsaI酶切多态性对母猪繁殖性能有显著影响,在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出生窝重和21日龄断奶窝重上都呈现AA>AB>BB趋势,豫南黑猪AA型母猪平均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出生窝重和21日龄断奶窝重分别是10.271头、9.786头和12.768 kg、40.559 kg,比BB型高1.364头、1.274头和1.401 kg、4.222 kg。在试验猪群中,A为优势等位基因,AA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导入巴克夏血统对苏紫猪生长发育的影响,挑选50头导入巴克夏血统的苏紫猪,进行生长发育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猪在6月龄体质量已达95 kg以上,生长速度较快,且随着年龄增长,日增质量先逐渐增加再逐渐降低。其中,母猪日增质量峰值出现在4月龄。在各试验组每月体质量的增幅方面,最大增幅发生在母猪3~4月龄(达161.99%),最小增幅是母猪5~6月龄(仅有124.07%),全期日增质量4月龄最大,达(685±15.0) g/d。公猪母猪试验全期日增质量差异不显著,早期生长速度最快,随着月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公母猪在35~100 kg生长育肥阶段的料质量比(饲料报酬)差异较显著。试验猪在90 kg以上时生长速度减慢,每生长10 kg体质量时间也显著增长。随着苏紫猪体质量增加,其饲料报酬在不断少量上升,至90 kg时达峰值,之后饲料报酬曲线变化逐渐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优质黑猪生产杂交方式,以淮猪及苏钟猪为亲本,开展淮猪(♂)×苏钟猪(♀)、苏钟猪(♂)×淮猪(♀)正反、反正杂交试验,在相同营养水平及饲养管理条件下统计杂种猪繁殖、生长、肥育性能,比较2种杂交方式生产杂种猪的性能。结果表明:淮苏杂种猪头胎产仔数[(11.86±2.21)头]高于苏淮杂种猪[(10.89±2.20)头],但产活仔数略低于苏淮杂种猪;初生个体质量[(1.41±0.22)kg]极显著小于苏淮杂种猪[(1.52±0.35)kg](P0.01),但28日龄断奶个体质量、120日龄平均个体质量均高于苏淮杂种猪,180日龄平均个体质量、40~60 kg阶段平均日增质量略低于苏淮杂种猪,提示淮苏杂种猪虽早期增质量快,但育肥期效果不如苏淮杂种猪;且淮苏杂种猪表现为高、短、壮体型,而苏淮猪相对细长。因而,生产75%优质黑猪应以后期育肥效果好的苏淮杂交组合为优势选择。  相似文献   

9.
利用人工授精和本交2种配种方法对苏钟杂优母猪繁殖性能的表现进行初步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授精的苏钟杂优初产母猪窝平均总产仔10.22头,平均产活仔8.17头,仔猪平均初生重1.41 kg,仔猪28日龄平均断奶重6.41 kg;本交的苏钟杂优经产母猪窝平均总产仔12.22头,平均产活仔数10.39头,仔猪平均初生重1.34 kg,仔猪28日龄平均断奶重6.33 kg.苏钟杂优后备母猪在适配龄时进行人工授精后,其繁殖性能的总体表现比较好,在试验的预期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猪新品系-HN的繁殖性能及年生产力.【方法】研究以60头‘大白母猪’2~4胎繁殖性能为对照,对45头新品系-HN母猪2~4胎窝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存活仔数、仔猪育成率、初生个体质量、初生窝质量、21日龄个体质量、21日龄窝质量、断奶个体质量、断奶窝质量和乳头数等指标进行测定,比较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繁殖性能、年生产力及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带来的经济效益.【结果】新品系-HN猪总产仔数(14.81头)、产活仔数(14.14头)、断奶存活仔数(13.28头)、初生窝质量(16.88 kg)、断奶窝质量(81.03 kg)和乳头数(7.98对)都极显著高于‘大白猪’(P0.01);初生个体质量(1.19 kg)、21日龄个体质量(4.00 kg)和断奶个体质量(6.10 kg)都极显著低于‘大白猪’(P0.01);21日龄窝质量(53.36 kg)显著高于‘大白猪’(P0.05);仔猪育成率为93.92%,高出‘大白猪’11.78%;每头新品系-HN猪和‘大白猪’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分别为27.90头和17.31头,根据当前市场价格纯盈利分别达6 524.95元和3 940.43元.【结论】新品系-HN猪产仔性能、泌乳性能、成活率、年生产力和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带来的经济效益都优于‘大白猪’.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明川藏黑猪专门化母系(F01)的繁殖、肥育和胴体性能,本文对川藏黑猪专门化母系(F01)的繁殖、肥育和胴体性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繁殖性能:F01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均比较高,0~4各世代初产产仔数均在10头以上,经产产仔数12头以上,第4世代初产、经产产仔数分别为11.19、12.37头,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随着世代选育逐步提高;肥育性能:经过5个世代的选育,F01的日增重、料肉比、达75 kg体重日龄、活体背膘厚分别为432.25 g、3.43、209.87 d、23.02 mm,与0世代比较,分别提高5.39%、5.77%、7.21%、11.26%;第5世代F01的瘦肉率为43.69%,比0世代提高1.54个百分点;F01的肉质性能优良,肌内脂肪含量达4.77%,p H、LF、OPTO、嫩度等指标均在优良的范围内,是一个理想的母系种猪。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揭示基于动物模型最佳线性无偏预测(animal model 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AM-BLUP)的选择指数对杜洛克猪生长及繁殖性状的选育效果。【方法】在采用AM-BLUP方法估计个体目标性状育种值基础上,以达100 kg体质量日龄(相对权重0.7)和100 kg活体背膘厚(相对权重0.3)为主选性状构建选择指数,对1个闭锁的杜洛克猪群开展持续7年(2013—2019年)的选育,系统分析选育期间猪群6个生长及繁殖性状表型值、估计育种值(estimated breeding value,EBV)、选择指数及近交系数的变化。【结果】相较于2013年,2019年猪群达100 kg体质量日龄、100 kg活体背膘厚和30~100 kg料重比分别极显著缩短4.45 d、降低0.52 mm和降低0.05 (P<0.01);初产和经产母猪的总产仔数分别提高0.99头(P<0.05)和1.02头(P>0.05),产活仔数分别提高0.72头和0.49头(P>0.05),21日龄窝重分别降低0.39 kg和提高6.20 kg (P&...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高繁殖力猪新品系HN进行遗传评定.【方法】采用多性状动物模型BLUP法(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和REML法(非求导约束最大似然法)对高繁殖力猪新品系HN繁殖性状的表型参数和遗传参数进行了估测.【结果】高繁殖力猪新品系HN繁殖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小,在1.75%~6.42%之间;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存活仔数、有效乳头数、初生个体质量、初生窝质量、21日龄个体质量、21日龄窝质量、断奶个体质量和断奶窝质量的遗传力分别为0.160、0.091、0.112、0.072、0.167、0.170、0.116、0.119、0.202和0.114;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存活仔数与初生个体质量、21日龄个体质量、断奶个体质量的表性相关(-0.220、-0.121、-0.061、-0.249、-0.125、-0.099、-0.179、-0.057、-0.217)呈弱的负相关,其他繁殖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都呈正相关,且断奶窝质量与其他繁殖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均呈中等或强的正相关;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存活仔数、有效乳头数、初生个体质量、初生窝质量、21日龄个体质量、21日龄窝质量、断奶个体质量和断奶窝质量的世代遗传进展分别为0.000 440头/世代、0.001 019头世代、0.000 112头/世代、0.003 106对/世代、0.004 361kg/世代、0.000 115 kg/世代、0.002 620 kg/世代0.010 261 kg/世代、0.001 875 kg/世代和0.011 226kg/世代.【结论】各性状的表型参数变异系数较小,繁殖性状的遗传力符合一般规律,说明高繁殖力猪新品系HN已具有稳定的遗传基础,已达到选育的目标;在选育过程中,可以把总产仔数和断奶窝质量作为主选性状,用于选择高繁殖力个体.  相似文献   

14.
台系杜洛克猪繁殖与肥育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开放与闭锁"相结合的育种方法对台系杜洛克猪进行选育,其繁殖与肥育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台系杜洛克猪(初产)的产活仔数从7.41头增加到8.34头,初生窝重从11.21 kg增加到12.18 kg,35日龄数从6.26头增加到7.03头,35日龄窝重从33.58 kg增加到51.35 kg,活体背膘厚从1.41 cm降为1.28 cm,估测瘦肉率从60.08%增长到64.08%。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是除江苏省外苏钟猪推广数量最多的省份,本调查摸清了苏钟猪在云南引种、利用、分布及在当地的生产性能情况.据对832头母猪统计可知,有效乳头为(14.77±1.03)个,363窝初产仔(10.68±2.04)头,产活仔(9.68±1.90)头;247窝经产仔(11.97±2.16)头,产活仔(11.31±2.22)头;苏钟猪与法系大约克杂交生产的二元杂交母猪,其产仔数为12.2头,发情明显,易配种,再与杜洛克杂交生产的三元杂交猪达90kg体重(150日龄),饲料报酬2.8∶1,日增重830 g,胴体瘦肉率64.5%.  相似文献   

16.
组建6个血统12头公猪、100头母猪的长白猪核心选育群,开展高性能专门化品系选育。通过种猪场内测定,采用闭锁与开放相结合的选育策略,应用GBS育种软件估计育种值,根据综合指数高低排序选留。经过5年3个世代的选育,三世代与零世代相比:达100kg日龄平均下降了8.51d,下降5.20%(P0.05);达100kg日龄EBV值有显著的缩短(P0.05);100kg体重的活体平均背膘厚从零世代13.55mm下降到12.16mm,下降了10.26%(P0.05),活体背膘厚EBV显著下降(P0.05)。  相似文献   

17.
大长母猪是生产瘦肉型三元商品猪的首选母本,为了保持和发展大长母猪的优秀性能,必须对种猪进行不断选育的研究,才能使其各种生产性能得到提高,如产仔数、日增重,瘦肉率和饲料报酬等,同时可以改善猪肉的质量;本场经过近几年的选育工作,母猪生产性能有了较大提高,到2010年均产活仔数达到了9.92头,与2006年和2008年相比,产活仔数分别提高0.62头和0.39头,分别提高6.67%和4.09%,差异极显著(P<0.01);70日龄头重达到25.71Kg;育成率达到92.95%,比2006年提高2.02%,差异极显著(P<0.01);达100kg体重日龄为166.47±9.3,平均日增重达到857.28g±77,瘦肉率达到64.35%,比06年增加2.11个百分点;70日龄头重增加了0.77Kg,比06年提高了3.09%,育成率比06年提高了1.98%;饲料利用率比06年提高0.32;达100kg体重日龄缩短2.84天,达到了预期的选育目标。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完全闭锁的群体继代法对美系长白、大白、杜洛克、汉普夏及24系种猪进行选育,经过10a6个世代的测定与选择,各希性能指标均达育种目标。所选种猪具有高繁殖率、高生长率、高质、高效的特点;母系种猪(长白、大白)有发情明显、温驯、受胎率高、产活仔数多,长白猪平均窝产活仔10.37头,大白猪平均窝产活仔10.86头。21天龄窝质量,长白猪为54.23kg,大白猪为58.81kg。父系公猪生长速度快,测定  相似文献   

19.
采用数量遗传方法和分子生物技术结合选育大约克夏母系,效果较为显著.核心群内已淘汰氟烷应激敏感基因;与零世代相比,Ⅱ世代母猪的头胎产仔数增加0.88头,产活仔数增加0.80头,初生窝重提高2.67 kg,差异极显著(P<0.01);21日龄平均窝重增加12.70 kg,差异极显著(P<0.01),公母猪达100 kg体重日龄分别缩短17.14 d和14.62 d,体型外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猪不同杂交组合技术经济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母猪繁殖性能、肉猪肥育性能、种猪耗料和市场价格,对杜洛克×川白×长白猪(D×YL)、杜洛克×大白×川白猪(D×YI)、杜洛克×大白×本地猪(D×YB)6个杂交组合进行了技术经济效果评定,筛选出经济效益高的DY、DYI、DYL和DI 4个组合,其每头母猪年毛利分别为508.81元、486.50元、477.60元和270.73元.杂交组合技术经济效果评定表明,不同杂交组合经济效益与母猪繁殖性能和肉猪肥育性能有密切关系.上述6个组合母猪繁殖性能,以四川白猪Ⅰ系为最好,窝平产仔数12.57头、产活仔数11.71头,年提供70日龄仔猪22.42头,其次为大白×川白猪(Y×Ⅰ),相应为11.91头、11.15头和21.35头.四川白猪Ⅰ系和Y×I二杂母猪的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年提供70日龄仔猪数,均高于Y、Y×L、L×Y、Y×B品种或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