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9 毫秒
1.
[目的]分析肺形侧耳种质资源拮抗反应和遗传多样性,为肺形侧耳种质资源鉴定、合理利用和优良菌株遗传选育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通过拮抗反应和RAPD分子标记对41个肺形侧耳菌株进行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这2种方法的聚类分析结果进行比对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拮抗反应试验结果显示,仅有少数菌株与其他菌株间出现明显拮抗反应,多数菌株间无拮抗反应或拮抗较弱,可能存在同种异名的现象.基于拮抗反应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性系数0.65处,可将41个肺形侧耳菌株分为五大类群,第I和III类群分别包括1个菌株,第II类群包括31个菌株,第Ⅳ类群包括4个菌株,第Ⅴ类群包括4个菌株,拮抗反应明显的肺形侧耳菌株聚在不同的类群,无拮抗反应或拮抗反应弱的菌株则聚在同一类群里.RAPD分析结果显示,15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117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有96个,多态性比例为82.1%;41个肺形侧耳菌株遗传相似系数为0.51~1.00,在遗传相似系数0.84处可将41个肺形侧耳菌株分为五大类群,其中,第Ⅰ类群包括3个菌株,第II类群包括4个菌株,第III类群包括6个菌株,第Ⅳ类群仅包括1个菌株,剩余的菌株属于第Ⅴ类群,结合拮抗反应试验结果发现有明显拮抗反应的菌株聚在不同类群.拮抗反应和RAPD分析的聚类结果具有显著相关性(r=0.674,t=5.95),表明拮抗反应和RAPD分子和标记在反映肺形侧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上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均能很好体现肺形侧耳种质的遗传关系.[结论]肺形侧耳菌株存在同种异名和同名异种现象.在实际生产中可选择亲缘关系较远的材料作为亲本菌株,以增加后代的遗传变异,从而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肺形侧耳菌株.  相似文献   

2.
海鲜菇工厂化瓶栽优良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拮抗试验和酯酶同工酶电泳试验考察国内外常见的5个海鲜菇主栽品种(编号1~5分别对应的是菌株来源为日本、日本、市售、市售、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并对其进行出菇比较,以期筛选出适宜工厂化的优良菌株。结果表明,5种菌株间均有拮抗现象;酯酶同工酶试验表明,这5种海鲜菇菌株可以分为4类,即2、3号为一类,1、4、5号各为一类。5种菌株瓶栽出菇后的农艺性状差异较大,其中4号菌株菇形最好、丛高一致、菇盖均一性最好,且子实体产量居第2,生物学转化率达到77.5%;5号菌株菇形较好,子实体产量最高,生物学转化率最高,为78.1%。因此可见,4号、5号菌株是适合工厂化瓶栽的海鲜菇菌株。  相似文献   

3.
利用拮抗试验、同工酶技术以及菌丝平板培养研究了14个平菇菌株的亲缘关系和培养特性。对亲缘关系研究的结果表明:14个栽培菌株分别属于4个品种,其中P1、P2、P5亲缘关系较近,无拮抗反应,属同种异名;P3、P6、P11亲缘关系较近,无拮抗反应,属同种异名;P7、P8、P9、P10、P12、P13、P14亲缘关系较近,无拮抗反应,属同种异名;P4与所有供试菌株都发生拮抗反应,为独立品种。菌丝培养结果表明:P11生长速度最快,平均生长速度达到5.19mm/d,其次是P7、P6,分别为5.04mm/d和4.96mm/d,与其他菌株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9最慢,平均生长速度达到2.23mm/d;P13、P8的生长速度分别为2.30mm/d和2.53mm/d,与其他菌株的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综合不同菌株菌丝的生长速度和生长势,潜在的优良品种初步确定为P11、P7、P6、P14、P1和P10。  相似文献   

4.
采用酯酶同工酶技术和拮抗试验对11个黄伞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酯酶同工酶可将菌株在相似系数0.76水平上划分为3个类群,同工酶分析结果与拮抗反应结论基本一致,证明两种分析方法可作为黄伞分类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人参锈腐病拮抗放线菌筛选、形态及培养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吉林省集安市和通化市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到249个放线菌菌株.拮抗试验表明:有13个菌株对人参锈腐病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菌株1a效果最好,抑菌带大于16mm,抑菌率为75.8%,1014-5,1013-2,5a和313-3效果较好,抑菌带为9~16mm,抑菌率分别为61.9%,56.6%,54.1%和53.8%.依据形态特征鉴定,这5个菌株属于链霉菌属,其中菌株1a和313-3为金色类群,1013-2为粉红孢类群,1014-5为绿色类群,5a为球孢类群.  相似文献   

6.
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和PAGE技术研究了12个金针菇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平板对峙培养法研究结果表明:12个菌株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拮抗现象,无拮抗或拮抗效果不明显的菌株组合为:1号和6号、2号和4号、7号和10号、3号和5号。基于12个菌株的酯酶同工酶图谱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个菌株在遗传距离为D=0.39处明显地聚成5组。其中,Ⅰ组为1号和6号,呈现Ec、Ed、Ei、Ek、El特征带;Ⅱ组为2号和4号,呈现Ec、Ed、Ef~Ei、El特征带;Ⅲ组为7号、8号、9号和10号,呈现Ed、Eh、Ei和El特征带;Ⅳ组为3号、5号和11号,呈现Ea、Ed~Ei、El特征带;Ⅴ组为12号,呈现Ed、Ee、Ei和El特征带。拮抗关系法和酯酶同工酶图谱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此外,12个金针菇菌株的酯酶同工酶图谱中,谱带d、i、l为12个菌株所共有,说明这3条谱带为金针菇的标志性谱带,其相对迁移率分别为0.479、0.744、0.905。  相似文献   

7.
利用RAPD和酯酶同工酶指纹图谱对国内主栽的2个双孢菇菌株及从荷兰、美国引进的8个双孢菇菌株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从47个RAPD引物中筛选了14个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共产生了88条清晰的扩增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64条,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2.73%,10个菌株可分为4个类群;酯酶同工酶电泳共扩增出了清晰条带7条,其中多态性条带6条,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85.8%,10个菌株可分为3个类群。2种技术均显示,国内菌株与国外引进菌株之间亲缘关系较远。因此,引进国外优质双孢菇菌株对增加中国双孢菇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应用拮抗、ITS和RAPD技术进行香菇属菌株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拮抗、ITS和RAPD方法对14株香菇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拮抗试验表明,大多数菌株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少数菌株之间没有拮抗或拮抗极不明显。ITS序列分析表明,14个菌株间的同源性均达95%以上,其中3号菌株(LC206)与5号菌株(LC2)的遗传距离非常小,表明其亲缘性很近。RAPD结果表明,相似系数在0.67以上,供试菌株分为2组,12号(L0302)菌株单独为一组,其他13个菌株为一组;相似系数在0.95以上,供试菌株分为13个组,3号与5号菌株相似系数则超过了0.95,很可能是同种异名。以上3种方法分类结果一致,说明能准确鉴定14株香菇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准确、科学地鉴定灰树花菌株,明确其亲缘关系。【方法】采用拮抗和ISSR分子标记对供试的11个灰树花菌株进行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拮抗反应表明,供试菌株之间拮抗作用有一定差异,根据拮抗反应的有无,供试菌株分为4组。ISSR分子标记分析表明,当相似性系数达到0.87水平时,供试菌株聚成5组,第1组包括菌株1 (石家庄灰树花)、2 (台灰)、10 (XG-W)、5 (Gr0001+2)、6 (CN)、7 (雪圆);第2组为菌株11 (CN-9);第3组为菌株4 (Gr0003);第4组包括菌株8 (H)、9 (Hokto);第5组为菌株3(Gr20)。【结论】拮抗反应与ISSR两种方法结论较一致,推测石家庄灰树花与台灰,Gr0001+2、CN与雪圆,H与Hokto这3组菌株分别来源于同一个菌株,属于同种异名现象Gr0003、H和Hokto亲缘关系较远;Gr20与其他菌株亲缘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10.
通过拮抗试验,将供试的61个菌株划分为13个营养亲和群,酯酶同工酶电泳显示同一营养亲和群的菌株其同工酶带型一致.而从13个营养亲和群中分别选出1个菌株,酯酶同工酶分析,具有丰富的多态性;ISSR扩增共获得106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比例(P)为95.4%;对13个菌株进行ITS扩增,扩增片段测序比对结果表明,13个菌株中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