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茶功能成分主要包括茶多酚、茶氨酸、茶生物碱、茶多糖等,属于抗运动性疲劳的食源性物质。对茶功能成分的提取方法及其抗运动性疲劳作用机制进行阐述,综述了利用水提、有机溶剂提取、微波提取、超声波提取、离子交换、超临界流体提取等方法提取茶功能成分的研究成果,以及茶功能成分对调解机体代谢、清除自由基、增强抗氧化作用、增强骨骼肌抗运动性疲劳作用的研究进展,为开发以茶为原材料的抗运动性疲劳食源性衍生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姚健  樊志民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2):248-252
明清两朝陕西茶大致经历从汉中茶、泾阳茶到紫阳茶的阶段,每一阶段茶对于当时经济政治文化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其制茶技艺各有特点.明清时期陕西茶品牌嬗变是由茶马贸易制度的演变、人口迁徙融合、内在文化濡化等因素造成的,陕西茶的发展有利于推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有利于促使制茶技艺简化,有利于陕西地区经济水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唐代茶文与茶杂著述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河 《农业考古》2000,(2):66-70
唐代茶文化的兴盛,不仅表现在茶著的丰饶,茶诗的繁盛,那仅仅是茶文献领域里二个部分。唐代的文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文化样式,挥翰运墨歌咏着茶的芬芳,记载着茶的踪迹。于是众多的茶文与茶杂著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一、瑞草华章 绿香满苑  我们先来谈谈茶文,当我们检阅《全唐文》以后,结果却使人感到遗憾,仅发现四十余篇茶文,当然远逊于茶诗,但与唐以前茶文相较,其发展速度还是惊人的,那时除一篇《 赋》可以差强人意划人茶文范畴外,尚未见到一篇完整意义的茶文。当然茶文有自己特色,它比较真实和客观地记载了当时的茶…  相似文献   

4.
潘城 《农业考古》2020,(2):45-50
长期以来茶文化学术界对茶与艺术领域的研究,往往是对以茶为题材的各种艺术作品的收集,从而进行历史学角度的研究。涉及茶美学方面的研究又往往停留在诸如“精行俭德”“廉美和静”等茶文化的精神内核与道德范畴上。实际上,茶文化的艺术是茶美学的外在表现,而茶美学也正是茶千百年来始终成为经典艺术主题的内在原因。本文在将茶文化艺术分为书画、音乐、雕塑、建筑、戏剧、文学、影视、茶席、茶器九个大类后,通过解读茶艺术作品来探讨茶美学的特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鉴别不同季节蒙顶甘露茶。[方法]使用国标法对雅安地区春、夏、秋三季采用相同工艺制成的61组蒙顶甘露茶样进行测定,计算其茶多酚与茶氨酸的比值,并分析不同季节茶样该比值的差异。[结果]夏秋茶的茶多酚/茶氨酸集中在15以上,而春茶的茶多酚/茶氨酸在15以下。[结论]茶多酚/茶氨酸可以作为区分春茶和夏秋茶的良好指标,当茶多酚与茶氨酸的比值小于15时为春季产蒙顶甘露茶,比值大于15时为夏秋季产蒙顶甘露茶。  相似文献   

6.
赖功欧 《农业考古》2001,(2):200-208
在热爱茶与茶文化的中国历代皇帝中 ,乾隆皇帝以茶诗最多而著称。他一生写下的四万多首诗歌中 ,涉及茶字的 ,大略有一千多首 ;而专门的茶诗也有近三百首。可见 ,“君不可一日无茶”这句人人皆知的名言出自乾隆之口 ,决非戏言 ,它融入了乾隆的一种文化意识。尤其值得称道的是 ,正是这些日常生活的茶诗 ,最贴切于他的生命意识 ,从而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他的“心声” ,表征了他的人生哲学与儒、释、道理趣。明清时期的学者 ,多主儒、释、道三教合一 ,从而形成一种文化风气 ,这即便对乾隆也不无影响。他的人生哲学正是建基并构筑于对儒、释、道思想…  相似文献   

7.
余炳贤 《农业考古》2000,(4):99-100
中国自古是茶文化大国,以茶奉客,世称礼仪之邦。嫁娶茶礼中,茶筵是很重要的。由于茶不移本,植必生子,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置子之意。鄂东南人相信茶植必生子,而且茶喜丛生,含多子多孙,在嫁娶喜事中,除了要备喜酒款待宾客和奉敬客人外,还要办茶筵,以示对宾朋的热情和周到。茶筵有多种,因地而异:接腰茶筵:男家请人早晨去女家抬嫁妆,人数视嫁妆多少而定。女家办茶筵接腰,一般以糖茶一碗,佐以糕点、花生、瓜子等小吃,吃喝后每人一碗肉片面。亲迎茶筵:花轿到,放鞭炮,长老贺彩:“茶花花开在喜堂。”众人应“发!”…  相似文献   

8.
名人与名泉     
郑薪 《农业考古》2003,(2):153-154
“水是茶之母”。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 :“精茗蕴香 ,借水而发 ,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清代张大复甚至把“水”放在“茶”之上。他认为 :“茶性必薄于水 ,八分之茶 ,遇十分之水 ,茶也十分矣 ;八分的水 ,试十分之茶 ,茶只八分耳。”唐代茶圣陆羽概观前人辨水的主张和经验 ,将水分出优次 ,即“山水上 ,江水中 ,井水下”。正因为陆羽“名人效应” ,古往今来 ,许多名人、茶人不辞辛苦地探访名山 ,寻找名泉 ,汲水烹茗 ,留下了许多描绘泉水美的佳话。“名山出名茶” ,但名山往往有“名泉”。用山里的泉水 ,烹当地产的茶 ,茶鲜水灵 ,其味更佳。…  相似文献   

9.
唐宋时期,茶叶制造需要经过捣、拍、研、焙,茶叶煎煮饮用之前,则需要进行碾磨.研茶、碾茶在唐宋时期的茶叶制造和饮茶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茶是制茶工艺,对饼茶,特别是贡茶的外形和内质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明代条形绿茶逐步取代了饼茶,揉捻工艺也就取代了研茶工艺.碾茶是唐宋时期茶叶煎煮饮用之前的必要程序,通过碾磨、筛分,然后煎煮或者烹点,这主要是因为古代饮茶和茶叶一起饮用.随着冲泡饮用茶叶方法的出现,碾茶的过程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0.
通过秋季(2015年9月)和春季(2016年3月)对毕节市周驿茶场的单作茶林和复合茶林的地表枯落物测定、土壤耕作层水分含量以及土壤抗冲性的比较。结果显示:春季单作茶林和复合茶林的地表枯落物少于秋季,但是春秋两季的单作茶林的地表枯落物都明显少于复合茶林;春季单作茶林和复合茶林的耕作层土壤水分低于秋季,但是春秋两季的单作茶林的土壤耕作层水分都低于复合茶林;春季单作茶林和复合茶林的土壤抗冲性略高于秋季,但是春秋两季的单作茶林的土壤抗冲性都略低于复合茶林。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测定并比较由8个品种(茂绿、翠峰、龙井43、迎霜、福鼎大白茶、鸠坑种、白叶1号、薮北种)茶树春季和秋季鲜叶制成的超微绿茶粉的粒径参数、色差数值和内含成分,联合感官审评结果,以期筛选出适制超微绿茶粉的茶树品种和采制季节。结果表明,由龙井43春茶制成的超微绿茶粉粒径最小,由翠峰春茶制成的超微绿茶粉颗粒最均匀;由翠峰春茶和福鼎大白茶春茶制成的超微绿茶粉色泽最纯净艳丽;由福鼎大白茶春茶和龙井43春茶制成的超微绿茶粉氨基酸含量最高,而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较低;由薮北种春茶、迎霜秋茶和福鼎大白茶秋茶制成的超微绿茶粉审评总得分最高。综合分析后认为,龙井43、翠峰、福鼎大白茶和薮北种茶树的春茶适制超微绿茶粉,迎霜和福鼎大白茶的秋茶可用于制作饮用型超微绿茶粉。  相似文献   

12.
郭亚杰  唐颖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303-8304
[目的]找出富硒茶叶与健康的关系。[方法]用自感健康问卷调查法对富硒茶叶与人体健康的影响做一个初步分析。[结果]茶叶中含硒量不同地区居民在饮茶习惯上并无明显差别,而他们的自感健康状况却有区别;高硒地区健康状况最好,中硒次之,低硒最差。[结论]不同地区健康状况的差异,是由于饮茶摄入硒量的高低造成的,而与饮荼习惯本身无关。  相似文献   

13.
以22个黔西南州野生茶树单株春梢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其芽叶性状并测定一芽一叶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含量,以期明确黔西南州野生茶树春梢特征及品质特性,为黔西南州野生茶树的适制性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合理开发利用黔西南州野生茶树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黔西南州野生茶树春梢芽叶光泽性、持嫩性较好,茸毛含量较高。各材料间生化成分含量差异较大,茶多酚含量为19.88%~36.36%,均值为28.57%;游离氨基酸总量为0.84%~4.90%,均值为2.71%;咖啡碱含量为1.28%~4.45%。22个材料中,4号、11号、13号、15号、16号及18号材料适宜制作绿茶,5号、6号、7号及22号材料适宜制作红茶。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普洱茶从田间管理、鲜叶采摘到成品贮藏、出厂等过程的生产加工工艺及流程;分析普洱茶加工过程中影响其品质的原料、加工和贮藏等问题;探讨思茅普洱茶生产加工过程中对品质改进拟采取的系列生产规范化和标准化措施;提出根据当地的天然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有机普洱茶生产,并适时开发普洱茶的再加工产品,将是普洱茶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研究分析了丹霞系列红茶中8种儿茶素与4种茶黄素单体的含量,并用FRAP法测定丹霞红茶的总抗氧化能力,采用体外细胞培养体系MTT法检测了丹霞系列红茶对人类胃癌SGC 7901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丹霞2号红茶儿茶素总量与茶黄素总量最高;总抗氧化能力由高到低顺序为丹霞1号>丹霞2号>丹霞8号>政和工夫红茶对照样;随着茶样处理浓度的增加,丹霞8号品种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了SGC 7901细胞的生长增殖,其抑制作用明显优于丹霞1号、丹霞2号红茶以及政和工夫红茶对照样,表明丹霞8号品种具有较好的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适制绿茶的云南大叶种茶树,丰富优质绿茶品种种质资源,以云南大叶种茶树新材料8号、14号、15号、17号、18号和20号为参试对象,对其所制绿茶进行品质成分分析和感官评审。结果表明:8号的品质表现最好,水浸出物含量最高,达48.0%。15号的氨基酸含量最高,为7.2%;茶多酚含量最低,为22.4%;感官评审总分较低,为86.2分。17号的咖啡碱含量最高,为3.73%。感官评审总分为8号20号14号18号15号17号。6个材料都具备绿茶适制的明显特征,其中,新材料8号汤色最好,新材料18号香气最佳,新材料20号滋味最优,制成的绿茶品质较好,新材料15号和新材料18号品质尚可,而新材料17号制成的绿茶品质稍逊。  相似文献   

17.
千岛银珍茶适制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适合加工千岛银珍茶的无性系茶树良种。[方法]对中白1号白化茶品种和茂绿、中茶108、春雨1号、杭茶21、鸠坑早等10个品种的产能性状和制得茶样的感官品质、理化成分、香气成分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白1号、茂绿和浙农117品种芽头肥壮,产能较高,且制得的茶样品质较好,审评总分高于对照鸠坑群体种2分以上。[结论]中白1号、茂绿和浙农117等品种较为适合加工千岛银珍茶。  相似文献   

18.
不同茶树品种的条形名茶适制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凡  王云  杜晓 《西南农业学报》2007,20(6):1277-1282
条形名茶是主要绿茶品类,但大部分产品趋于单一化,缺乏风格特征,市场竞争力不强,主要原因在于对品种的条形名茶适制性重视和研究不够。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以四川群体品种、福选9号、福鼎大白茶、名山白毫、特早213和天府茶11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对这6个茶树品种的新梢生长特性观测、内含品质成分分析测试以及采用感官审评方法,系统研究和评价了6个茶树品种的条形名茶适制性,为条形名茶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朱慧颖 《农业考古》2020,(2):142-147
民国时期(1912~1949)报刊中充斥着大量广告,其研究价值已为学界广泛承认。茶叶广告作为一种商品广告,在传播形式上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此外还有系列广告的运用。在创意理念上,茶叶广告以送礼、国货、卫生、科学、品牌等为主题,力求契合顾客的情感诉求或需要。民国报刊中的茶叶广告不仅具有审美价值,也包含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消费者日常饮茶习惯,为人们科学健康地饮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青岛市为调查地域,通过走访和问卷调查方法,对消费者的饮茶习惯进行了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消费者日常泡茶器具主要以玻璃杯和瓷壶为主;泡茶水质以山泉水和纯净水居多;茶叶在壶中开水浸泡后再倒入茶碗饮用的人数占66%,茶叶直接放入茶杯中边浸泡边喝的人数占28%;喝茶时间主要选择在下午,一般在饭后饮茶;在对喝茶环境的选择上,主要以朋友一起喝茶的人数居多;消费者对茶叶的风味和香气关注度较高,认为茶叶的主要功效为消食化腻。[结论]消费者在饮茶上存在一些不良习惯,对茶叶的保健功效认识不足,应该提倡科学健康的饮茶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