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翘嘴红鲌     
翘嘴红鲌(见第24页图1),又名翘白子、大白鱼、白鱼、翘壳、翘嘴白鱼、翘嘴鲌,是我国珍贵的淡水鱼种,因其肉质鲜嫩深受人们喜爱,养殖前景广阔. 1.形态特征体型较大,体细长,侧扁,呈柳叶形;头背面平直,头后背部隆起;口上位,下颌坚厚急剧上翘;眼大而圆;鳞小,侧线明显;腹鳍基部至肛门有腹棱,背鳍硬而光滑,胸鳍末端几达腹鳍基部,臀鳍大而长,尾鳍深叉形;体背浅棕色,体侧银灰色,腹面银白色,背鳍、尾鳍灰黑色,胸鳍、腹鳍、臀鳍灰白色.  相似文献   

2.
条石鲷早期发育阶段鳍的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条石鲷仔稚鱼在室外水泥池进行培育,培育水温24-28℃,盐度28-32,pH7.6-8.4,对条石鲷早期发育阶段鳍的发育、分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初孵仔鱼奇鳍鳍褶起始于头部,绕过尾部,终止于肛门;3日龄仔鱼出现胸鳍;8日龄仔鱼脊椎末端下侧出现放射丝;12日龄仔鱼脊椎末端开始上翘,腹鳍基形成;15日龄仔鱼胸鳍出现软条,背鳍、臀鳍在支鳍骨上方的相应位置分化出软条,尾鳍由圆形转变为截形,腹鳍形成2枚软条;20日龄仔鱼背、臀、尾鳍软条出现分节,腹鳍形成4枚软条,透明,无色素,尾鳍呈长截形,鳍中部略有内凹;30日龄稚鱼各鳍鳍条数目已发育完全,尾鳍鳍条出现分支,胸鳍和尾鳍还未有色素分布,背、臀鳍的鳍棘部已全部出现色素,软条部分还未完全着色素,腹鳍已全部着色素;40日龄进入幼鱼期,外部形态和成鱼相似,各鳍鳍条发育完全.条石鲷仔稚鱼胸鳍长与全长呈直线回归关系,且胸鳍长随日龄的增加而增长,呈指数关系.条石鲷各鳍的发育时序依次为胸鳍、尾鳍、背鳍、臀鳍、腹鳍.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3种不同来源中华乌塘鳢群体是否存在形态差异,为辨别中华乌塘鳢产品来源提供快速便捷的形态学判别方法,也为创建中华乌塘鳢红树林生态养殖品牌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分别测量中华乌塘鳢野生群体、红树林地埋管道生态养殖群体和池塘养殖群体的6个可量性状和20个外形框架结构数据,并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多元分析.[结果]除头长/体长外,其他各项可量性状比值在各中华乌塘鳢群体间均存在明显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对第一主成分影响较大的有L9(第二背鳍起点至其末端的距离)、L13(第二背鳍末端至臀鳍起点的距离)、L14(第二背鳍末端至尾鳍背侧起点的距离)、L17(第二背鳍末端至尾鳍腹侧起点的距离)、尾柄长/体长和尾柄高/尾柄长等尾端特征值,对第二主成分影响较大的有体高/体长、L2(第一背鳍起点至腹鳍起点的距离)、L5(第二背鳍起点至臀鳍起点的距离)、L6(腹鳍起点至臀鳍起点的距离)、L7(第一背鳍起点至臀鳍起点的距离)和L8(第二背鳍起点至腹鳍起点的距离)等躯干特征值,对第三主成分影响较大的有L11(臀鳍起点至其末端的距离)、L12(第二背鳍起点至臀鳍末端的距离)、L16(臀鳍末端至尾鳍腹侧起点的距离)和L18(臀鳍末端至尾鳍背侧起点的距离)等体后端特征值.野生、生态养殖和池塘养殖中华乌塘鳢群体可通过判别函数进行有效区分,其综合判别正确率为93.1%.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野生群体与生态养殖群体先聚为一支,再与池塘养殖群体相聚,即中华乌塘鳢生态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的形态较相近.[结论]中华乌塘鳢野生群体、红树林地埋管道生态养殖群体和池塘养殖群体的形态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形态学多元分析可有效辨别.红树林地埋管道生态养殖群体的形态与野生群体更相近,食物保障和食物组成、环境理化条件等可能是引起中华乌塘鳢各群体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007年6-10月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用小型拖网(1 m×4 m,网目1 mm)采集的刀鲚仔稚鱼早期发育的观察,研究了其外部形态发育特征.卵黄囊期仔鱼已开口,各鳍无鳍条.前弯曲期仔鱼背鳍鳍条完全形成,胸鳍下部鳍条开始出现.弯曲期仔鱼上颌骨后缘开始向后延伸,脊索末端开始上弯;胸鳍开始出现2-3枚游离鳍条,腹鳍形成,尾柄部出现少量鳞片.后弯曲期仔鱼肌节呈"W"型,尾下骨完全形成,其后缘与体纵轴垂直;胸鳍6枚游离鳍条完全形成;稚鱼期体型已基本接近成鱼,上颌骨后缘伸达前鳃盖骨,胸鳍6枚游离鳍条延长,腹鳍明显后移至背鳍基底中部下方.比较同属鱼类的早期发育特征,刀鲚仔稚鱼除了肌节数最多的特征之外,还具有鳞片形成时间较早,胸鳍游离鳍条延长时间较晚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塘养建鲤体重与鳍条面积及其重量的关系,为研究鱼类遗传选育及生态分类提供理论参数,或根据鳍条指数确定塘养鲤鱼的适宜捕捞体重.[方法]剪取塘养建鲤的背鳍、尾鳍和腹鳍,称重后采用叶面积扫描仪直接测定其面积,分别采用线性模型、幂模型、指数模型和多项式模型分析塘养建鲤体重与鳍条面积和鳍条重量的相关性,并以鳍条面积/体重、鳍条重量/体重构建鳍条面积比较指数和鳍条重量比较指数,与体重进行相关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表征体重与鳍条面积和鳍条重量间的关系.[结果]指数模型、幂模型和线性模型更适宜用于塘养建鲤体重与鳍条面积和鳍条重量的相关回归分析.塘养建鲤体重与鳍条的重量和面积表现出强相关性,且体重与鳍条面积的相关性(R2=0.9334~0.9748,平均0.9721)高于体重与鳍条重量的相关性(R2=0.9585~0.9634,平均0.9614).塘养建鲤体重(x)与背鳍面积存在y=1.8005x+88.43、与尾鳍面积存在y=1.5251x+385.13、与腹鳍面积存y=1.1070x+124.25的线性回归关系.比较指数分析结果表明,背鳍、尾鳍和腹鳍的面积发育拐点体重分别为245.5、638.9和750.0 g;背鳍重量发育拐点体重为468.6 g;尾鳍和腹鳍发育拐点体重及体长、体全长和体重增加拐点体重均为726.8 g.[结论]塘养建鲤体重与鳍条面积及其重量存在显著线性回归关系,通过体重可准确估测背鳍、尾鳍和腹鳍的面积及重量.塘养建鲤背鳍面积的发育早于尾鳍和腹鳍,发育拐点之后体重和肥满度增长加快,塘养建鲤的适宜捕捞体重为726.8 g.  相似文献   

6.
乌鳢,鳢形目、鳢科、鳢属.俗称黑鱼、乌棒、财鱼、蛇头鱼等乌鳢体细长,前部圆筒状,后部侧扁头尖而局平,颅顶、颊部及鳃盖上均覆盖着鳞片.口大,下颔稍突出上下颌.犁骨、口盖骨均具尖锐的细齿背鳍和臀鳍基部部很大,尾鳍圆形体色暗黑,体侧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花斑.头侧有2条纵横的黑色条纹,背鳍、臀鳍及尾鳍上都有黑色相间的条纹;胸鳍和腹鳍浅黄色,胸鳍基部有黑斑点。  相似文献   

7.
唇(鱼骨)1龄鱼和2龄鱼形态特征参数及其相关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瓯江野生唇(鱼骨)(Hemibarbus labeo)1龄幼鱼与2龄成鱼21个形态特征参数测量分析后发现:不考虑体长的影响,相比1龄幼鱼,2龄成鱼的头宽、胸鳍长及尾鳍长这3个参数存在较大的变异(P<0.05).分别分析1龄幼鱼与2龄成鱼形态特征参数与体长的相关关系,发现1龄幼鱼与体长显著相关的参数有12个,而2龄成鱼与体长显著相关的参数只有8个(P<0.01);进而控制体长的影响,分别分析这12个参数之间的偏相关关系,可以发现,相比2龄鱼,1龄鱼的各参数间存在更多的偏相关性.综合参数间的相关性,可以发现无论对于1龄幼鱼还是2龄成鱼,头长、头高、眼间距、尾柄长、体重、背鳍长这6个参数不仅与体长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而且与其它与体长显著相关的参数间也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其变异的可能性较低.  相似文献   

8.
对瓯江野生唇(鱼骨)(Hemibarbus labeo)1龄幼鱼与2龄成鱼21个形态特征参数测量分析后发现:不考虑体长的影响,相比1龄幼鱼,2龄成鱼的头宽、胸鳍长及尾鳍长这3个参数存在较大的变异(P<0.05).分别分析1龄幼鱼与2龄成鱼形态特征参数与体长的相关关系,发现1龄幼鱼与体长显著相关的参数有12个,而2龄成鱼与体长显著相关的参数只有8个(P<0.01);进而控制体长的影响,分别分析这12个参数之间的偏相关关系,可以发现,相比2龄鱼,1龄鱼的各参数间存在更多的偏相关性.综合参数间的相关性,可以发现无论对于1龄幼鱼还是2龄成鱼,头长、头高、眼间距、尾柄长、体重、背鳍长这6个参数不仅与体长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而且与其它与体长显著相关的参数间也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其变异的可能性较低.  相似文献   

9.
匙吻鲟早期形态发育与生长阶段划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匙吻鲟早期生活史可分为仔、稚、幼鱼3期。出膜至23~25日龄,全长约57mm时为仔鱼期。此期形态变化以吻部最为显著,由钝状占全长的15%,发育至扁平桨状,接近全长的30%。稚鱼期结束时(67~73日龄),鳍条发育完成,鳍式为背鳍(D)37~44,臀鳍(A)33~45,胸鳍(P)21~26,腹鳍(V)23~30,尾鳍(C)79~91,全长约164mm。生长73日后为幼鱼期,全长>164.0mm,吻长大于全长的30%,身体各部分比例与成体相似。在匙吻鲟早期发育中,其吻长、头长增长较迅速,而体高、眼径、尾柄高增长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鲻胚后早期发育过程中体表色素的形成时间及各鳍的变化特点,为优化其种苗生产技术工艺流程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常规的光学显微镜技术对鲻胚后早期发育过程中体表色素的分布与鳍条的形成过程进行连续观察和记录.[结果]鲻的体表色素发育需要依次经过6个阶段,初孵仔鱼就已经具有色素细胞,鱼体表面色素随着仔鱼发育进一步变化,至30日龄色素发育完全.在鲻的早期发育过程中,各鳍发育顺序依次为:胸鳍→尾鳍→臀鳍→第二背鳍→腹鳍→第一背鳍.鲻鳍的发育需要经过10个阶段,3日龄仔鱼便可观察到胸鳍芽,19日龄时尾鳍开始发育,21日龄时第二背鳍和臀鳍逐步发育,且臀鳍发育速度稍快于第二背鳍,腹鳍芽出现,26日龄时第一背鳍开始隆起,至38日龄鳍条发育完全.[结论]鲻胚后早期发育过程中的体表色素分布和鳍条发育与其形态发育及行为相适应,可作为早期发育的指示性标志.  相似文献   

11.
基于鱼类传统形态学和现代框架特征以及鱼类繁殖性能分析方法,研究乌原鲤(Procypris merus Lin)的表型结构及繁殖能力特征。结果表明,乌原鲤侧线鳞41~45、侧线上鳞7~9、侧线下鳞5~7、背鳍鳍条15~18、背鳍鳍棘ⅳ、胸鳍鳍条17~20、胸鳍鳍棘ⅰ、腹鳍鳍条9、腹鳍鳍棘ⅰ~ⅱ、臀鳍鳍条5~7、臀鳍鳍棘ⅲ、围尾柄鳞16~18、背鳍前鳞14~18;体长是体高的2.6~3.2倍、头长的3.6~4.2倍、尾柄长的5.3~6.0倍、尾柄高的7.1~7.9倍,头长是吻长的2.1~3.2倍、眼径的3.0~4.7倍、眼间距的1.9~3.0倍、尾柄长的1.3~1.9倍、尾柄高的1.7~2.1倍,尾柄长是尾柄高的1.1~1.4倍;5~8龄乌原鲤的绝对繁殖力平均为49 774粒卵,绝对繁殖力和卵巢质量有随着体质量增加而增大的趋势,性腺成熟系数18.5、体长相对繁殖力139.9粒/mm、体质量相对繁殖力43.9粒/g、净体质量相对繁殖力53.4粒/g,均随着其体质量和体长增大而降低。乌原鲤繁殖力较低,为每年一次性产卵鱼类,人工繁殖应遵循乌原鲤的繁殖习性,充分利用其繁殖力,为乌原鲤自然资源增殖与保护作贡献。  相似文献   

12.
正1黑鲫1.1分布是分布于欧洲及我国新疆额尔齐斯河水系的一种鲫鱼。1.2俗名鲫鱼、黑鲫。1.3产地及产期分布于欧洲及我国新疆额尔齐斯河水系。1.4品种介绍中国鲫鱼两个品种之一,体长椭圆形侧扁,短而高,背缘隆起,腹部圆,头短小,吻钝,口端位,无须。背鳍基长,起点与腹鳍起点相对,胸鳍第3根分枝鳍条最长。侧线完全,侧线鳞较鲫鱼多,尾鳍分叉浅。喜生活于水草丛生的静水处,杂食性,生长速度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地理种群新疆裸重唇鱼的形态特征差异。【方法】2020~2021年通过采集玛纳斯河和特克斯河新疆裸重唇鱼样本,运用鱼类生态学方法鉴定其形态特征,分析其不同种群生物学性状。【结果】新疆裸重唇鱼,玛纳斯河群体和特克斯河群体外形特征差异较为明显,体重和体长两河群体差异显著(P<0.05),体宽和头长,玛纳斯河与特克斯河的范围值和均值差异极显著(P<0.01)。体长与体重回归方程:WM=0.049L1.992 8(R2=0.932 0),WM=1.39×10-6L3.127 5(R2=0.964 8)。不同群体生物学性状生长趋势不同,玛纳斯河群体以头长明显,特克斯河群体则以体宽明显。玛纳斯河群体35尾和特克斯河群体65尾,主成分1是54.6%,主成分2是11.6%,两群体均无重叠;影响主成分1的主要性状是:体高、背鳍起点到腹鳍起点;影响主成分2是背鳍起点到背鳍后基、背鳍起点到臀鳍起点、背鳍起点到尾鳍下。玛纳斯河群体和...  相似文献   

14.
《农技服务》2009,26(3):122-122
<正>形态特征体型侧扁,口较大,斜裂,端位。吻圆钝,上颌有细齿。背鳍基部短,在背鳍之后还有1个小脂鳍。胸鳍中等,末端稍尖。腹鳍较小,远离臀鳍。鳞小而圆。背部和头顶部蓝绿色、黄绿色和棕色,体侧和腹部银白色、白色和灰白色。头部、体侧、体背和鳍部不规则的分布这黑色小斑点。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测量了兴凯刺鳑鲏成体的体长、体高、头高、头长、头宽、吻长、眼径、眼间距、眼后头长、尾柄长、尾柄高、尾鳍长、背鳍基前距、背鳍基长、腹鳍基前距、腹鳍臀鳍间距和体重等17个形态学指标以及雌体的怀卵数量。结果显示,兴凯刺鳑鲏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体长差异不显著,特定体长的雌性个体的头长、眼后头长、眼径、尾鳍长和背鳍基长显著小于雄性个体,而体高、尾柄长、腹鳍基前距、腹鳍臀鳍间距和体重显著大于雄性个体。两性间其它局部特征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兴凯刺鳑鲏的怀卵数量与体重和体高呈显著的正相关。雌性主要通过个体体重的增长以及腹腔体积(体高)的增加来提高个体生育力,增加繁殖输出。性选择、生育力选择、生态环境和食物营养状况影响兴凯刺鳑鲏两性异形的进化。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关系,以同一批次繁殖的 60 日龄瓦氏黄颡鱼幼鱼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体长(X1)、全长(X2)、最大体高(X3)、肛门处体高(X4)、尾柄高(X5)、吻-背鳍前端(X6)、背鳍基长(X7)、背鳍后端-脂鳍前端(X8)、脂鳍基长(X9)、脂鳍末端-尾鳍基(X10)、胸鳍前长(X11)、背鳍前长(X12)、腹鳍前长(X13)、臀鳍前长(X14)、尾柄长(X15)、头高(X16)头宽(X17)和体重(Y)共 18 个生物学性状,运用表型值统计、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回归分析,以及生长曲线拟合等方法,研究了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关系。结果表明:18 个生物学...  相似文献   

17.
<正>草鱼地方名混子、鲩鱼、草青等。草鱼体型延长、躯干部略呈亚圆筒形,尾部侧扁,无腹棱、头中等大,吻宽而平扁,口端位弧形,上颌稍有突出。鳃耙短小呈棒形,排列稀疏。下咽齿为梳状栉齿,鳞片颇大,圆形。侧线微弯,向后延至尾柄正中,背鳍无硬棘,起点与腹鳍起点相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稍远。臀鳍无硬刺,起点距腹部基部较距尾鳍基为近。鱼体呈茶黄式,背部青灰,腹部灰白,胸鳍和尾鳍带灰黄色,其余各鳍较淡。草鱼外观很象青鱼,但两者体色有别。草鱼体  相似文献   

18.
对云南省牛栏江(属金沙江水系)中采集到的南鳅属鱼类37尾的鉴定结果是,该种体裸露无鳞,可与同属的有鳞种类区别,与体裸露无鳞的戴氏南鳅(S.dabryi)相似,但与戴氏南鳅的明显区分特征是:(1)前者脊椎骨少(4 35~37),后者脊椎骨较多(4 39~42);(2)前者腹鳍起点相对于背鳍第二三分枝鳍条基部,而后者腹鳍起点相对于背鳍基部起点稍前;(3)前者腹鳍较长,后伸达到肛门,而后者腹鳍较短,后伸不达肛门且相距1~2个眼径的距离。该种疑为一新种。  相似文献   

19.
七彩神仙鱼     
原产地区南美亚马逊河流域。形态特征和习性头尾长10厘米~15厘米,尾柄很短。背鳍从头后背部开始,臀鳍从相对的腹鳍后面开始直达尾鳍基部。尾鳍外缘弧形。体色基调茶褐色,散布着8条间距均匀的蓝黑色垂直条纹。头背和背鳍、臀鳍、腹鳍上有天蓝色条纹,鳍外缘布满橙红色、白色斑点和细纹,这些色彩随光线的强弱而发生变化,光暗,色彩也暗,经强光照射后,色彩明亮夺目,且颜色增多。七彩神仙鱼最佳生长环境水温为25℃~28℃,水质清洁,pH6.2~6.8的弱酸性软水,水中有阔叶水草生长和光照。喜食水蚯蚓、孑孓和鱼虫等天然饵料。七彩神仙鱼性格孤僻,不爱…  相似文献   

20.
2002年12月在湖南省澧县洞庭湖边缘化湖泊北民湖采集到鲫属鱼类21尾,经鉴定为1个新亚种。新亚种以背部青色,体长为体高的2.3~2.6倍,体长为头长的3.8~4.7倍,头长为眼间距的1.8~1.9倍,区别于银鲫C.auratus gibelio;侧线鳞29~33,体长为头长的3.8~4.7倍,头长为眼间距的1.8~1.9倍,脊椎骨数4+28—30,胸鳍末端不达腹鳍起点,区别于鲫C.auratus auratus;而以背鳍外缘平直或凹形,末根硬刺强,后缘锯齿粗而稀,区别于黑鲫C.carassius。新亚种以仅分布于湖南省澧县洞庭湖边缘化湖泊北民湖,背部、背鳍和臀鳍颜色均为青色等特征命名青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