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2.5%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研究Lactobacillus casei-14(L.casei-14)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结果表明:L.casei-14高剂量组小鼠结肠长度为(7.66±0.58)cm,与模型组((6.73±0.42)cm)相比差异显著(P<0.05);中、高剂量组小鼠结肠炎疾病活动指数(DAI)分别为(4.22±0.97)和(4.17±1.33),与模型组(8.00±2.12)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组织病理学炎症评分结果显示,中、高剂量组小鼠炎症评分分别为(4.88±0.83)和(4.13±0.64),极显著低于模型组(10.50±1.85)(P<0.01);中、高剂量组小鼠IL-1β、TNF-α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没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L.casei-14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具有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IL-1β和TNF-α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而减轻小鼠结肠黏膜的损伤,以达到预防UC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抑制剂丙酮酸乙酯(EP)对实验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的治疗机制.方法 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乙醇对照组、模型组和EP组,利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建立小鼠结肠炎模型,EP组每天按100 mg/kg腹腔注射EP溶液1次,连续6d.造模后每天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实验第7天处死小鼠,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和结肠组织中HMGB1、IL-17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肠系膜淋巴结中Th17细胞比例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EP组DAI评分下降,镜下组织病理损伤亦明显减轻(P.<0.01),EP组小鼠血清和结肠组织中HMGB1水平明显降低,伴随血清及结肠局部IL-17表达减少(P<0.01),同时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Th17细胞比例亦明显降低(P<0.01).结论 EP可能通过阻断内源性免疫刺激剂HMGB1的释放,进而间接抑制Th17细胞及其介导的炎症瀑布反应,从而对IBD小鼠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1 mg·kg~(-1)脂多糖(LPS)腹腔注射30 min后进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腹腔注射100、300mg·kg-1)干预,并在LPS注射3和6h后,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海马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达量,探讨NAD~+干预对LPS诱导的C57BL/6雄性小鼠海马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mRNA表达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LPS诱导海马中IL-1β和TNF-α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LPS注射3h后,NAD~+(100、300mg·kg~(-1))均显著抑制了LPS诱导的海马中IL-1βmRNA表达量的升高;LPS注射6h后,NAD+(100mg·kg~(-1))明显抑制了LPS诱导的海马中TNF-αmRNA表达量的升高。说明NAD+抑制LPS诱导的海马炎症因子的表达,提示NAD+可用于由脑部炎症引起的脑疾病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霍山石斛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抗炎作用。[方法]应用葡聚糖硫酸钠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灌胃给予模型小鼠不同剂量的霍山石斛多糖,观察霍山石斛多糖对模型小鼠DAI、血清细胞因子IL-1、TNF-α水平及结肠病理组织学的影响,分析霍山石斛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抗炎作用。[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霍山石斛多糖高、中剂量组显著降低DAI、血清细胞因子IL-1、 TNF-α水平(P0.05),改善结肠病理组织学。[结论]霍山石斛多糖通过抗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小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小鼠葡聚糖硫酸钠(DSS)结肠炎模型,观察其结肠黏膜炎症情况和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DSS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DSS组小鼠每日自由饮用5%DSS溶液,连续7d,第8天后改为饮用正常水3d;正常对照组饮用正常水10d.每天进行体质量测量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于第10天取结肠,检测小鼠髓过氧化物酶(MP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闭锁蛋白(occludin)和紧密连接相关蛋白-1(ZO-1)的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SS组小鼠体质量下降、DAI评分增高、结肠长度缩短;结肠MPO和TNF-α表达上调,occludin、ZO-1表达降低(均P<0.05).DSS组小鼠结肠TNF-α表达与occludin、ZO-1表达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28和-0.718,P<0.05).结论 DSS诱导结肠炎小鼠结肠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表达下降,TNF-α可能通过下调occludin和ZO-1表达,使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参与肠道炎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太子参茎叶多糖(RPSLP)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5只.空白对照组小鼠灌服0.2m L·d~(-1)蒸馏水,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分别灌服50、100和200 mg·kg~(-1)·d~(-1)RPSLP,14 d后检测各组小鼠的免疫器官指数和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含量,研究RPSLP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小鼠的脾脏指数显著提高(P0.05),胸腺指数显著降低(P0.05);低、中剂量组小鼠的IgA含量显著提高(P0.05),低剂量组小鼠的IgM含量显著提高(P0.05),高剂量组小鼠的IgM含量显著降低(P0.05);中、高剂量组小鼠的C_3含量显著提高(P0.05);各剂量组小鼠的IgG和C_4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一定剂量的RPSLP可以促进小鼠免疫器官的发育,增强免疫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沙棘果油对饮用白酒小鼠的微核率以及肝脏损伤影响。方法:60只小鼠随机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饮酒模型组、沙棘果油低剂量(5 mL·kg~(-1)·bw~(-1))、沙棘果油中剂量组(10 mL·kg~(-1)·bw~(-1))和高剂量组(20 mL·kg~(-1)·bw~(-1)),通过连续灌胃的方式建立小鼠饮酒损伤模型,通过镜检观察沙棘果油对饮酒小鼠骨髓微核率的,并通过试剂盒检测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的浓度。结果:与饮酒模型组相比,沙棘油果油高剂量组的微核率显著减少(P0.01),中、高剂量组的小鼠肝脏SOD和GSH含量显著升高;高剂量组的MDA显著下降(P0.01),所有结果雌雄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沙棘果油对酒精引起的骨髓微核率升高有一定抑制作用,对酒精引起的肝脏损伤有一定改善作用,这种作用与沙棘果油剂量呈正相关。沙棘果油对酒精引起机体损伤的缓解作用可能与自由基生成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8.
卢月月  余万桂  何长华 《长江大学学报》2010,(1):J0006-J0008,I0006
目的:以硫酸葡聚糖5000(DSS)诱导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观察二白连地汤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sASP)、二白连地汤组。正常组自由饮用蒸馏水,模型组、SASP组及二白连地汤组自由饮用含5%DSS的蒸馏水诱导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7d后正常组及模型组每天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而SASP和二白连地汤组分别给予SASP及二白连地汤灌胃治疗,每日观察大鼠体质量和大便性状,并采用疾病活动指数(DAI)对动物状态进行评分,2周后处死所有大鼠,观察其结肠大体形态改变及镜下病理学变化并进行评分。结果:模型组大鼠DAI评分、大体形态及病理学评分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sAsP组及二白连地汤组DAI评分、大鼠大体形态及病理学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但SASP组与二白连地汤组DAI评分、大鼠大体形态及病理学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SS可成功诱导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二白连地汤有利于炎症的消除和组织修复,能有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9.
将8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及牛至香酚低、中、高剂量组),牛至香酚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分别按25、50、100 mg·kg~(-1)的剂量灌胃牛至香酚,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灌胃相同体积的橄榄油,每日1次,连续14 d.第15天时,牛至香酚试验组、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8 mg·kg~(-1)脂多糖(LPS),6 h后采集脾脏组织,用qRT-PCR检测小鼠脾脏细胞因子(TNF-α、IFN-γ、IL-6、IL-10、IL-1β)、NF-κB及核转录因子(T-bet、GATA-3)mRNA的表达量,研究牛至香酚对LPS所致的免疫应激小鼠脾脏细胞因子及核转录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TNF-α、IFN-γ、IL-6、IL-10、IL-1β、NF-κB、T-bet mRNA的表达量提高(P<0.01),GATA-3 mRNA的表达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牛至香酚低、高剂量组IL-1β mRNA的表达量降低(P<0.01),低、中、高剂量组IL-6、TNF-α mRNA的表达量降低(P<0.01、P<0.05),低、中、高剂量组IFN-γ mRNA的表达量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或P<0.05),高剂量组NF-κB mRNA的表达量降低(P<0.05),低、中、高剂量组T-bet mRNA的表达量降低(P<0.05),中剂量组GATA-3 mRNA的表达量提高(P<0.05).由本试验结果可知,牛至香酚通过提高或降低小鼠脾脏细胞因子、核转录因子的表达,调节免疫应激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剂量的重组牛脂多糖结合蛋白(rb LBP)作用于脂多糖(LPS)诱导的奶牛乳腺炎模型,探讨rb LBP对奶牛乳腺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4头泌乳中后期、体质量为(500±25)kg的健康经产荷斯坦奶牛,采用4×4拉丁方设计,试验分为对照组、LPS(0.2μg·kg-1)模型组、低剂量rb LBP(1μg)处理组、高剂量rb LBP(20μg)处理组,分4期进行,每期15 d。[结果]灌注LPS后,奶牛发生乳腺炎症反应;与LPS模型组相比,低剂量rb LBP加剧LPS诱导的炎症反应,表现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明显升高(P0.05),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的基因及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TLR4和NF-κB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而高剂量rb LBP有效缓解LPS诱导的炎症反应,表现为组织MPO活性明显降低(P0.05),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TLR4和NF-κB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低剂量rb LBP能够增加LPS诱导的奶牛乳腺炎症反应,而高剂量rb LBP可以有效缓解LPS诱导的奶牛乳腺炎,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TLR4/NF-κB信号通路从而影响炎性因子的转录表达。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锦灯笼的深加工与药物利用,试验把小鼠随机均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体积分数0.1%的CCl_4溶液,20mL·kg~(-1)·d~(-1),锦灯笼多糖低、中、高剂量组(100,200,400mg·kg~(-1)·d~(-1),以体质量计)、联苯双酯组(150mg·kg~(-1)·d~(-1))。连续给药7d后,观察各组小鼠的肝脏组织病理学特征,并对肝功能以及肝脏抗氧化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与模型组小鼠比较,锦灯笼多糖组小鼠肝代谢酶ALT、AST、ALP的含量降低,SOD活性增高,对MDA的含量有所抑制,对比联苯双酯组治疗效果,高剂量的锦灯笼多糖保护作用显著。说明锦灯笼多糖对CCl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小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观察血清中白介素-1(IL-1)、白介素-4(IL-4)活性的变化.方法: 30只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3.3% 2,4-二硝基氯苯(DNCB)涂腹致敏,实验组以0.4% DNCB灌肠,每天1次,连续4 d.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IL-1、IL-4值;观察疾病活动指数、结肠大体和镜下改变.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疾病活动指数、组织病理学评分以及IL-1活性均有显著升高,而IL-4活性显著降低.结论: IL-1、IL-4参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为阐明亚精胺对鼠免疫器官指数、胸腺和脾脏组织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采用0、0.05、0.10和0.15mg·g-1(体质量)亚精胺腹腔注射6周龄昆明小白鼠,测定鼠胸腺和脾脏指数,并定量检测胸腺和脾脏组织TNF-α、IL-1β、IL-6和IFN-γ表达量。结果表明:注射0.15 mg·g-1亚精胺组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0.10 mg·g-1亚精胺组胸腺组织IFN-γ表达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0.05 mg·g-1亚精胺组鼠脾脏组织TNF-α和IL-1β表达量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0.10 mg·g-1亚精胺组脾脏组织IL-6和IFN-γ表达量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0.15 mg·g-1组脾脏组织TNF-α表达量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亚精胺对炎症因子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和剂量依赖性。低浓度亚精胺能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发挥抗炎作用,随着亚精胺浓度增加则表现为诱导炎症。  相似文献   

14.
通过设立空白组、对照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处理组,探究EGCG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DSS)诱导小鼠炎症性肠病的影响。结果发现,EGCG处理组的小鼠脾明显比对照组小,并且EGCG能够降低小鼠肠道固有层细胞和肠道组织上清液中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的表达及分泌(P0.01),而对IL-10的表达与分泌无明显作用(P0.05)。EGCG对小鼠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occludin的表达无显著影响,小鼠肠道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结果也显示肠道黏膜和上皮屏障损伤无明显变化。综上所述,EGCG能够抑制炎症因子分泌,减少由肠道炎症引起的小鼠全身性炎症反应,对DSS诱导的小鼠炎症性肠病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牡荆苷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性的影响。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0.6mg·kg~(-1))、牡荆苷组(10、20、40 mg·kg~(-1))。采用线栓法制备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试剂盒法测定MDA、NO含量和SOD、NOS活性。结果再灌注24h后,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评分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牡荆苷组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脑组织中MDA、NO含量及NOS活性显著升高(P0.01),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牡荆苷组脑组织中MDA、NO含量和NOS活性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增强(P0.01)。结论牡荆苷脑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抗氧化应激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动物实验,比较牡蛎酶解产物低、中、高3个灌胃剂量组与2个对照组在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的照片、创伤愈合率、瘢痕缩小率、IL-6、IL-10和TGF-β等指标。结果显示:第6、10天低、高剂量组创伤愈合率均高于两个对照组(P0.05),第14天,低、高剂量组的愈合率较阴性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牡蛎酶解产物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因子IL-6生成,并促进IL-10分泌(P0.05);低剂量组FGF-2含量高于其他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阴性对照组TGF-β含量相比,其他组皆呈现显著差异(P0.05),3个剂量组CCND1含量皆显著高于2个对照组(P0.05),低、高剂量组EGF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第7天低剂量组羟脯氨酸含量较阴性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第14天,各给药组均能显著提高皮肤组织中的羟脯氨酸含量且低剂量组提高了瘢痕缩小率(P0.05)。牡蛎酶解产物能够加快小鼠软组织开放性创伤愈合,对浅表瘢痕增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结肠炎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DSS组),低剂量AtRA(DSS+AtRA-L)组,高剂量AtRA(DSS+AtRA-H)组,每组8只.除Control组外,其他组小鼠自由饮用3%DSS溶液7d诱导结肠炎.DSS+AtRA-L组和DSS+AtRA-H组分别给予AtRA 15 mg/kg和30 mg/kg腹腔注射8~14d.每天记录小鼠改良疾病活动指数(mDAI).第15天处死小鼠,测定各组小鼠结肠长度、结肠组织学评分、血清及结肠组织TNF-α水平.结果DSS+AtRA-H和DSS+AtRA-L组的mDAI和结肠组织学评分较DSS组降低,结肠长度则较DSS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DSS+AtRA-H组和DSS+AtRA-L组的黏膜结构改善不明显,其结肠组织学评分高于Control组(P<0.01).DSS+AtRA-H组和DSS+AtRA-L组的TNF-α免疫组化评分比DSS组显著降低(P<0.01),DSS+AtRA-L组高于Control组(P<0.01),但DSS+AtRA-H组与Contro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S+AtRA-H组和DSS+AtRA-L组的血清TNF-α水平均比DSS组降低(P<0.01),但仍高于Control组(P<0.01).结论AtRA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有疗效,治疗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但其在肠黏膜结构和结肠缩短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研究乌苏里瓦韦95%乙醇提取物对小鼠的镇咳、祛痰作用,并探讨是否通过抗炎机制而发挥药理作用。将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药组、乌苏里瓦韦高剂量组(1.6 g/kg)、乌苏里瓦韦中剂量组(0.8 g/kg)、乌苏里瓦韦低剂量组(0.4 g/kg),分别采用氨水引咳法、气管酚红排泌法等经典模型研究乌苏里瓦韦的镇咳和祛痰作用,继而通过气管注射脂多糖造成急性炎症模型以探讨其抗炎机制。乌苏里瓦韦高、中剂量组均可显著延长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增加气管酚红分泌量(P 0.01,P 0.05),并可明显降低小鼠IL-6、IL-1和TNF-的含量(P 0.01,P 0.05)。乌苏里瓦韦具有较好的镇咳、祛痰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IL-6和IL-1等血清炎性因子以及TNF-的含量发挥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乌苏里瓦韦提供理论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探讨蜂王浆对尾静脉注射4T1细胞小鼠的抗氧化和免疫力的影响.将4T1细胞或其与蜂王浆的混合物通过尾静脉注射入小鼠体内,ELISA法检测蜂王浆对小鼠血清、肝脏和肾脏中与抗氧化能力相关的指标及血清中和免疫力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和模型对照组相比,蜂王浆(50、100 mg·mL~(-1))可以显著提高小鼠血清内T-AOC、IFN-α(P0.05)水平,降低IL-4的水平(P0.05);蜂王浆剂量为50 mg·m L~(-1)时,IFN-γ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蜂王浆(100 mg·mL~(-1))显著提高肾脏中T-AOC的水平(P0.05).可见,蜂王浆可以改善尾静脉注射4T1细胞小鼠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  相似文献   

20.
蟾酥醇提取物的体外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蟾酥醇提取物的体外抗炎作用,用LPS诱导RAW 264.7细胞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建立细胞炎症模型,采用Griess法测定蟾酥醇提取物对细胞上清液中的NO水平,ELISA法测定TNF-α、ILlβ、IL-6含量,荧光法测定细胞内ROS水平。结果显示,蟾酥醇提取物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所分泌的炎症因子(NO、TNF-α、IL-1β、IL-6)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同时蟾酥醇提取物极显著降低LPS诱导的细胞内ROS水平(P0.01)。由此推测,蟾酥醇提取物通过抑制炎症因子、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减轻细胞的炎症反应,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