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发酵蚕沙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消化、免疫及炎症反应的影响。试验挑选240尾初始均重为(44.51±0.42) g的草鱼幼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6尾鱼。各组分别投喂发酵蚕沙添加水平为0(对照组)、5%、10%、15%和20%的试验饲料。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15%和20%发酵蚕沙组的终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10%、15%和20%发酵蚕沙组的肝体比和脏体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5%和20%发酵蚕沙组的肠体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10%、15%和20%发酵蚕沙组的鱼体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发酵蚕沙组的鱼体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对照组的肠道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5)15%发酵蚕沙组的血清补体3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0%发酵蚕沙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组胺水平对黄颡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胃肠道黏膜结构的影响。以初均重为(30.08±0.35)g的黄颡鱼为试验对象,分别投喂金枪鱼鱼粉饲料(TFM组)、白鱼粉饲料(H0组,作为对照组)以及白鱼粉饲料中分别添加5个水平组胺的试验饲料(H1、H2、H3、H4和H5组),各组饲料组胺水平分别为53.20、4.30、18.00、56.20、84.60、103.50、158.90 mg/kg。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1)H1组黄颡鱼的末均重、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H0、H2、H3和H4组(P<0.05)。黄颡鱼生长速度与饲料组胺水平显示出二次函数关系的变化趋势。TFM、H3、H4和H5组黄颡鱼的存活率显著低于H0、H1和H2组(P<0.05)。2)H0组黄颡鱼的总胆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黄颡鱼体侧皮肤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3)通过对黄颡鱼胃黏膜的扫描电镜观察以及肠道黏膜细胞间连接结构的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饲料低水平组胺对黄颡鱼的胃黏膜、肠道紧密连接未造成显著损伤,饲料组胺水平达103.50 mg/kg及以上对黄颡鱼的胃黏膜、肠道黏膜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结构造成了严重的损伤。由此可见,饲料组胺水平为18.0 mg/kg时对黄颡鱼生长和鱼体健康是有利的,而饲料组胺水平大于103.50 mg/kg时对黄颡鱼的生理健康、胃黏膜细胞表面结构和肠道黏膜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结构有较为明显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复方中草药对长江鲟幼鱼免疫、抗氧化及抗病能力的影响。选择体重(537.68±25.47)g、体长(46.27±5.71) cm的长江鲟幼鱼3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对照组鱼投喂基础饲料,各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料添加0.5%、1.0%、1.5%复方中草药。试验期21 d,在试验第14、21 d分别从各组中随机抽取长江鲟幼鱼20尾,使用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进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7 d,1.5%试验组鱼血清免疫球蛋白M (IgM)含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第14 d,1.0%试验组和1.5%试验组鱼血清免疫球蛋白G (IgG)、IgM含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第21 d,1.5%试验组鱼血清IgG、IgM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7、14 d,1.5%试验组鱼血清补体C4、抗菌肽(AMP)含量及溶菌酶(LSZ)、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升高(P<0.05);第21 d时,1.5%试验组鱼血清AMP含量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组胺水平对黄颡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胃肠道黏膜结构的影响。以初均重为(30.08±0.35)g的黄颡鱼为试验对象,分别投喂金枪鱼鱼粉饲料(TFM组)、白鱼粉饲料(H0组,作为对照组)以及白鱼粉饲料中分别添加5个水平组胺的试验饲料(H1、H2、H3、H4和H5组),各组饲料组胺水平分别为53.20、4.30、18.00、56.20、84.60、103.50、158.90 mg/kg。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1)H1组黄颡鱼的末均重、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H0、H2、H3和H4组(P0.05)。黄颡鱼生长速度与饲料组胺水平显示出二次函数关系的变化趋势。TFM、H3、H4和H5组黄颡鱼的存活率显著低于H0、H1和H2组(P0.05)。2)H0组黄颡鱼的总胆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黄颡鱼体侧皮肤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3)通过对黄颡鱼胃黏膜的扫描电镜观察以及肠道黏膜细胞间连接结构的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饲料低水平组胺对黄颡鱼的胃黏膜、肠道紧密连接未造成显著损伤,饲料组胺水平达103.50 mg/kg及以上对黄颡鱼的胃黏膜、肠道黏膜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结构造成了严重的损伤。由此可见,饲料组胺水平为18.0 mg/kg时对黄颡鱼生长和鱼体健康是有利的,而饲料组胺水平大于103.50 mg/kg时对黄颡鱼的生理健康、胃黏膜细胞表面结构和肠道黏膜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结构有较为明显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5.
廖梦香 《中国饲料》2023,1(7):72-78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百草霜对异育银鲫“中科5号”(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CAS V”)幼鱼生长、肠道结构、消化酶和非特异免疫酶活性的影响,将1440尾异育银鲫“中科5号”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120尾鱼,其中3组分别投喂百草霜添加量为0.2%(A组)、0.4%(B组)、0.8%(C组)的试验组,另外1组投喂百草霜添加量为0%(D组)的对照组,进行为期7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四组中,C组生长最快,增重率较D组提高了15.49%(P < 0.05)|日增重A组和C组较D组分别提高了10.14%和15.99%(P < 0.05),C组为各组的最大值|A组肥满度和脏体指数显著高于D组(P < 0.05)|各试验组饲料系数比D组降低了9.02% ~ 20.90%。C组肠道结构完整,杯状细胞含量最多,肠绒毛排列整齐且高度最大(P < 0.05),褶皱个数最多。消化酶活性显示:C组淀粉酶(AMS)活性比D组提高了48.16%,且显著高于其他组(P < 0.05)|C组脂肪酶(LPS)活性较D组提高了24.97%(P < 0.05)|各试验组肠道胰蛋白酶(TRY)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且随着百草霜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其中C组TRY活性最高,比D组提高了126.48%(P < 0.05)。非特异免疫酶活性显示:各试验组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随着百草霜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且差异显著(P < 0.05),但C组与D组(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 > 0.05)|各试验组肝脏酸性磷酸酶(ACP)活性随着百草霜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步升高,差异不显著(P > 0.05),C组比D组提高了12.78%(P < 0.05)|各试验组肝脏碱性磷酸酶(AKP)活性随着百草霜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其中C组为各组最大值且较D组提高了62.58%(P < 0.05)|各试验组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D组均有所提高,其中C组为各组最大值(P < 0.05)比D组提升了20.08%。在饲料中添加0.8%百草霜可有效提升异育银鲫“中科5号”幼鱼的生长性能,改善肠道组织结构,提升消化酶活性,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降低饲料系数,增强鱼体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 [关键词] 百草霜|异育银鲫 “中科5号”|生长性能|消化酶|非特异免疫酶  相似文献   

6.
玉米DDGS替代豆粕对奥尼罗非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研究了饲料中用玉米DDGS替代部分豆粕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 Oreochromis aureus ♂)幼鱼生长的影响。将初始体重为(2.48±0.03)g的试验鱼随机分成6组,每组设3个平行,分别投喂用玉米DDGS替代豆粕的试验饲料,替代比例分别为0(对照组)、16.7%、33.3%、50%、66.7%和83.3%,(记为G1、G2、G3、G4、G5和G6),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4%~6%。试验持续8周,分别在第4周末和第8周末称重。结果显示,4周时,G6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G2、G3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G5组(P<0.05);饲料系数以G6组最高,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对照组饲料系数最低,显著低于G5、G6组(P<0.05),与其它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8周时,G6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低,显著低于G3组(P<0.05),其它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系数以G6组最高,显著高于G1、G2组和G3组(P<0.05);肝体比和脏体比有所差异,但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肥满度以G6组为最低,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肌肉中水分和粗灰分含量以G6组最高,显著高于G1(P<0.05),对照组肌肉粗蛋白含量最高,显著高于G6组(P<0.05),粗脂肪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在奥尼罗非鱼饲料中用不超过50%的玉米DDGS替代豆粕,不会显著影响其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价不同饲料来源对拟穴青蟹营养品质的影响,取体重(8.52±0.34) g的蟹,分成两组,分别饲喂配合饲料和冰鲜鱼,试验周期42 d试验结束后分别取配合饲料(配合饲料组)和冰鲜鱼(冰鲜鱼组)养殖的拟穴青蟹,分离其肌肉和性腺,测定了肌肉和性腺的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氨基酸等的含量及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配合饲料组拟穴青蟹肌肉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冰鲜鱼组(P<0.05),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冰鲜鱼组(P<0.05);冰鲜鱼组拟穴青蟹性腺水分含量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P<0.05),粗脂肪和粗蛋白、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配合饲料组拟穴青蟹肌肉中总氨基酸(TAA)、必需氨基酸(EAA)和呈味氨基酸(FAA)总量均显著高于冰鲜组(P<0.05)。配合饲料组肌肉异亮氨酸和缬氨酸的氨基酸评分(AAS)高于冰鲜鱼组,赖氨酸低于冰鲜鱼组;异亮氨酸化学评分(CS)高于冰鲜鱼组,苯丙氨酸+酪氨酸、赖氨酸评分低于冰鲜鱼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高于冰鲜鱼组。配合饲料组性腺异亮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AAS评分低于冰鲜鱼组,赖氨酸...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制剂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形体指标、血清生化指标、肠道健康的影响,挑选750尾大口黑鲈,初均重为(7.14±0.11) g,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T0组大口黑鲈饲喂基础饲料,T1组、T2组、T3组、T4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108 CFU/g植物乳杆菌LP-37、1×107 CFU/g戊糖片球菌PP-23、1×108 CFU/g LP-37+1×107 CFU/g PP-23以及1×106 CFU/g乳酸菌。试验期6周。结果显示,各试验组大口黑鲈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量显著高于T0组(P<0.05),且T4组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各试验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T0组(P<0.05)。各试验组大口黑鲈的肥满度、肝体比、肠宽度显著高于T0组(P<0.05)。各试验组大口黑鲈血清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高于T0组(P<0.05)。各试验组大口黑鲈肠道蛋白酶(PRS)、脂肪酶(LIP)及淀粉酶(AMY)活性均显著高于T0组(P<0.05)。...  相似文献   

9.
在原配方饲料基础上,用L-晶体亮氨酸调节5种饲料亮氨酸水平(1.91%~2.74%),喂养青虾8周后,不同水平的亮氨酸对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活力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酚氧化酶(PO)的活力有显著影响(P〈0.05),没有额外添加亮氨酸的饲料组各种酶活力显著低于其余各组,表明了饲料中亮氨酸水平对青虾非特异性免疫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小球藻醇提物(EEFCV)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消化酶活性及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体质量约1.85 g的瓦氏黄颡鱼苗540尾,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各组分别投喂添加0(T0组)、0.25%(T1组)、0.50%(T2组)、1.00%(T3组)、1.50%(T4组)和2.50%(T5组)EEFCV的6种等氮等脂试验饲料,饲养周期为56 d。结果表明:1)T4和T5组的末均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T0组(P<0.05),T4和T5组的饲料系数均显著低于T0组(P<0.05)。各组的存活率、肥满度、脏体比和肝体比无显著差异(P>0.05)。2)各组的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T5组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T0组(P<0.05),T5组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T0组(P<0.05)。3)各组的胃、肠和肝脏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4)各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及胆固醇、甘油三脂、尿素氮、葡萄糖和总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T1、T3和T4组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T0组(P<0.05)。5)T4组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T0组(P<0.05),T3、T4和T5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T0组(P<0.05)。各组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EEFCV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有促进作用,以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作为主要评估指标,饲料中添加1.50%的EEFCV应用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低鱼粉饲料中添加4种添加剂(包膜赖氨酸+包膜蛋氨酸、复合核苷酸、植酸酶、复合芽孢杆菌)对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养殖水体理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13.50±0.06)g的花鲈4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以含28%鱼粉的饲料作为基础饲料(对照组,G0组),在G0组基础上分别添加0.71%包膜赖氨酸和1.30%包膜蛋氨酸(G1组)、0.04%复合核苷酸(G2组)、0.04%植酸酶(G3组)、0.10%复合芽孢杆菌(G4组)配制4种试验饲料。饲养周期56 d。结果表明:与G0组相比,G2组和G3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花鲈的全鱼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G3组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G0组(P<0.05),各添加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G2组达到显著水平(P<0.05);G1组和G3组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G0组(P<0.05);...  相似文献   

12.
李兆河 《中国饲料》2022,1(10):76-79
文章旨在探讨饲料添加不同浓度的低聚异麦芽糖对锦鲤生长性能、血液参数及抗氧化性的影响。试验挑选体质健壮、规格一致的240尾锦鲤,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第一组饲喂基础饲料(CK组),第二组饲喂低聚异麦芽糖(IMO)添加量0.2%的饲料(T1组),第三组饲喂IMO添加量0.4%的饲料(T2组),第四组饲喂IMO添加量0.6%的饲料(T3组),试验共8周。结果显示,T2组增重率、蛋白质效率最高,显著高于CK组(P<0.05),且饵料系数最低。各试验组血液免疫及抗氧化指标均表现不同程度增高,T2组增加幅度最大|其中各试验组过氧化物酶(CA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2、T3组溶菌酶(LYS)活性、碱性磷酸酶(AKP)活性、补体C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2组酸性磷酸酶活性(ACP)、补体C4、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丙二醛(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其中T2与CK组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在本试验研究条件下,饲料中添加低聚异麦芽糖具有提高锦鲤生长性能,改善血液免疫功能,提高抗氧化能力的作用,其中低聚异麦芽糖添加量为0.4%时效果最佳。 [关键词]低聚异麦芽糖|锦鲤|生长|免疫|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3.
“双低”菜籽饼等氮替代豆粕饲喂生长肥育猪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12头杜×湖断奶仔猪随机分成4组,1组为对照组,2、3、4组分别以“中双4号”“双低”菜籽饼等氮替代对照组中25%、50%及75%的豆粕,26—90kg期间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替代25%的2组平均日增重、饲料利用率、胴体品质及肌肉品质均达到或超过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替代50%的3组上述指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替代75%的4组平均日增重在试验前期极显著低于2组和1组(P<O.01),显著低于3组(P<O.05);试验后期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胴体瘦肉率极显著低于2、1组(P<O.01),显著低于3组(P<0.05),但肌肉品质未受影响。各组背最长肌与肝脏均未检出ITC和OZT。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草鱼实用配方中脂肪的适宜含量,试验以草鱼实用配方配制基础饲料,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2%、3%、4%和5%的豆油,制成6种试验饲料。试验选取初始体质量(104.0±7.7)g的草鱼72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养殖周期60 d。结果 表明:(1)在饲料脂肪水平为5.72%~7.65%时,草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蛋白质效率均显著高于未添加脂肪组(P <0.05),饲料系数呈现与之相反的趋势。(2)在饲料脂肪含量为6.48%时,草鱼增加单位体质量所消耗的饲料蛋白质质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 <0.05)。(3)草鱼肝胰脏组织切片显微观察显示,6组草鱼肝胰脏细胞均排列整齐、大小均一、细胞膜分界明显,总体较健康,但有随饲料脂肪水平提高,细胞质中白色部分增多现象。本试验条件下,综合比较生长和饲料利用率,草鱼幼鱼饲料脂肪最适含量为6.3%~6.5%。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肌肉生长抑制素抑制肽对海鲈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与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以初始均重为(9.05±0.05)g的海鲈幼鱼为试验动物,暂养1周后,挑选规格一致的健康试验鱼48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水族箱),每个重复放养30尾鱼。4组试验鱼分别投喂肌肉生长抑制素抑制肽添加水平为0(对照)、0.25%、0.50%、0.75%的试验饲料135 d。结果显示:1)0.50%组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成活率(S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添加组的饲料系数(FC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以0.50%组的FCR最低;2)各添加组的背肌粗脂肪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50%组的背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全鱼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和背肌的水分、粗灰分含量在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3)0.25%组的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各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4)0.50%和0.75%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25%和0.50%组的肝脏溶菌酶(LZM)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脏与血清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各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在饲料中添加肌肉生长抑制素抑制肽能够促进海鲈的生长并提高免疫能力,本试验条件下最适添加水平为0.50%。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混合植物油替代鱼油对中华绒螯蟹成体雄蟹性腺发育、脂质代谢、抗氧化及免疫性能的影响。采用混合植物油(豆油∶菜籽油=1∶1)替代不同水平(0、25%、50%、75%和100%)鱼油,制成5种等氮等脂的育肥饲料(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39.5%和14.0%),分别记为饲料1#、2#、3#、4#和5#,对5组成体雄蟹(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进行了为期60 d的室外池塘饲养试验。结果显示:1)混合植物油替代不同水平鱼油对雄蟹性腺指数(GSI)及肝胰腺指数(HSI)均无显著影响(P0.05)。2)饲料4#组肝胰腺中甘油三酯(TG)含量最低,其余各组肝胰腺中TG及总胆固醇(TC)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除游离胆固醇(F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外,饲料2#组血清中其余各项脂质代谢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3)对于肝胰腺中的抗氧化指标,除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外,饲料1#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于肝胰腺中的免疫指标,碱性磷酸酶(AL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均以饲料1#组最高,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力则以饲料4#组最高,饲料1#组次之,饲料2#组最低。4)饲料3#组血清中ALP活力最高,且显著高于饲料1#和4#组(P0.05),但血清中ACP活力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2#组血清中血蓝蛋白(Hc)含量、T-AOC和SOD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但该组血清中POD活力和MDA含量最低。综上,育肥饲料中以豆油∶菜籽油=1∶1的混合植物油替代不同水平鱼油对中华绒螯蟹成体雄蟹性腺发育无显著影响,且适宜的替代水平对中华绒螯蟹成体雄蟹的脂质代谢、抗氧化及免疫性能均无负面影响,其适宜的替代水平为25%~50%。  相似文献   

17.
为评估不同水平抗菌肽对大口黑鲈生长代谢的影响,试验以不含抗菌肽的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50 mg/kg(D1组),100 mg/kg(D2组),150 mg/kg(D3组),200 mg/kg(D4组)抗菌肽为试验组,在养殖水箱中饲喂初始平均体质量(12.49±0.2)g的大口黑鲈幼鱼,养殖8周后测定试验鱼的生长性能、饲料表观消化率、鱼体成分、营养代谢等相关指标。试验结果表明:(1)生长和体组成方面,各组试验鱼增重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 0.05)。与对照组相比,D4组干物质消化率显著升高6.58%(P <0.05);D3和D4组饲料转化率分别显著升高9.4%和10.8%(P <0.05);各组试验鱼全鱼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均无显著差异(P> 0.05),D3组脏体比比对照组显著升高9.4%(P <0.05);(2)消化吸收方面,与对照组相比,D2和D3组前肠钠钾ATP酶活性分别显著升高32.35%和39.04%(P <0.05),前肠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显著升高12.09%和10.05%(P <0.05),肝脏溶菌...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评估龙须菜替代饲料中的菜粕对异育银鲫幼鱼消化吸收、免疫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确定龙须菜的适宜替代范围。选取健康且规格一致的异育银鲫幼鱼45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以不含龙须菜的基础饲料为对照组饲料,以3%(D1)、6%(D2)、9%(D3)、12%(D4)、15%(D5)龙须菜替代菜粕配制成的饲料为试验饲料饲喂试验鱼8周,所有饲料等蛋等脂,试验结束时测定各组异育银鲫消化吸收、免疫及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投喂龙须菜饲料各组异育银鲫肝脏消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D1组异育银鲫前肠碱性磷酸酶、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D1和D2组异育银鲫前肠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D5组异育银鲫前肠脂肪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D1~D3组异育银鲫肾脏酸性磷酸酶活性、D2~D5组异育银鲫血清溶菌酶活性及D2、D3组异育银鲫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和前肠总抗氧化能力显著升高(P<0.05),而D5组异育银鲫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3%~6%的龙须菜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异育银鲫消化吸收与免疫性能,当龙须菜替代水平达15%时,会对鱼体消化吸收和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以初重(52.99±1.95)g黄金锦鲤为研究对象,研究浮萍对其形体及体色的影响。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3%、6%、9%、13%、14%的浮萍,相应替代同等水平的菜籽粕,制成6组等氮(粗蛋白质:38.5%~38.6%)等能(12.2 MJ/kg)饲料,分别记为D1、D2、D3、D4、D5、D6。将540尾健康的黄金锦鲤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30尾鱼),养殖时间8周。形体指标的结果表明:D4组与D6组的体长/体高表现最为理想,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 <0.05)(D6组相比D1组显著降低6.67%);空壳率(DOR)与肥满度(CF)均以D6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 <0.05)(显著提高17.14%~20.82%);色素指标结果显示:体表白度值(L*)随养殖时间的增长呈现下降的趋势,黄度值(b*)在养殖第四周时显著高于其他阶段(P <0.05),体表各组织总类胡萝卜素含量高低顺序为背鳍>皮肤>鳞片>肌肉,且各组织总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紫背浮萍添加量提高呈上升趋势,D6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 <0.05)(相较于D1组上升50.00%~58...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通过检测运输胁迫前后血清皮质醇、葡萄糖和乳酸浓度以及组织抗氧化性能的变化,以研究饲料中大豆油替代鱼油对银鲳运输前后应激指标及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配制4种试验饲料,分别以100%鱼油(FO组)、70%鱼油+30%大豆油(FSO组)、30%鱼油+70%大豆油(SFO组)、100%大豆油(SO组)为脂肪源,饲喂平均体重(17.2±6.7)g银鲳60 d后进行4 h运输胁迫。每种饲料饲喂3个水泥池(重复),每池投放50尾试验鱼。结果显示:4 h运输胁迫后,各组血清皮质醇浓度均有所增加,其中SO组变化显著(P0.05),升高1.89倍,SFO组变化程度最小;各组血清葡萄糖浓度均略有增加,其中SFO组增加最少,但变化均不显著(P0.05);各组乳酸浓度则均出现显著增加(P0.05),尤其是SO组;各组脑部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力均出现显著减弱(P0.05),而SFO组无论是在胁迫前还是在胁迫后在各组中均有最高活力;各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均显著增强(P0.05),其中SO组上升幅度最大;虽然各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均有所增强,但只有SO组变化显著(P0.05);肝脏和肌肉CAT活力仅SO组显著增强(P0.05),其余各组变化不显著(P0.05);SO组血清SOD和CAT活力显著增强(P0.05)。由此可见,SO组银鲳在运输后机体健康情况较差,应激反应较为剧烈,说明投喂过量添加大豆油的饲料不利于银鲳的机体健康和长途运输,而在保持鱼油含量的前提下适当添加大豆油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