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浓缩液醇化处理对烟草薄片致香成分及感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分析浓缩液经醇化处理前、后对其物理化学性质、香气成分及烟草薄片的主要致香成分和内在感官质量,结果表明:(1)经醇化处理后浓缩液中蛋白质、果胶、总糖含量有所降低,醇化后浓缩液的粘度和pH值也稍有降低;(2)经醇化处理后烟梗、烟末浓缩液及所制成烟草薄片的挥发性组分增多且主要致香成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新植二烯含量增幅最大;(3)浓缩液经醇化处理后烟草薄片的香气量、谐调性、木质杂气和余味等方面有较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为降低再造烟叶中果胶合量,采用正交实验法考察了微紫青霉(Penicillium janthinellum sw 09)产果胶酶的加酶量、料液比、处理时间和温度4个因素对烟梗原料中果胶降解效果的影响。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果胶的结构官能团,并采用在线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PY/GC-MS)研究了烟梗酶解前后在氦气中600℃下的热裂解行为,并对其热裂解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烟梗果胶降解最佳反应条件为:酶活力14 000 U/m L、料液比1∶5、反应温度50℃、处理时间2 h,果胶降解率达到最大41.35%。由红外光谱、热裂解对比可知,烟梗果胶酶解前后其结构官能团并未发生明显改变,但其中裂解产物成分的组成、含量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烷烃、烯烃类物质显著减少,醇类、酚类等香气成分增加。感官评价实验表明,经酶解后的卷烟吸食品质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有机肥与无机肥比配对南阳烟区烟草上部叶品质、改善土壤碳氮结构的作用,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试验材料,以沼渣和芝麻饼肥为有机氮源,根据有机氮∶无机氮的不同配比设置6个处理[T1(0∶10,纯化肥)、T2(1∶9)、T3(2∶8)、T4(3∶7)、T5(4∶6)、T6(5∶5)],对相应的烟叶和土壤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与T1处理相比,施用沼渣有机肥和芝麻饼肥处理的烟草叶片大小、单叶重、钾氯比、淀粉含量、产值、香气总量等均显著提升,其中T4处理烟叶的叶长、叶宽、钾离子含量、淀粉含量、均价、产值、香气总量分别较T1处理提升了9.23%、10.49%、21.79%、31.91%、21.31%、26.57%、19.92%。与T1处理相比,施用有机肥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碳氮比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明显提高。在南阳烟区按照有机氮∶无机氮配比为3∶7施用沼渣有机肥和芝麻饼肥能够有效提升烟草上部叶质量、耐熟性及成熟度,并改善土壤碳氮比。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发酵烟梗水提物的制备及其在再造烟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烟梗水提物的抽吸品质与可用性,采用从红大烟叶表面分离的HD4、HD12菌株对烟梗水提物进行发酵处理.经GC - MS检测,与未经处理的烟梗水提物(CK)相比,经徽生物处理后的烟梗水提物中香味物质的含量增加,其中,经HD4、HD12菌株处理后的烟梗水提物样品中香味物质总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12.3个百分点和18.7个百分点;杂环类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均明显增加,HD4菌株处理后的样品杂环类物质由6种增加到11种,相对含量由3.29%增加到40.63%;进行再造烟叶涂布后感官评价发现,使用微生物处理烟梗水提物的再造烟叶样品香气丰富性与香气量增加、木质杂气减少、细腻性与甜润感改善,抽吸品质有较大提升,且HD4样品的抽吸效果好于HD12样品.因此,使用微生物对烟梗水提物进行发酵处理是提高烟梗水提物抽吸品质与可用性的有效方法,且HD4菌株的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5.
为了开发新型的烟草花蕾烟用香料,以水溶性氨基酸和还原糖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发酵温度、pH、加菌量和发酵时间进行优化;然后对发酵产物进行不同温度的美拉德反应获得香料,利用蒸馏萃取方法提取香味成分,并通过GC-MS方法分析香味成分。结果表明:1)最优发酵条件为35℃、pH5、24h、5%体积分数的加菌量,在最优条件下,氨基酸含量和还原糖含量最高。2)经同时蒸馏萃取提取的香味物质,美拉德反应50℃时主要有40种,60℃时主要有45种,70℃时主要有44种,80℃时主要有40种,包括醇、醛、酸、酯、酮、呋喃和吡啶等。3)美拉德反应温度为60℃时香气总量含量最高,达1 060.59μg/g。其中,软脂酸、硬脂酸、肉豆蔻酸、棕榈油酸、正十五酸、苯甲醇、苯乙醇、三环烯、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苯乙醛等香味物质含量高;巨豆三烯酮、二氢猕猴桃内酯、烟草烯、油酸酰胺、2-正戊基呋喃香气阈值低,是烟草中关键的致香物质,对烟草香气贡献突出。该研究为利用发酵技术和美拉德反应结合制备烟用香料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选取祁门红茶为原料,利用水蒸气蒸馏法,结合膜分离浓缩技术制备烟用香料,再将其制备成具有祁门红茶香气特征的烟用香料,调配成不同浓度的茶香爆珠添加于卷烟滤棒中,对爆珠香烟进行感官质量评价,对卷烟烟气成分进行分析对比,并用ESR(电子顺磁共振)对卷烟的自由基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添加爆珠后,卷烟烟气成分中烟草的中性香味成分增加,红茶爆珠赋予卷烟丰富的烟气香气,红茶的清甜花香与卷烟的焦甜香很好地协调在一起,烟气细腻柔和,提升了卷烟的感官质量,对卷烟的自由基也有一定的清除率.  相似文献   

7.
以浓缩雪梨汁为原料通过Maillard反应制备烟草增香料,并通过GC-MS分析鉴定产物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响应面优化工艺为雪梨汁含量为40%,混合氨基酸为4.20g,红糖量为3.43g,氨水量为1mL,醇水比例为1∶1,不调pH值,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4h;产物中含有多种烟草贡献性香气成分,如2-乙酰吡咯、2-环戊烯-1,4-二酮、3-甲基-1,2-环戊二酮以及较高比例的呋喃、吡嗪等杂环化合物。浓缩雪梨汁在优化工艺下制备的烟草增香料具有明显改善香烟刺激性和杂气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造纸法再造烟叶生产过程中烟梗、烟叶原料对产品得率的影响,在福建金闽一期生产线的基础上,通过采集各牌号薄片产品烟梗、烟叶投料比及进高浓磨前皮带秤质量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生产过程中烟梗、烟叶原料配比对薄片产品得率的影响,并探讨了在提取段使用最优烟梗、烟叶原料配比情况下,梗膏、叶膏产出对生产过程物料平衡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烟梗用量比例在50%~65%时,烟草纤维得率随烟梗用量比例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当原料全部使用烟梗时烟草纤维得率达到最小值,为25.92%,当原料全部使用碎烟叶时烟草纤维得率达到最大值,为51.3%。因此在成本控制的前提条件下,适当提高碎烟叶原料的投料比例有利于薄片得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采用HS-SPME-GC-MS自动分析方法,研究了利用烤箱焙烤澳洲坚果果仁后形成的香气成分,并检测不同焙烤工艺条件下焙烤香气成分的变化.两种不同形式的澳洲坚果果仁原料(整果仁和碎果仁)分别按照不同温度、时间条件焙烤:130℃ 40 min,140℃40 min,150℃ 30 min以及170℃ 20 min.结果表明:澳洲坚果焙烤果仁中的33种香气成分和原料果仁中的4种香气成分被定性鉴定.总体上,随着焙烤温度从130℃升至170℃,焙烤果仁中的香气成分的数量和含量显著增加,特别是吡嗪类和呋喃类两类物质.2,5-二甲基吡嗪是所有焙烤澳洲坚果果仁香气成分中含量最高的物质.在相同的焙烤工艺条件下,焙烤碎果仁中的香气成分含量高于焙烤整果仁.2-乙基-6-甲基吡嗪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指示物,能够反映所有焙烤碎果仁和焙烤整果仁之间的焙烤工艺差异显著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氢氧化钠-尿素法(NU法)测定烟草木质素含量的预处理方法。[方法]分别用中性洗涤剂和氢氧化钠-尿素溶液对烟梗、烟叶碎片(烟片)、烟叶碎末(烟末)进行预处理,分析比较了2种溶液对干扰物的去除效果,并对2种预处理方法下NU法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对比评价。[结果]中性洗涤剂对烟梗、烟片、烟末的干扰物去除率近80%,比氢氧化钠-尿素溶液提高13%~16%;在中性洗涤预处理方法下,NU法测得3种烟草样品的木质素含量大小关系为烟梗烟片烟末,与氢氧化钠-尿素预处理下的测定结果恰恰相反;预处理方法优化后NU法的精密度为2.03%,满足检测需求。[结论]研究可为烟草木质素含量测定的预处理方法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烟草中香气成分分析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香气是决定烟草品质的重要参数之一,也是评判感官品质的主要特征。对近年来烟草挥发性成分研究中常用的提取和检测方法进行综述,并介绍烟草重要香气鉴定方法。经文献调研发现,同时蒸馏提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是常用的提取和鉴定定量方法,而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技术和气味活性值在烟草香气研究中还未得到广泛应用。可结合香气重组及添加/缺失等方法深入表征烟草香气,为烟草中香气成分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比分析卷烟、造纸法烟草薄片原料、半成品、成品中的还原糖、可溶性糖、淀粉和蛋白质等物质的含量,寻找烟草薄片工艺改进方向。采用DNS法对烟草样品中的还原糖、可溶性糖、淀粉等成分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国家标准GB 5009.5-2010对蛋白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还原糖、可溶性糖、淀粉和蛋白质在两种卷烟、烟梗、烟末、木浆纤维、基片、未烤薄片、薄片等8种样品中的含量有明显差别。水溶性成分在薄片加工过程中损失率加大,薄片原料及半成品、成品中的淀粉、蛋白质等不良组分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微波处理结合致香前体对烟梗的影响,并优化微波处理参数,为改善梗丝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均匀设计试验法考察微波参数对添加类胡萝卜素(致香前体)的烟梗品质的影响,通过变量筛选和模型构建计算出具有最高烟梗致香成分含量对应的微波参数;并将微波膨胀结合致香前体的烟梗切丝进行增量应用试验,评价卷烟感官品质.[结果]微波处理对烟梗致香成分总量影响可用微波时间、微波功率和烟梗水含率的多元二项式回归模型拟合,其中烟梗水含率对烟梗致香成分总量影响最大,微波功率其次;在烟梗水含率15.39%、微波功率565W条件下处理的烟梗致香成分总量最高,为114.31μg/g.经微波膨胀的烟梗中蛋白质、淀粉、总多酚、总挥发碱、总挥发酸含量明显下降,分别降低31%、72%、119%、75%和64%,而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大幅增加,增幅122%;微波处理结合致香前体的烟梗致香成分总量较未经处理的原梗增加84.34%,其酮类、醇类、醛类、酯类、酸类、酚类、杂环类等致香物质分别较原梗增加53.65%、84.49%、66.82%、81.08%、382.75%、295.50%和117.89%.在卷烟中添加增量4%的微波处理结合致香前体梗丝,其感官品质略有提升,不同烟支对烟气指标影响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结论]微波结合致香前体对烟梗进行协同处理,可明显提升卷烟感官评吸质量,该工艺具有工业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HS-SPME-GC-MS自动分析方法,研究了利用烤箱焙烤澳洲坚果果仁后形成的香气成分,并检测不同焙烤工艺条件下焙烤香气成分的变化。两种不同形式的澳洲坚果果仁原料(整果仁和碎果仁)分别按照不同温度、时间条件焙烤:130℃…40…min,140℃…40…min,150℃…30…min…以及…170℃…20…min。结果表明:澳洲坚果焙烤果仁中的33种香气成分和原料果仁中的4种香气成分被定性鉴定。总体上,随着焙烤温度从130℃升至170℃,焙烤果仁中的香气成分的数量和含量显著增加,特别是吡嗪类和呋喃类两类物质。2,5-二甲基吡嗪是所有焙烤澳洲坚果果仁香气成分中含量最高的物质。在相同的焙烤工艺条件下,焙烤碎果仁中的香气成分含量高于焙烤整果仁。2-乙基-6-甲基吡嗪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指示物,能够反映所有焙烤碎果仁和焙烤整果仁之间的焙烤工艺差异显著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不同钾素水平对烟草香气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的影响。采用石油醚提取物的测定和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不同钾水平下烟草香气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钾水平下(2.5 g/株),石油醚提取物的含量较低,而钾水平为5.0 g/株时,石油醚提取物的含量最高。匹配度在90%以上的组分共检测出49种,主要由烷烃、烯烃、醛、酚、酸、酯、酮和呋喃等化合物组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的结果显示,一定程度上提高钾的施加量可增加香气成分中醛类物质的相对含量,但过高的钾素水平(10.0 g/株)反而不利于酮类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6.
雪茄外包皮烟堆积发酵中主要中性香气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雪茄外包皮烟在堆积发酵中主要香气物质动态变化的研究表明,雪茄外包皮烟堆积发酵过程中除糠醇、5 甲基糠醛、2 乙酰呋喃、2 乙酰基吡咯、β 二氢大马酮、β 大马酮、巨豆三烯酮含量在第21天达到最大值,其他香气物质含量均在第14天达到最大值。雪茄外包皮烟堆积发酵14~21 d主要中性香气物质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GC/MS法对白肋烟添加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后主流烟气中性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比较了加糖前后烟气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烟气中中性香气成分的种类变化不大,但是香气成分的含量变化明显。大部分中性香气成分的含量都随着加糖浓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并且在加糖浓度为3%或5%时含量达到最大值,植醇和金合欢醇的含量随着加糖浓度的增加逐渐减小,β-金合欢烯和香叶基香叶二烯的含量则呈现出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寻找能够替代草炭的原料,以烟草漂浮育苗专用基质作为对照(CK),分别将牛粪、珍珠岩和蛭石以体积比8∶1∶1、7. 0∶1. 5∶1. 5、6∶2∶2、5. 0∶2. 5∶2. 5混配后进行烟草漂浮育苗。结果表明,以70%牛粪+15%珍珠岩+15%蛭石混配的基质,其理化性质与烟草漂浮育苗专用基质相近,符合烟草漂浮育苗基质标准。用于烟草育苗时烟苗出苗率高,生长势强;成苗期烟苗的茎秆粗,干物质含量高,根系活力强,POD、SOD、CAT等抗氧化酶的活性高,是烟草漂浮育苗理想的替代基质。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烟梗微波膨胀后致香物质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波膨胀技术处理云南省典型烟区烟梗,将微波处理和未用微波处理的烟梗均按常规工艺制成梗丝,分别测定了2种梗丝中致香成分的相对含量,检测出了8类77种致香物质,并对比分析了各种致香物质在处理前后的变化及其对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处理烟梗制成的梗丝与常规梗丝相比,醇类和酯类致香物质相对含量无显著性差异;酚类和烯烃类相对含量有显著差异,变化量分别为-10.98%和10.33%;醛类、酮类、酸类和杂环类相对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微波处理后其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27.54%、12.99%、39.15%和30.83%;烟梗经微波处理后感官品质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烟梗果胶酶解条件优化及热裂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烟梗中果胶含量,采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法对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SW06降解再造烟叶工艺生产线上的二级解纤纯梗中的果胶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采用在线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PY/GC-MS)对烟梗酶解前后热裂解产物进行分析并添加至卷烟中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果胶降解最佳反应条件:酶活力29 000 U·m L-1、料液比1∶3、反应温度50℃、处理时间2 h,最大降解率34.82%。二级解纤纯梗经酶解后,裂解产物成分的组成、含量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醇类香味成分由(5.25±0.03)%增加至(6.06±0.02)%;乙酸含量由(9.07±0.15)%减少到(8.31±0.12)%,减少了烟气吸味的辛辣和刺激性;氮杂环类、羰基化合物则分别下降0.11%和1.20%,使烟气中有害物质减少,吸食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