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大额牛(Bos frontalis)与瘤牛(Bos indicus)的种间杂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额牛(Bos frontalis)与瘤牛(Bos indicus)杂交利用潜能及杂交育种前景。【方法】选用婆罗门(Brahman)母牛,以CUE-MATETM(孕酮阴道栓)+ PG(氯前列烯醇)法同期发情处理后用大额牛冷冻精液对其进行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调查记录母牛产犊时间、妊娠期及犊牛性别等;测定大额牛与婆罗门牛杂交F1(大婆F1)、大额牛和婆罗门牛的初生体重及6、12和18月龄的体重;进行大婆F1的核型分析;对大婆F1的繁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 ① 婆罗门母牛的同期发情率、妊娠率和产犊率分别为83.87%、60.56%和45.07%,母牛(n=24)的平均妊娠期为(290.83±5.26)d;② 大婆F1中母犊占71.88%,分别显著高于大额牛和婆罗门牛(P<0.05)、极显著高于大额牛与黄牛杂交F1(大黄F1)和BMY牛(P<0.01);③ 大婆F1(n=29)初生体重及6、12和18月龄平均体重分别为(26.69±4.84)、(153.08±37.58)、(219.34±31.31)和(302.06±28.92)kg,分别比大额牛(n=18)高68.18%、37.12%、45.07%和40.13%(P<0.01);分别比婆罗门(n=45)低14.40%(P<0.01)、5.23%(P>0.05)、13.12%(P<0.01)和12.76%(P<0.01);0—18月龄大婆F1中公牛和母牛平均日增重分别为(503.09±44.91)g和(502.89±53.54)g,分别比大额牛高35.98%和39.85%(P<0.01),但分别比婆罗门牛低16.49%(P<0.01)和6.63%(P>0.05);④ 大额牛、婆罗门牛和大婆F1的染色体数目(2n)分别为58、60和59;大婆F1母牛(n=2)的初妊娠年龄、初妊娠体重和初产年龄分别为(16.00±2.83)月龄、(342.50±30.41)kg和(26.00±2.83)月龄,且年产1犊;⑤ 对5头、15—24月龄大婆F1公牛进行电刺激采精,均未采集到精液。【结论】大额牛和瘤牛杂交,其杂种牛生长发育快,适应性强,杂种优势明显;F1代母牛可繁育,且成熟早,繁殖力强;但F1代公牛是否可繁育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大额牛与婆罗门牛种间杂交的亲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9个微卫星座位对一例大额牛与婆罗门牛杂交后代进行亲子鉴定,所有座位都呈孟德尔共显性遗传,计算的父权相对机会为99.994 9 %,证实此例亲子鉴定的确是一个三联体家庭成员,也证实大额牛(Bos frontalis)与婆罗门牛(Bos indicus)种间杂交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用安格斯牛7日龄冻胚16枚,在液氮中保存894d后,用36℃水浴解冻(25S),全部回收。在室温27℃条件下,用10%蔗糖一步脱除抗冻剂(甘油)10min后,移入20%犊牛血清PBS10min,再移人同样浓度的犊牛血清PBS中10min,按常规形态鉴定方法.对胚胎评级,10枚为可用胚胎,解冻后胚胎可用率为62.5%,将10枚可用胚胎用非手术法,移入发情周期与胚胎发育期同步的5头受体牛,结果2头妊娠,移植妊娠率为40%。妊娠足月后,2头受体牛各产公犊1头,试验结果表明,在液氮中保存894d之久的安格斯牛冻胚,进行洲际间引种能够成功,这也是安格斯牛冻胚洲际间引种,在我国首次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农户家庭饲养条件下的思南黄牛及其杂交F1代牛的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的体尺、体重测定,并对饲养杂交牛的经济效益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西×思F1、安×思F1、利×思F1代牛的主要体尺指标、初生重以及各年龄阶段体重比思南黄牛均有极显著提高(P〈0.01);而3种杂交牛之间体尺、体重差异不明显(P〉0.05);农户饲养1头杂交牛的经济收入比饲养1头思南黄牛增加37%~90%。  相似文献   

5.
在对湘南黄牛采取人工杂交改良的过程中,通过对湘中黑牛(安本F1代和F2代)母牛进行繁殖性能调查研究,并统计湘中黑牛母牛的发情季节、初配月龄、妊娠期、受胎率、成活率、所生犊牛各生长阶段体重体尺和泌乳期泌乳量。结果表明:湘中黑牛母牛初情期在8月龄,性成熟为12月龄左右,发情季节大都集中春秋两季,初配月龄在14~18月龄之间,发情周期18~24d,产犊间隔12个月。安本F2代母牛所生犊牛初生体重体尺数据略高于安本F1,其断奶后各阶段体重体尺数据也高于安本F1,安本F2代母牛泌乳性能要优于安本F1,表明安本F2代母牛繁殖性能优于安本F1代母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免疫抑制素提高奶牛超数排卵的效率以提高胚胎产量。【方法】免疫组首次免疫抑制素α亚基融合蛋白(1 mg?头-1)与白油佐剂混合乳液,首免后第28、56 d分别进行2次加强免疫,剂量为0.5 mg?头-1。对照组同时注射生理盐水与白油佐剂的混合乳液。在第二次加强免疫后10 d,采用FSH四日递减法进行超排处理,并根据母牛发情表现进行人工授精,试验一使用常规冷冻精液输精,试验二使用分离的雌性精子输精,输精后第7天进行冲胚。【结果】主动免疫抑制素能够有效提高血液抗抑制素抗体效价。试验一,免疫抑制素组头均获胚/卵总数为(15.8±2.8)枚,显著高于对照组(8.3±1.5)枚(P<0.05);头均可移植胚胎数为(9.6±3.1)枚,稍高于对照组的(5.8±1.6)枚(P>0.05)。试验二,免疫抑制素组发情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输精后第7天血液孕酮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头均获胚胎总数和头均可移植胚胎数分别为(15.4±1.9)枚和(5.7±0.7)枚,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1.2)枚和(3.1±0.5)枚(P<0.05);免疫组获得的一级胚胎为(3.8±1.0)枚,占总可移植胚数的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6±0.2)枚或19.8%(P<0.05)。【结论】主动免疫抑制素能够促进牛卵泡发育、提高超排效率和胚胎产量,在使用性控精液输精时不仅大幅提高雌性胚胎数量,同时大幅提高胚胎质量。  相似文献   

7.
张力 《新农业》2009,(12):7-9
牛胚胎移植是指对生产性能优良和遗传性稳定的母牛,经过超数排卵处理后,将多出自然排卵数几倍的受精卵取出,分别移植到生产性能较低和遗传性差的母牛子宫内,使其着床、妊娠,并产出优良后代的技术。2000~2009年,台安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对牛胚胎移植技术的各个环节深入试验研究,共超排供体牛10头,冲胚100枚,引进加拿大纯种胚胎300枚,  相似文献   

8.
为了比较婆罗门牛和BMY牛的雌二醇(E2)、孕酮(P4)水平及胚胎生产潜力,并探讨MOET技术在BMY牛扩繁中的应用前景,采用进口激素(日本产FSH 24~36 mg+美国产PG 35 mg)和国产激素(国产FSH 10~12 mg+国产PG 0.8 mg)对全放牧婆罗门牛和BMY牛进行超排,并于超排前(同期发情第7天)、超排开始、超排第3天、超排发情当天和胚胎回收当天采集血液,采用RIA法分析血浆中的E2和P4水平。结果表明,BMY牛的黄体数和获胚(卵)数、可用胚数分别较婆罗门牛高2.09个和0.95、0.36枚,但差异不显著(P>0.05);BMY牛的排卵率较婆罗门牛高18.46%(P<0.01),而可用胚率则较婆罗门牛低2.55%(P<0.01)。BMY牛在5个处理时段的E2和P4平均值分别较婆罗门牛高0.58 pg/mL(P<0.01)和1.44 ng/mL(P>0.05),在各处理时段的P4水平变化规律几乎与婆罗门牛一致,E2/P4值为婆罗门牛的5.16倍。结果提示,BMY母牛的E2和P4水平高于婆罗门牛,在激素水平和繁殖性能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E2水平低是婆罗门牛发情微弱和排卵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同等放牧管理和超排处理条件下,婆罗门牛及其杂种BMY牛对外源激素的敏感性基本一致,具有同等的胚胎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9.
三河牛初生体尺和初生重遗传参数的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2000—2012年出生的5 521头三河牛的初生体尺、初生重记录,估计出生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和初生重的遗传参数。【方法】使用DMU软件,采用AI-REML结合EM算法并配合多性状动物模型,以犊牛性别和母亲年龄为固定效应、出生场年月和动物个体加性遗传效应为随机效应。【结果】三河牛初生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初生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46、0.48、0.38、0.50和0.41,遗传相关为-0.05(管围和体长、初生重)—0.86(体长和初生重),表型相关为-0.10(体长和管围)—0.70(体长和初生重)。【结论】三河牛初生体尺、初生重的遗传力为0.38—0.50,属于高遗传力。  相似文献   

10.
大额牛瘤胃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大额牛(Bos frontalis)瘤胃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为揭示大额牛瘤胃细菌组成的多样性以及开发这一珍稀生物资源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采用细菌通用引物F27和R1492对目标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后利用Neighbor-joining方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共获得147个16S rRNA基因序列,在GenBank登录号为DQ673466~DQ673612。按照97%的相似性标准,这些序列被分为86个操作分类单元。有16个序列与已培养菌的序列相似性≥97%,占总序列的10.9%;另有22个序列与已培养菌的序列相似性为90%~97%,占总序列的15%;剩余109个序列为未培养、鉴定菌,所占比例高达74.1%。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大额牛瘤胃细菌主要分布于低G+C含量细菌门(57.1%)和噬纤维菌/屈扰杆菌/拟杆菌门(42.2%),仅有一个序列位于螺旋体门。【结论】本试验获得了大额牛瘤胃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为进一步研究大额牛瘤胃微生态系统组成及其与饲料消化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额牛(Bos frontalis)与黄牛(Bos taurus)种间杂交利用及杂交育种前景。【方法】以云南黄牛(大理黄牛、德宏黄牛,n=379)和西本杂(西门塔尔牛♂×云南黄牛♀,n=136)为母本,大额牛为父本,采用人工授精进行种间杂交。母牛在输精后约60 d,通过直肠检查进行妊娠诊断,并对妊娠母牛进行跟踪调查,统计产犊数,测定云南黄牛及杂种牛的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体重、体尺,观察调查杂种牛的主要外貌特征。【结果】①用大额牛冷冻精液累计输精515头母牛,平均受胎率和产犊率分别达73.98%和92.13%,其中黄牛母本的平均受胎率和产犊率分别为68.87%和90.81%,西本杂母本的受胎率和产犊率分别达88.24%和95.00%。②大西本杂(大额牛♂×西本杂♀)的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体重分别为22.86、103.86、142.40、176.21和243.25 kg,比云南黄牛的11.73、82.42、108.37、124.60和132.10 kg提高94.89%(P<0.01)、26.01%(P<0.01)、31.40%(P<0.01)、41.42%(P<0.01)和84.14%(P<0.01),比大本杂(大额牛♂×云南黄牛♀)的17.70、102.19 、134.81、161.43和201.91 kg提高29.15%(P<0.01)、1.63%(P>0.05)、5.63%(P>0.05)、9.16%(P<0.05)和20.47%(P<0.01);大本杂的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体重亦分别比云南黄牛提高50.90%(P<0.05)、23.99%(P<0.01)、24.40%(P<0.01)、29.56%(P<0.01)和52.85%(P<0.01);大西本杂初生到24月龄的平均日增重为301.90 g,极显著高于大本杂的264.67 g和黄牛的164.89 g(P<0.01),大本杂平均日增重亦极显著高于云南黄牛 (P<0.01);大本杂的初生、12月龄和24月龄体重的杂种优势率分别为28.21%、3.87%和4.20%,以初生重的杂种优势率最高。③初生时,大西本杂的体高和胸围分别比同龄云南黄牛提高8.38%(P<0.05)和8.34%(P<0.05),大本杂的体高和胸围分别比云南黄牛提高11.48%(P<0.05)和7.23%(P<0.05)。在6月龄,大西本杂的体高、胸围、腹围和管围分别比云南黄牛提高25.88%(P<0.05)、16.50%(P<0.05)、9.81%(P<0.05)和29.48%(P<0.05);大本杂的胸围、腹围和管围分别比云南黄牛提高10.89%(P<0.05)、11.10%(P<0.05)和21.23%(P<0.05)。在12月龄,大西本杂的体斜长、体高、胸围、腹围和管围分别比云南黄牛提高33.82%(P<0.05)、30.64%(P<0.05)、31.16%(P<0.01)、29.95%(P<0.01)和26.63%(P<0.05);大本杂的胸围、腹围和管围分别比云南黄牛提高11.41%(P<0.05)、13.34%(P<0.01)和21.86%(P<0.05);大西本杂的体斜长、体高、胸围、腹围分别比大本杂提高33.20%(P<0.05)、31.43%(P<0.05)、17.72%(P<0.01)和14.65%(P<0.01);在24月龄,大西本杂的体斜长、体高、胸围、腹围和管围分别比云南黄牛提高33.30%(P<0.01)、31.69%(P<0.01)、38.83%(P<0.01)、32.12%(P<0.01)和41.60%(P<0.05);大本杂的胸围、腹围和管围分别比云南黄牛提高22.69%(P<0.01)、24.42%(P<0.01)和40.92%(P<0.05);大西本杂的体斜长、体高、胸围分别比大本杂的明显提高38.72%(P<0.01)、27.83%(P<0.01)和13.16%(P<0.01)。表明杂种牛在初生时体高和胸围优势明显,6月龄以后以胸围、腹围和管围生长较为明显;特别是三元杂的体斜长、体高和胸围生长从12月龄开始明显地超过二元杂。④大额牛与大理黄牛杂交F1的初生体重显著高于大额牛与德宏黄牛杂交F1(P<0.05),但两者的各体尺指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表明大额牛与两地黄牛杂交效果基本一致。⑤成年杂种的外貌特征和主要习性与大额牛的非常相近。【结论】大额牛和云南黄牛种间杂交可行,杂种生长发育快,适应性强,杂种优势明显,且三元杂优于二元杂;F1代母牛可育,但公牛可能不育;大额牛与黄牛杂交利用潜力大,推广应用前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开展异种克隆,为濒危动物的保护、细胞核重编程与核质互作研究提供新途径。【方法】以马耳成纤维细胞为供体,牛卵母细胞为受体,采用无透明带手工克隆方法构建异种胚胎,比较不同的激活液、培养液、体细胞同期方式、核移植方法对马-牛异种克隆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1)A23187 + 6-DMAP联合激活获得的克隆胚胎发育较好,囊胚率2.60%;(2)克隆胚胎于mCR1aa中的卵裂率和桑葚率显著高于CR1aa和SOF(83.65%vs 77.49%,74.87%;22.36%vs19.37%,18.98%,P<0.05),且发育到囊胚(2.72%),CR1aa与SOF间无显著差异;(3)供体细胞经血清饥饿或接触抑制处理后,获得的异种克隆胚的融合率、卵裂率、桑葚率和囊胚率无显著差异;(4)无透明带手工克隆法的融合率显著高于显微注射法(90.33% vs 72.94%),卵裂率、桑葚率和囊胚率无显著差异;(5)马-牛异种克隆胚与牛同种克隆胚比较,融合率和卵裂率无差别,桑葚率和囊胚率有显著差异(21.78%vs63.52%;2.71%vs37.48%)。【结论】牛卵母细胞能支持马体细胞去分化,进行核重编程。但由于二者的物种距离较远,异种克隆胚胎的发育能力远低于同种克隆胚胎。  相似文献   

13.
 对体细胞克隆牛进行了超数排卵、胚胎玻璃化冷冻及胚胎移植试验。首先对体外受精卵进行了玻璃化冷冻保存试验,结果表明,体外受精囊胚经过EPS10和EPS20 的TCM-199液玻璃化冷冻-解冻后胚胎形态正常率和发育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囊胚孵出率EPS20组为31.3% (35/112)极显著高于EPS10组的12.2% (13/107)(P<0.01),选择玻璃化冷冻液EPS20作为体细胞克隆牛超排采卵获得胚胎的冷冻保存液。本试验对体细胞克隆牛"康康"和"双双"进行了超排试验,分别获得6枚(4枚可用胚)和10枚(9枚可用胚)胚胎,各取2枚1级胚胎应用EPS20玻璃化液进行玻璃化冷冻,解冻后分别移植到4头同期发情处理的中国荷斯坦奶牛的黄体侧子宫角内,结果为1头9908号受体母牛妊娠,并且产下1头健康的体细胞克隆牛"双双"的胚胎移植后代。试验结果表明,①体细胞克隆牛与正常牛一样对外源激素(FSH)具有较好的应答能力和超数排卵的能力;②体细胞克隆牛的胚胎可用于玻璃化冷冻保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胚胎移植技术是获得优秀种质资源的一种重要应用技术,研究影响胚胎存活和妊娠的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影响胚胎移植后成活的胚胎和受体因素。【结果】三种胚胎运输方式的妊娠率极显著低于就近移植的妊娠率(P0.01);胚胎卵裂期与囊胚期移植妊娠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以2细胞移植的妊娠率最低;鲜胚与冻胚的妊娠率差异不显著(P0.05),2枚胚胎的妊娠率高于1枚胚胎的妊娠率,胚胎妊娠率随着胚胎质量而下降;囊胚与受体同期性差-24 h,妊娠率差异不显著(P0.05);放牧与舍饲的受体羊在胚胎妊娠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胚胎和受体因素对胚胎发生成功妊娠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采用AI与MOET相结合的方法诱导双胎,供受体牛的同期发情,是根据已知供体牛的情期,来推算受体牛的同期发情处理时间,供体牛用一次PGF2α的处理,受体牛用两次PGF2α处理的方法,处理的三头牛全部发情。超数排卵采用FSH减量法,处理供体牛1头获得10枚胚胎,其中可用胚9枚,对2头受体牛先进行人工授精,然后在人工授精后第7天进行胚胎移植,处理后两头受体牛都怀孕,产下5头犊牛。  相似文献   

16.
孙花 《油气储运》2005,(5):10-10
本项目由山东省梁山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完成,项目技术创造性强,先后进行了受体鲁西黄牛选育、孕前及孕期的饲养管理,供体牛夏冬季超数排卵,克隆胚胎移植,胚胎规模化移植等方面的技术研究;组装成了以鲁西黄牛为受体,应用胚胎移植技术繁育高产奶牛的配套技术;开创了以鲁西黄牛为受体,应用胚胎移植技术大规模繁育高产奶牛的先例。3年来,生产高产奶牛胚胎516枚,移植受体牛500头次,鲜胚移植成功率达到54%,冻胚移植成功率达到42.8%,体细胞克隆胚胎移植成功率达到20.5%,出生犊牛163头。  相似文献   

17.
用FSH+PGF_(2)超排黑白花奶牛,以非手术方法采得7日龄早期胚胎。应用含10%甘油卵细胞培养液作为胚胎冷冻保护液,采用自制简易胚胎冷冻器冷冻,在-196℃液氮中保存。冻胚在35℃水浴中解冻,应用92.1g/L甘油+171.2g/L蔗糖PBSS,46g/L甘油+171.2g/L蔗糖PBSS和171.2g/L蔗糖PBSS三步脱去甘油,用含20%犊牛血清PBS将胚胎清洗2遍后装管移植。共解冻18枝冻胚,16枚可用。可用胚率为84.2%(16/18)。采用非手术方法移植16头受体牛,5头妊娠产犊,移植妊娠率为31.5%(5/16)。  相似文献   

18.
母鸡限饲对子代胚胎期脂类代谢相关血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肉种鸡产蛋期限饲对子代胚胎期脂肪代谢相关血清生化指标和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分别选用东北农业大学自繁高、低脂系肉种母鸡各384只,分为两个处理组。产蛋期:处理组一饲喂正常日粮,处理组二饲喂量是正常组的75%,产蛋高峰期收集种蛋并进行孵化。子代按照母代分组收集种蛋,每组150枚,分别于13、15、17和19胚龄取血。【结果】母代限饲显著降低了血清中13胚龄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和4个胚龄低脂系低密度脂蛋白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19胚龄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脂系13、15胚龄血清中葡萄糖(G)的含量(P<0.05)。母代限饲显著降低血清中15胚龄高脂系和19胚龄胰高血糖素(GLU)的含量、13、15和19胚龄胰岛素(INS)含量、13和15胚龄的瘦素(LEP)含量(P<0.05);4个胚龄中,限饲组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总体低于正常饲喂组。【结论】肉种母鸡产蛋期限饲能够直接影响子代胚胎期的血液生化和激素水平,这种影响在13胚龄就已经产生;胚胎期血液生化指标在品系间表现出了不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受体母牛带犊繁育技术来饲养初生和牛和西门塔尔牛,在整个阶段对母牛进行营养调控,之后为母牛和犊牛提供专业的饲养管理,使母牛快速恢复繁殖性能,提高犊牛的成活率,增加犊牛的日增重。结果表明,使用母牛带犊方式可显著提高2种犊牛3月龄的断奶重:和牛(99.1 g vs 77.5 g)、西门塔尔牛(135.39 g vs 97.44 g);围产期的营养调控显著降低了西门塔尔牛的难产率(15.78%vs 25%)与和牛的助产率(40.74%vs 50.00%);母牛带犊技术对母牛繁殖性能的恢复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黑白花奶牛初生1~3日龄小母犊73头,5~6月龄小母牛6头和2岁母牛2头的生殖器官(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等16项)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初生犊和小母牛的卵巢重分别为2岁母牛的12.13~14.02%和69.51~77.61%;初生犊和小母牛的输卵管长度分别为2岁母牛的53.71~54.19%和67.14%;初生犊和小母牛的子宫角长度分别为2岁母牛的52.43~53.75%和85.00~85.68%;初生犊和小母牛的阴道长度分别为2岁母牛的41.55%和50.94%。作者发现:68%的初生犊卵巢表面可见有泡状结构,且右侧卵巢均较左侧卵巢为大;92.50%初生犊的子宫角内和97.5%的初生犊的阴道中含有液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