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碱性磷酸酶在水产动物中的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张辉  张海莲 《河北渔业》2003,(5):12-13,32
碱性磷酸酶 (AKP)是动物代谢过程中重要的调控酶 ,它是一种非特异性磷酸水解酶 ,能催化磷酸单脂的水解及磷酸基团的转移反应 ,对动物的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碱性磷酸酶对水中钙质的吸收、磷酸钙的形成、甲壳素的分泌及形成均具有重要作用 ,是水产动物赖以生长、生存的重要酶类之一。一旦水环境受到污染 ,碱性磷酸酶的构象及活力势必受到影响 ,从而影响水产动物的生长和生存。因此 ,对碱性磷酸酶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碱性磷酸酶的理化性质 ,探讨其活性部位的功能基团 ,对研究碱性磷酸酶的结构与功能及酶的催化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  相似文献   

2.
酸性磷酸酶在文昌鱼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昌鱼代表由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关于文昌鱼体内酸性磷酸酶(ACP)的分布至今未见报道。本实验采用酶组织化学方法,首次报道ACP在文昌鱼体内的分布。结果表明,文昌鱼表皮、消化道(包括肠和肝盲囊)、生殖腺和神经系统中具有极强的ACP活性,内柱细胞顶部具有较强的ACP活性,围鳃腔上皮和鳃上皮细胞中也具有一定的ACP活性。文昌鱼体内ACP的主要功能可能与细胞内消化和免疫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对虾夷扇贝胚胎及早期幼虫内的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显示:从卵细胞到D型面盘幼虫各个时期ACP和AKP都呈阳性;卵细胞中ACP阳性颗粒比较均匀地分散在细胞内,受精卵中央着色较浅;卵裂期个体较大的分裂球内阳性颗粒较多,16细胞期到囊胚期的细胞近核区域着色深;面盘幼虫可见ACP集中在内脏团和外套膜区域。卵细胞中AKP阳性颗粒主要存在于细胞中央及细胞膜附近,卵裂期、囊胚、原肠胚和担轮幼虫各个发育时期都可观察到细胞膜附近着色较深,面盘幼虫AKP活性集中在外套膜边缘和内脏团。  相似文献   

4.
以体长(1.273士0.116)cm的金鱼仔鱼为研究对象,在水温(22.0士0.5)℃下,养殖在不同质量浓度(0、0.2、1、5、10 μg/L)的Hg2+溶液中,分别在1、7、15 d时,测定不同Hg2+质量浓度下金鱼仔鱼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溶菌酶活性.结果显示,汞暴露1d时,不同汞质量浓度下的金鱼仔鱼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溶菌酶活性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汞暴露7d时,在10 μg/LHg2+下,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1~10 μg/L Hg2+下,碱性磷酸酶活性呈现出明显的诱导激活效应(P<0.01或P<0.05);汞暴露15 d时,仅在10 μg/L Hg2+下,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汞暴露下金鱼仔鱼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溶菌酶活性随Hg2+质量浓度增大而活性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5.
采用光镜和电镜的方法,以血细胞所含颗粒与否,颗粒多少和核质比等将成年日本新糠虾血细胞进行分型,并对各型血细胞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利用生化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发育阶段(新孵后0、10、20和30d)日本新糠虾全组织中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和酚氧化酶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日本新糠虾血细胞可为3种类型,它们分别为透明细胞、半颗粒细胞和颗粒细胞。它们的胞体大小依次增大,核质比依次降低。对此3种类型血细胞比例分别统计后发现,颗粒细胞所占比例最多约为47.53%±0.02,其次是半颗粒细胞约为31.23%±0.01,最少的是透明细胞约为21.24%±0.02。日本新糠虾体内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和酚氧化酶的活性均有随个体发育而呈降低的趋势。3种酶中以溶菌酶的活性最高,平均约为305.20U/mg蛋白,其次是酸性磷酸酶约为0.2365U/mg蛋白,而酚氧化酶和酸性磷酸酶在成体中的活性基本一致,约为0.1295U/mg蛋白。研究表明,日本新糠虾血细胞组成中,以颗粒细胞为主。溶菌酶是其主要的免疫活性物质。日本新糠虾体内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和酚氧化酶活性有随其个体发育而逐渐...  相似文献   

6.
水温14~16℃下,将初始体质量为(5.0±1.0)g的大菱鲆养殖在40L水体的水族箱中,研究在不同Mn(Ⅱ)质量浓度(0.04、0.08、0.16、0.32、0.64、1.28、2.56、5.12、10.24mg/L)下大菱鲆的生长及碱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当水体中Mn(Ⅱ)质量浓度低于2.56mg/L时,鱼的生长较快,其中Mn(Ⅱ)质量浓度为0.64mg/L时生长最快;当Mn(Ⅱ)质量浓度低于0.64mg/L时,大菱鲆肝脏的碱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着Mn(Ⅱ)质量浓度的提高而增加,当Mn(Ⅱ)质量浓度超过0.64mg/L时,碱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急剧下降;0.64mg/L组的碱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均较高,随着Mn(Ⅱ)质量浓度增加,碱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先增后减;据剂量效应推测,0.64mg/L为Mn(Ⅱ)表现出毒性作用的临界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7.
<正> 碱性磷酸酶(AKP)主要来自骨的成骨细胞,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中,在骨、肝脏、肠粘膜等组织中含量丰富。在医学上,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的增高,是肝、胆疾病和骨病的临床检验指标。在人和哺乳类,日本已有关砷、锡可使肝脏和肠粘膜AKP活力降低的报道。本文报道“901”和“902”两种工  相似文献   

8.
刘存岐 《水产学报》2001,25(4):298-303
向经过螯合剂Cephlex 100处理的海水中添加金属离子,进行培养中国对虾糖虾幼体和仔虾幼体,观察篱子对变态发育及其体内碱性磷酸酶和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海水中Cu^2 ,Co^2 ,Mn^2 浓度分别为40、40、20μg.L^-1时明显激活糠虾幼体体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但大于此浓度时则使该酶活性降低;Cu^2 低浓度时能够提高仔虾体内碱性磷酸酶和ATPase的活性,浓度在40μg.L^-1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表达最高,在40-80μg.L^-1浓度范围内ATPase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较高浓度则抑制两种酶的活性。Co^2 在200 μg.L^-1时期显提高两种酶的活性,而Ni^2 只使两种酶活性降低。鉴于碱性磷酸酶和ATPase与生长发育直接和相关,篱子对虾幼体生长的影响与对两种酶活性的影响基本一致,因此体内这两种酶活性的高低可作为判别环境因素是否适合对虾幼本生存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随着黄鳝养殖规模的扩大,疾病也随之增多,其中出血病是黄鳝养殖业中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该病具有传染性强、发病快、死亡率高的特点。嗜水气单胞菌普遍存在于淡水和土壤中,是黄鳝出血病发病的主要病原菌。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是鱼类重要的体液免疫因子,是溶酶体标志性酶,可以间接地反映体内组织损伤情况,是评价动物体非特异性免疫作用的主要指标。因此可以通过生物因子来影响鱼体内免疫因子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碱性磷酸酶(ALP)基因在大菱鲆(Scophthatmus maximus)体内的表达情况及在细胞水平上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对碱性磷酸酶(ALP)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利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了大菱鲆肠、肌肉、脾脏、心脏、鳃、肝脏、肾脏及脑8个不同组织中ALP mRNA的表达情况.并且用0 nmol/L,50 nmol/L,75 nmol/L,100 nmol/L,200 nmol/L 5个不同浓度的T3处理大菱鲆肾细胞(SMK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T3处理后细胞中ALP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ALP mRNA在大菱鲆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各不相同.具有组织特异性.心脏组织中ALP mRNA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肝脏组织中和鳃组织中.肌肉组织中ALP mRNA的表达量最少.不同浓度T3处理后大菱鲆肾细胞后.细胞中碱性磷酸酶基因的表达量存在明显的差异.ALP mRNA的表达量随着T3浓度的增加有递增趋势.结论认为.ALP基因在大菱鲆成鱼8个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其表达量却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组织特异性.ALP基因的表达量受甲状腺激素T3正向调控.并有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亚硝酸盐对茂名海域文昌鱼生长及磷酸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文昌鱼对亚硝酸盐(NO2-)的耐受极限以及在NO2-胁迫条件下文昌鱼的体重及磷酸酶的变化。结果表明,文昌鱼在(25±1)℃温度条件下耐受NO2-的96h的LC50为262.98mg/L。在水体NO2-不超过0.34mg/L时文昌鱼酸性磷酸酶(ACP)较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在浓度为0.24mg/L时碱性磷酸酶(ALP)受显著促进作用(P<0.05);当水体NO2-大于12.07mg/L时,文昌鱼ALP和(ACP)活性均随水体中NO2-浓度的增加受到显著(P<0.05)的抑制作用。水体浓度达33.44mg/L时,文昌鱼体重与对照组相比受抑制作用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卵形鲳鲹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的分布及其低温保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的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在不同器官和肌肉中的活性;将样品分别置于4℃、-20℃和-80℃下保存3 d、7 d、15 d和30 d,研究不同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对样品中AKP和AC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卵形鲳鲹胃中未检测到AKP活性,其他器官中均检测到AKP活性,AKP活性大小顺序依次为后肠〉幽门盲囊〉肾〉中肠〉肝〉前肠〉心〉肌肉;ACP在卵形鲳鲹体内分布较广,所测器官中均有ACP活性,其活性大小顺序为肝〉肌肉〉后肠〉中肠〉幽门盲囊〉肾〉心〉前肠〉胃。低温保存试验结果表明,AKP和ACP在4℃和-20℃下保存,时间越长,活力越低;在-80℃下保存,AKP和ACP活力在30 d内基本稳定,只有幽门盲囊的AKP和ACP在长时间保存后活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金鱼胚胎发育过程中磷酸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金鱼胚胎为研究对象,在金鱼受精后24 h,每间隔24 h取健康鱼卵,测定胚胎不同发育时期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显示,胚胎受精24 h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较低,伴随着胚胎发育,酶活性均呈现增强的趋势,在144 h达到最高.金鱼胚胎发育中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随发育时间呈现上升趋势,以此满足胚胎发育中细胞增殖、信号传导和物质代谢等对磷酸酶不断增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用含不同质量分数(0.005%、0.01%、0.1%)A3α肽聚糖(PG)的饵料投喂及在育苗水体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0.005、0.01和0.05 mg/ml)的PG浸浴凡纳滨对虾幼体,以投喂不添加PG的饵料作对照,另设投喂活饵的试验组作参考;饲养7 d后,检测PL1期仔虾体内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果显示:PG经浸浴和口服能促进幼虾ACP和ALP活性提高;经活饵投喂的幼虾的ACP和ALP活性也较高.活饵组的ACP和ALP活性,0.01%PG添加量组和0.005 mg/ml PG的浸浴组幼体的ACP活性,0.01%和0.1%PG添加量组、PG质量浓度为0.01、0.05 mg/ml的浸浴组的ALP活性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 < 0.05);口服组和浸浴组ACP活性均与PG浓度正相关,而口服组中0.01%PG添加量组ALP活性最高,浸浴组中PG浓度与ALP活性正相关.试验结果表明,PG能提高幼虾的非特异性免疫力.PG用于育苗的口服质量分数建议为0.05%~0.1%,浸浴质量浓度为0.05 mg/ml.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茂名海域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耐受亚硝酸盐(NO-2)的极限和在NO-2胁迫条件下体重及磷酸酶(ACP)、酚氧化酶(PO)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文昌鱼在(25±1)℃温度条件下在96 h内耐受NO-2的半致死浓度LC50为262.98 mg/L.在水体NO-2质量浓度不超过0.34 mg/L时,ACP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0.24 mg/L时对碱性磷酸酶(ALP)及PO有显著影响,差异显著(P<0.05);大于12.07 mg/L时,对文昌鱼ALP、ACP及PO活性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NO-2质量浓度达到33.44 mg/L时,文昌鱼体重与对照组相比受抑制作用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田刚  余冰 《畜禽业》2001,(2):14-16
1 血清ALP同工酶生物学功能和活性测定 1.1 ALP同工酶生物学功能 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简称ALP)是生物体内 的一组膜结合蛋白,是一种能水解多种类型磷脂的非特异性 酶.ALP的生理作用国外研究已进行多年,家鸡体内ALP在 PH为8..-10.0下最稳定,等电点为4.4~5.0,Mg2+、Mn2+是ALP 的激活剂,螯合剂、无机磷酸酯、Zn2+、Be-、CN-等是ALP的抑 制剂.在不同组织中,其生理功能可能有所不同.在遗传上, 它们各自存在着结构和理化性质不同的、催化相同反应的分 子类型,即同工酶.ALP在碱性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能水解各种正磷酸单脂,并释放出无机磷、醇、酚和糖等物质. ALp同工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为:  相似文献   

17.
暗纹东方鲀卵子磷酸酶等生化指标分析与卵质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暗纹东方鲀卵子可发育能力与其生化指标的关系,用生化分析方法对暗纹东方鲀未受精卵子基本成分、磷酸酶活力、苹果酸脱氢酶(MDH)活力、唾液酸(SA)、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同时用GC-MS方法对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各物质变化规律与其孵化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酸性磷酸酶活力(ACP)、SA含量与孵化率显著相关,碱性磷酸酶(AKP)与孵化率显著负相关;C14:0与孵化率显著相关,并呈现递减趋势;ARA、DHA与孵化率均显著相关,并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变化趋势;n-3脂肪酸、DHA与EPA之比、EPA与ARA之比均与孵化率存在显著相关。结果表明,磷酸酶、SA、脂肪酸等物质变化规律与卵子孵化率存在相关性,且ACP活力值在68.045~141.038,AKP活力值在2.298~7.241,SA含量在9.081~19.973,C14:0含量在0.485~0.658,ARA含量在1.371~2.498,DHA含量在13.838~18.469时,均可作为卵子孵化率不低于50%的参考指标,据此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暗纹东方鲀苗种繁育生产中所用卵子的可孵化价值,亦可作为参考指标对其卵子质量进行初步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牙鲆碱性磷酸酶基因5'调控区和第一内含子调控序列的功能,本研究运用DNA重组技术将PCR扩增得到的牙鲆碱性磷酸酶基因的5′调控区序列、第一内含子序列及5′调控区和第一内含子串联序列分别插入启动子缺失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AcGFP1-1中,得到pAcGFP1-5′ALP、pAcGFP1-Intron1和pAcGFP1-AI报告基因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介导重组质粒转染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并检测荧光信号。转染后细胞状态良好,24 h后发现,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均可看到不同强度的绿色荧光信号,且荧光信号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其中转染pAcGFP1-AI后的荧光信号强度最强。以上结果表明,牙鲆碱性磷酸酶基因5′调控区和第一个内含子序列均具有启动子活性,且第一内含子与5′调控区存在协同效应,两者协同能增强基因的表达。为了解甲状腺激素T3对调控序列启动子活性的调节作用,用不同浓度的T3处理转染的CHO细胞,24 h后发现加入50、75和100 nM的T3都增强了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而且信号强度随T3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这表明甲状腺激素T3对牙鲆碱性磷酸酶基因调控序列的启动子活性有一定的增强作用。本研究为深入阐明牙鲆碱性磷酸酶基因转录表达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徐革锋  刘洋  牟振波 《鲑鳟渔业》2011,(3):60-64,68
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能产生多种具有调节胃肠功能的胃肠激素。该类激素除了能促进胃肠对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外,还能控制摄食行为、调控消化道运动以及细胞营养作用,甚至能够影响其他一些内分泌腺的活动。了解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基本概况有助于深入地研究鱼类的消化生理,组织化学、免疫细胞化学和电子显微镜等技术是研究消化道内分泌细胞鉴别、定位以及形态学的重要方法,利用这些技术能够揭示鱼类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生物功能及作用机理,对研究鱼类摄食、消化和吸收等生理机制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鱼类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研究进展及主要研究手段,旨在为鱼类消化生理学、内分泌学和营养学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0.
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单脂磷酸水解酶,是动物生物代谢过程中重要的调控酶。实验首次克隆了大黄鱼ALP基因cDNA全序列,命名为LcALP,其全长为2 345 bp,开放阅读框为1 629 bp,编码543个氨基酸。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LcALP在大黄鱼雌雄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眼和头肾的表达量最高,雌性鳃和脑中LcALP表达量显著高于雄性,而在性腺和脾脏中的表达量则显著低于雄性;胚胎发育过程中,多细胞期、囊胚期和原肠期LcALP基因表达水平相对较低,在卵黄栓形成期明显提高,至孵出期达到峰值,而初孵仔鱼期则显著下调;大黄鱼肌肉细胞系经LPS处理后6 h LcALP表达量降低,12 h显著下调,而poly I:C处理后表达水平持续上升,24 h显著上调至峰值。研究表明,LcALP在大黄鱼胚胎发育调控以及机体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