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2 毫秒
1.
为确定某羊场一例羊皮下脓肿病的病原,将病料样本接种于TSA固体培养基进行病原分离,然后对分离菌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鉴定、药敏试验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分离到1株革兰氏阳性球菌和1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经生化鉴定以及16S rDNA PCR扩增、测序、同源性分析,鉴定该分离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曼氏杆菌;2株细菌对头孢曲松、链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等多种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某养殖场由呼吸道症状引发的山羊死亡病例进行病原学诊断,并对分离到的病原进行药敏试验及致病性分析。[方法] 无菌条件下剖检并采集死亡羊只肺脏及气管组织,接种于TSA固体培养基,37 ℃培养22~24 h;挑取疑似菌落,纯化后进行革兰染色镜检和生化鉴定;对经表型鉴定的分离菌株进行16S rDNA PCR扩增、测序,并进行遗传进化树构建和同源性分析;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利用动物攻毒试验确定分离菌株对羔羊的致病性。[结果] 从临床样本中分离到1株细菌,命名为DMQ-Y-Mh。纯化后的分离菌株镜检为革兰阴性短杆菌,经生化鉴定以及16S rDNA PCR扩增、测序、同源性分析,将分离菌株鉴定为溶血性曼氏杆菌(Mannheimia haemolytica)。分离菌株对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庆大霉素敏感,对左氧氟沙星、土霉素、氟苯尼考中度敏感,对替米考星、恩诺沙星、泰乐菌素耐药。攻毒羔羊于72 h内死亡,剖检眼观气管及肺脏支气管内有黏性分泌物;肺脏组织有深红色病灶,与正常肺脏组织界限明显,可再次从死亡羔羊肺脏及气管组织分离到溶血性曼氏杆菌。[结论] 溶血性曼氏杆菌是造成该养殖场发生羊只死亡的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牛溶血性曼氏杆菌(Mannheimia haemolytica,Mh)在我国牛群中的流行情况,本研究于2014年~2019年在东北部分地区采集健康牛、患病牛的鼻拭子和肺脏样品进行细菌的检测、分离和鉴定,并对分离株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对牛溶血性曼氏杆菌的检测结果显示,不同年份、不同地区采集样品的总检出率为23.5%(28/119),其中健康牛的检出率为13.46%(7/52),明显低于临床发病或死亡牛样品的检出率31.34%(21/67)。采用特异性分型PCR检测发现,Mh分离株分为A1、A2和A6三个血清型,从健康牛分离的Mh株的主要血清型为A2型,而从发病或死亡牛主要分离的Mh是A1和A6型。遗传进化分析表明,A1和A6型分离株位于同一进化分支,菌株间16S rDNA和lktA基因的序列同源性均为100%;而它们与A2型分离株的亲缘关系较远,16S rDNA和lktA基因的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8%~99.9%和85.8%~86.7%;此外,A1和A6型分离株的lktA同属于lktA1等位基因亚型,而A2型分离株属于lktA2和lktA8亚型,与A1和A6型相比呈现出较强的序列多样性。综上所述,Mh在我国东北部分地区牛群中的存在较为普遍,且A1和A6血清型是牛群中Mh的主要致病血清型。本研究获得的流行病学数据为我国牛群中溶血性曼氏杆菌的病原学以及疫苗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病例发病动物的发病原因,并对不同病例病料分离出的细菌进行16S rDNA同源性分析,本试验对10种不同病例发病动物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获得的细菌进行微生物学鉴定,设计1对16S rDNA基因引物,对分离出的10株细菌进行PCR扩增、测序及16S rDNA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获得的10株细菌经微生物学鉴定均为大肠杆菌,10株大肠杆菌中哺乳类动物病例犬乳房炎、犬子宫蓄脓、犬肺炎、犬皮肤化脓疮、奶牛乳房炎、犊牛腹泻6株大肠杆菌之间16S rDNA同源性为100.0%,家禽类动物病例肉鸽腹泻、肉鸡腹泻、野鸡腹泻和白孔雀腹泻4株大肠杆菌之间16S rDNA同源性也为100.0%,10株不同病例动物来源大肠杆菌之间16S rDNA同源性为97.5%~100.0%。本试验探明了10种不同病例发病动物的发病原因均为大肠杆菌感染引起,且10株大肠杆菌16S rDNA之间具有高度同源性。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病例发病动物的发病原因,并对不同病例病料分离出的细菌进行16S rDNA同源性分析,本试验对10种不同病例发病动物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获得的细菌进行微生物学鉴定,设计1对16S rDNA基因引物,对分离出的10株细菌进行PCR扩增、测序及16S rDNA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获得的10株细菌经微生物学鉴定均为大肠杆菌,10株大肠杆菌中哺乳类动物病例犬乳房炎、犬子宫蓄脓、犬肺炎、犬皮肤化脓疮、奶牛乳房炎、犊牛腹泻6株大肠杆菌之间16S rDNA同源性为100.0%,家禽类动物病例肉鸽腹泻、肉鸡腹泻、野鸡腹泻和白孔雀腹泻4株大肠杆菌之间16S rDNA同源性也为100.0%,10株不同病例动物来源大肠杆菌之间16S rDNA同源性为97.5%~100.0%。本试验探明了10种不同病例发病动物的发病原因均为大肠杆菌感染引起,且10株大肠杆菌16S rDNA之间具有高度同源性。  相似文献   

6.
采集山羊口唇部痂皮,通过PCR检测、MDBK细胞培养、电镜观察、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对羊传染性脓疱病毒进行系统鉴定,同时,分离培养病灶部位主要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致病性和药敏试验检测,初步分析病原特性。结果表明,共分离到1株羊传染性脓疱病毒,3种病原菌。通过对病原菌16SrD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发现其分别与多动物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曼氏杆菌同源性较高,在系统进化发育树中分别与其聚为一簇。致病性分析,发现多动物链球菌和溶血性曼氏杆菌对小鼠的致死率高达100%。3种病原菌主要侵染部位为小鼠心脏、肝脏和肺脏,能够引起肺脏和肝脏明显病变。药敏试验表明,3种菌均对舒巴坦、阿米卡星和培氟沙星等6种药物高度敏感。本研究首次从羊传染性脓疱病变部位分离到多动物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曼氏杆菌,为该病在重庆地区的流行特点和防治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引起肺炎病死黄牛的病原,从牛鼻拭子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细菌,经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多源曼氏杆菌。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MEGA7.0对巴氏杆菌科细菌的16S rDNA和巴氏杆菌科、奈瑟菌科细菌的转铁结合蛋白B(TbpB)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并对TbpB进行了结构预测。结果显示,分离株16S rDNA基因序列与牛曼氏杆菌ZY190616株、肉芽肿曼氏杆菌ATCC49244株、多源曼氏杆菌10299株相似性最高,位于同一簇内,相似性超过97%;分离株TbpB序列与溶血曼氏杆菌、多源曼氏杆菌相似性较高,位于同一簇内,但与其他菌的TbpB序列相似性较低;TbpB结构模拟显示其序列与已经测定结构的溶血曼氏杆菌TbpB序列相似性较高。药敏试验显示该菌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较强的耐药性,对头孢哌酮和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小鼠致病性试验证实该分离菌株致死量约为2×109CFU。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多源曼氏杆菌,其TbpB序列与溶血曼氏杆菌和多源曼氏杆菌相似性较高。本研究为后续毒力基因相关研究和疫苗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某地农户饲养的绵羊大批死亡的原因,采集病死羊心脏、脾脏、小肠、肺脏、气管等病料,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PCR检测、血清型鉴定、毒力基因检测及药敏特性分析。结果显示:从病死羊肺脏病料中分离出一株溶血性曼氏杆菌,血清型为2型;特异性PCR检测为阳性,证明分离菌株为溶血性曼氏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溶血性曼氏杆菌对大多数临床常用抗生素敏感;主要毒力基因lktA检测为阳性。该研究首次从西藏绵羊分离出溶血性曼氏杆菌,并研究了其药敏特性,为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离新型曼氏杆菌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试验对从两例山羊病例中分离出的相似细菌进行纯化培养,通过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多位点序列分型法(MLST)鉴定、血清型鉴定、药敏试验等方法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分离得到2株革兰氏阴性菌,2株细菌的生化试验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符合溶血性曼氏杆菌的特点,将其分别命名为201705YF和201805YS;对2株细菌进行血清型1型、2型和6型的多重PCR鉴定,201705YF为血清型2型,而201805YS的1型、2型和6型血清型检测为阴性;对2株细菌的7个管家基因adk、aroE、deoD、gapDH、gnd、mdh和zwf进行扩增并测序,菌株201705YF对应的7个管家基因的序列号为50,20,15,19,15,17,19,菌株201805YS对应的7个管家基因的序列号为1,2,20,2,1,1,1,这2株细菌的基因型为新基因型,即ST50和ST51;2株细菌对左氧氟沙星、卡那霉素、多黏菌素B、氟苯尼考、诺氟沙星、多西环素、美洛西林、环丙沙星、头孢哌酮等抗生素敏感,但201705YF对丁胺卡那耐药,201805YS对庆大霉素、新霉素、妥布霉素耐药。说明从送检病死山羊中分离出的2株细菌为不同血清型和新ST型的溶血性曼氏杆菌,为溶血性曼氏杆菌进化和流行病学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相关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了解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 Bb),试验将病兔体内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菌株鉴定、生长曲线测定、致病性研究、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检测,期望了解该菌的生长规律,为临床用药及防控奠定基础。通过Gram染色镜检、分离培养、16S rDNA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测定了该分离株的生长曲线、半数致死量、耐药性并对分离菌株进行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表明:分离得到1株革兰氏阴性杆菌,命名为P201215,该分离株的16S rD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登录号为NR113628.1)的同源性为99%。分离株的对数生长期为2~9 h,9 h后进入平台期;对KM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1.19×107 CFU。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部分头孢菌素类药物耐药,对大部分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及氨基糖苷类药物敏感,PCR检测未检出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感染羊引起肺炎的溶血性曼氏杆菌的分子特征,分别从2只山羊肺部分离细菌,在血琼脂平板上分离纯化后,经培养、革兰染色镜检、生化试验、16S rDNA序列鉴定,结合临床症状鉴定这2株细菌为溶血性曼氏杆菌,分别命名为NH1、NH2。采用PCR方法,对2株溶血性曼氏杆菌进行血清型1型、2型和6型的鉴定,结果2株细菌均为血清型2型。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法对2株溶血性曼氏杆菌的7个管家基因扩增并测序,结果等位基因adk、aroE、deoD、gapDH、gnd、mdh和zwf的序号分别为1、1、3、1、1、1和4, 2株分离菌序列型一致,均是ST46。通过纸片扩散试验检测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MH1对链霉素耐药,对多西环素和妥布霉素中介,对其他13种药物均敏感;MH2对链霉素中介,对其他15种药物均敏感。  相似文献   

12.
副猪嗜血杆菌黑龙江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黑龙江某猪场发病猪群的病原,本研究从疑似浆膜炎的病料中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阴性细小杆菌,通过对其进行细菌形态学、培养特征、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PCR鉴定,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为副猪嗜血杆菌(HLJ-1分离株)。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与参考株的基因同源性达99%;药敏试验结果表明HLJ-1分离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高度敏感;小白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具有较强致病性。  相似文献   

13.
肉牛溶血性曼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四川省某肉牛养殖场从外地引种的西门塔尔牛出现体温升高、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的病原,本实验采集24份病牛鼻腔棉拭子,随机挑取10份进行细菌的培养、分离鉴定以及分离菌株的耐药性分析;同时采用特异性检测溶血性曼氏杆菌的PCR方法对全部病牛鼻腔棉拭子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从10份病牛鼻腔棉拭子中分离鉴定出10株溶血性曼氏杆菌,分型PCR方法结果显示其中8株为荚膜血清6型,其余2株未定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溶血性曼氏杆菌分离株对大多数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药物敏感,对部分β-内酰胺类和酰胺醇类药物耐药;特异性检测溶血性曼氏杆菌的PCR方法从24份鼻腔棉拭子中检测出23份阳性样品,表明该群病牛溶血性曼氏杆菌的感染率很高。本研究为该牛场的呼吸道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引起绵羊肺炎的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本研究通过无菌采集绵羊肺脏并对细菌进行分离纯化、生化试验和PCR鉴定,然后对所得到的溶血性曼氏杆菌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性研究。结果显示,分离纯化得到的细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具有弱溶血性,经生化试验和PCR鉴定为溶血性曼氏杆菌;耐药性分析显示该菌株对恩诺沙星、庆大霉素、四环素等大部分药物敏感。本研究为绵羊溶血性曼氏杆菌感染的有效防制提供有用的信息和数据。  相似文献   

15.
探明一起牛运输热的病原及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采集病死牛心血、肺脏,对其进行细菌分离、生化试验和PCR鉴定,并对分离株进行毒力基因检测、致病性研究。结果显示,该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呈球状或短杆状、两端钝圆、两极浓染。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阿拉伯糖、甘露醇、甘露糖、乳糖、木糖等碳水化合物,不发酵脲酶和吲哚,产生少量酸而不产气,符合溶血性曼氏杆菌的生化特性。PCR鉴定为荚膜血清A1型溶血性曼氏杆菌,并完成了毒力基因的检测。结果表明,引起该批牛运输热的病原为携带毒力基因的荚膜血清A1型溶血性曼氏杆菌,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溶血性曼氏杆菌的致病机制、防控措施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2012—2013年多个兔场送检的鼻炎病死兔病料中分离出12株细菌,根据其染色形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确定为兔波氏杆菌,在此基础上进行兔波氏杆菌16S rRNA基因扩增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16S 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已公布的波氏杆菌属相关菌株序列同源性均达到了99%以上,进一步证明分离的菌株为兔波氏杆菌。结果表明:从浙江省鼻炎病死兔分离获得的12株病原菌为兔波氏杆菌,该菌的分离及其特性鉴定为浙江省兔波氏杆菌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高热病”病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热病"猪的鼻液、支气管和肺组织分泌物的11份病料中,按常规方法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经亚胺培南分离筛选到7株疑似细菌.通过生化试验、16 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等,鉴定出其中2株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命名为PSM-1、PSM-2).与GenBank中临床和环境中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离株相比,两株菌的16 S rDNA基因扩增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在99%以上.动物试验证实,2株细菌具有一定致病性;药敏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对大多数抗生素具有较强耐药性且呈现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8.
对1例鸡鼻炎样病例进行细菌学诊断,从病鸡鼻腔中分离到1株革兰阴性杆菌,编号为ZY17105,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鉴定,对其致病性和耐药性进行分析,同时探讨gyrB基因在气单胞菌鉴定中的意义。16S rDNA进化分析显示ZY17105与圣雷利气单胞菌模式菌株LMG24682同源性为99.4%;gyrB基因进化分析显示ZY17105与各圣雷利气单胞菌株形成同一进化支,与圣雷利气单胞菌模式菌株LMG24682和A2-67之间的同源性为分别为97.8%和98.2%。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和gyrB基因进化分析,将分离株ZY17105鉴定为圣雷利气单胞菌,分离株ZY17105对小鼠和鸡有较强致病性;另外,进化分析表明gyrB基因在气单胞菌属各种间的区分能力高于16S rDNA。本研究首次从中国大陆分离到圣雷利气单胞菌,并证实gyrB基因可替代16S rDNA用于气单胞菌属各菌种间的进化分析鉴别。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从某藏猪场发病仔猪病料中分离细菌,对分离菌进行形态学、染色特性、生化特性鉴定,并分析16S rDNA基因同源性,同时进行了药敏试验。分离鉴定结果得出:分离菌呈多形性,多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少数为长杆状,在SS培养基上形成中心黑色、边缘白色的单菌落;生化反应对鸟氨酸脱羧酶、尿素酶、葡萄糖、柠檬酸盐、山梨醇、硫化氢等呈阳性反应;分离株16S rDNA基因的PCR扩增目的条带约为1 410 bp,在GenBank上进行同源性比对,与奇异变形杆菌的相似度为99%。从形态学、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鉴定出所分离的菌株为奇异变形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的耐药性很强,只对头孢他啶、氧氟沙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氟苯尼考、左氧氟沙星、麦迪霉素等敏感。  相似文献   

20.
《畜牧与兽医》2019,(12):86-90
从南京某肉鸽养殖场死亡病鸽肝脏中分离到1株细菌,经分离培养、形态染色镜检、生化试验、药敏试验、实验动物致病性试验和16S rDNA基因片段PCR检测及基因测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可以在普通营养琼脂和SS琼脂平板上生长,革兰染色镜检为革兰阴性菌,生化试验检测结果鉴定值为1 655,符合铜绿假单胞菌生化特性;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磷霉素、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高度敏感,接种小鼠能导致其死亡并分离出同一细菌,16S rDNA基因片段测序后与GenBank中登录的铜绿假单胞菌同源性为99%。综合以上结果鉴定该分离菌为铜绿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