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运用均匀设计和回归分析方法优化植物源农药苦楝素的提取工艺。采用溶剂浸提法从苦楝果实中提取苦楝素,考察提取工艺中石油醚去酯、乙醇回流提取(95℃)和乙酸乙酯萃取过程对苦楝素提取率的影响。经优化筛选,得到苦楝素最优提取工艺为:石油醚浸提的液料比1∶24(g∶mL),时间20min,无水乙醇回流提取的液料比1∶34(g∶mL),时间390min,125mL乙酸乙酯萃取100min,提取率达0.721 3%。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印楝种子中印楝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用超临界流体从印楝种子中萃取印楝素的方法,用正交试验优化设计选择萃取条件,最佳萃取条件为:温度35℃,压力30MPa,夹带剂用量每克印楝种子干粉1.5mL甲醇,提取率明显优于溶剂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柠檬(Citrus limonum)皮中香精油提取的工艺条件,采用L16(45)正交试验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柠檬皮中香精油出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柠檬皮用量为15 g、石油醚用量为400 mL、提取时间为20 min、提取温度为60℃时,柠檬皮中香精油的出油率达到最高值,为1.92%,各因素对香精油出油率的影响为提取温度>柠檬皮用量>提取时间>石油醚用量.  相似文献   

4.
运用响应曲面设计(Box-Behnken)优化超临界CO2萃取印楝素A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温度、压力、夹带剂用量为响应变量,印楝素A质量分数为响应值进行优化,模拟得到萃取印楝素A的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模型:y=0.3 +0.067A+0.02B+0.043C +0.016AB-0.006AC+0.03BC-0.008A2+0.014B2-0.03C2,模型P<0.01,达到极显著水平;模型确定系数R2=0.9705,说明该模型与实际试验拟合较好.响应曲面分析法优选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印楝素A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28.65MPa、萃取时间2h,夹带剂用量2.79%,印楝素A实测结果0.40%与响应曲面拟合所得方程预测值0.42%吻合较好.采用响应曲面法建立的印楝素A提取工艺模型能很好地预测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重量法测量了280.55~318.75K印楝素A在甲醇、无水乙醇、丙酮和乙酸乙酯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印楝素A在不同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乙酸乙酯和丙酮中的溶解度较大但随温度升高增加相对不明显;在甲醇和无水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小但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加,溶解度最大的乙酸乙酯最适合作为印楝素A的提取溶剂。采用多项式经验方程和理想溶液方程对试验数据进行关联,结果表明,这2种方程均能较好地关联溶解度试验数据。根据关联方程计算表明冷却结晶理论收率较高的无水乙醇和甲醇适合作为冷却结晶纯化印楝素A的溶剂。  相似文献   

6.
以文冠果种仁为原料,研究了文冠果种仁油的提取和生物柴油的合成一步完成的工艺。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了提取反应温度、石油醚液料比(mL/g)、甲醇用量(mL/g)和NaOH用量(g/g)对生物柴油得率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对合成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文冠果种仁一步法合成的产物为多种脂肪酸甲酯的混合物;其最佳工艺为提取反应温度为80℃,石油醚液料比为5︰1,甲醇用量12%,NaOH用量为0.4%。在该条件下生物柴油平均得率为64.65%。  相似文献   

7.
芦荟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白菜黑斑病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氯仿、苯、石油醚、正己烷8种溶剂对库拉索芦荟的抗菌活性物质进行提取,提取产率随溶剂极性的增强而提高.以白菜黑斑病菌为测试菌,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芦荟各种溶剂粗提物的抑菌活性,当提取物浓度为10mg/mL时,各种溶剂粗提物均表现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以石油醚、正己烷和乙酸乙酯的粗提物抑菌效果最好,分别为71.4 %、71.3 %和62.4 %.从抑菌效果及提取产率两方面考虑,乙酸乙酯为提取芦荟抑菌活性物质的最佳溶剂.通过测定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4种溶剂1 %~10 %系列浓度对白菜黑斑病菌的抑制作用及甲醇、丙酮、乙酸乙酯3种溶剂对各种芦荟粗提物的溶解性,确立用乙酸乙酯-水(7∶ 3,v/v)溶解各种粗提物进行生物测定,既能较好地溶解各种粗提物,又对测试菌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小.试验研究还筛选了2 ‰~1 %吐温20作表面活性剂乳化乙酸乙酯使其与所溶解的粗提物能均匀分布到PDA培养基中,保证了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与稳定性.通过测定库拉索芦荟等7种芦荟水浸提物的抑菌活性,认为树芦荟、库拉索芦荟的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印楝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选印楝叶总黄酮的提取方法和最佳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显示,微波法提取印楝叶总黄酮的较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0℃、乙醇浓度70%、提取时间30 min,经验证显示该提取工艺结果稳定。微波萃取法提取印楝叶总黄酮时间短,生产成本低,提取效率高。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一元溶剂、二元溶剂、三元溶剂对西瓜番茄红素提取效率的影响,应用正交试验优化了超声波辅助混合溶剂提取西瓜番茄红素工艺。结果表明,一元溶剂中石油醚、乙酸乙酯对西瓜番茄红素的提取效果较好;二元混合溶剂中,乙酸乙酯-丙酮(7∶1)的提取效果最好;三元混合溶剂中乙酸乙酯∶丙酮∶甲醇(7∶1∶1)的提取效果最好;提取西瓜番茄红素的最佳溶剂是体积比为7∶1的乙酸乙酯-丙酮混合溶剂。超声波提取西瓜番茄红素的最佳工艺为超声波功率225 W,超声温度50℃,超声时间20 min,料液比为1∶5(g∶m L)。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利用超声波强化有机溶剂萃取印楝种仁中nimbin的方法。分别考察超声作用时间、溶剂、物料比和超声作用功率对nimbin萃取率的影响,以PHLC定量测定所萃取的nimbin含量,结果表明:最佳组合为超声作用时间9×3 min、超声作用功率200 W、物料比1∶3(g/mL)和甲醇为溶剂;此条件下nimbin的萃取率为74.232%。超声强化萃取与磁搅拌萃取相比,超声强化萃取不仅萃取产量高,而且萃取时间短。  相似文献   

11.
袁宏球  孙丹  张世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044-8045
[目的]研究假蒟甲醇提取物对几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假蒟叶甲醇提取物对香蕉炭疽病菌等9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活性。[结果]假蒟叶甲醇提取物在2mg/ml的浓度下,对9种菌有一定的抑制率,对香蕉炭疽病菌、番木瓜炭疽病菌、香蕉枯萎病菌、西瓜蔓枯病菌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0.7849,0.7663、0.8913、1.6425mg/ml。假蒟叶甲醇提取物的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组分对香蕉炭疽病菌和番木瓜炭疽病菌的活性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活性最高,抑制率分别为72.7%和88.3%。假蒟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香蕉炭疽病菌和番木瓜炭疽病菌的髓EC50分别为0.5692,0.5446mg/ml。[结论]证实假蒟叶甲醇提取物中含有具有抑真菌活性的次生物质,该物质溶于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等有机溶剂。  相似文献   

12.
李健  叶优静  葛建  孙小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415-20417
[目的]研究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的抑藻活性。[方法]利用不同溶剂(甲醇、无水乙醇、乙酸乙酯、石油醚)提取山核桃外果皮中的抑藻活性物质并进行生物检测。[结果]4种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都有抑制作用。在试验所设浓度下,甲醇提取物在20 g/L时,最大抑藻率可达92.2%;无水乙醇提取物在25 g/L时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其抑制率达90.2%;石油醚提取物在浓度为40 g/L时其最高抑制率为76.7%;而乙酸乙酯提取物在25 g/L时其最大抑制率为70.3%。[结论]山核桃外果皮对铜绿微囊藻有抑制作用,其中醇类提取物抑制效果最好,具有应用于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和开发新型抑藻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选喜树果中喜树碱及10-羟基喜树碱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喜树果中喜树碱及10-羟基喜树碱的含量,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结果]喜树碱最佳提取条件为:甲醇浓度70%,料液比1∶30(g/ml),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5 min;10-羟基喜树碱的最佳提取条件为甲醇浓度60%,料液比1∶30(g/ml),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0 min。验证试验表明,喜树碱及10-羟基喜树碱的平均提取率分别为0.719‰和0.238‰,RSD分别为1.99%和1.79%。[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优选出了喜树果中喜树碱及10-羟基喜树碱的超声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从杜仲翅果中提取亚麻酸之后的籽粑中制备桃叶珊瑚苷及其苷元的工艺方法。[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法从杜仲粕中分离纯化桃叶珊瑚苷,优化柱层析分离、纯化条件,利用酶解技术选择最佳酶解条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产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最佳上样量为2%,使用V(甲醇)∶V(石油醚)∶V(乙酸乙酯)为4∶0.5∶9的混合溶剂进行洗脱,通过收集、重结晶可获纯度为97%的桃叶珊瑚苷产品,利用酶解技术在30 min时桃叶珊瑚苷能达到最佳的酶解效果。[结论]该研究为高效制备桃叶珊瑚苷及其苷元的工业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藜科杂草提取物的除草、抑菌功能。[方法]以反枝苋为供试杂草,以黄瓜枯萎病菌、苹果腐烂病菌和小麦纹枯病菌为供试菌种,研究藜科杂草猪毛菜、灰藜、小藜、绿藜、地肤的茎叶提取物对杂草和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5种杂草的茎叶提取物对反枝苋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地肤茎叶提取物的抑制活性最高,当其浸膏浓度为0.10 g/ml时,对反枝苋茎生长的抑制率达100%,对种子萌发和根生长的抑制率超过90%;用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对地肤茎叶提取物萃取分离后发现,石油醚萃取部分的除草效果较好,而甲醇萃取部分的抑菌活性较高。[结论]藜科杂草提取物具有一定的除草和抑菌功能。  相似文献   

16.
正交方法研究溶剂法提取葡萄籽油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葡萄籽油的提取提供依据。[方法]以干燥葡萄籽粉为原料,选择石油醚、乙醚、丙酮、甲醇、氯仿、乙酸乙酯为提取剂筛选最佳提取剂。以石油醚为提取剂,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3个因素(提取温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4个水平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结果]石油醚对葡萄籽油的提取率最高,可达20%左右。丙酮浸提效果最差。随着料液比升高,油脂提取率增加,但当料液比大于1∶8时,油脂提取率增加缓慢。随着温度的升高,出油率呈上升趋势,在75~85℃范围内显著增加,在85℃以上变化不大。影响提取率的因素依次为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结论]葡萄籽油提取的最佳工艺为:石油醚为提取剂,85℃提取3.5 h,料液比为1∶8。  相似文献   

17.
郝彩琴  冯俊涛  张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031-9032,9034
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醇对小花假泽兰茎叶进行依次提取。采用离体和活体试验法测定3种有机溶剂提取物对3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生长速率法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样0.09 g/ml浓度下,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显著抑制番茄灰霉病、苹果炭疽病、南瓜枯萎病3种病原真菌菌丝的生长,抑制率均在90%以上。组织法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样0.18 g/ml浓度下,石油醚提取物对番茄果实灰霉病的治疗效果为63.55%,乙醇提取物保护效果为71.47%。对小麦白粉病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石油醚提取物保护作用为81.26%,乙酸乙酯提取物治疗作用为62.07%。  相似文献   

18.
超声波辅助提取番茄中番茄红素的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番茄中的番茄红素,研究了提取溶剂(石油醚、正己烷、丙酮、乙酸乙酯、无水乙醇)、超声波输出功率、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番茄红素提取效果的影响,根据单因素试验设计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提取番茄红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丙酮为提取溶剂,超声波输出功率120W,料液比1∶3,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20 min,3级提取,在此条件下提取出的番茄红素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秦艽根对小菜蛾杀虫活性物质初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秦艽根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物质。[方法]以乙醇超声法提取秦艽根中的活性物质,采用浸虫法测试提取物对小菜蛾的触杀活性;并采用液-液分配萃取法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对提取物依次萃取,且跟踪测试各萃取物的活性。[结果]秦艽根提取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LC50为0.795 8 g/ml;提取物分离后石油醚萃取物活性最强,氯仿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次之,而正丁醇萃取物及水层剩余物作用不明显。[结论]秦艽根对小菜蛾具有较强的触杀活性且杀虫活性物质为脂溶性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