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玉米品种抗茎腐病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农业科学》2017,(2):32-33
本试验采用田间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对东北春玉米区103份玉米主推品种进行玉米茎腐病抗性评价与监测。结果表明:对茎腐病表现高抗29份,表现抗病31份,表现中抗27份,表现感病13份,表现高感3份。筛选出抗性较好品种87份,占总数的84.5%。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甘薯种质抗茎腐病鉴定技术,通过分析不同的接种方法和菌液浓度对甘薯种质抗性的影响,建立甘薯抗茎腐病鉴定标准,为甘薯抗病育种奠定基础。利用组培瓶蛭石薯苗擦伤接菌法和最佳接种菌液浓度(1.1×107CFU·mL-1),对最具代表性的6个甘薯品种进行接种鉴定,并与田间抗性品种比较进行验证,室内接种抗性鉴定结果与田间抗性表现基本一致,表明新抗性鉴定技术的鉴定结果具有准确性、可靠性。进一步对65个甘薯材料进行抗病鉴定,发现绝大部分材料表现为感病或中感,7份种质(YD7002、DY7082-1、浙紫薯1号、TF1118、DY7032、南薯88和浙紫薯4号)对甘薯茎腐病具有稳定抗性。文章建立了甘薯抗茎腐病的新鉴定技术,鉴定和筛选出对甘薯茎腐病表现稳定抗性的种质,为甘薯抗茎腐病育种提供重要的种质资源,对于甘薯病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自然病圃法和伤根灌注法对29份芝麻种质资源进行了青枯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株系)间的抗性存在较大差异。在自然病圃鉴定中,中抗品种4份,中感品种(株系)7份,感病品种(株系)13份,高感品种(株系)5份。在灌根接种鉴定中,中抗品种4份,中感品种(株系)6份,感病品种(株系)12份,高感品种(株系)7份。在两种鉴定中,金黄麻、鄱阳黑芝麻、赣芝5号、豫芝11均表现为中抗。对两种方法的鉴定结果(病情指数)进行聚类分析,29份材料均可聚为5个组。  相似文献   

4.
芝麻种质资源抗青枯病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自然病圃法和伤根灌注法对29份芝麻种质资源进行了青枯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株系)间的抗性存在较大差异。在自然病圃鉴定中,中抗品种4份,中感品种(株系)7份,感病品种(株系)13份,高感品种(株系)5份。在灌根接种鉴定中,中抗品种4份,中感品种(株系)6份,感病品种(株系)12份,高感品种(株系)7份。在两种鉴定中,金黄麻、鄱阳黑芝麻、赣芝5号、豫芝11均表现为中抗。对两种方法的鉴定结果(病情指数)进行聚类分析,29份材料均可聚为5个组。  相似文献   

5.
为了建立基于室内接种病原菌进行花生果腐病抗性评价的方法,本研究以致病力为评价方法,利用田间自然病圃筛选出的抗感品种筛选花生果腐病代表性菌株新孢镰刀菌(F. neocosmosporiellum)XL-3,利用该菌株接种32份花生种质资源的离体花生荚果,以果壳发病面积为分级方法获得荚果病情指数(FDI),通过聚类分析获得了基于离体花生荚果室内接种病原菌的抗性评价方法(FDIEC):高抗(HR),065。筛选到高抗种质资源4份、抗病种质资源室6份、中抗种质资源9份、中感种质资源5份、感病种质资源4份和高感种质资源4份。本研究建立了室内花生果腐病抗性品种筛选方法,为花生果腐病抗病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对玉米茎腐病具有抗性的种质资源,选育抗茎腐病品种。以玉米生产上常用的144份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采用自然接种法在两个环境中进行抗性鉴定,筛选出10份稳定高抗玉米茎腐病自交系;明确了这10份玉米自交系所属的杂种优势群,可为玉米抗茎腐病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不同梨品种对黑斑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两种方法,研究16个梨品种对黑斑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梨品种对黑斑病的感染程度不同,无论是田间自然发病还是人工接种鉴定,华酥、黄花、早美酥、丰水抗性均最强;爱宕、金水2号抗性最弱。在田间自然条件下,一些表现为高抗、中抗、感病的品种,在人工接种黑斑病孢子悬浮液后,分别表现为抗病、感病、高感,说明自然选择压不同,品种的抗性表现也随之不同。不同梨品种在接种病菌后,对病菌的抗扩展能力也不同,华酥、黄花、早美酥、丰水抗扩展能力最强,富源黄、爱宕、金水2号、七月酥抗扩展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快速、高效的花椰菜黑腐病苗期抗性鉴定技术,以黑腐病病原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iss为菌源,高感黑腐病的花椰菜品种Y1-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接种菌液浓度、苗龄、接种方法以及发病温度等因素对抗病性鉴定的影响,建立了优化的花椰菜黑腐病人工接种方法。结果表明,抗病性接种适宜条件为接种菌液浓度为1×10~8CFU/mL,接种时期为4~5叶期,喷雾法接种,发病温度28℃。该方法鉴定结果能够客观反映花椰菜品种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9.
烟草种质资源苗期黑胫病抗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50份烟草种质资源进行苗期黑胫病抗性鉴定,研究发现共有抗病品种13份,中抗品种25份,中感品种10份,感病品种10份。三次病指差值小于10的品种有24份,占参试品种的48%,其中抗病品种13份,中抗品种8份,中感品种2份,感病品种1份。三次病指差值大于10的有9份,占参试品种的18%,均为中抗(6份)、中感(3份)品种。结果表明,接种病菌5d内抗病和感病品种均可充分表现出抗性或染病性状,从而作出鉴定,而中抗品种和中感品种在接种后5~10d的病情发展变化比较快。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田间人工土壤埋接法,测定了18份玉米新组合对禾谷镰孢菌茎腐病的抗性。结果表明,玉米组合接种禾谷镰孢菌后,都有不同程度的茎腐病发生。经鉴定,抗性组合为2个,占鉴定组合总数的11.1%;中抗组合为4个,占22.2%;感病组合为2个,占11.1%;高感组合为10个,占55.6%,其中B36和B38的田间发病率为8.3%,对茎腐病达到抗性水平。分析比较各个组合未接种和接种的产量,B36和B38组合未接种时的产量分别为8 691.0和8 362.5 kg/hm2,接种后的产量分别为6 760.5和7 012.5 kg/hm2,是较好的抗茎腐病高产、稳产组合。  相似文献   

11.
对4个感病程度不同的玉米品种接种玉米矮化花叶病毒(MDMV)7d后植株叶片内过氧化物酶(PO)活性经研究表明:玉米接种病毒后PO活性均有提高,但提高幅度不同且酶活变化波形差异大。抗病品种接毒前酶活低且波形变化平稳,接毒后第2天酶活急剧增高且波形变化大,而感病品种接毒后酶活变化不大且波形一致。玉米PO同工酶酶谱简单,与对照比较,接毒后抗、感品种带纹数目变化不大,但带纹浓重而重叠。抗病品种接毒后第2天带纹突然加重,且持续增加,而感病品种有持续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12.
对吉林省29个中熟期玉米新品种进行了人工接种抗丝黑穗病的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29个玉米新品种中,高抗品种和抗性品种分别为11个和12个,中抗品种3个,而感病品种和高感品种分别为2个和1个。能达到抗病以上的品种所占的比例达79.31%,而感病和高感品种占10.35%。说明吉林省所选育的中熟期玉米新品种多数为抗病品种,但也存在着感病甚至高感的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不同玉米品种对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性。[方法]以掖单22(感病)为对照,通过室内和田间接菌试验,研究金海5号、郑单958等11个品种对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性差异。[结果]室内接菌条件下,接菌3d后玉米开始发病,5—10d内病情发展迅速,10d后病情趋于稳定;接菌10d时,掖单22和金海5号最感病,农大108最抗病。田间接菌条件下,玉米发病症状较室内接菌严重,大部分品种表现为中感和感病,仅鲁单981、LN3和农大108表现为中抗,接菌10d后病情指数最高达76.8%,较室内接菌高36.3%。[结论]对弯孢菌叶斑病抗性较好的品种为LN3和农大108,抗性较差的品种为掖单22和金海5号。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主栽玉米品种对大斑病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品种抗病性差异,利用田间接种法,对24个玉米品种田间接种大斑病,并进行品种抗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大斑病抗性存在一定的差异,24个品种中早熟品种14个,其中4个品种对大斑病表现为感病(S);中熟品种5个,全部表现为抗病(R)和中抗(MR);晚熟品种5个,其中2个品种对大斑病表现为感病(S)。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甘薯瘟的2个不同毒性菌株和2种接种方法,探讨改进甘薯品种抗瘟鉴定的方法.10个品种分菌系进行盆苗与田间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对Ⅰ群菌系抗性,两者问相关极显著,而对Ⅱ群菌系抗性,两者间相关不显著.因此,对参试1030个品种资源,先做盆苗测定,从中选取较抗Ⅰ群的品种104个;以及南方主栽和育成品种(系)28个,尔后对132个品种分菌系进行田间鉴定.结果将品种抗性分为3类,感病型:对两个菌群皆表现中感一高感,有17个.专化抗性型:高抗-中抗Ⅰ群,中感-高感Ⅱ群,有68个;以及抗-中抗Ⅱ群,中感-高感Ⅰ群,8个.抗病型:高抗Ⅰ群,抗耐Ⅱ群,有35个;以及对两菌群皆表现抗-中抗,4个.田间抗谱测定指出,参试5个品种对Ⅰ群4个菌株皆表现高抗,但对Ⅱ群5个菌株显示不同程度的数量抗性差异.田间病情观察结果看出,不同品种对Ⅱ群菌系的抗病性表现为地上部枯萎率及其增长速率,地下部烂茎及维管束变褐条纹扩展长度之间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水稻品种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鉴定和抗性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室内选用致病力强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株S_2对550个水稻品种进行了三次苗期的抗性鉴定,供试品种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存在明显的差异。抗性机制初步研究结果,发现供试抗病品种健叶内过氧化物酶活性、酚类化合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感病品种,而感病品种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却高于抗病品种:接种后3天和6天测定抗病品种的酚类化合物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感病品种却有所上升;无论抗、感病品种其过氧化物酶活性均上升;感病品种的游离氨基酸下降,而抗病品种到后期才稍有下降。高抗品种杜勒的气孔孔隙比其它所有供试品种都小,但各品种的叶片气孔密度与抗性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不同玉米品种对瘤黑粉病抗性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22个玉米品种,在苗期采用注射法人工接种玉米黑粉菌,对玉米瘤黑粉病发病时间、发病率、病情指数进行统计分析,以鉴定玉米品种对瘤黑粉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接种8 d后,玉米品种陆续开始发病,第13天进入发病增速期,第16天达到发病高峰期,第18天后病情基本稳定;玉米品种间对瘤黑粉病的抗性存在差异,其中LD901、太平洋891表现为高抗,京科665、金糯628表现为中抗,耐斯1号、京单38、南美1号等12个品种表现为抗病,糯2000、太平洋98、Golden Bautam、中彩甜糯8号、15H–09、绿色先锋F1表现为感病。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贵州玉米地方种质抗丝黑穗病机理,采用玉米抗丝黑穗病田间接种鉴定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研究了贵州玉米地方种质丁布含量与抗玉米丝黑穗病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的30份玉米种质材料中,高抗材料、抗病材料和中抗材料分别为6份、7份和6份,感病材料和高感材料分别有10份和1份;萌发7d的玉米幼苗丁布含量与丝黑穗病发病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934 6,p=0.000 1),表明,丁布是贵州玉米地方种质抗丝黑穗病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用室内幼苗接种的方法,对内蒙古地区栽培的的7个向日葵品种进行抗锈病性的鉴定,结果表明:益民大白花葵、迪卡.杂交油葵、S40(Hyole ic40)油葵、S31(HySun33)油葵呈抗锈病反应型;益民星火花葵、益民大青花葵、益民花葵二号呈感锈病反应型。其中益民花葵二号最感病,S31(HySun33)油葵最抗病。  相似文献   

20.
玉米种质资源抗腐霉茎腐病和镰孢茎腐病精准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和完善玉米种质抗腐霉茎腐病和镰孢茎腐病精准鉴定的方法,对遗传背景丰富的玉米种质资源进行腐霉茎腐病和镰孢茎腐病的抗性精准鉴定,筛选出对2种茎腐病具有稳定抗性的种质资源,为玉米抗病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对2004份具有广泛遗传背景的玉米种质进行多年多点的自然发病抗性鉴定,初步筛选出抗茎腐病或综合性状优良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