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禽法氏囊的结构发育与其免疫功能密切相关,二者直接关系到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为了解法氏囊发育与免疫功能的研究近况,采用文献综述和归纳总结的方法,阐述现阶段法氏囊发育与免疫功能的研究新进展.结果表明:1)法氏囊发育始于原基发生,最新研究发现该过程与内外胚层均相关;影响造血干细胞向法氏囊定向迁移的具体因素尚未完全理清,但趋化...  相似文献   

2.
<正>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鸡和青年育成鸡。该病的危害不仅在于本身发病引起死亡,而且容易造成免疫抑制,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因而临床上典型性、单一性的发病较少,非典型性、混合感染的发生较多。常继发或并发鸡新城疫、支原体、大肠杆菌、球虫感染等。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鄄城部分地区发现大面积流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与链球菌病混合感染现象,给临床诊断及防治造成一定困难,使养殖户造成较大损失。  相似文献   

3.
近期采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有所上升,我们用自制的次氯酸钠消毒液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杀灭效果进行试验,以便寻找一种更好、更有效的预防方法,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相似文献   

4.
鸭源流感病毒人工感染鸡后诱导的细胞凋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 (简称TUNEL)法对鸡感染鸭源流感病毒A/duck/Nanjing/ 2 1/ 95/ (H9N?)后的细胞凋亡情况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 ,鸡在接种AIV后第 3d ,肾脏、肺、心、肝、脾、胸腺、法氏囊等组织发生了明显的细胞凋亡 ,其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未接毒对照鸡 其中 ,肾脏的细胞凋亡率最高 ,为 8 9% ,其次是淋巴器官脾(2 6 % )、胸腺 (2 2 % )和法氏囊 (2 3% ) 这些结果表明A/duck/Nanjing/ 2 1/ 95(H9N?)毒株在活体内诱导了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硫酸化黄芪多糖对CEF生长及抵抗IBDV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取一步醇沉和分步醇沉法提取4种黄芪多糖APS,、APS10、APS50和APS50,用氯磺酸-吡啶法进行硫酸化修饰,得到4种硫酸化黄芪多糖(sAPS) sAPSt、sAPS40、sAPS50和sAPS60,用MTT法比较了4种硫酸化黄芪多糖对鸩胚成纤维细胞(CEF) 的生长及抵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 感染的影响,以末修饰的APSt为对照.结果显示,APS1显著促进CEF生长,细胞毒性较低,但抵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感染细胞的作用较弱;sAPS抵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感染的作用显著增强,显效浓度降低,但安全浓度也降低.表明通过硫酸化修饰可以提高黄芪多糖的抗病毒活性,但高浓度sAPS的细胞毒性增强.  相似文献   

6.
在对鸡进行新城疫免疫的同时,利用鸡屎藤蒸馏物滴鼻,研究了鸡屎藤蒸馏物对雏鸡脾脏、法氏囊等免疫器官和机体抗体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鸡屎藤蒸馏物可显著促进雏鸡脾脏(P0.05)、法氏囊(P0.01)等免疫器官的发育和增长,显著提升雏鸡抗体水平(P0.01)。因此,鸡屎藤蒸馏物可显著增强鸡新城疫疫苗的免疫效果,可开发为鸡新城疫疫苗的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与其它有法氏囊病变病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氏囊是鸡体内重要的中枢免疫器官,一旦受损,会产生暂时或永久的免疫抑制,影响鸡的免疫应答、抗病毒能力和生长速度,也极易诱发疾病的发生.法氏囊有病变时,不一定是法氏囊病,其他如细菌性病、病毒性疾病、中毒和应激等也有该器官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法氏囊活性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氏囊活性肽(囊素)是法氏囊提取物中的一种化学组成已被确定的活性因子,目前对法氏囊活性肽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对囊素的生物学活性、组织定位、作用机理及其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28例肉用雏鸡自然感染奇异变形杆茵病后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形态学观察,发现肉用雏鸡自然感染本病后体内受侵的器官较为广泛,但主要是脾脏、法氏囊、胸腺和盲肠扁桃体等淋巴器官中的淋巴细胞变性、坏死。从淋巴器官受损害的程度来看,以脾脏最为严重,法氏囊和盲肠扁桃体次之,胸腺受损害较轻微。中枢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非化脓性脑膜脑炎和脑软化。骨骼肌(腿部)变性、坏死;并发现坐骨神经纤维束间有炎性细胞浸润;卡他性胃肠炎;心脏、肝脏和肾脏等实质器官淤血、变性。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危害雏鸡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导致鸡体免疫抑制,减弱抗体反应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许多养鸡业发达的国家把此病列为三大传染病之一。本病自1957年在美国特拉华洲的甘保罗地区首次发现,所以又称甘保罗病,该病是一种遍布世界各地的重要的病毒性疾病。我国在1979年首次报道,在北京郊区发现本病并分离到病毒(IBDV),以后相继在上海、广东、江苏、河南、辽宁、吉林等地也有发生流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黄连解毒汤对人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雏鸡的免疫器官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将21日龄的艾维茵雏鸡180只随机分成5组,前4组用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进行攻毒,攻毒后用黄连解毒汤分别以1.5、1.0、0.5mL/只的用量进行饮水治疗,连续7d,攻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不作处理。结果表明:法氏囊病毒主要侵害免疫器官胸腺、法氏囊和脾脏,其损伤主要体现为感染后7d时胸腺、法氏囊萎缩,脾脏肿大,与感染对照组相比,给药组患病鸡的胸腺、法氏囊、脾脏等器官的损伤程度显著降低,并且黄连解毒汤治疗Ⅰ组(1.5mL/只)外周血ANAE+T细胞数显著升高,抑制了雏鸡免疫功能的降低和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下降,表明黄连解毒汤对受法氏囊病毒感染的雏鸡的免疫器官和免疫功能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DV主要侵害3~12周龄雏鸡的免疫器官———法氏囊,在孵化后3~6周,当法氏囊生长成熟时,此时鸡群极易感染病毒。该病不但会使感染鸡致病死亡,生产性能下降,而且还会引起免疫抑制和免疫缺陷,导致其它疫苗免疫失败,因而常继发和混合感染多种疾病。近年来,各地虽然对该病加强了防控力度,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仍然是严重威胁养鸡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中草药提取物对广西麻鸡免疫器官组织形态学的影响,试验选取了1日龄广西麻鸡1 800只为试验动物进行饲养试验。试验鸡群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在饲养过程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中草药提取物300 mg·kg~(-1)。在49日龄时,每个重复随机抽样30只解剖,摘取法氏囊和脾脏进行称重,并进行法氏囊、脾脏和胸腺中的T、B淋巴细胞检查。试验组脾脏重和法氏囊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免疫器官中T和B淋巴细胞相对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中草药提取物具有显著促进广西麻鸡法氏囊和脾脏发育,明显增加免疫器官中T和B淋巴细胞相对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法氏囊是鸟类特有的器官,是B淋巴细胞发育及成熟的场所,对幼龄鸡来说,法氏囊很容易因受到感染而受损,甚至会发生萎缩问题,在该种情况下,做好法氏囊发育调控机制的研究成了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本文对鸡法氏囊发育形态学进行观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同时,也是一种破坏鸡免疫中枢器官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法氏囊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但是以5-7月份较多发,此病传播很快,笔者根据临床中的一例817肉鸡法氏囊病的发生特点、临床症状、剖检症状,结合笔者在临床上的一些经验总结了7条诊治体会,在此一并进行详细描述,以期能为临床从业者带来些许收获。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调控剂CB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免疫功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CB对肉鸡生长性能以及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腹脂率和屠宰率的影响差异均不显著(P0.05);对心脏、肝脏质量,脾脏指数、法氏囊指数的影响差异也不显著(P0.05),但心脏、肝脏质量和法氏囊指数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5.80%,3.18%和32.12%;对肉仔鸡肌肉品质的影响差异也不显著(P0.05),但肉仔鸡胸肌的a*值提高了45.29%。  相似文献   

17.
正中西医结合治疗鸡病,可达到优势互补,能使治疗达到最佳状态,可将养鸡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水平。现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为例,用中西医药结合治疗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在禽病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以疫苗接种进行预防。但在临床实践中仍有免疫失败而发病的情况,特别是新城疫、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囊等都是发生在免疫鸡群。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除有特定的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外,没有其他的特效药物治疗。对  相似文献   

18.
2010年2月~2012年9月,卧龙区畜牧局与南阳市丰园禽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鸡法氏囊病防控技术研究”项目,通过对本场实验鸡群和出售的雏鸡跟踪服务和调查.开展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感染、预防、控制等项技术应用,研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近几年的流行病学特点、病毒毒株特点等。通过采用相应疫苗对种鸡、雏鸡进行免疫,并反复进行鸡抗体监测对比,确定鸡法氏囊疫苗最佳免疫时间,制定优化免疫程序,并把免疫程序向养殖场户推广.降低了法氏囊病的发生几率,减少了养殖损失,降低了饲养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现根据该项目情况就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防治应用效果介绍如下,供养殖场户参考。  相似文献   

19.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简称IBD)是一种损害鸡法氏囊的特殊疾病,又名传染性腔上囊炎。由于本病最早Cosgrove于1957年在美国特拉华州甘布罗地区发现的,故又名甘布罗病。根据本病有肾小管变化等严重的肾脏病变,曾命名鸡肾变病。1970年统一称之为传染性法氏囊病。  相似文献   

20.
传染性法氏囊病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荣俊 《长江大学学报》2005,2(2):66-70,88
综述了导致近年来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疫苗免疫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即: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超强毒株的出现和IBDV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分子克隆技术与手段的长足进步.介绍了目前IBD基因工程疫苗的4种主要类型:活病毒疫苗、DNA疫苗、亚单位疫苗、可食用转基因植物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