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用DNS光度法测定还原糖的条件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杨贵明  蒋爱华  薛秋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258-3258,3264
研究了用DNS光度法测定还原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DNS试剂的适宜用量为2.0 ml;样品及标准溶液测定时,显色液体积必须一致;沸水浴显色时间不低于2 min,显色定容30 min后于520 nm处测定有色溶液的吸光度。  相似文献   

2.
以工业大麻品种云麻1号和M641萌发过程中的种子为实验材料,对DNS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还原糖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并采用蒽酮法测定总糖含量,分析了大麻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总糖和还原糖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DNS法测定还原糖的最佳检测条件为:检测波长530 nm,DNS用量2 mL,显色时间7 min。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但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云麻1号和M641的总糖含量总体升幅分别为158%和78%,还原糖含量总体升幅分别为671%和703%。本研究探明了大麻种子萌发过程中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可为大麻种子萌发机理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为今后大麻植物及种子中的还原糖和总糖的测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DNS法测定还原糖含量时最适波长的确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探讨DNS法测定还原糖含量时的最适波长。以DNS为显色剂,用分光光度法分析测定了木糖和葡萄糖显色液的最大吸收波长和最适测定波长。结果表明,木糖和葡萄糖与DNS显色剂反应后,均在490 nm处有最大吸收峰。标准曲线糖含量范围为0~40 mg/L时,OD值在520 nm处的R2最接近于1,精确度和回收率均较高。提示DNS法测定还原糖含量时,520 nm为最适测定波长。  相似文献   

4.
DNS法检测食用菌多糖含量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S法为食用菌多糖含量测定的常用方法,该法具有经济、操作简便、反应灵敏且干扰少等优点.试验以葡萄糖为显色底物,优化了DNS法的检测波长、显色温度、显色时间、pH值等测定条件.试验结果表明:DNS法检测食用菌多糖含量的最佳检测波长为520 nm,最适反应温度为90℃,最佳反应时间为6 min,最适pH值为6~7,适宜检测的糖浓度范围为≤0.16 mg/mL;试验研究了其他糖类对多糖含量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其他糖类对DNS法检测多糖含量结果影响很大,在本试验研究的3种糖中,以麦芽糖干扰最大.本试验结果为食用菌多糖的含量测定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的参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用铁氰化钾比色法测定烟叶总糖含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在测定试验中,设水浴时间4个水平(10、20、30、40 min),酸碱度4个水平(pH值为6.0、7.0、8.0、9.0),研究水浴时间和酸碱度对烟叶总糖测定的影响。[结果]烟叶总糖转化时水浴时间长短对测定结果影响较大,总糖转化后溶液pH值在一定范围内对测定结果无明显影响。同一样品水浴10 min与另外3个处理总糖的测量值差异极显著(P<0.01)。总糖转化后将待测液pH值控制为6.0~9.0时,不同处理间所有样品总糖的测定值差异不显著(P<0.05),但所有样品待测液pH值为9.0的总糖测量值均小于对应样品在pH值6.0、7.0、8.0时的测量值。[结论]烟叶总糖转化时间以80℃水浴10 min较为适宜,待测液pH值范围可控制为6.0~8.0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亚临界水提取豆渣中还原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利用亚临界水对豆渣中的可溶性大豆多糖进行提取,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试验表明,豆渣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亚临界水温度为140℃,液料比为30:1 ml/g,提取时间为7 min,压力为1.2 MPa,盐酸提取量为6ml,该条件下还原糖得率达到57.2%.[结论]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亚临界水提取法最大的优点是提取时间明显缩短,且多糖得率提高.一般在多糖酶活力测定时,DNS添加量为3ml较适宜,且还原糖含量与吸光度之间的线性范围较宽.  相似文献   

7.
周向军  高义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297-17298
[目的]为荠菜多糖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测定了荠菜还原糖的含量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确定了其最佳测定条件。[结果]在0.5~1.5ml的范围内,吸光度随着DNS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当DNS的用量大于1.5m1时,吸光度基本不变。在4~6min内,吸光度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大;6min后吸光度基本稳定。在70~90℃内,吸光度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反应温度超过90℃后,吸光度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趋于稳定。放置20min后吸光度达到最大。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的荠菜还原糖含量为1.002%,总糖含量为7.3393%,多糖含量为6.3373%。[结论]该试验确定的DNS比色法的最佳测定波长为510nm,最佳DNS用量为1.5ml,最佳反应温度为90℃,最佳反应时间为6min,最佳放置时间为20min。  相似文献   

8.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对多糖含量测定结果产生显著影响的4个显色因素:6%苯酚用量、浓硫酸用量、反应温度、水浴显色时间进行正交试验,获得传统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的最佳显色条件是1 m L 6%苯酚溶液、7 m L浓硫酸、4℃反应温度、30 min水浴显色。改进后的多糖含量测定的显色条件即按照1∶7的比例直接配制苯酚-硫酸显色液,在4℃条件下加入样品溶液,在90℃水浴进行30 min显色后,于490 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多糖含量。通过传统最佳显色方法的验证试验和改进后的显色方法测定多糖含量的结果比较,表明改进后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精密度高、准确度高、实用性强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专用型马铃薯的选育是当今马铃薯育种的重点,马铃薯中淀粉、还原糖的含量直接影响马铃薯的加工品质,针对大量亲本和育种后代的品质的鉴定,运用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测定马铃薯的营养品质十分重要。本试验对青海省7个马铃薯品种(品系)进行分析,采用国家标准《GBT 5009.9—2008食品中淀粉的测定》、折光仪法、美尔凯尔表法测定淀粉含量,用《GBT 5009.9—2008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和DNS显色法测定还原糖。结果表明,折光仪法和DNS显色法与采用国家标准进行分析没有显著性差异,这2种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分析效率。因此,采用折光仪法测定淀粉含量、DNS显色法测定还原糖含量。  相似文献   

10.
山药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山药为主要原料进行了山药多糖的研究。考察了苯酚用量、硫酸用量、显色温度和显色时间四因素对多糖含量测定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设计,试验结果表明:硫酸用量是影响显色的主要因素,最佳测定条件为5%苯酚0.8mL、硫酸7mL、显色温度30℃和显色时间30min,该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8.16%,RSD=5.98%(n=5)。该法快速、准确,可用于山药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苗药大果木姜子总黄酮与糖类成分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大果木姜子中总黄酮、总糖、还原糖、多糖含量的方法。[方法]以芦丁和葡萄糖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大果木姜子中总黄酮、总糖、还原糖、多糖的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大果木姜子中总黄酮含量为(8.02±0.19)mg/g,总糖含量为(35.26±0.96)%,还原糖含量为(4.78±0.95)%,多糖含量为(30.53±0.69)%。[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以用于大果木姜子中总黄酮、总糖、还原糖、多糖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2.
棉纤维糖分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棉花纤维含糖检测中常用的糖分提取方法.水煮提取法、80;酒精提取法、0.05; Triton X-100溶液提取法.[方法]分别用这三种方法提取棉纤维中的糖分,并用蒽酮硫酸法测定可溶性总糖、用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测定还原糖来评价这三种提取方法.[结果]三种提取方法间所提取的含糖量结果差异不显著,但用水煮法制备的提取液测定出的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均稍高于其他两种提取方法.[结论]该方法耗时较短,成本低,因此建议选用水煮提取法,提取液可同时用于棉纤维的可溶性糖和还原性糖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适宜与烤烟套种的甘薯品种,解决部分烟区烤烟种植调茬难度大与综合效益低等问题,通过田间大区试验,研究烤烟套种不同甘薯品种对烟叶质量、烟薯产量及土壤温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薯套种能够明显提升土壤相对含水率和烟叶产量,其相对含水率提高幅度介于12.03%~91.88%,烤烟产量增幅为12.29%~31.26%。烤烟套种甘薯以紫薯产量最高,块根产量达29400 kg/hm 2,且单薯质量大于100 g占总薯重的比例在紫薯中最高。烤烟套种甘薯提升了烤烟中上部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降低了烟碱和总氮含量,有利于改善烟叶内在品质。烤烟套种甘薯降低了上部烟叶含梗率,但增大了上部烟叶叶面密度,以烤烟套种紫薯表现突出。烤烟与紫薯套种,可作为一种烟田增产、烟叶增值和烟农增收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4.
甘薯生长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与淀粉积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薯品种徐薯18为材料,测定了甘薯各生育阶段块根的淀粉积累量和叶片、块根的游离糖含量.结果表明,薯叶总糖含量范围为1.2—7.7mg/gFW.当总糖水平呈上升趋势(还原糖约占总糖的95%,蔗糖占非还原糖95%以上)时,块根淀粉积累快;在雨季和收获期,总糖水平下降,还原糖和蔗糖所占比例亦降低,块根淀粉积累速率低.甘薯块根总糖含量在20.3—37.0mg/gFW时淀粉积累率高,总糖水平低.在生育前期,随着甘薯的生长,还原糖含量下降而蔗糖含量增加并保持占非还原糖的100%;在生育后期,还原糖增加而蔗糖含量下降(但仍保持占非还原糖90%以上).淀粉积累率低时,块根总糖水平急剧升高.  相似文献   

15.
水分胁迫下甘薯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水分胁迫下甘薯叶片渗透调节物质与品种抗旱性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 ,水分胁迫下甘薯不同品种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比对照均明显增加 ,K+ 含量明显下降 ,游离脯氨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叶片中可溶性糖、总游离氨基酸和K+ 的相对值 (占对照 % )与品种抗旱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r分别为 0 937、 0 92 3和 0 836 ,P <0 0 1) ,而游离脯氨酸的相对值与品种抗旱性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r=0 2 5 8,P =0 35 3)。因此 ,除游离脯氨酸外 ,其余渗透调节指标均可用于甘薯品种抗旱性的评定。  相似文献   

16.
甘薯离体叶片失水速率及渗透调节物质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对水分胁迫下甘薯离体叶片失水速率和叶片渗透调节物质与品种抗旱性关系的研究表明 ,水分胁迫下不同甘薯品种离体叶片失水速率比对照均明显减慢 ;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比对照均明显增加 ,K+ 含量明显下降 ,游离脯氨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叶片中可溶性糖、总游离氨基酸和K+ 的相对值 (占对照 % )与品种抗旱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r分别为 0 .9374、0 .92 2 9和 0 .835 9,P <0 .0 1) ;离体叶片失水速率的相对值与品种抗旱性呈显著负相关 (r=- 0 .5 4 5 0  相似文献   

17.
用硫酸-苯酚法测定无花果中水溶性糖、还原性糖和多糖的含量,以多糖含量为指标,优选出无花果的最佳炮制工艺.结果表明:炮制工艺中加水量、炮制时间和干燥温度对试验结果无显著性影响.加工方法为切开、烘干最佳.无花果的最佳炮制工艺为:燀水量为5倍,燀时间5 min,切开,保留果皮、种子、果柄,80℃烘干.  相似文献   

18.
对7个不同品种的甘薯茎尖进行了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的测定,并且与常见蔬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甘薯茎尖的营养成分齐全,除总糖含量较低外,其它成分含量均较常见蔬菜要高;微量元素含量绝大多数比常见蔬菜含量要高,尤其是Mg、Mn、Fe和Zn,这为甘薯茎尖的菜用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