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用各种聚集度指标及Iwao平均拥挤度(m)=α+β(X)和Taylor幂法则S2=a(X)b 等方法,对水稻纹枯病空间参数特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在田间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聚集原因由病害本身习性或环境因子引起.在此基础上利用Iwao法和Taylor法得出了其理论抽样数,并利用Iwao法和Taylor幂法建立了序贯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2.
在对龙眼园龙眼叶瘿蚊Asphondylia sp.虫瘿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应用6个聚集度指标和2种回归分析方法,对龙眼叶瘿蚊虫瘿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并进行理论抽样数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叶片上虫瘿主要分布于叶片背面的主脉和主侧脉上,主脉两侧的区域虫瘿数量相近,在叶片不同区域的虫瘿分布比率依次为中部上层下层,其中在中部区域的虫瘿分布比率为39.80%,在主脉上主要分布在叶片上层区域,在主侧脉上以叶片中间区域分布比率最高;所有的指标表明,叶片上龙眼叶瘿蚊虫瘿在一切密度下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引,其聚集度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当m4.01时,其聚集原因与环境因素有关,当m4.01时,虫瘿聚集可能是由龙眼叶瘿蚊本身与环境的异质两因素共同作用引起;龙眼叶瘿蚊虫瘿密度在植株的东、南、中、西、北5个方位无显著异;植株中部及下部的虫瘿密度显著高于上部;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根据Iwao最适抽样公式得出了理论抽样模型:N=t2/D2(3.688 4/m+0.197 2),并计算出允许误差范围内,不同虫口密度下的最适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了解粘虫Mythimna separata的生态习性和制定正确的抽样方法,用Taylor幂法则s2=a-bx、Iwao的M*-x直线回归及各种聚集度指标,分析了二代粘虫幼虫在玉米上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各组的I、K、Ca值均大于0,Iδ、M*/-x及L/(1+-x)均大于1,说明粘虫幼虫在玉米上呈聚集分布;Taylor幂法则中a=1.1700,b=1.0147,均大于1,说明二代粘虫幼虫在一切密度下均为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密度的变化而变化;Iwao的M-x直线回归中α=0.1679>0,β=0.9899≈1,说明二代粘虫幼虫的种群为聚集分布.各组的聚集均数λ<2,说明t2二代粘虫幼虫的聚集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在此基础上得出其理论抽样数模型为n=t2 /D21.1700-x-0.9853.  相似文献   

4.
应用6种聚集度指标对巨膜长蝽(Jakowleffia setulosa)在荒漠草原区的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 虫呈现聚集分布。Taylor 幂法则分析方程为lgS2= lg0.1987 + 2.0167lgm,由于b(2.0167)>1,表明巨膜长蝽的分布类型 符合聚集分布。Iwao 的M*-m 回归方程为M*=1.492 + 1.206m,表明巨膜长蝽在荒漠地区分布型的基本成分是个体 群,个体间相互吸引;个体群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聚集均数姿结果均大于2,说明巨膜长蝽聚集的原因是由于 本身行为与环境因素的作用引起的。Iwao 的理论抽样数模型计算得出巨膜长蝽的理论抽样数模型院D = 0.1 时,n = 249.22/m+20.69;D=0.2 时,n=62.3125/m+5.1725。采用M*-m 关系的序贯抽样模型制定出巨膜长蝽的序贯抽样模型 为院T1(n),T0(n)=20n依11.52。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烟粉虱在夏季鲜食小芥菜上的空间分布信息和种群行为特征,对烟粉虱不同发生密度的夏季鲜食小芥菜地块进行了调查,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法测定检验。结果表明,烟粉虱成虫在鲜食小芥菜上呈聚集分布,其聚集度随着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强。Iwao的M*-m线性模型为M*=1.1181 m+0.5764,Taylor的V~m幂法则模型为V=1.1539 m1.429。聚集原因经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分析,当m4.315 1时,诱发其聚集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因子、栽培条件、植株生育状况等;当m≥4.315 1时,导致其聚集的主要原因是害虫本身的聚集行为与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在以上数据的基础上得出鲜食小芥菜上烟粉虱理论抽样数公式为N=1.962/D2(1.5764/m+0.1181),序贯抽样公式为Tn=1.5764/(D02-0.1181/n)。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泽兰实蝇幼虫及虫瘿在野外的空间分布特点,为应用泽兰实蝇对紫茎泽兰进行生物防治并提高其防治效果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棋盘式取样法在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松花村旁紫茎泽兰入侵较重的区域选取3块样地进行泽兰实蝇幼虫及虫瘿的分布情况调查,通过6种聚集度指标(扩散系数、丛生指数、聚集度指标、聚块性指标、La指标和负二项分布指标)、m*-m回归模型和Taylor幂法则等研究泽兰实蝇幼虫及虫瘿种群在野外的空间分布型,并利用种群聚集均数分析幼虫及虫瘿的聚集原因.根据Iwao的理论抽样数计算公式和序贯抽样理论公式,建立理论抽样模型及序贯抽样模型.[结果]泽兰实蝇幼虫在野外均呈聚集分布,种群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但个体间相互吸引;泽兰实蝇虫瘿在野外也呈聚集分布,种群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但个体间相互排斥.聚集均数分析结果表明,泽兰实蝇幼虫及虫瘿的聚集原因主要由泽兰实蝇的产卵、取食等习性和环境共同引起;建立了泽兰实蝇幼虫及虫瘿理论抽样数模型:N=(9.919/m+1.033)/D2、N=(6.632/m+0.015)/D2和序贯抽样模型:T0=10n±1.9617.24n+0.4、T0=10n±1.966.77n+4.[结论]泽兰实蝇幼虫及虫瘿在野外均呈聚集分布,聚集原因主要由泽兰实蝇的产卵、取食等习性和环境共同引起.  相似文献   

7.
苦豆子是宁夏中部荒漠沙化区重要的防风固沙植物,豆荚螟是危害苦豆子种子的主要害虫.利用频次分布指标、6种聚集指标以及m*-m回归、Taylor幂法则研究了苦豆子种子害虫豆荚螟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苦豆子种子害虫的分布趋向于均匀分布.Iwao的回归方程m* =0.08513 +0.87461 m(r =0.9694),表明害虫种群空间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Taylor幂法则回归方程lgS2=-0.02854+0.90897lgm(r=0.9915),显示苦豆子种子害虫个体的空间格局随着苦豆子密度的提高趋于均匀分布.聚集原因分析(λ<2)表明害虫聚集主要是由于苦豆子植株生长状况及环境条件所致.并用Iwao最适理论抽样模型计算出了不同密度下所需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8.
稻粒黑粉病株的空间分布及其抽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了五种聚集度指数(I、c、I、M和M/M)和Iwao、Taylor的方法研究了稻粒黑粉病在田间的空间分布型。研究结果表明,稻粒黑粉病株在田间分布的基本成份是聚集的(α>0),具有成团性,但聚集程度不高(α较小),而在聚群内分布是均匀的(β<1)。聚群平均大小为0.1~0.15米~2。据空间分布信息,用平行线法抽取10样方(5丛样方),用于黑粉病的调查,其精确度高达90%以上。依x=18.9137P~(3.628)关系可由病丛率估计病株密度。  相似文献   

9.
桃小食心虫种群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桃小食心虫成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表明,各组样本的各项指标均符合聚集分布的检验标准。应用Taylor幂法则、Iwao’s回归分析法测出桃小食心虫成虫的空间格局基本成分为个体群的聚集分布。根据Blackith对昆虫的聚集因素分析可知,桃小食心虫成虫聚集的原因是由于环境的作用引起的。根据Iwao’s最适理论抽样模型,在一定精确度水平下测得桃小食心虫成虫理论抽样模型为:N=t2D2(1.8m020+0.1205)。  相似文献   

10.
水稻集中育秧田灰飞虱的空间分布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秧田是灰飞虱传播水稻条纹病毒的重要场所,秧苗期是防治条纹叶枯病的关键时期。对沿黄稻麦轮作区集中育秧田中灰飞虱成虫的数量进行调查,将所得数据运用频次拟合检验、聚集度指标法、Iwao的m*-m回归法、Taylor幂法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集中育秧田中灰飞虱成虫呈聚集分布,空间分布型随水稻秧龄增大从负二项分布向奈曼分布过渡;建立的Iwao回归式为:m*=0.9654+1.1329m,表明个体间相互吸引,存在个体群;运用Taylor幂法则得到回归方程:lgs2=0.1371+1.3847lgm;最适理论抽样方程为n=t2/D2(1.9654/m+0.1329)。  相似文献   

11.
玉米田四代棉铃虫老熟幼虫空间分布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玉米田四代棉铃虫老熟幼虫空间分布型。[方法]于2009年8~9月,对第4代棉铃虫不同发生密度地块进行调查,取得了6组样本资料,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法等7种指标分析,对其空间分布型进行检验。[结果]聚集度指标的检验结果表明:所有样地Moore I〈0,Lloyod m/m〈1,Kuno Ca〈0,扩散系数C〈1,扩散型指数Iδ〈1,负二项分布,K〈0,表明棉铃虫老熟幼虫在夏玉米上均呈均匀分布。棉铃虫第4代老熟幼虫在夏玉米上的Iwao回归方程为m=0.0906+0.7669m,r=0.9863;说明棉铃虫分布的基本成分为单个个体,老熟幼虫在夏玉米上呈均匀分布。利用公式N1=(1.0906/m-0.2331)/D2即可求出棉铃虫第4代老熟幼虫在玉米上不同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结论]研究结果为准确估值棉铃虫种群数量及变动规律,为预测及防治棉铃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梨瘿蚊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序贯抽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梨园梨瘿蚊幼虫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应用聚集度指标I、wao方程和Taylor幂法则模型测定方法分析了梨瘿蚊幼虫在梨树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并研究了梨瘿蚊幼虫在梨树上的序贯抽样技术。结果表明:梨瘿蚊幼虫在梨树内空间分布属聚集分布,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平均拥挤度m*与平均密度m的回归方程为m*=1.953 68+1.432 29m(R=0.697 8**),相关性极显著。以Iwao的序贯抽样为基础,结合Kuno的序贯抽样提出复序贯抽样技术,防治指标上限T0'(n)=3n+1.96 12.75n,下限T0"(n)=3n-1.96 12.75n,截止线T(n)=1.953 68+1d02-0.432 29/n(t=1.96,d=0.2),最大样本数为n=46。  相似文献   

13.
苹果园李始叶螨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集度指标法和格局纹理分析,对李始叶螨活动螨(幼、若、成蟥)的空间格局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各种密度水平下,该害螨在苹果树内的分布格局均呈聚集型,聚集度在低密度下最高,分布的基本成分是疏松的个体群,个体群的分布是聚集的,个体群内的分布是随机的.个体群大小约4~6片叶.  相似文献   

14.
茶小卷叶蛾幼虫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聚集度指标、Taylor的幂法则、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对茶小卷叶蛾幼虫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茶小卷叶蛾幼虫在茶树上的序贯抽样技术。结果表明,茶小卷叶蛾幼虫在茶树上的空间分布属聚集分布,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其聚集性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其聚集原因经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测定,当m<1.009 5时,其聚集是由外界环境条件所致;当m>1.009 5时,其聚集是由于害虫本身的群集行为与环境条件综合影响所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最佳理论抽样数和最佳序贯抽样模型:N=1.962/D2[1.236 02/m+1.279 54],T0(n)=3.6 n±8.988 8 n1/2,最大样本数为n=234。  相似文献   

15.
对广西南宁平菇种植场危害平菇的腐食酪螨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调研,对不同的抽样技术 进行对比,以Iwao 回归线性方程、Taylor 回归线性方程以及聚集指标来确定腐食酪螨的空间分布型 为聚集分布。抽样技术的对比可以得出“对角线”和“平行线式”是菇场中较为理想的抽样方式。  相似文献   

16.
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增霞  李建庆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6):1128-1130,1141
应用Taylor的幂法则、Iwao m*-m回归分析法及6个聚集指标,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进行研究,以期指导韭菜迟眼蕈蚊田间防治.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其聚集性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可运用Iwao m*-m回归分析法中的两个参数α和β值确定在不同精度下的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数.  相似文献   

17.
斜纹夜蛾幼虫在棉田的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斜纹夜蛾发生盛期,应用Iwao和Taylor两种回归方法及采用扩散系数C、平均拥挤度M、聚集指数I、负二项分布K值、扩散指数CA值、聚块性指标M/x、负二项分布指数L’、负二项分布扩散型指标L’/(1 x)和扩散指标I8等9个聚集度指标,对斜纹夜蛾幼虫在棉田的空间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幼虫在棉田内呈聚集分布。在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提出了理论最适抽样数N=(t2/D2)(1/x 2.8042)和复合序贯抽样方案,提高了田间调查效率。  相似文献   

18.
分别采用频次比较法、6种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方程分析了酿酒葡萄园中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越冬卵的空间分布型,并对绿盲蝽越冬卵聚集的原因及理论抽样数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绿盲蝽越冬卵在酿酒葡萄园区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且越冬卵密度越高,分布越聚集。利用Iwao回归方程和Taylor幂法则检验,可以看出绿盲蝽越冬卵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之间相互吸引,并且聚集度与种群密度有很大的关系。聚集均数(λ)与平均密度(x)线性回归方程为λ=0.931x-0.184 1 (r=0940 5)。绿盲蝽越冬卵在不同密度下,聚集均数λ均小于2,表明酒葡萄园中绿盲蝽越冬卵的种群聚集主要是由环境作用引起。结合田间调查,聚集分布的原因可能受葡萄藤生长势、葡萄冬芽鳞片疏密、种群密度等环境因素影响。利用绿盲蝽越冬卵空间分布型参数建立Iwao理论抽样数模型,可以确定不同虫口密度下绿盲蝽越冬卵的理论抽样数,为今后准确预测绿盲蝽越冬卵在葡萄园内的密度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绿盲蝽越冬卵在酿酒葡萄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抽样技术相关内容,也为早春酿酒葡萄园中绿盲蝽的预测预报及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烟粉虱在棉田的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烟粉虱已在吐鲁番地区对棉花生产造成巨大危害.了解该害虫在棉田的种群空间分布型,为今后的预测预报以及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大田调查并应用几种聚集度指标的计算公式以及Iwao的回归方程式,分析和测定了烟粉虱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在棉花上烟粉虱各虫态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型;并且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垂直分布规律的研究显示烟粉虱成虫、若虫和卵在棉花植株的上部叶片分布较多高于中部和下部叶片.[结论]通过对烟粉虱在棉田分布型的分析,为今后更进一步了解烟粉虱在棉田的种群动态和发生情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