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东北刺人参人工扩繁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结合5年来对东北刺人参有性繁殖研究结果,综述了近20年来国内东北刺人参人工扩繁技术,包括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分布特点,有性繁殖技术,无性繁殖技术以及仿生栽培等内容,为东北刺人参人工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东北刺人参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APD技术对7份来源于不同区域的东北刺人参进行了分析.从10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条引物,共扩增出117条谱带,其中51条为多态带,多态性比率为43.62%,其多态性比率较低.系统聚类分析将7份东北刺人参居群分为2大类群,长白山老岭山脉的东北刺人参居群聚为一类.长白山主峰南侧的东北刺人参居群聚为一类.东北刺人参总体较低的遗传多样性是导致其濒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利用变温层积法对当年采集和密封干藏3年的东北刺人参种子进行7个月的催芽处理.结果表明,密封干藏3年的东北刺人参种子裂口率为25.1%,裂口种子发芽率为44.1%,总发芽率为11.1%;当年采收的东北刺人参种子裂口率为13.6%,裂口种子发芽率为16.9%,总发芽率为2.3%.密封干藏3年的东北刺人参种子催芽效果明显好于采收当年的种子.即密封干藏一定时间有助于解除东北刺人参种子休眠.  相似文献   

4.
东北刺人参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目前东北刺人参的研究进展,包括种子休眠和萌发、分子生物学、栽培、生长环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并对东北刺人参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东北刺人参对失血性贫血小鼠的补血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晓燕  包贤  梁立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2964-2965,2980
[目的]为东北刺人参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眼眶静脉取血法制造失血性贫血小鼠模型,然后用0.5、1.0、2.0g/ml东北刺人参水煎液对小鼠进行灌胃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小鼠外周血红细胞数、白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造模使小鼠外周血红细胞数和白细胞数减少,血红蛋白含量降低;东北刺人参水煎液灌胃处理后,小鼠外周血红细胞数、白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1.0 g/ml东北刺人参水煎液对失血性贫血小鼠的补血作用最明显。[结论]东北刺人参具有一定的补血作用。  相似文献   

6.
东北刺人参茎耐缺氧及抗运动性疲劳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彦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230+3239-3230,3239
[目的]观察东北刺人参茎对小鼠的耐缺氧、抗疲劳作用,为开发利用其药用资源提供依据。[方法]用不同剂量东北刺人参茎给正常小鼠连续灌胃14 d,测定其负重游泳时间、耐缺氧时间;检测运动小鼠血乳酸含量。[结果]东北刺人参茎5.2、2.6、1.3 g/kg剂量组能延长小鼠的耐缺氧时间和负重游泳时间,且能降低小鼠血乳酸含量。[结论]东北刺人参茎有提高耐缺氧、抗疲劳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东北刺人参种子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东北刺人参是长白山特有的珍贵药用植物,以种子做繁殖材料,在温室内进行了容器播种育苗试验,主要包括对播种苗的生长特性及容器育苗技术进行了研究,重点介绍了种子采收,调制,催芽,营养土的配制,消毒,幼苗管理,病虫害防治,苗木越冬等工艺,为保护东北刺人参现有资源,扩大其种群数量和栽培区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东北刺人参的生药性状,组织显微构造和粉末特征,发现它与人参和西洋参有相似之处,亦有可资区别的固有特征。这对刺人参的生药鉴定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东北刺人参根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鉴定东北刺人参根挥发油成分,为东北刺人参根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GC-MS法,从东北刺人参根的挥发油中分离出15种成分,鉴定了14种化合物.结论 有12种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根中分得,其中7,11-二甲基-3-亚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和7-甲基-3-亚甲基-1,6-辛二烯为主要成分,二者均为含有亚甲基的多烯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长白山区东北刺人参的资源调查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周繇 《特产研究》2002,24(3):44-46
重点介绍了长白山区东北刺人参的生态类型,经济价值,栽培方式及开发前景等,为保护,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东北刺人参(Oplopanaxelatus Nakai)茎对免疫抑制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环磷酰胺(CY)造模法制作小鼠免疫抑制模型,观察东北刺人参茎对其免疫器官脏器指数、碳粒廓清能力、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的影响。[结果]东北刺人参茎提取物5.2、2.6、1.3 g/kg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小鼠免疫脏器指数、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及小鼠DTH。[结论]东北刺人参茎有提高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分别以东北刺人参叶芽和带有叶柄的幼叶为外植体,研究6-BA浓度对东北刺人参体细胞胚状体诱导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对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形态学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以带有叶柄的东北刺人参幼叶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上附加4.0 mg/L 6-BA和0.5 mg/L NAA,可获得健状的胚状体,并且胚状体经过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和子叶形胚的胚胎发育时期,最终形成可发育成完整小植株的成熟胚.  相似文献   

13.
汪树理  陈颖  王艳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243-15243
[目的]为东北刺人参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分别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东北刺人参中多种氨基酸和元素的含量。[结果]东北刺人参茎和根的氨基酸总含量分别为3.6135%和3.2906%,天冬氨酸、谷氨酸、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的含量分别为0.4501、0.4486、0.3021、0.2016、0.2259、0.0390、0.1744、0.2082、0.2502和0.3476、0.4036、0.2752、0.1727、0.2134、0.0394、0.1570、0.1801、0.2439mg/kg,必需氨基酸约占氨基酸总量的40%。东北刺人参茎的元素总合量比根高。东北刺人参茎和根中常量元素Ca、K、Na、Mg的含量分别为15045.19、3698.97、1310.95、474.23和14326.47、1957.22、1438.51、586.36mg/kg,微量元素Zn和Cu的含量分别为355.45、62.64和250.79、40.73mg/kg。『结论1该研究为东北刺人参产品的开发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李慧娟  廉美兰  高日  于晓坤  朴炫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229-11230,11273
[目的]探讨东北刺人参不定根悬浮培养的最适条件,为大量培养提供依据。[方法]以东北刺人参不定根为材料,研究在悬浮培养中盐、碳源以及氮源对其增殖生长的影响。[结果]当盐浓度为正常MS时,不定根增殖系数最高,浓度高抑制了生长,不定根在蔗糖和白糖长势较好,最适合的磷源浓度为正常MS培养基中固有的浓度。[结论]在正常的MS培养基中添加蔗糖或白糖以及正常MS培养基中的磷酸盐最适合东北刺人参不定根的增殖生长。  相似文献   

15.
以东北刺人参(Oplopanax elatus Nakai.)无根组培苗为试材,应用"促成休眠"法促使东北刺人参无根组培苗在试管内落叶进入休眠状态,并应用均匀设计法筛选其最适宜的种质试管保存的ABA和KT质量浓度。结果表明,最佳的种质试管保存培养基为:N-68+ABA2.37mg/L+KT0.60mg/L,休眠率达87.8%。常温自然光条件下,利用该法在试管内保存东北刺人参种质资源可达37个月。休眠芽解除休眠后仍可很快萌发并迅速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东北刺人参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继代方法。[方法]以取自长白山的刺人参植株为材料,研究不同外植体、培养基、激素对刺人参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叶片为刺人参组织培养的最适宜外植体;5月为外植体的最佳取材时期;以MS为基本培养基,并添加1.0 mg/L 2,4-D和1.0 mg/L 6-BA的培养基中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2mg/L。[结论]东北刺人参的最适愈伤诱导培养基和继代培养基分别是:MS+2,4-D 1.0 mg/L+6-BA 1.0 mg/L和MS+6-BA 2.0 mg/L+NAA 0.2 mg/L。  相似文献   

17.
刺人参(Oplopanax elatus Nakai)为五加科植物东北刺人参的根。是我国长白山区特有珍贵药材。性温味辛苦。据报道,刺人参近做人参作用。为了阐明刺人参的药用机理,了解其化学成分,我们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 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日立—835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日本),MarkⅡ型800系列等离子直读光谱仪。(美国),JMSD_(300)—JMA_(2000)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仪。  相似文献   

18.
高日  朴炫春  廉美兰  李美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207-6208,6243
[目的]探明濒危植物东北刺人参(Oplopanax elatus Nakai)组培的可行性,为快速繁殖其种苗提供依据。[方法]以东北刺人参无菌播种苗为材料,研究了BA与NAA的组合浓度和接种方法对不定苗增殖的影响及NAA、活性炭和WPM培养基浓度对生根的影响。[结果]WPM培养基中加入1.0mg/LBA和0.2mg/LNAA,将试管苗顶端去除后进行培养可促进不定苗的形成。3/4WPM培养基中加入0.1mg/LNAA,1.0g/L活性炭时,试管苗生根率达到100%。[结论]利用组培方法扩繁东北刺人参具有可行性,该方法是保护和利用东北刺人参资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诱导子是促进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培养物中生物活性物质最常用的方法。本试验将水杨酸(SA)和普鲁兰多糖(PL)作为2种诱导子分别对东北刺人参不定根进行处理,旨在探究2种诱导子对悬浮培养的东北刺人参不定根中多糖、酚类及黄酮等生物活性物质积累的影响。同时,对东北刺人参不定根的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SA、PL处理后,不定根中生物活性物质的积累量显著增加。在悬浮培养40d时加入100!mol SA处理4d时多糖、酚类和黄酮的积累量达到最大值,产量分别比未处理组高出1.22、1.45和1.45倍;PL在200mg/L时诱导效果最佳,且相比酚类和黄酮,多糖积累量增加最为显著。对于东北刺人参不定根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的测定结果显示,DPPH及烷基自由基的ESR信号强度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20.
东北刺人参是五加科兼具观赏和药用价值的珍贵濒危植物。为了促进东北刺人参产品的开发,在抗炎相关产品生产中以不定根代替短缺的野生植株作为植物材料。该研究利用诱导子未处理和处理的生物反应器培养的东北刺人参不定根水提物处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通过检测巨噬细胞中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3种促炎介质的水平,探明不定根的抗炎活性。研究表明:2种东北刺人参不定根提取物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有很大差异,诱导子处理的不定根水提物(E 2)中总酚含量是诱导子未处理不定根水提物(E 1)的3.2倍,而总黄酮含量是2.7倍。2种不定根提取物对NO和TNF-α及IL-1β的影响不同,E2对3种促炎介质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E1只抑制NO的生成,对TNF-α及IL-1β没有影响,E2的抗炎效果高于E1。因此,今后在进行抗炎相关产品生产中,可利用在生物反应器培养中经诱导子处理的东北刺人参不定根作为原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