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兰蓉  杨国伟  吴志明  苑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179-7181
[目的]对鸡腿菇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筛选及优化。[方法]以鸡腿菇为供试材料,胞外多糖和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鸡腿菇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进行筛选及优化。[结果]鸡腿菇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葡萄糖2.0%,酵母膏0.75%,CaCl0.2%;鸡腿菇液体发酵产菌丝体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组合为:葡萄糖2%,酵母膏0.75%,KH2PO4 0.2%;鸡腿菇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和菌丝体的最佳发酵条件均为:起始pH值7.0,接种量20.0%,装液量120ml,培养天数6d;[结论]该研究为鸡腿菇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棘豆蠕孢菌的固体优化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培养基、不同培养条件对棘豆蠕孢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筛选了棘豆蠕孢菌固体培养的优化培养基,用SPSS软件对正交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条件是pH=6.5、20℃,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15%、酵母粉1.5%、生物素0.12%.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生防菌菌株A的培养条件与液体发酵工艺。[方法]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回归分析方法和分批补料发酵工艺,研究生防菌菌株A的培养条件与液体发酵工艺的优化。[结果]结果表明,适合菌株A摇瓶培养的最佳条件为:培养温度35℃,摇瓶装量12%,接种量3.0%,初始pH值7.2。20L发酵罐分批补料发酵参数为:种子培养基为YDC培养基,培养时间24h,接种量3.0%;发酵培养基:葡萄糖1.0%,酵母膏1.0%,CaCO3 1.0%,pH值7.2;流加培养基:葡萄糖1.5%,酵母膏0.5%,制成混合液一起流加,发酵8h开始流加;发酵周期(34±2)h,在以上发酵条件下,发酵液芽孢浓度达(3.410±0.151)×10^9cfu/ml。[结论]该试验条件下所获得发酵液芽孢数浓度较高,可用于进一步制备生防菌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血红铆钉菇菌丝体液体的发酵条件。[方法]采用液体发酵培养血红铆钉菇菌丝体,先用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培养时间和培养基起始pH值等因素对菌丝体产量的影响,然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适于血红铆钉菇菌丝体液体发酵生产菌丝体的培养条件。[结果]血红铆钉菇菌丝体的最佳培养时间至少为6 d,液体种子接种量应在10%以上,培养基的pH值以8.5为最好,装液量为200ml/500 ml三角瓶对菌丝体的生长较为有利,最适转速控制在180 r/min。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的血红铆钉菇菌丝体液体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值为9.0,装液量为200 ml/500 ml三角瓶,液体种子接种量为12.5%,培养时间为7 d,培养温度为28℃。在此条件下,菌丝体产量可达(9.320±0.151)g/L。[结论]该研究为获得最高产量的血红铆钉菇菌丝体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陈远友  朱薇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887-15889
[目的]为获得初步优化的发酵工艺条件及提高绿粘帚霉的发酵产量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研究了一系列主要培养条件(碳源、氮源、营养性因素、非营养性因素)对该菌株抗茵活性的影响。[结果]菌株RCEF4099最佳液体培养基配方为:40%葡萄糖、0.5%白砂糖、1.5%干酵母、0.02%K2HPO。;最佳培养条件为:装液量40/100ml(V/V),接种量10%(V/V),培养时间为5d,摇床转速160r/min。[结论]获得了初步优化的发酵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6.
纳豆激酶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纳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itilis natto)为出发菌株,对其液体发酵生产纳豆激酶(Nattokinase,NK)的培养基组成(碳源、氮源、碳氮比和金属离子组成)和培养条件(温度、pH值,发酵时间、接种量和装液量)对产酶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木糖,浓度为1.5%;最佳氮源为大豆蛋白胨,浓度为2.0%;添加无机盐组分为MgSO4 0.05%、CaCl2 0.02%、K2HPO4/KH2PO 40.1%/0.1%。发酵培养的最佳温度为37℃,pH7.0时有利于菌体产酶,最适装液量为100mL/250mL,接种量以2%为最佳,最适种龄为18h;发酵周期为3d。通过优化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产酶量达到1081 U/mL。  相似文献   

7.
对雅致放射毛霉液体发酵工艺研究表明,其适宜碳源为饴糖和可溶性淀粉,适宜氮源为黄豆粉和酵母膏,最适培养基含黄豆粉3%、饴糖0.5%、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2%、酵母膏0.1%。适宜液体培养条件:温度28℃,接种量5%,发酵前期通风量1:0.8,之后将风量调至1:1.5~2.0。全程不搅拌培养18~20h。生物量为每100mL发酵液中菌丝鲜重达30g以上。菌丝体氨基酸含量为46.1mg/100mL。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金耳菌丝体液体深层发酵的最佳培养条件及其多糖提取工艺。[方法]通过培养基筛选和培养条件优化确定了金耳菌丝体液体深层发酵的最佳培养条件,通过比较分析研究了碱提取法和热水浸提法对金耳多糖的提取效果。[结果]以玉米粉、麸皮和红薯粉作碳源时,金耳菌丝体产量分别为19.1、13.2和10.9g/L。当玉米粉的添加量为1%、2%、3%、4%、5%时,金耳菌丝体产量分别为8.6、17.1、19.5、15.4和7.2g/L。以蛋白胨、酵母膏、尿素和硫酸铵作氮源时,金耳菌丝体产量分别为18.9、10.3、6.7和5.2g/L。当蛋白胨的添加量为0.2%、0.4%、0.6%、0.8%、1.0%时,金耳菌丝体产量分别为10.1、15.7、23.0、20.3和18.7g/L。碱提取法提取的粗多糖和多糖分别比热水浸提法的提高了6.9%和36.4%。[结论]该试验为金耳菌丝体的生产及其多糖的提取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金顶侧耳液体培养基的优化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以金顶侧耳菌丝体的生物量及其多糖含量为测量指标,对金顶侧耳液体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发酵培养基的配方为:马铃薯20%,蛋白胨0.3%,葡萄糖2.5%,KH_2PO_4和MgSO_4·7H_2O各为0.15%时,其菌丝体的生物量最高:而当培养基的配方为:马铃薯20%,蛋白胨0.1%,葡萄糖3.0%,H_2PO_4和MgSO_4·7H_2O各为0.15%时,其菌丝体胞内多糖含量最高。结果表明生物量最高的培养基中其菌丝体的胞内多糖的产量并非最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单因素试验对重组锰超氧化物歧化酶(Recombinant 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rMn—SOD)工程菌的摇瓶发酵的培养基(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培养条件(接种量、乳糖浓度、时间、温度、摇床转速、pH值等)进行了初步优化.结果表明,工程菌发酵的优化培养基组分(质量分数)为:1.5%蛋白胨、1.5%酵母提取物、1.0%NaCl、0.4%KH2PO4、0.8%K2HPO4、1.5%(体积分数)甘油、0.2%NH,C1和5mmol/LMnCl2.乳糖诱导表达的优化条件为:以5%接种量培养5h后,加入质量分数为0.25%的乳糖进行诱导表达6h.当发酵温度为37℃、摇床转速为180r/min、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为7.0时,表达的rMn—SOD的酶活力高.在优化条件下,工程菌的SOD活性达1969.9U/mL,比活力达1081.8U/mg.  相似文献   

11.
头孢霉(Cephalosporium sp.)发酵生产α—亚麻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 8种因子对头孢霉 (Cephalosporiumsp .)发酵产α 亚麻酸产量及其占总脂肪酸百分含量的影响。有利于获得α 亚麻酸高产的条件包括 :培养基中碳源为蔗糖 30g/L ,氮源为 (NH4 ) 2 SO4 3g/L ,起始pH为 6 0 ,5 0 0ml三角瓶装 10 0ml培养基 ,接种 2 0 % (v/v)的菌种 ,2 0℃培养 10d。在此条件下 ,α 亚麻酸产量达 87 6 6mg/L ,占总脂肪酸百分含量为 2 3 85 % ,干菌丝产量达到 7 82g/L ,油含量占菌丝干重的 8 0 8%。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大球盖菇菌丝体液体发酵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研究了碳氮源不同添加量及不同培养条件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球盖菇菌丝体液体发酵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2%,葡萄糖1%,米糠3%,KH_2PO_40.20%;最适培养条件为pH6.5,接种量8%,摇床转速130r·min~(-1),培养周期为7d。  相似文献   

13.
李学龙  杨镇  王娜  龚娜  马晓颖  杨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157-6158,6161
[目的]优化北高丛蓝莓内生真菌的液体发酵条件.[方法]以一株分离自北高丛蓝莓的内生真菌菌丝提取物为研究对象,对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选择一种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培养基:玉米粉90 g/L,豆粕5 g/L,KH2PO41 g/L,MgSO4 0.6 g/L,维生素B1 10mg/L,以菌丝体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培养温度、培养基pH、摇床转速、接种量,以确定最适培养条件.[结果]在培养温度25℃,摇床转速160 r/min,pH值7.0,接种量5%时,菌丝体生长量达到最大.[结论]初步得到该菌的生长动力学参数,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平菇菌株诱变处理与应用。在平菇培养中,以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设栽培袋培养料A、B、C和D 4个配方,利用紫外线(照射时间分别为为0.51、0和15 min)对平菇菌丝体进行诱变处理,筛选高产优良菌株。利用紫外线对平菇菌丝体进行诱变处理筛选出了高产优良菌株,其菌丝生长表现为生长速度快、菌丝洁白、健壮等特点。与对照(固体棉籽皮培养基)相比,该处理原种和栽培种的菌丝体可提前10~15 d长好,液体菌种比固体菌种可提前10~15 d长满菌袋,提前20~30 d出菇。不同的培养基配方,其产量存在差异,以配方A(以棉籽皮87%,麸皮或米糠10%为主要成分)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达98.7。利用液体培养生产菌种,采用培养基配方A栽培平菇,具有栽培周期短、简化栽培程序,降低成本,提高平菇的品质、产量高和成品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付文杰  张莎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668-5669
[目的]为了获得培养茶新菇的最优碳源、氮源、无机盐配比和最适培养条件。[方法]通过对茶新菇菌的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基组分中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的种类进行选择性试验分析,寻找茶新菇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合。[结果]单因子试验证明最优碳源为蔗糖、最优氮源为蛋白胨、最优无机盐为KH2PO4;其中碳源浓度对菌丝体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氮源,最小是无机盐,组分配方的最佳组合是:蔗糖3%、蛋白胨1%、KH2PO40.10%,最适培养条件为25℃、转速150 r/min、接种量5%、摇床振荡培养4 d。[结论]在最优组分配比和最适培养条件下,茶薪菇菌丝体生物量最高,该研究为其高效生产提供了定量的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16.
杏鲍菇菌种培养基配方筛选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杏鲍菇不同的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方的各级菌种培养基上杏鲍菇菌丝的生长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的母种培养基为配方6和配方4,而且长势良好,洁白浓密;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的原种、栽培种培养基为配方1(麦粒培养基),但是麦粒菌种成本高,老化快,不耐贮放,而配方7和配方8上的菌丝不仅生长速度快,同时菌种成本低,老化慢,较耐贮放,在生产上更为实用。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黑木耳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及单核化的问题.结果表明,培养了8d的黑木耳茵丝体用硫酸铗做稳渗剂,2.0%的溶壁酶酶解,31℃下水浴4h所产生的原生质体数量最多,可以达到11.5×107个·mL-1,0.5 mo1·mL-1硫酸镁渗透压稳定剂,RM5再生培养基条件下再生率最高,最高可达1.63%.原生质体再生的茵丝接...  相似文献   

18.
李俐俐  刘天学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30-430,432
采用平板培养法,探讨了在PDA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比例的平菇菌糠提取液对茶新菇、金针菇、毛木耳、杏鲍菇和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DA培养基中加入30%~50%的平菇菌糠提取液对茶新菇和金针菇菌丝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加入10%~30%的平菇菌糠提取液对毛木耳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加入10%平菇菌糠提取液对杏鲍菇和白灵菇菌丝生长影响不显著,但当平菇菌糠提取液加入量达到30%及其以上时,则明显抑制菌丝生长,尤其是白灵菇菌丝几乎不能生长.  相似文献   

19.
稻曲病菌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稻曲球上分离到病原真菌,通过柯赫法则鉴定,该病原茵为稻曲病菌.对稻曲病菌的实验室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菌能够在PDA培养基上正常生长,其生长温度在15~35℃,最适生长温度为28℃,温度过低或过高均抑制菌丝生长;在pH为4~10的PDA培养基上均能生长,最适pH值为5~8;同时测定了不同碳源和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