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选取FSHβ基因为影响猪繁殖性状候选基因,对8个猪种906头猪进行FSHβ基因的多态性分析,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其对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妊娠期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FSHβ基因在嘉兴黑猪、巴马香猪、金华猪和八眉猪中几乎只有A等位基因,在美系杜洛克和嵊县花猪中以B等位基因为主,只有在大约克、长白、台系杜洛克中A,B等位基因均衡分布。遗传效应分析表明,在初产美系杜洛克猪中,BB基因型妊娠期比AB型缩短0.94 d(P<0.01);在初产大约克猪中,BB基因型妊娠期比AA型缩短1.61 d(P<0.01);在经产长白猪中,AB型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分别比BB型多了227头(P<0.05)和231头(P<0.05)。总体而言,FSHβ基因对不同品种母猪繁殖性能效应各有差异,在初产美系杜洛克和大约克中BB基因型妊娠期更短,在经产长白猪中AB型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更多。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猪IGF2不同基因型与猪肉酮体品质和肉质指标的关系,选择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IGF2) AA、AB和BB 3种基因型体重60kg左右辽宁黑猪和杜洛克猪各6头,共36头,同等条件下饲养至100kg进行屠宰,测定胴体指标和肉质指标,结果表明,IGF2不同基因型对辽宁黑猪和杜洛克猪的背膘厚和瘦肉率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且AA型背膘厚最低,瘦肉率最高。IGF2不同基因型对辽宁黑猪和杜洛克猪的肉色、嫩度、肌内脂肪含量、肌肉hart值、肌纤维直径、肌纤维面积等肉质指标产生显著影响(P<0.05),AA型的大理石纹、肌内脂肪含量高于其他两种基因型。可见,可将IGF2 AA型基因作为候选基因进行遗传选择。  相似文献   

3.
为了比较ESR、NCOA1、ADAMTS1、FUT1和RBP4基因对猪繁殖性能的效应大小,采用PCR-RFLP技术,分别检测了杜洛克、长白和大白群体内5个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并分析不同基因型与3个猪群体的总产仔数(TNB)、产活仔数(NBA)和出生窝重(BLW)相关性。结果表明:对猪繁殖性能影响效应最大的是NCOA1和RBP4基因,其次是FUT1和ADAMTS1基因,最小的是ESR基因。NCOA1基因在杜洛克和大白群体内AA型的NBA比BB型的分别高1.11和1.92头,AA型的TNB比BB型的分别高1.18头和0.53头。RBP4基因在3个猪群体内AA型的TNB比BB型的高0.53—0.86,在杜洛克和大白群体内AA型的NBA比BB型的分别高1.1头和1.29头。FUT1在杜洛克和大白群体内AA型的TNB比CBB型的分别高0.47和0.56),AA型的NBA比BB型的分别高0.76头和1.06头。ADAMTS1基因在3个猪群体内AB型的TNB比AA型的高0.67—0.88,AB型的NBA比AA型的高0.54—0.86。在大白群体内ESR基因的BB型的TNB、NBA比AA型的分别高0.36头和0.41头。5个基因的不同基因型对3个猪群体BLW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 BMP7基因遗传变异对杜洛克猪、豫南黑猪繁殖性状的影响。采用PCR RFLP方法检测猪 BMP7基因在杜洛克猪和豫南黑猪中的多态性分布,并分析位点基因型与猪繁殖性能的关联。检测结果表明,杜洛克猪和豫南黑猪群体 BMP7外显子2上T98C和T143C均由碱基T突变为C,属同义突变。多态位点均以A 为优势等位基因,T98C位点AA基因型占总基因型的50.5%,优于AB基因型(38.1%)与BB基因型(11.4%)(呈AA>AB>BB趋势)。该位点AA型个体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出生窝质量、21日龄窝质量显著高于AB型(P<0.05);T143C位点AA基因型占总基因型的38.8%,优于AB基因型(38.0%)与BB基因型(23.1%)(呈AA>AB>BB趋势)。该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质量在不同基因型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说明, BMP7基因多态位点与母猪繁殖性能显著相关,可以用于猪分子遗传育种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5.
香猪生长激素基因不同基因型对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PCR-RFLPs技术,检测香猪生长激素基因ApaI酶切位点多态性,并分析不同基因型对个体初生重、2月龄体重、4月龄体重、平均日增重、4月龄体长和4月龄胸围等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香猪生长激素基因ApaI酶切后产生3种基因型和2种等位基因,AB基因型和AA基因型香猪的4月龄体重、0 ̄4月龄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地低于BB基因型香猪(P<0.01),4月龄体长也显著低于BB基因型香猪(P<0.05),提示AB和AA基因型可能是香猪矮小性的有利基因型。  相似文献   

6.
LPL基因PCR-RFLP遗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PCR-RFLP技术,对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荣昌猪、内江猪、八眉猪、汉中白猪、汉江黑猪8个家猪品种和1个野猪种共368头猪LPL基因的第6和第8内含子进行遗传变异研究。结果表明:(1)在第6内含子的Sma -RFLP位点上,各猪种均存在多态性,长白、杜洛克、内江猪和八眉猪以AA和AB基因型为主,大白、荣昌猪、汉中白猪、汉江黑猪及野猪以AB和BB基因型为主;在Pvu -RFLP位点上,国外猪种均为DD纯合子,而国内猪种和野猪在此位点上均存在变异;(2)在第8内含子的Hind -RFLP位点上,国外猪种和荣昌猪表现出多态性,而国内其他猪种和野猪均为FF纯合子;在EcoR -RFLP位点上,各猪种均表现多态性,且以GH杂合子为主,没有表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7.
猪产仔数的遗传力低,常规育种技术对产仔数性状的改变非常有限,所以寻找控制猪繁殖率的主效基因及其遗传标记对提高猪产仔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PCR-SSCP方法,对莱芜猪、鲁莱黑猪、里岔黑猪、鲁烟白猪、新沂蒙黑猪5个山东地方/培育猪种和大约克夏、长白、杜洛克3个引进猪种共八个猪种323头进行ESR和FSHB基因的多态性分析,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其对产仔数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这两个基因的突变位点存在多态性.对于ESR基因,BB型比AA型母猪初产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分别高1.38和1.15头,而经产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分别高0.96和0.91头(P<0.05).对于FSHβ基因,BB型比AA型母猪的初产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分别高1.23和1.36头,而经产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分别高0.74和0.82头(P<0.05).  相似文献   

8.
4个猪种的PRLR基因多态性与产仔性能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Alu Ⅰ-RFLP技术检测了豫南黑猪、杜洛克猪、长白猪和大约克夏猪4个猪种的PRLR基因位点多态性,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其对产仔数影响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4个猪群中均存在A和B2个等位基因.其中A等位基因在豫南黑猪、杜洛克猪和长白猪群中占优势,B等位基因在大约克夏猪中占优势.在豫南黑猪中不同基因型母猪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呈现AA<AB<BB的趋势.引进猪种的经产母猪不同基因型对产仔数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9.
宗地花猪ESR、FSHβ基因的多态性及其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宗地花猪核心群的繁殖性能,对贵州宗地花猪保种选育基础群母猪ESR基因和FSHβ基因多态性及其对繁殖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宗地花猪的ESR基因B等位基因有增加产仔效应的趋势,ESR基因各基因型无论是平均产仔数还是产活仔数均为BB型>AB型>AA型,BB型比AA型多产仔1.02头/胎,比AB型多产仔0.82头/胎,3种基因型平均初生重和初生窝重差异不显著(P>0.05);FSHβ基因A等位基因有增加产仔效应的趋势,FSHβ基因各基因型无论是平均产仔数、产活仔数还是初生窝重均为AA型>AB型,平均初生重AB型显著高于AA型(P<0.05),AA型比AB型多产仔0.98头/胎.应重点保留基础群中ESR基因BB、AB型母猪和FSHβ基因AA型母猪进入选育核心群,以提高宗地花猪核心群的繁殖性能,加快选育进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GFBP2基因潜在的遗传变异及其与苏姜猪肉质性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IGFBP2基因在苏姜猪、姜曲海猪、杜洛克猪中的MspⅠ酶切遗传多态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该多态位点对苏姜猪肉质性状的影响。【结果】在3个猪种试验群体,IGFBP2基因第2内含子内均发现了1个MspⅠ酶切多态性,存在A、B等位基因,AA、AB、BB基因型,优势等位基因为B,优势基因型为AB,多态信息含量均呈现中度多态。苏姜猪试验群体IGFBP2基因AA、AB型个体大理石纹显著高于BB型(P0.05),AA型个体五分制肉色和色差仪测得的a值均显著高于AB、 BB型(P0.05)。【结论】苏姜猪试验群体IGFBP2基因第2内含子内PCR-RFLP-MspⅠ多态性与部分肉质性状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显著性相关,可以作为与猪肉质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147头豫南黑猪毛囊中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NCOA1基因在豫南黑猪中多态性分布,并分析不同基因型与繁殖性能关系。结果表明,NCOA1基因RsaI酶切多态性对母猪繁殖性能有显著影响,在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出生窝重和21日龄断奶窝重上都呈现AA>AB>BB趋势,豫南黑猪AA型母猪平均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出生窝重和21日龄断奶窝重分别是10.271头、9.786头和12.768 kg、40.559 kg,比BB型高1.364头、1.274头和1.401 kg、4.222 kg。在试验猪群中,A为优势等位基因,AA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  相似文献   

12.
采用PCR-RFLP方法对玉山黑猪的ESR基因和FSH-β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繁殖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ESR基因的3种基因型AA、AB、BB在玉山黑猪中的频率分别为0.417、0.300、0.017,各基因型对应的产仔数存在差异,总体表现BB>AB>AA,其中初产仔猪数BB型多于AA型1.21头,多于AB型0.91头;BB型经产仔猪数也高于AB型和AA型,但3种基因型之间差异不显著。FSH-β基因的3种基因型AA、AB、BB在玉山黑猪中的频率分别为0.567、0.333、0.100,各基因型对应的产仔数存在差异,总体表现BB>AB>AA,初产仔猪数BB型多于AA型0.80头(P<0.05),多于AB型0.43头(P>0.05);BB型的经产仔猪数也是3种基因型中最高的,但彼此之间差异不显著。ESR和FSH-β基因在初产仔猪数及经产仔猪数上都具有显著的加性遗传效应(P<0.05)。  相似文献   

13.
采用PCR-RFLP方法对玉山黑猪的ESR基因和FSH-β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繁殖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ESR基因的3种基因型AA、AB、BB在玉山黑猪中的频率分别为0.417、0.300、0.017,各基因型对应的产仔数存在差异,总体表现BB>AB>AA,其中初产仔猪数BB型多于AA型1.21头,多于AB型0.91头;BB型经产仔猪数也高于AB型和AA型,但3种基因型之间差异不显著。FSH-β基因的3种基因型AA、AB、BB在玉山黑猪中的频率分别为0.567、0.333、0.100,各基因型对应的产仔数存在差异,总体表现BB>AB>AA,初产仔猪数BB型多于AA型0.80头(P<0.05),多于AB型0.43头(P>0.05);BB型的经产仔猪数也是3种基因型中最高的,但彼此之间差异不显著。ESR和FSH-β基因在初产仔猪数及经产仔猪数上都具有显著的加性遗传效应(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DNA水平上为苏姜猪的选育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293头苏姜猪的ESR基因和FSHβ基因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不同多态性间繁殖性能(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重)的差异,探讨将ESR基因和FSHβ基因作为标记辅助选择用于苏姜猪核心群选育的可行性。[结果]苏姜猪ESR基因位点上的3个基因型AA型、AB型、BB型的频率分别为38.25%5、7.54%和4.21%,而FSHβ基因位点上AA型、AB型和BB型的频率分别为21.33%、37.2%和60.07%。在ESR基因位点上BB型和AB型苏姜猪的总产仔数显著高于AA型,而BB型苏姜猪的产活仔数显著高于AA型和AB型。FSHβ基因位点上3个基因型苏姜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重差异均不显著。[结论]ESR基因可作为辅助标记选择用于苏姜猪核心群的选育,以提高其繁殖性状。  相似文献   

15.
猪BMP15和BMPR-IB基因的遗传变异及其与产仔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SSCP方法对莱芜猪、鲁莱黑猪、里岔黑猪、鲁烟白猪、新沂蒙黑猪5个山东地方/培育猪种和大约克夏、长白、杜洛克3个引进猪种共8个猪种481头繁殖母猪进行BMP15和BMPR-IB基因的多态性分析,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其对产仔数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2个基因的3个位点在8个猪种的测定群体中均存在多态性,但山东地方/培育猪种与引进猪种间在基因型频率上存在较大差异;BMP15和BMPR-IB基因对产仔数性状有显著影响(P0.05).对于BMP15基因,AA基因型母猪中,引进猪种比山东地方/培育猪种母猪的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平均多产1.20头和1.64头(P0.05);CC基因型母猪中,引进猪种比山东地方/培育猪种母猪的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平均多产1.20头和0.82头(P0.05).对于BMPR-IB基因,山东地方/培育猪种内AA基因型母猪的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比BB基因型母猪平均多产0.49头和0.51头(P0.05);引进猪种中BB基因型母猪比AA基因型母猪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平均多产1.05头和0.90头(P0.05).  相似文献   

16.
张冬杰  沙伟  杨国伟  刘娣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340-2341
采用PCR-SSCP方法,分析了东北民猪、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共313头个体PRLR基因位点的多态性与产仔性能的关系,同时分析了这4个群体是否为平衡群体。结果表明:除东北民猪外,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氏猪均处于遗传基础极度不平衡状态;多态性检测共检测到6种基因型AA、BB、CC、AB、AC、BC,推测PRLR位点的不同基因型对产仔性能的影响是:AA>AC>AB>CC。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猪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BPI)基因中可能存在的SNP位点,并探讨BPI基因外显子10在上海地区5个猪群体中的多态性及其与抗病相关的优势基因型,为揭示BPI基因在仔猪腹泻抗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开展猪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分别从碱基序列、SNP位点和蛋白氨基酸序列等角度比对分析猪BPI基因全长cDNA序列与电子克隆序列的差异,采用PCR-RFLP检测分析猪BPI基因外显子10的多态性,并检测BPI基因外显子10在杜洛克、长白、大白、申农和梅山猪群体中的基因型及基因频率.[结果]猪BPI基因电子克隆编码区(CDS)序列长度1452 bp,编码483个氨基酸,存在44个SNP位点,其中22个为同义SNP位点、22个为非同义SNP位点.猪BPI基因全长cDNA序列(EF436278.1和FJ810853.1)与电子克隆序列相比存在14处碱基差异,而对应的翻译蛋白序列存在4处氨基酸差异.猪BPI基因外显子10存在AA、BB和AB 3种基因型,各基因型在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申农猪和梅山猪群体中的分布情况各不相同.在杜洛克猪群体中AA基因型和AB基因型呈中度多态分布(0.404和0.416),BB基因型检出比例较低(0.180);在长白猪和申农猪群体中均未检测出AA基因型,BB基因型检出比例较高,而AB基因型检出比例较低;在大白猪和梅山猪群体中均以BB基因型检出比例较高,AB基因型次之,AA基因型检出比例最低.总体来看,除了杜洛克猪群体的A等位基因频率较高外,其他4个猪群体均以B等位基因频率较高.[结论]猪BPI基因外显子10 AA基因型频率在杜洛克猪群体中最高,在大白猪和梅山群体中较低,在长白猪和申农猪群体中未检出,即AA基因型在杜洛克猪群体中比例高与其仔猪腹泻发病率低的情况一致.因此,在大白猪和梅山猪育种过程中需提高AA基因型比例,而在长白猪和申农猪育种过程中需引进AA基因型个体,降低BB和AB基因型比例,以增加仔猪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8.
采用PCR-SSCP技术,对70羽济宁百日鸡进行了促卵泡激素β亚基(FSHβ)基因的多态性检测,并对多态性位点进行了克隆测序,统计分析了不同基因型与早期产蛋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济宁百日鸡FSHβ基因的exon2未发现多态性位点;在exon3区域的2540处发现一个A→C的单核苷酸突变位点。与早期产蛋性能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FSHβ基因exon3区域的BB型鸡的开产日龄早于AB型和AA型鸡;AB型鸡的43周产蛋量多于AA型和BB型鸡,AA型鸡的畸形蛋数少于AB型和BB型鸡,但三者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采用PCR-RFLP(MspⅠ)方法分析了湖北白猪杂交后代共计228头猪的MyoG基因外显子2、3及内含子2和5′-端调控区域遗传多态性,利用最小二乘模型分析了杂交后代MyoG基因型对相关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CR1MspⅠ-RFLP位点上,杂交后代的优势基因型为AA型,没有发现纯合BB型;在PCR2MspⅠ-RFLP位点上,杂交后代表现为单态,没有发现梅山猪特异性MspⅠ多态性酶切位点;不同基因型间个体初生重、20日龄重、日增重、瘦肉率、肌内脂肪含量等生产性能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PCR-SSCP技术,对100只淮南麻鸭的IGF-Ⅰ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研究,发现存在1个多态性位点,表现出3种基因型(AA、AB和BB)。经适合性χ2检测,该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淮南麻鸭初生至4周龄体重,3种基因型差异不显著,而之后的5周龄至9周龄体重为AA和AB型差异显著,AA型和AB型均明显优于BB型,9周龄时AA基因型比AB和BB基因型分别重88.71g和142.18g。证实该位点A等位基因可能与淮南麻鸭的体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