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给健康猫单剂量快速静注磺胺对甲氧嘧啶100mg/kg,用(重氮化—偶合比色法)测定不同时间的猫体内的药物浓度(血药),其药物—时间数据和药动学参数用微机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程序拟合计算。实验用猫10只,药—时曲线均适合无吸收因素二室模型。用BASIC语言计算出单剂量快速静注给药后的药动力学参数,并推算出多剂量给药有关参数。其主要参数分别为: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7.60±1.01h,表现分布容积(Vd)为4.81±0.61L/kg,总清除率(ClB)为0.40±0.15L/kg·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23.00±3.43mg/100ml·h,有效浓度维持时间(Tcp)为15.53±1.94h。多剂量给药(τ=t1/2β=7.60h的主要参数分别为:稳态下最高血药浓度(Css(max)]为5.27±0.64mg/100ml,稳态下最低血药浓度[Css(min)]为2.09±0.25mg/100ml,稳态下平均血药浓度[Css(ave)]为3.04±0.37mg/100ml,负荷剂量(D)为200mg/kg,维持剂量(D)为100mg/kg。  相似文献   

2.
PFOA对赤子爱胜蚓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滤纸接触试验和人工土壤试验方法,分别以24h、48h和7d、14d为试验周期,研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的急性毒性效应。滤纸接触法测得的24h和48h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25.715×10-3 mg/cm2和19.298×10-3 mg/cm2。人工土壤法测得的7d和14d的LD50分别为964.85 mg/kg和932.79mg/kg。随PFOA浓度升高赤子爱胜蚓的死亡率增加,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赤子爱胜蚓的死亡率可以作为对土壤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FOA进行定量表征的一种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不同剂量中波紫外线照射对鹌鹑体重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10日龄鹌鹑300只(公母各半),随机分成5组,每组60只(公母各30只),以功率为15 W的中波紫外灯为紫外线光源,以每天连续照射1,2,4,6 h(紫外线照射剂量分别为1.4,2.8,5.6,8.4μW.h/cm2)的鹌鹑为试验组,未接受紫外线照射的鹌鹑为对照组,试验期为4周。系统地分析了不同紫外线照射剂量下鹌鹑的体重及增重。结果表明,接受紫外线照射的各试验组鹌鹑的体重和增重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其中以每天照射4 h的紫外线(照射剂量为5.6μW.h/cm2)最有利于鹌鹑体重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中华绒螯蟹肌肉、肝胰腺、精巢和卵巢组织内的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含量。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在四种组织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0.5%±12.61%,70.25%±14.73%;日内精密度分别为3.27%±0.84%,2.14%±0.68%;日间精密度分别为5.38%±2.46%,3.48%±1.16%。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2μg/g和0.004μg/g。以10 mg/kg蟹体重剂量单次肌肉注射给药后,恩诺沙星在中华绒螯蟹肌肉、肝胰腺、精巢和卵巢内的Tmax,Cmax分别为:1 h,4.323±0.56μg/g;1 h,6.042±0.72μg/g;3 h,2.381±0.43μg/g;3 h,2.101±0.29μg/g,各组织的药物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45.186 h,73.93 h,45.577 h,38.081 h。各组织中均能检测到环丙沙星,但含量均处较低水平,且代谢和消除起伏波动较大。本方法快速、灵敏、准确,适合于中华绒螯蟹组织中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含量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小规模敏感性试验基础上进行了斯氏线虫对麦叶蜂5龄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并利用时间-剂量-死亡率分析技术对生测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48 h斯氏线虫All品系的LD50为600线虫/虫;在4 500、2 250、1 130、560、280、140线虫/虫6个剂量处理中斯氏线虫的LT50分别为36,40,44,48,51,54 h。与传统机率分析技术相比,时间-剂量-死亡率分析同时考虑时间效应与剂量效应,适于评价昆虫病原线虫毒力。  相似文献   

6.
雷公藤生物碱制品对小菜蛾和菜青虫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测定了雷公藤总生物碱对小菜蛾和菜青虫的室内毒力,以及0.1%雷公藤生物碱乳油对两种害虫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雷公藤总生物碱对小菜蛾3龄幼虫48和72 h的LC50值分别为228.28和136.67 m g/L,对菜青虫5龄幼虫48和72 h的LC50值分别为307.61和238.18 m g/L;1.0%雷公藤生物碱乳油对小菜蛾的毒杀作用较强,其48和72 h的LC50值分别为69.62和20.35 m g/L,对菜青虫48和72 h的LC50值分别为93.18和44.62 m g/L。250倍稀释的雷公藤生物碱乳油(有效含量为40 m g/L)田间喷雾处理对小菜蛾和菜青虫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后7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2.93%和82.71%,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对作物安全。可见,雷公藤生物碱制品对两种蔬菜害虫控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在18℃水温条件下,给大菱鲆单剂量灌服50 mg/kg喹烯酮,研究其在大菱鲆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喹烯酮在大菱鲆肌肉、肝脏、血液中的药物动力学模型符合一级吸收二房室模型,吸收半衰期(t 1/2Ka)分别为0.535、0.692和0.566 h;分布半衰期(t 1/2α)分别为1.127、1.214和0.703 h;消除半衰期(t 1/2β)分别为2.427、4.218和6.826 h;达峰时间分别为4、1.5和1 h;峰值分别为15.268、18.25和13.8 μg/g。喹烯酮在大菱鲆各组织中吸收较小,分布较广,且各组织中药物含量在给药36 h后即小于安全含量,说明喹烯酮在大菱鲆养殖上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中华绒螯蟹肌肉、肝胰腺、精巢和卵巢组织内的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含量。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在四种组织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0.5%±12.61%,70.25%±14.73%;日内精密度分别为3.27%±0.84%,2.14%±0.68%;日间精密度分别为5.38%±2.46%,3.48%±1.16%。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2μg/g和0.004μg/g。以10 mg/kg蟹体重剂量单次肌肉注射给药后,恩诺沙星在中华绒螯蟹肌肉、肝胰腺、精巢和卵巢内的Tmax,Cmax分别为:1 h,4.323±0.56μg/g;1 h,6.042±0.72μg/g;3 h,2.381±0.43μg/g;3 h,2.101±0.29μg/g,各组织的药物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45.186 h,73.93 h,45.577 h,38.081 h。各组织中均能检测到环丙沙星,但含量均处较低水平,且代谢和消除起伏波动较大。本方法快速、灵敏、准确,适合于中华绒螯蟹组织中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含量分析。  相似文献   

9.
研究旨在明确采自北京平谷圣泉庵橡树根际土壤中昆虫病原线虫(Steinernema longicaudumBPS)的生物学特性,进而明确开发应用的可能性.结果显示:在剂量10和20 IJs/幼虫下,BPS对寄主幼虫的侵染效果相近,大蜡螟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0.0%和36.7%,黄粉甲的分别为50.0%、53.3%;在剂量40、80、160 IJs/幼虫下,BPS的侵染力随剂量的增高而增大,大蜡螟和黄粉甲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3.3%、86.7%、90.0%和70.0%、80.0%、90.0%;在剂量320和640 IJs/幼虫下的侵染效果(校正死亡率100%)相近.BPS经4 0℃水浴处理l h校正死亡率达98%,处理3 h,线虫100%死亡;经37℃、36℃和34℃水浴处理10 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2.4%、55.4%和45.7%,处理20 h,线虫100%死亡.该线虫在30℃条件下的水平运动能力比在18℃和25℃的强,有34.6%的线虫用24 h的时间运动到3.6 cm处.研究结果表明BPS具有较强的侵染力、耐热性和水平扩散能力,据此初步分析BPS具有被开发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10.
对印楝素进行水解反应,得到3-羟基,12-羧基印楝素,以浸叶喂食法研究了3-羟基,12-羧基印楝素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和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在室温敞开体系贮存15 d后,印楝素、印楝素干粉和印楝种子甲醇粗提物溶液中印楝素大部分降解,但溶液仍对斜纹夜蛾幼虫具有良好的毒杀活性.处理后24 和48 h,3-羟基, 12-羧基印楝素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AFC50值分别为37.19 和 50.18 μg/mL.在3 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24 h,3-羟基,12-羧基印楝素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拒食率为 46.69 %;在5 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24 h,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拒食率为75.65 %;在3 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小菜蛾3龄幼虫的死亡率为61.28 %;在5 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棉铃虫3龄幼虫的死亡率为47.65%;在 2.0 μg/mL 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棉铃虫3龄幼虫的体质量下降率为48.93 %;在1.0 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 72 h,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体质量下降率为41.18 %.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浓度(10、20和40 mg/L)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对切花月季‘法国红’的瓶插寿命和相关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探求一种新的切花保鲜剂组分,为切花保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TP浓度为10、20 mg/L时,切花月季瓶插寿命分别延长1.9 d和3.5 d,而浓度为40 mg/L时,反而缩短切花月季的瓶插寿命,并且浓度20 mg/L时,可提高瓶插前期切花花瓣内CAT、SOD和POD的活性,降低MDA含量。  相似文献   

12.
苯胺·二甲苯和硝基苯对白鲢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苯胺、二甲苯和硝基苯对白鲢的急性毒性。[方法]在实验室内的短期生物测试中,以白鲢为试验生物,将其暴露于3种化合物不同浓度的试验液中,通过其死亡率求出48 h内的最大无死亡浓度和最小全致死浓度。[结果]苯胺、二甲苯和硝基苯对白鲢的急性毒性正式试验浓度范围分别为70~100 mg/L4、0~50 mg/L和80~120 mg/L,均属于高毒物质。苯胺、二甲苯和硝基苯48 h内的最大无死亡浓度和最小100%致死浓度分别为70和100 mg/L、40和50 mg/L8、0和120 mg/L。苯胺、二甲苯和硝基苯对白鲢的急性毒性大小为:硝基苯>苯胺>二甲苯。[结论]研究鱼类的急性毒性可以用作评价水体环境安全性的一个快速有效的初级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13.
大豆异黄酮对肉鸡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大豆异黄酮对禽类免疫器官发育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进行试验,将200只肉鸡预饲一周后,分成5组,每组4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20、30、40mg/kg的大豆异黄酮.于第2、4、6、8周每组随机抽取10只鸡,颈静脉放血致死,取血清,采脾、肝脏、腿肌、胸肌,测定血清及组织中SOD、GSH-Px活性和 MDA含量.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较,饲料中添加10-20mg/kg大豆异黄酮对肉鸡增重影响显著或极显著,可显著提高肉鸡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14.
镉·铜胁迫对不同品种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索重金属镉、铜对水稻的伤害。[方法]以水稻品种先农10号2、0号和40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氯化镉和硫酸铜处理对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在重金属镉、铜胁迫条件下3个品种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与对照差异不大,根的伸长受到明显抑制。先农20号在镉、铜浓度为5和10 mg/L时以及先农40号在镉和铜浓度分别为10和30 mg/L时,苗高均极显著降低。3个水稻品种的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与株高基本一致。镉、铜含量分别为5和10 mg/L时,幼苗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先农20号在镉为5mg/L时及先农10号和40号在镉为10 mg/L时,幼苗的根系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结论]重金属胁迫对水稻种子的萌发影响不大,对幼苗生长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质量浓度老参地土壤提取液对水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为人参水稻轮作体系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及基质盆栽试验,以去离子水为对照(CK),研究低(10 g/mL)、中(20 g/mL)和高(40 g/mL)3种质量浓度的老参地土壤水提液,对水稻种子萌发、幼苗生物量、根系活力、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合成、电导率及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不同质量浓度老参地土壤提取液处理后水稻种子萌发率、苗高及幼苗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随着老参地土壤提取液处理质量浓度的升高,水稻种子萌发率逐渐增加,中、高质量浓度处理与CK差异显著(P<0.05)。当老参地土壤提取液质量浓度为40 g/mL时,单株鲜、干质量最大,分别为14.22和1.66 mg。各质量浓度老参地土壤提取液处理对苗高影响不显著,却明显抑制了水稻幼根的生长。中、高质量浓度老参地土壤提取液处理均显著促进了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合成,低质量浓度老参地土壤提取液处理明显促进了根系活力的增加,而高质量浓度老参地土壤提取液处理则降低了根系活力;不同质量浓度老参地土壤提取液处理均显著降低了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绝对电导率;低、中质量浓度老参地土壤提取液处理下叶片净光合速率均有增加,而高质量浓度老参地土壤提取液处理则表现出微弱的抑制作用。【结论】老参地土壤水提取液对水稻早期萌发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对部分生理指标(根系活力和净光合速率)表现为“低促高抑”的剂量相关性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浸矿剂硫酸铵(NH4)2SO4胁迫下稀土离子钇的毒性研究。[方法]选择蚯蚓作为土壤生态环境污染指示生物,采用滤纸接触法研究硫酸铵胁迫下稀土钇( Y)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①稀土钇单一染毒,蚯蚓的48 h 半致死率浓度为 LC50=213.41 mg/L、24 h半致死率浓度为 LC50=322.63 mg/L。②硫酸铵单一染毒下,蚯蚓的48 h半致死率浓度为 LC50=13.89 g/L、24 h半致死率浓度为LC50=15.05 g/L。③低浓度10 g/L的硫酸铵与稀土钇复合染毒,蚯蚓的48 h半致死率浓度LC50=198.65 g/L、24 h 半致死率浓度 LC50=399.85 g/L;中浓度14 g/L的硫酸铵与稀土钇复合染毒,蚯蚓的48 h半致死率浓度 LC50=167.3 mg/L、24 h半致死率浓度 LC50=256.73 mg/L;高浓度20 g/L的硫酸铵与稀土钇复合染毒,蚯蚓的48 h半致死率浓度 LC50=31.03 mg/L、24 h的LC50=127.65 mg/L。[结论]低浓度的硫酸铵降低稀土钇对蚯蚓的毒性,产生一定的拮抗作用。中浓度的硫酸铵增加稀土钇对蚯蚓的毒性,产生较明显的协同作用。高浓度硫酸铵显著增加了稀土钇对蚯蚓的毒性。稀土钇染毒下蚯蚓死体更易断裂,而活体对针刺反应相对不灵敏。  相似文献   

17.
不同处理对格氏栲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格氏栲种子萌发率,从不同粒级、不同温度、不同质量浓度赤霉素、不同种皮处理等对格氏栲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平均发芽速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粒和中粒格氏栲种子的萌发率比小粒种子高;40和50 ℃处理有利于格氏栲种子萌发,温度过高会抑制其种子萌发;不同质量浓度赤霉素处理均能促进格氏栲种子萌发,赤霉素质量浓度为10、20和50 mg/L时格氏栲种子发芽率均高于70%;去除种皮可提高格氏栲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18.
采用BP3400精密天平等仪器对喷施不同浓度(10、20、40 mg/L)“施丰乐”溶液(对照喷施清水)的当年生盐肤木和火炬树的实际蒸腾耗水状况进行研究,得出不同处理苗木在正常水分条件下及干旱胁迫过程中的日蒸腾耗水规律.结果表明:在正常水分和轻度干旱胁迫时期,各处理苗木耗水量和耗水速率日变化规律呈明显的“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2:00—14:00之间;进入中度和严重干旱胁迫时期,各处理苗木的耗水量和耗水速率的日变化幅度十分平缓.“施丰乐”对两种苗木的作用效果不一致,对盐肤木,40 mg/L处理的作用较大,对火炬树则是20 mg/L处理的作用较为明显. 通过研究不同处理苗木在不同水势梯度下的耗水特性和蒸腾耗水量,得出植物生长调节剂“施丰乐”的喷施对减少苗木耗水,延缓苗木干旱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为水量缺乏情况下进行林木培育和植被恢复重建提供新的有效途 径.   相似文献   

19.
添加不同构型肉碱对对虾生长和体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构型肉碱对斑节对虾和凡纳对虾生长、饲料利用以及虾体组成成分的影响。在斑节对虾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L 肉碱(100、200、300mg/kg),DL 肉碱(100、200、300mg/kg);在凡纳对虾基础饲料(对照组)中添加L 肉碱,添加量分别为50mg/kg、100mg/kg、200mg/kg和300mg/kg。实验用斑节对虾和凡纳对虾体重平均为0.85g,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养殖单元放养对虾40尾,实验为期1个月。试验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L 肉碱或DL 肉碱,对斑节对虾和凡纳对虾的生长以及饲料利用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斑节对虾的试验中添加300mg/kg的L 肉碱或DL 肉碱使虾体脂肪含量由4.69%(对照组)降低为3.47%和3.55%(P<0.05)。在凡纳对虾的试验中,添加L 肉碱200mg/kg、300mg/kg组,虾体脂肪含量由7.09%(对照组)降低到6.04%和5.72%(P<0.05)。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构型肉碱对斑节对虾和凡纳对虾生长、饲料利用以及虾体组成成分的影响。在斑节对虾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L 肉碱(100、200、300mg/kg),DL 肉碱(100、200、300mg/kg);在凡纳对虾基础饲料(对照组)中添加L 肉碱,添加量分别为50mg/kg、100mg/kg、200mg/kg和300mg/kg。实验用斑节对虾和凡纳对虾体重平均为0.85g,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养殖单元放养对虾40尾,实验为期1个月。试验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L 肉碱或DL 肉碱,对斑节对虾和凡纳对虾的生长以及饲料利用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斑节对虾的试验中添加300mg/kg的L 肉碱或DL 肉碱使虾体脂肪含量由4.69%(对照组)降低为3.47%和3.55%(P<0.05)。在凡纳对虾的试验中,添加L 肉碱200mg/kg、300mg/kg组,虾体脂肪含量由7.09%(对照组)降低到6.04%和5.72%(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