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祁连山高寒牧区杂种羔羊生长及肉用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祁连山高寒牧区肉羊生产杂交模式,2008年-2010年连续3年以特克塞尔、白萨福克、邦德和澳洲美利奴4个引进品种为父本、甘肃高山细毛羊为母本,采用AI技术开展杂交试验。生长观测表明,特甘细羔羊断奶体重为27.71 kg,极显著高于其他组合;6月龄体重达到31.04 kg,比邦甘细、白萨甘细、澳甘细和对照组分别高出8.79%、14.15%、18.42%和33.97%。屠宰结果表明,特甘细的胴体重、屠宰率、胴体净肉率、骨重和眼肌面积均最大,骨肉比最小。同时,特克塞尔杂种羔羊肉的pH值、嫩度等肉品质指标较优。由此表明,"特克塞尔×甘肃高山细毛羊"是祁连山高寒牧区生产优质羔羊肉的最优杂交组合,特克塞尔是改良甘肃高山细毛羊的最优父本。  相似文献   

2.
为了优化祁连山高寒牧区肉羊生产杂交模式,2008年-2010年连续3年以特克塞尔、白萨福克、邦德和澳洲美利奴4个引进品种为父本、甘肃高山细毛羊为母本,采用AI技术开展杂交试验。生长观测表明,特甘细羔羊断奶体重为27.71 kg,极显著高于其他组合;6月龄体重达到31.04 kg,比邦甘细、白萨甘细、澳甘细和对照组分别高出8.79%、14.15%、18.42%和33.97%。屠宰结果表明,特甘细的胴体重、屠宰率、胴体净肉率、骨重和眼肌面积均最大,骨肉比最小。同时,特克塞尔杂种羔羊肉的pH值、嫩度等肉品质指标较优。由此表明,“特克塞尔X甘肃高山细毛羊”是祁连山高寒牧区生产优质羔羊肉的最优杂交组合,特克塞尔是改良甘肃高山细毛羊的最优父本。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优化祁连山高寒牧区6月龄前羔羊肉生产杂交组合,分别以特克塞尔、无角陶赛特和黑头萨福克羊为父本与甘肃高山细毛羊开展杂交试验(各杂交组合F1代羔羊分别命名为特甘细、陶甘细和黑萨甘细,甘肃高山细毛羊纯繁后代为甘高细),测定各组合羔羊6月龄前的生长状况及产肉性能。结果显示,各组合F1代羔羊初生体质量差异均不显著;4月龄(断奶)时,特甘细、陶甘细和黑萨甘细公羔体质量分别极显著高于甘高细公羔26.01%、42.91%和35.45%,平均日增质量分别极显著高于甘高细公羔31.81%、49.66%和43.64%,陶甘细效果最优;6月龄时,特甘细、陶甘细和黑萨甘细公羔宰前活质量和胴体质量分别比甘高细公羔提高26.25%(P0.01)、9.89%(P0.05)、26.02%(P0.01)和41.18%(P0.01)、21.60%(P0.01)、37.62%(P0.01),特甘细效果最优;各组合F1代公羔屠宰率无显著差异,但特甘细、陶甘细和黑萨甘细母羔屠宰率均显著高于甘高细。综上,在祁连山高寒牧区引进特克塞尔、陶赛特和黑头萨福克羊与甘肃高山细毛羊进行杂交改良,均能明显提高后代羔羊的生长和产肉性能,无角陶赛特是生产4月龄(断奶)羔羊肉的最优父本,特克塞尔是生产6月龄羔羊肉的最优父本。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甘肃高山细毛羊肉用性能杂交改良效果,以澳洲美利奴、邦德、特克塞尔公羊与甘肃高山细毛羊母羊的杂种一代(分别简称澳甘细、邦甘细、特甘细)和甘肃高山细毛羊纯繁羊只(简称甘高细)作为试验对象,参照新西兰羔羊胴体分级标准,评价4个群体6月龄羔羊的胴体分级,建立胴体分割方法,观测切块重量和优质切块比例。胴体分级结果表明,邦甘细为PM级,特甘细和甘高细为PL级,澳甘细为A级。建立胴体分割方法,将左半胴体分割为一等肉(肩部、腰臀部、背腰最长肌)、二等肉(颈部、胸肋部、胸椎和腰椎、腹部)和三等肉(前小腿、后小腿)共9个部位。邦甘细所有切块部位的重量均最大,其颈部重量为0.364 kg,分别比澳甘细、特甘细和甘高细高0.103 kg、0.109 kg和0.078 kg(P0.01);肩部重量为1.575 kg,分别高0.814 kg、0.329 kg和0.583 kg(P0.01);腹部重量为0.523 kg,分别高0.300 kg、0.133 kg和0.203 kg(P0.01)。4个群体间的胸肋部比例、胸椎和腰椎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邦甘细的肩部比例和腹部比例最大,后小腿比例最小。邦甘细的肩部比例是23.04%,分别较澳甘细、特甘细和甘高细高3.25%、1.80%和3.17%;邦甘细的后小腿比例是5.22%,分别较上述群体低1.73%、0.32%和0.83%。邦甘细一等和二等肉比例为91.30%,高于澳甘细的88.40%、特甘细的91.03%和甘高细的90.39%。由此表明,邦德对甘肃高山细毛羊肉用性能的杂交改良效果最好,不但可以提高6月龄羔羊胴体的分级结果,还能提高胴体切块重量和优质切块比例。  相似文献   

5.
以黑萨福克、邦德和无角陶赛特3个国外优良绵羊品种作为父本,对甘肃高山细毛羊进行肉用性能杂交改良(各杂种后代分别简称"黑萨甘细"、"邦甘细"和"陶甘细"),并以甘肃高山细毛羊纯繁羔羊(简称"甘高细")作为对照组,研究各杂交组合及对照组羔羊在6月龄前的生长性能和产肉效果。结果表明,黑萨甘细、邦甘细和陶甘细的1~2月龄体质量、6月龄体质量和全期(初生~6月龄)平均日增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黑萨甘细、邦甘细和陶甘细的6月龄体质量达到38.11 kg、37.39 kg和36.60 kg,分别比对照组高出6.75 kg、6.03 kg和5.24 kg(P0.01)。黑萨甘细的6月龄体质量、断奶后平均日增量、全期平均日增量和6月龄胴体质量均最大,其6月龄胴体质量为16.36 kg,比邦甘细和陶甘细高出1.21 kg和0.96 kg(P0.05),比甘高细高出3.36 kg(P0.01)。由此表明,这3个国外优良品种都能明显改善甘肃高山细毛羊的生长速度和肉用性能,其中黑萨福克的改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对以‘白萨福克’、‘特克塞尔’、‘邦德’、‘澳洲美利奴’为父本,与‘甘肃高山细毛羊’为母本杂交生产的6月龄羔羊(分别设为Ⅰ、Ⅱ、Ⅲ和Ⅳ组)进行屠宰性能测定和肉质分析.结果表明:4个试验组后代羔羊的热胴体重、屠宰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Ⅱ组的宰前活重、热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和骨重都极显著大于其它3个试验组(P0.01),根据新西兰羔羊肉分级标准,Ⅱ组的肌肉级别为PME级,优于其余3个杂交组合的PL级;羔羊肉品质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余杂交组合后代羔羊相比,Ⅱ组6月龄羔羊的部分肉品质(羊肉酸碱度、嫩度、熟肉率)有所提高.说明在天祝县自然环境条件下,‘特克塞尔’作父本与甘肃高山细毛羊杂交,不但可以提高后代羔羊产肉量,而且还可以改善羔羊的部分肉品质,‘特克塞尔’ב甘肃高山细毛羊’是生产6月龄羔羊肉的最优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7.
以邦德羊为父本、甘肃高山细毛羊为母本进行杂交改良试验,并对杂交F1代羔羊(简称邦甘细)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进行分析。生长观测表明,邦甘细初生体质量、4月龄体质量、6月龄体质量和12月龄体质量分别比甘肃高山细毛羊纯繁组(简称甘高细)高14.14%、17.90%、28.17%和33.97%(P0.01)。4月龄前平均日增量、4~6月龄平均日增量、12月龄前平均日增量极显著高于甘高细(P0.01)。屠宰结果表明,邦甘细4月龄、6月龄和12月龄的胴体质量和屠宰率均高于甘高细,且各年龄段胴体质量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以邦德羊为父本对甘高细进行杂交改良的F1代羔羊的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显著提高,改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高寒牧区养殖小区羔羊冷季育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因子(2×2)试验设计,研究2种饲养管理方式(A因子:A1.舍饲,A2.放牧+补饲)下不同组合[B因子:B1.特克赛尔(♂)×甘肃高山细毛羊(♀)(简称特甘细组合)和B2.甘肃高山细毛羊自繁组(简称甘高细组合)]的育肥效果。结果表明:平均日增重放牧+补饲组(139.21g·d-1)明显高于舍饲组(126.75g·d-1)(P0.05),特甘细组合(135.52g·d-1)高于甘高细组合(130.43g·d-1)(P0.05);饲养管理方式和杂交组合对育肥羔羊屠宰率、眼肌面积和GR值的影响不明显,但杂交组合对肉品质的影响显著;放牧+补饲组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舍饲组。由此可见,放牧+补饲是高寒牧区养殖小区羔羊冷季短期育肥的理想育肥模式,特甘细组合的育肥性能优于甘高细组合。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不同品种对本地绵羊杂交改良的最优组合,以黑萨福克、无角陶赛特为父本,甘肃高山细毛羊为母本,研究杂交F1代羔羊(无角陶赛特羊和甘肃高山细毛羊杂交后代简称“陶甘细”,黑萨橘克羊和甘肃高山细毛羊杂交后代简称“黑萨甘细”)及对照(甘肃高山细毛羊)的生长性能、屠柔性能和肉品质。生长观测表明,陶甘细1~6月龄生长速度高于黑萨甘细(P<0.01),陶甘细平均日增量为199.8 g,高于黑萨甘细(P<0.01);4月龄(断奶前)、黑萨甘细平均日增量最快,分别为276.6 g和244.0 g;屠宰性能表明,陶甘细热胴体质量、屠宰率、净肉率均极显著高于黑萨甘细(P<0.01);肉品质测定表明,陶甘细嫩度优于黑萨甘细,根据新西兰羊肉分级标准,陶甘细肉质为PL级,黑萨甘细为ML级,陶甘细的肉品质优于黑萨甘细。可见:两杂交组合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无角陶赛特对甘肃高山细毛羊改良效果优于黑萨福克。  相似文献   

10.
无角陶赛特羊杂交改良甘肃高山细毛羊产肉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无角陶赛特公羊与甘肃高山细毛羊进行杂交改良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陶×甘细F1平均妊娠期比对照组相差2~3个百分点,产羔率、繁殖率和繁殖成活率分别高2、7、4个百分点,羔羊成活率低3个百分点,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双羔率为123%;陶×甘细F1的初生重、断奶重比对照组分别高16.6%和24%,差异显著(P〈0.05),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高0.11㎏,差异极显著(P〈0.01),屠宰前活重和胴体重比对照组分别高4.78㎏和3.52㎏,差异显著(P〈0.052),屠宰率提高了4.77个百分点(P〉0.05)。  相似文献   

11.
通过220只甘肃高山细毛羊生长性能测定、DNA测序验证、微卫星DNA多态性检测和相关性分析,研究了甘肃高山细毛羊DRB1 基因内含子2微卫星多态性与生长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甘肃高山细毛羊DRB1基因内含子2微卫星重复单位是由GT/GA组成的复合型微卫星座位。研究共检测到13个等位基因和40种基因型,等位基因201、195和193 bp是优势等位基因,201/201 bp是优势基因型。该微卫星座位多态信息含量为0.830,杂合度为0.847,属高度多态座位。相关性分析表明,183、191、207和197 bp等位基因对应的甘肃高山细毛羊群体出生体质量极显著高于165、219、195、213和203 bp等位基因群体(P<0.01),同时显著高于179、189、193和201 bp等位基因群体(P<0.05),含有179、189、193和201 bp等位基因的群体的出生重显著高于165、219、195、213和203 bp等位基因的群体(P<0.05)。就甘肃高山细毛羊1月龄、2月龄、3月龄和6月龄体质量综合考虑,含有197和207 bp等位基因群体的体质量较高,从甘肃高山细毛羊DRB1基因内含子2微卫星座位选择考虑,在选种时尽量保留含有197和207 bp等位基因的个体作为种用,将可能提高甘肃高山细毛羊的出生体质量和出栏体质量(6月龄体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安徽省羊肉生产水平和养羊经济效益,引入世界著名肉羊品种波尔山羊和萨能奶山羊,与本地安徽白山羊进行杂交改良,并对安徽白山羊及其二元杂交(波×安,萨×安)、三元杂交(波×萨×安)和级进杂交(波×波×安,波×波×波×安)的生长发育与繁殖性能进行测定.结果显示,0~12月龄羊的日增重,波安F3(118.3 g)、波萨安(107.8 g)、波安F2(110.2 g)、波安F1(102.5 g)、萨安(84.5 g)分别比安徽白山羊(60.4 g)提高95.9%、78.5%、82.5%、69.7%和39.9%;产羔率,安徽白山羊(236.0%)>波安F1(213.3%)>萨安(209.0%)>波萨安(204.2%)>波安F2(198.6%)>波安F3(189.8%);2月龄断奶羔羊成活率,波萨安(94.9%)>萨安(93.6%)>波安F2(93.1%)>波安F3(92.5%)>波安F1(92.3%)>安徽白山羊(90.7%).试验结果揭示了“波萨安”三元杂交的生产效能最高,其次为“波波安”二元级进杂交.  相似文献   

13.
采用3×2×2因子设计,研究不同营养水平(A因子:A1为1.0倍NRC,A2为0.9倍NRC,A3为0.8倍NRC)、遗传背景(B因子:B1为甘肃肉羊新品种选育群羔羊,B2为‘杜泊’(♂)×甘肃肉羊新品种(♀)F1代羔羊)和性别(C因子:C1为公羔,C2为母羔)条件下羔羊的生产性能、采食行为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A1组羔羊试验末体质量和平均日增质量极显著高于A2和A3组(P<0.01),料肉比极显著低于A2和A3组(P<0.01);B1组羔羊平均日增质量极显著低于B2组(P<0.01),料肉比极显著高于B2组(P<0.01);C1组羔羊平均日增质量极显著高于C2组(P<0.01),料肉比显著低于C2组(P<0.05).随营养水平的降低,羔羊每个逆呕食团咀嚼次数显著上升(P<0.05);B1组羔羊反刍时间极显著低于B2组(P<0.01).根据经济效益分析,A1组羔羊纯收入极显著高于A2和A3组(P<0.01);B1组纯收入极显著低于B2组(P<0.01);C1组纯收入极显著高于C2组(P<0.01).说明杜甘杂种羔羊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较高;公羔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优于母羔;采用1.0倍NRC的饲粮可以获的最佳生产性能和最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