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秦岭华山松单萜类挥发物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华山松健康木和不同阶段被害华山松挥发物的动态变化,应用动态顶空吸附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健康华山松和不同阶段被害华山松针叶和树干韧皮部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结果鉴定出6种单萜成分:α-蒎烯、莰烯、β-蒎烯、β-香叶烯、D-柠檬烯以及β-水芹烯。试验表明:(1)健康华山松和不同阶段被害华山松单萜组分相同,无论是针叶还是树干韧皮部。(2)健康华山松和不同阶段被害华山松针叶单萜相对含量存在差异:健康木和新侵木相比,莰烯、β-香叶烯以及D-柠檬烯变化显著;枯萎木与新侵木和健康木相比,6种单萜均有显著差异。(3)健康华山松和不同阶段被害华山松树干韧皮部单萜相对含量有差异:健康木与新侵木相比,仅D-柠檬烯差异显著;新侵木与枯萎木相比,均差异显著;枯萎木与枯立木相比,β-蒎烯、D-柠檬烯以及β-水芹烯变化显著。(4)α-蒎烯、β-蒎烯和β-水芹烯相对含量变化在健康木和不同阶段受害木中呈现一定规律,认为这与华山松大小蠹导致健康华山松树势衰弱和被害华山松的健康程度有关,这也可能是反应华山松被害和健康华山松树势衰弱的重要信号。  相似文献   

2.
收集鱼鳞云杉健康木和被害木干部挥发性物质,利用GC-MS方法对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比较两者之间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的差异,分析鱼鳞云杉干部挥发性成分与云杉大黑天牛寄主选择的关系。结果表明:健康鱼鳞云杉干部挥发性物质共42种成分,其中相对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神圣亚麻三烯(16.04%),其次是α-葑烯(14.24%);被害鱼鳞云杉干部挥发性物质共43种,其中相对质量分数最大的成分是β-蒎烯(18.07%),其次是α-蒎烯(12.39%)。在健康木和被害木的挥发性成分中,烯萜类化合物均占70%以上。鱼鳞云杉树势由健康向衰弱转变时,主要烯萜类化合物含量发生变化,3-蒈烯、异柠檬烯、β-蒎烯、4-蒈烯、α-蒎烯等含量显著上升,而神圣亚麻三烯、α-葑烯、β-月桂烯、β-水芹烯等含量下降,这些烯萜类化合物的变化,为云杉大黑天牛定位选择适宜寄生的鱼鳞云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云南松对松小蠹的引诱能力及其挥发物组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云南松健康木和衰弱木韧皮部的挥发生物质组成,并用两种饵木在蠹害林分中进行小蠹引诱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衰弱饵饵木树松小蠹的引诱能力显著高于健康饵木,同时,两种饵木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在含量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衰弱木中α-蒎烯,Kan烯,β-罗勒烯,α-侧柏烯,草蒿脑等萜烯类含量高于健康木,而β-蒎烯,β-水芹烯和月桂烯等萜烯类的含量低于健康木,化学成分的差异是导致云南松健康木和衰弱木引诱力不同的重要原因,生产上应选择衰弱云南松作为饵木,以保证较好的诱集效果。  相似文献   

4.
华山松木蠹象发生与其寄主树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会泽县者海国营林场华山松木蠹象危害情况及寄主树势进行调查,结果为:2块华山松林地内,在95%的可靠性下,华山松树高、胸径、当年新抽侧梢平均长度及1000束针叶鲜重的均值差异显著,2块林地华山松木蠹象成虫危害留下的蛀食孔、流脂点及产卵痕均值差异显著.表现为华山松林树势越强,华山松木蠹象成虫蛀食孔越多,寄主流脂点越多,而树势越弱其上的产卵痕越多,使华山松木蠹象越易爆发成灾.  相似文献   

5.
云南木蠹象是云南松的重要害虫之一。为了寻找对该虫具有引诱活性的寄主挥发性成分,本研究开展了对云南木蠹象寄主植物云南松健康株与受害株挥发物的提取、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云南松健康株挥发物质组分有12种,受害株挥发物质组分有20种。其中α-蒎烯、β-蒎烯、β-水芹烯和莰烯4种成分在健康株和受害株中的相对含量均较高;在相同组分中,受害株除α-蒎烯、三环萜、莰烯等3种组分的相对含量较健康株有所上升外,其余组分的相对含量均表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华山松大小蠹(Dendroc-tonus armandi Tsai et Li)成虫新鲜粪便和华山松韧皮部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山松大小蠹雌雄成虫新鲜粪便和华山松韧皮部中挥发性物质以倍半萜类物质最多,其次是单萜类物质,而未见有二萜类物质,华山松大小蠹雌雄成虫粪便和华山松韧皮部中挥发性物质在成分和含量上都有较大差别,粪便中单萜类物质含量明显高于韧皮部,而倍半萜含量则低于韧皮部。此外,6,6-二甲基-2-甲醛基-双环[3.1.1]庚-2-烯、1,3,3-三甲基-2-羟基-双环[2.2.1]庚烷、2,3-二甲基-3-甲氧基-三环[2.2.1.0(2,6)]庚烷等15种挥发性物质仅存在于华山松大小蠹成虫粪便中;4,6,6-三甲基-(1s)-双环[3.1.1]庚-3-烯-2-酮、1,3,3-三甲基-2-酮-双环[2.2.1]庚烷、对位烯丙基-苯甲醚等8种挥发性物质只存在于雌性成虫粪便中;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2,2,3-三甲基-1-乙醛基-3-环戊烯和二叔丁基对甲酚仅存在于雄性成虫粪便中。为下一步研究华山松大小蠹成虫对寄主华山松的选择性和华山松大小蠹信息素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11种华山松挥发物单体和2种不同受害状态的华山松树皮挥发油为材料,利用嗅觉仪测定华山松大小蠹对不同浓度的不同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华山松大小蠹雌、雄成虫对(S)-(—)-β-蒎烯表现出趋避反应,而对10种挥发物质单体和不同被害阶段华山松挥发油均表现出趋向反应;在低浓度刺激下,华山松大小蠹雌、雄成虫对α-菲兰烯表现出显著的趋向反应;随着浓度的升高,华山松大小蠹雌性成虫对(S)-(—)-α-蒎烯、(—)-莰烯和α-菲兰烯也表现出明显的趋向反应。而华山松大小蠹雄性成虫则对(R)-(+)-α-蒎烯和3-蒈烯表现出明显的趋向反应;雌虫对α-菲兰烯的趋向反应显著高于(R)-(+)-α-蒎烯、(S)-(—)-α-蒎烯、(—)-莰烯和3-蒈烯,而雄虫对α-菲兰烯和(R)-(+)-α-蒎烯的趋向反应显著大于对(S)-(—)-α-蒎烯、(—)-莰烯和3-蒈烯的反应。同时华山松大小蠹雌虫对(—)-莰烯、健康华山松韧皮部挥发油和被害华山松韧皮部挥发油的行为反应显著大于雄虫。华山松大小蠹对一些华山松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具有性别差异性,也对不同种类和浓度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利用引诱剂在保山市宝盖山林场监测华山松木蠹象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3种引诱剂均对华山松木蠹象有较好的引诱效果,引诱剂B(3-(+)-蒈烯(、+)-柠檬烯和1-甲基-2-异丙烯基-环丁烷乙醇)的诱捕量最多;3种引诱剂诱捕木蠹象总量的自然对数均与样地中虫口密度的线性拟合度较好;引诱剂B诱捕总量的自然对数与样地中有虫株率有较好的线性拟合度。说明监测结果可较好地反映样地中华山松木蠹象的种群密度。  相似文献   

9.
不同生理状态云南松木段挥发物化学成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吸附法对健康松、衰弱松、枯死松的木段进行挥发性物质收集。通过GC-MS联用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检索法对3种生理状态下松树木段挥发物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用离子流峰面积归一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体积分数。比较结果表明:云南松在衰败过程中木段挥发性成分及相对体积分数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化合物成分α-蒎烯、β-蒎烯相对体积分数减少;莰烯、月桂烯、3-蒈烯、柠檬烯、异松油烯、β-松油醇、1,4-二甲基-2-异丁基苯相对体积分数均有不同程度增加;马鞭草烯、2-甲基茚、1,4-二甲基金刚烷、马鞭草烯酮等化合物存在于衰弱木段和枯死木段中,且相对体积分数呈现上升趋势;α-松油醇、γ-松油醇、L-香芹酮仅存在于衰弱木段中;罗勒烯、反式松香芹醇、蒎莰酮、α-柏木烯、双环大香叶烯等12种挥发物成分仅出现于枯死木段中。  相似文献   

10.
对华山松健康树皮、感病树皮、锈孢子3种材料挥发性成分GC/MS进行了比较分析.在健康树皮中苯和柠檬烯的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16.45%、27%,而这2种物质在感病树皮中均未检测出来;感病树皮中5,5-二甲基-3-异丙基环戊烯的质量分数为19.44%,而在健康树皮和锈孢子中均未检测出来;锈孢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分别是2, 6, 6-三甲基双环[3.1.1]-2-庚烯(6.32%)、柠檬烯(6.04%)和对二甲苯(5.93%)等.  相似文献   

11.
华山松针叶营养元素含量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研究了华山松针叶营养元素百分含量和每束针叶营养绝对含量的季节变化,并就取样株数问题进行了探讨。其中N用气敏氨电极测定,P用钼蓝比色法测定,K用火焰光度计测定,Ca、Mg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华山松针叶营养元素含量在9~10月最稳定,取样株数随叶龄和测定元素种类而变。文中给出的采样株数可供研究华山松营养状况时参考,利用本文的每束针叶营养元素含量可简便估算林分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2.
云南华山松人工林衰退现象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云南华山松人工纯林存在衰退现象和衰退病,其发生和表现与国外其它针、阔叶树衰退病研究结果的报道基本吻合。首先是衰退华山松生长量持续降低,其径粗和高生长量低于正常平均数的1/2或2/3以下;衰退症状表现为针叶失绿、发黄或枯黄脱落,枝叶稀疏、枝梢枯死,长势衰弱,树冠变形、变小、干形差、树皮粗糙甚至开裂脱落,球果发育不全,结果量产籽量减少等;多伴有各种病虫害的发生。重要的真菌病害有华山松疱锈病(Cronartium ribicola Fischer),华山松腐烂病(Cytosporapini Desm.)。煤污病(Capnodium sp.)等。重要的次期性蛀干害虫有纵坑切梢小囊(Blastophagus piniperda Linnaus),华山松梢小蠹(Cryphalus lipingensis Tsai et Li)。对于“森林衰退”应泛指森林群体(林分)表现出明显衰退的症状。而“衰退病”则是个体的林木呈现的衰退病病害症状和反应,正如同其它植物病害一样有各自的不同症状反应。  相似文献   

13.
陕西秦岭林区华山松疱锈病分布及危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山松疱锈病在陕西省秦岭华山松自然分布区域均有发生,病情从西向东逐渐加重,以中幼龄人工纯林发病较为严重,混交林则发病较轻。危害最严重的林分发病率高达54%,村积损失量为4.16m~3/ha,林分蓄积损失率为6.21%。  相似文献   

14.
 经分离纯化获得纯菌株并在培养基上产生了分生孢子.分别用病死枝上子实体内挑取的子囊孢子、纯培养产生的分生孢子制备孢子悬浮液,在无病区烫伤接种健康华山松枝条和表面消毒的离体枝条,均使之发病并出现了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病状、病症(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经显微镜检视计测,鉴定出松黑腐皮壳(Valsapini Fr.)和其无性型松腐皮壳囊孢(Cytospora pini Desm.).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华山松腐烂病病原学初步研究Ⅱ病原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温度对松黑腐皮壳子囊孢子萌发的快慢有影响,以25℃为好,但5~30℃范围内,60h最终萌发率均可达80%以上;相对湿度必须达100%,孢子才能萌发;pH值3~8孢子都可以萌发,以pH为5萌发率最高;全光照与持续黑暗的萌发率相近。分生孢子,在各种实验条件下无一萌发。  相似文献   

16.
华山松木蠹象性信息素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利用华山松木蠹象性信息素防治华山松木蠹象提供理论依据,对华山松木蠹象性信息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室内观察,确定华山松木蠹象信息素释放的高峰期在19:00~20:00,华山松木蠹象信息素活性粗提物的制取应在这一时段进行;(2)华山松木蠹象雌成虫性信息素粗提物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用甲醇和乙醇作为溶剂浸提雌成虫性信息素腺体,所得粗提物对雄成虫均显示引诱活性,甲醇浸提液显示出较强的活性;(3)采用GC/MS方法对性信息素粗提物的成分进行分析,甲醇和乙醇作为提取溶剂得到的性信息素粗提物均分离出12种化学物质.用甲醇作为提取液得到的粗提物鉴定出6种化合物,为十一烷、十二烷、十六碳烯酸甲酯、十六烷酸甲酯、十八碳烯酸甲酯和十八烷酸甲酯;用乙醇作为提取液得到的粗提物鉴定出化合物5种,为十六烷酸甲酯、邻苯二甲酸甲酯、十八碳烯酸甲酯、十八碳二烯酸甲酯、十八碳酸甲酯.  相似文献   

17.
华山松针叶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陕西省宁陕县火地塘教学实验林场设置固定标准地,研究了华山松(PinusarmandiFranch.)针叶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华山松1龄针叶总生物量在全年持续增加,而2、3龄针对则慢慢减少。1龄针叶总生物量在5月下旬到8月初增加最快。各龄针叶的理论死亡率可用于估算林分全年叶量及落叶量。华山松针叶叶长和叶重高度相关。华山松林一年有两个落叶高峰期:5~6月和9~10月。华山松枝长与叶痕数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8.
华山松人工林的养分循环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在华山松人工林内选取标准地,采样分析了华山松人工林内各组分营养元素的分配状况。结果表明华山松人工林的养分总贮量为167.9t/ha,年归还量为84.1kg/ha,年存留量为180.2kg/ha,年吸收量为264.3kg/ha,归还率为0.318。  相似文献   

19.
华山松,赤松次生韧皮部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山松,赤松次生韧皮部轴向系统由筛胞、韧皮部薄壁细胞及径向片组成,径向系统为射线。径向片和射线中具有蛋白细胞,其特点是细胞核大,细胞质浓,与筛胞之间以单侧筛域相联系。在无功能韧皮部,筛胞和蛋白细胞死亡,被挤毁,射线细胞分裂扩张,并积累后含物。  相似文献   

20.
油松对松毛虫危害的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取人工模拟松毛虫取食的方法,摘去油松部分2,3年生针叶,发现油松失去部分针叶后光合强度有所提高,并对当年新叶生长量没有影响.这表明油松受害后,其光合产量的增加是通过提高光合强度实现的.通过对组建的失叶率与初级产量关系模型分析,求出了不同失叶水平下的补偿点和超补偿点.当失叶率为25%时,其初级产量不受当年新叶量多少的影响,始终高于对照组,其超补偿的表现相对稳定;当失叶率为50%时,其补偿量随当年新生叶量而变化,表现出超补偿、补偿、准补偿,使“油松允许失叶量在50%左右”有了一个可信的解释,为进一步研究油松被害后的补偿与超补偿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