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牛体外牛黄发生器内培植牛黄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48头健康黄牛同时施行胆总管结扎术、胆囊插管术、十二指肠插管术和体外安装牛黄发生器,将原胆汁流通径路改建为肝脏→胆管→胆囊→引胆汁管→牛黄发生器→十二指肠,在体外牛黄发生器内和胆囊内同时培植牛黄。结果表明,植黄牛胆汁pH值降低,胆酸含量下降,牛黄发生器内胆汁粘度低于胆囊内胆汁粘度。胆囊内注入新洁尔灭,可减少胆汁中细菌数量,减轻胆囊炎症反应。全棉材料牛黄床的牛黄产量高于锦纶66和涤纶材料牛黄床,以网眼状全腔充盈型牛黄床的牛黄产量高、质量好。在5~7个月的培植期内,每头牛能生产牛黄14.1~19.6g,牛黄胆红素含量为29.05%±7.51%。  相似文献   

2.
培植牛黄技术进展十分迅速,现介绍几种新技术的研究动态。一、腹腔内膜似胆囊快速育黄技术这是山东农业大学兽医系研究生科研课题,其原理是:胆囊内的胆汁中本来就有许多牛黄小颗粒,如细沙状,但胆囊是活组织,其作用是不断的收缩排空,把胆汁压入十二指肠中帮助消化,由于胆囊的收缩排空,使胆汁中的牛黄小颗粒无法沉降下来,一起排入肠管。为使牛黄小颗粒沉积下来之后再排出其余胆汁设计了模拟胆  相似文献   

3.
体外植黄牛胆汁分泌和排空规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培植天然牛黄技术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牛体外牛黄发生器培植牛黄技术”,是继“牛腹腔内模拟胆囊胆汁引流和快速培植牛黄的研究”,“模拟动物胆囊研制与利用技术”,“牛双胆囊培植牛黄配套技术的研究”和“培植牛黄成因研究”之后最新发展的一项培植牛黄技术。该研究与国内外以前的研究相比,首次截断胆总管,改建体外胆汁流通径路,  相似文献   

4.
人工培植天然牛黄技术至今已有 2 0多年的历史 [1~ 3]。“牛体外牛黄发生器培植牛黄技术”[4] ,是继“牛腹腔内模拟胆囊胆汁引流和快速培植牛黄的研究”[5] ,“模拟动物胆囊研制与利用技术”[6] ,“牛双胆囊培植牛黄配套技术的研究”[7] 和“培植牛黄成因研究”[8] 最新发展的一项在国内外居领先水平的培植牛黄技术 ,该研究与国内外以前的研究相比 ,首次截断胆总管 ,改建体外胆汁流通径路 ,将牛黄发生器 (AG)由腹内移到体外 ,简化了腹腔内植入模拟胆囊的复杂操作 ,并可随时调节成黄内环境 ,有利于牛黄的形成 ,使牛黄产量在 5~ 7个月的培…  相似文献   

5.
28头黄牛施以双胆囊植黄术,即在胆囊内的牛黄床和腹腔内的模拟胆囊内同时培植牛黄。植黄期间,测定了胆囊和模拟胆囊内的压力及胆汁粘度,胆囊和模拟胆囊内的压力差△P与胆汁粘度η的回归方程为:△P=-0.127+0.498η。  相似文献   

6.
培植牛黄成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131头牛采用三种不同植黄方法,研究影响牛黄形成、增产的有关因素及牛黄形成机制。三种植黄方法牛胆汁中的胆汁酸、胆汁钙、胆红素、pH值均降低。牛胆囊内植黄期间胆汁粘蛋白、总蛋白含量升高(P〈0.01),胆汁粘度增大(P〈0.05),在牛腹腔模拟胆囊内(以下简称AG)和牛双胆囊(以下简称DG)内植黄期间胆汁粘蛋白、总蛋白含量降低,粘度变小。3种不同植黄方法牛胆囊内胆汁充盈度、胆汁郁滞量和胆道内压力不  相似文献   

7.
牛黄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良好的退热、镇静、祛痰和解毒作用。用活体黄牛手术植入法培植天然牛黄是牛的再利用和解决牛黄奇缺的重要方法。一般基层兽医均可作此手术。一、牛黄的产生当牛胆囊中有蛔虫卵、肝片吸虫等异物时可引起胆囊炎症,使可溶性胆汁变成固体沉淀,被吸附在异物上形成牛黄。根据这个原理,通过手术方法将一核心物放置在胆囊中,并且引种大肠杆菌,经一年左右时间,即可收  相似文献   

8.
模拟动物胆囊研制与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20头黄牛通过手术方法将模拟动物胆囊植入牛腹腔内,术后3个月在模拟动物胆囊内形成培植牛黄9.55±2.81g,经模拟动物胆囊引流胆汁38.72±19.40L。对20个培植牛黄样品成分含量测定,胆红素为28.72±8.84%,胆酸为10.03±2.76%。培植牛黄电镜扫描呈蜂窝状结构;培植牛黄石腊切片后进行PAS、Alcian蓝-PAS、AlizarinredS钙染色,证明培植牛黄的基质为中性粘多糖和少重酸性粘多糖构成。对模拟动物胆囊内胆汁成分含量测定表明,胆酸含量始终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粘蛋白含量较术前升高(P<0.05)。培植牛黄的药理作用和急性毒性和天然牛黄相似。模拟胆囊内含菌量增加,达1.7亿个/m1,主要为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9.
牛黄是产于牛体胆囊内的名贵中药材。价格昂贵,市场紧缺,自然生长非常稀少。为解决天然牛黄不足,我们运用其自然形成的机理,利用外科手段给牛体胆中植入塑料网架作核心,再注入经胆汁驯化培养的大肠杆菌。由于菌种在胆汁中的繁殖和作用使胆汁中的胆红素、胆酸盐等有形成份沉积在粗糙的核体表面,就形成了培植牛黄。其药效和成份与天然牛黄相同。从1994年科技局立项至今,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亲自主持为我县累计培植800多例,以平均25.3g的牛黄  相似文献   

10.
牛体人工培植牛黄的技术,为解决牛黄的来源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然而,有的施术者因对术部的局部解剖构造不清楚,视该手术为腹腔手术,故对有的牛在手术中突然出现气胸,认为是手术错误。笔者对200余例牦牛、黄牛手术结果认为,人工培植牛黄手术(即牛的胆囊手术)是胸腹腔手术。下面就人工培植牛黄手术中的某些问题加以探讨,供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70头山羊、50头绵羊和5头奶山羊进行了人工培植羊黄研究。在植黄后一年,对42头山羊,10头绵羊和1头奶山羊取黄,在羊的胆囊内形成了羊黄。对11个羊黄样品进行了胆色素、总胆固醇和总胆酸等项目测定,结果表明与天然牛黄主要成分相同,但含量有所不同。对5个羊黄样品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结果与天然牛黄一致。 对人工培植羊黄羊的胆囊胆汁进行了测定,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以下简称β-G酶活性)和粘蛋白含量明显升高。因接种的大肠杆菌血清型不同,β-G酶活性也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对培植羊黄羊的胆囊进行了组织学检查,胆囊壁粘膜上皮柱细胞间的杯状细胞及固有膜中的粘液腺大量增生,是胆汁中多糖粘蛋白增高的组织学基础。 对培植羊黄进行了药理学试验,其结果与天然牛黄完全一样。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将含水牛牛巴贝斯虫的压积红细胞与等量的16%二甲基亚砚阿氏液混合后分装于冷冻管内,于液氮中保存。保存26d,78d,142d和149d后,在38℃温水中复苏,经皮下,静脉和静脉皮下同时感染摘腺小牛获得成功。水牛感染后,外周血液出现虫体时间短的为5d,其余的为8d和9k。血液涂片中发现典型的牛巴贝斯虫,最高染虫率为15%。由低温保存的含虫血与新鲜虫血和蜱感染一样使水牛发病,出现高温稽留,贫血,黄疸和  相似文献   

16.
为验证牛分枝杆菌外膜蛋白A是否具有免疫活性,以牛分枝杆菌Vallee Ⅲ株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牛分枝杆菌外膜蛋白基因ompA,采用DNA重组技术将此基因片段连于表达载体pGEX6p-1,构建重组质粒pGEX6p-1-ompA,并将其转化到大肠杆菌中BL21(DE3)中,IPTG诱导(终浓度为0.1mmol/L),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分析.用glutathione sepharose 4B纯化蛋白和Western blot分析该蛋白的免疫学活性.结果表明:pGEX6p-1-ompA以可溶形式表达,蛋白分子量大小为60 kDa,与预计大小相符,纯化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牛支原体(M. bovis)临洮分离株(LT strain)NOX-1基因特征表达产物的酶活性,及其在细胞中的具体存在部位,参照GenBank中M. bovis NOX-1HuBei株NOX-1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NC015725.1)设计引物,应用PCR扩增M.bovis临洮株的NOX-1基因,在完成测序后构建NOX-1基因原核表达载体pET-NOX-1,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后表达。表达产物纯化后进行酶活测定并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继而应用Western blot及间接ELISA对NOX-1在M. bovis内的分布进行初步定位。结果显示,M. bovis临洮株NOX-1基因全长1365 bp,重组质粒经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重组蛋白His-NOX-1的分子量约为50 kDa;重组蛋白酶促反应最适酶促温度为30℃、pH为7.5,双倒数法求得重组蛋白Km和Vmax分别为256.41μmol/L、34.25μmol/(L·min);Western blot及间接ELISA结果表明His-NOX-1在M. bovis细胞膜上和细胞浆中均有分布且胞浆含量较高。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M. bovisNOX-1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