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大豆生产、育种及产业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大豆种植面积(每年3 000万hm2 以上)和总产(每年近8 000万t)均占世界的1/3左右;在大豆高产育种、品质育种、抗性育种等方面研究均居世界领先地位.分子育种已成为美国大豆品种改良的重要手段,美国第一代转基因大豆育成引领了世界大豆育种方向.研究借鉴美国大豆生产、育种与推广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优质、高产大豆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991至2005年先后作大豆有性杂交620个,同时结合辐射育种、分子育种等共育成13个大豆品种在黄淮海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辽宁省南部、陕西省和四川省推广,其中中黄13、中黄17、中黄19、中黄20和中黄22等5个品种被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累计推广面积在30多万公顷.2004年中黄13在山西省襄垣县良种场经专家组实收667m2产量达312.4kg.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1986-2000年大豆育种研究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主要论述1986年-2000年黑龙江省大豆育种研究的成就和展望.在此期间,各育种单位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108个大豆优良品种,其中黑龙江省农科院育成81个,占75%.育成品种在生育期、产量、抗病虫性、品质等方面得到了提高和改善,育种技术得到了发展.并对育种存在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大豆超高产育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岚  王连铮  赵荣娟  李强 《大豆科学》2007,26(3):407-411
我国大豆每公顷产量仅为1.83 t,比国外大豆主产国家低0.7~0.9 t.我国近几年每年进口2 500~2 700万吨.显著超过我国大豆总产,我国大豆年总产为1 700万吨左右.因此,提高大豆单产增加大豆总产是大豆产业的主要任务.通过过去15年的工作,利用杂交育种育成了超过4.5 t/hm^2的大豆品种3个:中黄13、中黄19和中黄35,其中中黄13在2003年已成为关内各省推广面积最大的大豆品种,2005年已推广22.4万公顷,居全国第三.  相似文献   

5.
成立于1973年的巴西农牧研究院(Embrapa)是巴西的主要农业研究机构,拥有的39个研究中心遍布全国,大豆研究所位于巴西南部Londrina市,距巴西利亚约1000公里,其主要任务是从事大豆育种、栽培技术和生物技术研究,是巴西大豆生产的技术支撑.本文重点介绍了Embrapa大豆研究中心的大豆育种程序,配制组合较多,后代种植面积较大是其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述了大豆光周期育种是实现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和提高单产的较重要的高产育种途径,并对光周期育种进展及培育中日性大豆程序和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大豆光周期育种急待解决的问题。旨在推动我国光周期育种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正部黄淮海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现代农业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顾问;黄淮海大豆育种协作网名誉主任委员、河北省遗传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他在大豆育种技术、种质创新及新品种选育方面成绩突出。在近四十年的科研工作中,他创新了大豆育种方法,育成大豆品种22个,推广面积达9 000多万亩。他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以上奖励1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7项,并获河北省省长特别奖和杜邦科技创新奖;获发明专利权、品种权及软件著作权25项,发表学术论文著作等共170余篇  相似文献   

8.
肖永志 《大豆科学》1992,11(4):351-354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重要生产基地,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0%,总产占1/3。本文对黑龙江省近十余年审定推广的大豆品种在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加以分析,提出几点浅见,试想对大豆育种和品种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参改。  相似文献   

9.
大豆抗菌核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大豆菌核病是导致大豆严重减产的第二大病害,近十几年在我国尤其是东北的黑龙江和吉林大豆主产区发病日趋严重.综述大豆抗菌核病遗传育种领域的相关研究,即抗性鉴定方法、抗病种质资源、抗性遗传与QTL和抗性基因工程等4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目前大豆抗菌核病遗传育种研究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大豆优良种质合丰25号在育种中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丰25号是合江农科所育成的大豆优良种质,黑龙江省多家育种单位以合丰25号为育种亲本,通过不同的育种途径,先后衣成14个生态型各异的大豆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累计推广面积为391.7万hm^2。  相似文献   

11.
阿根廷大豆生产和科研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天富 《大豆科学》2007,26(2):264-269
介绍了阿根廷大豆生产发展的历史、产区分布、品种类型、育种方法、品种试验程序、栽培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推广体系等情况,分析了过去10年阿根廷大豆生产迅速发展的原因.作者认为,中国应借鉴阿根廷大豆产业发展的经验,大力推进轮作、免耕、深松、秸秆还田、根瘤菌肥等先进、实用技术,并加快转基因大豆的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南美洲大豆育种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南美主产国大豆生产发展沿革。介绍南美大豆育种体制、育种目标、育种程序、种子推广服务体系及品种保护现状,分析其快速发展的原因,展望南美大豆育种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我国大豆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随着大家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大豆新品种申请国家新品种产权保护。起初部分育种单位心存顾虑.认为保护后会影响大豆品种的推广,经过几年的市场运作,大家逐渐转变了这一观点,保护不但不会影响大豆新品种的推广.反而有利于扩大推广面积。如黑农44、黑农48、合丰50、合丰55、  相似文献   

14.
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经济作物组于“第五届全国大豆学术讨论会暨‘八五’大豆育种攻关学术讨论会”1993年5月18—21日在山东青岛召开之际,邀请到会的全国各地著名专家和生产技术人员,就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大豆生产和技术研究的动向与对策进行研讨。现将主要意见归纳如下: 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为大豆生产的发展带来了生机计划经济条件下由于片面追求粮食产量,将大豆归入粮食作物统计,大豆的面积与产量受到“计划”的束缚,有些省还提出“枪毙”大豆,把大豆赶上“田埂”。因而,近十年来,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波动在1.06——1.27亿亩;总产量高的年  相似文献   

15.
许多研究表明,世界大豆品种产量随着育成年代呈显著增加,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围育成大豆品种的产量增加幅度有放缓和停止不前的变化趋势.说明以农艺性状为选择目标的常规育种其品种的产量潜力已受到限制.迫切需要建立新的育种目标和计划.大豆育种工作者在对大豆晶种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定向改良时,并没有考虑生理性状的改良,也不清楚生理性状发生了哪些变化.许多研究表明,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其生理性状也发生了变化,并与产量呈密切相关.对1923年至2005年间育成的40个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和生理性状的研究表明,生理性状与产量和农艺性状相比,其改善的幅度较小,说明大豆生理性状的遗传改良孕育着巨大的产量潜力.建立以生理性状为目标的育种程序,定向改变大豆的生物学和生理学特性,是提升当前我国大豆育种水平.实现产量突破的重要途径.总结作者及课题绀成员近几年来埘吉林省1923年以来育成的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和生理性状的比较研究结果,认为大豆叶片的光合能力、表观叶肉导度、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瘤的数量具有作为高产品种选择指标的价值,有待于对其进行选择成本、可靠性、关联性和可替代性进行研究,用于高产大豆品种的选育和改良计划.  相似文献   

16.
合丰35遗传基础好,种性优良,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广.1993~2006年生产直接利用累计推广408.6万hm2,纯增产大豆10.4亿kg,创纯社会经济效益26.9亿元;间接利用该种质做育种亲本育成大豆新品种11个,各品种品质优良,丰产性突出,增产效果显著,综合性状好,适宜种植区域广,累计推广面积119.4万hm2,纯增产大豆2.7亿kg,创纯社会经济效益7.0亿元.结果表明,合丰35既是优良品种又是被育种利用的优良种质.  相似文献   

17.
北方大豆育种协作网成立大会于2008年6月20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来自20家育种单位的30位大豆专家参加了会议。北方大豆育种协作网涵盖了我国大豆主产区最强大的育种机构和组织,代表着我国大豆育种的最高水平,它的成立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大豆育种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是我国的主要栽培作物,常年种植面积6×106 hm2左右,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选育推广优良品种是农业增产的主要措施.因此,在农业科技工作中,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始终处于重要地位.在甘薯育种上,为了扩大基因源,国内外甘薯育种工作者在上世纪60、70年代开始着手对甘薯近缘植物在育种中应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大豆激光诱变育种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亚萍  曹岩  陈炳才 《大豆科学》2008,27(3):532-535
激光诱变作为一种育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使用安全等优点,并且已经应用于大豆育种.综述近年来大豆激光诱变育种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大豆种子的改良进程,为大豆育种方法的进一步优化和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详实的资料介绍了1949—1999年半个世纪的世界大豆生产发生的巨大变化:一是种植面积增长了5.6倍,二是总产量提高了11.3倍。而在此期间,中国大豆生产则经历了恢复、下滑、徘徊到重新恢复几个阶段。文中对美国、日本、韩国和阿根廷等国的大豆育种情况也做了详尽介绍。到目前为止,美国公职人员育成的大豆品种已超过400个。其主要成就一是改良了株型结构,二是抗病性提高,三是转基因大豆。日本大豆育种虽规模不大,但研究水平很高,尤其在无腥味大豆育种方面进展较快。韩国大豆育种主要有两个类型:一类是小粒豆作豆芽用,另一类是大粒豆作饭豆用。阿根廷主要是引进美国的转基因大豆。中国从1923年选育“金大322”起,到1995年选育出大豆品种651个。目前中国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已实现“三系”配套,处于国际领先。美国大豆栽培技术主要为窄行密植,实行少耕、免耕和化学除草。我国大豆栽培主要成果是“三垄”栽培,在此基础上又引进了美国的窄行密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