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舍丰55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新育成的大豆优良品种,2008年由黑龙江省农佧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具有高油高产、多抗、广适应性等突出特点,适宜高产栽培和高产攻关。研究结果,完善了舍丰55号大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创造了35hm^2平均公顷产量4375.5kg、667hm^2示范区平均公顷产量4259.1kg的大小面积高产典型。  相似文献   

2.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引进美国大豆高产栽培新技术,经消化、吸收,嫁接到垄作耕作制上,现已形成大垄窄行密植、小垄窄行密植和平作窄行密植3种模式。在黑龙江省北部活动积温2100℃以上的大豆主产区,在气候正常年份,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每公顷产量可达2250kg以上,比垄作栽培增产15.8%~23.4%,一般公顷增产600~1050kg。各地可根据本地积温、土壤、地势、生产力水平等诸多因素选择适当的模式进行推广,现将黑龙江省北部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军川农场土壤以暗棕壤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2%~3%,水解氮35~40mg/kg,速效磷35mg/kg,速效钾100~150mg/kg,适于种植大豆.多年以来,该场大豆栽培模式一直以三垄栽培为主,但从目前看,三垄栽培模式的产量水平已难于再提高.因此,探讨新的大豆高产栽培模式已成为发展该场大豆生产的一个重要方向.自1999年以来,该场采用红丰11号大豆对缩垄增行(垄距为50cm)、窄平密(行距为35cm)、大垄密(垄距为135~140cm)等栽培模式进行了大面积试种,从这几年的产量、效益看,以大豆窄平密栽培模式效果最佳.现将暗棕壤地区大豆窄平密栽培技术及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大豆在我省的栽培历史悠久,但是单产较低,平均每公顷产量1 050kg左右,为了提高产量,各地区不断地探索出许多栽培经验,我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在新定植的猕猴桃园内套种大豆.净种植面积为0.13hm2,收获大豆423.5kg,总投入221元,按每kg3元计算,纯收入为1 049.5元,比栽种猕猴桃前种植玉米增加近1倍的收入,折合每公顷生产3 257.7kg,纯收入8 073.1元.  相似文献   

5.
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开展了适宜的大豆品种和栽培模式筛选试验,对66个从中国引进的大豆品种和3种大豆栽培模式(三垄栽培模式、1.1m宽窄密栽培模式和平播栽培模式)进行了产量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大豆品种产量表现好,公顷产量超过4500kg的有22个,3000~4500kg的有38个,绝大多数供试品种产量均超过了当地主栽品种。3种栽培模式产量结果表明,1.1m宽窄密和三垄栽培模式产量明显高于当地主推模式(平播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6.
旱地花生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的花生栽培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鄂北旱地花生高产高效优质栽培的关键措施是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N、P、K和B肥)为辅的配方施肥,地膜覆盖、全程化控、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在科学规范化栽培条件下,旱地地膜花生的平均产量是每公顷4 762.5 kg.比常规露地栽培平均产量每公顷增加1657.5kg,增幅达53.40/0,且含油量高,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夏玉米是修武县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几年每公顷产量一直在7500kg左右,为了挖掘夏玉米的增产潜力,修武县借着农业部粮食高产创建的东风,打破常规种植模式,积极探索夏玉米超高产栽培新技术,初步总结出一整套以紧凑性品种为核心,以提高种植密度为保障,以水、肥、化学调控为重点的一系列超高产栽培模式.通过示范推广,出现了大面积每公顷产量在11250kg以上的高产地块,增产效果显著,将为提高修武县粮食产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分局大豆栽培面积在 10万hm2 左右 ,平均公顷产量 2 4 0 0kg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但在生产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进而限制大豆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文中针对九三分局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1 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a .土壤肥力差、  相似文献   

9.
对淦鑫688在鄱阳湖区作双季晚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每公顷穗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和净作用最大,每穗粒数次之.当每公顷穗数少于2.55×106和理论产量在每公顷8.80×103 kg以下时,增穗是增产的关键;当每公顷穗数多于3.00×106和产量在每公顷1.00×104 kg以上时,关键是提高每穗总粒数.还提出了淦鑫688高产的穗粒结构及其栽培策略.  相似文献   

10.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引进美国大豆高产的栽培新技术。经消化、吸收.现已嫁接受到我省垄作耕作制上,形成“大垄窄行密植”、“小垄窄行密植”和“平作窄行密植”三种模式。在我省北部活动积温2100℃以上的大豆主产区。在气候正常年份。每公顷产量可达2250kg以上,较一般垄作栽培可增产15.8%~23.4%,一般亩增产40~70kg。现将具体应用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栽培是小麦生产中的一项显著增产技术。通过在膜上打孔穴播和垄盖膜际精播的不同覆盖方式、不同带距、不同播量的试验研究,证明在高水肥栽培条件下,两种模式均可获得高产,每公顷产量可达9000kg以上。在不同带距高产栽培中,窄行匀播比宽行播种增产潜力大,产量高;在不同播量中,以每公顷播种105kg产量最高,增产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2.
大豆周豆19号是河南省周口市农科院以周豆13为母本,周豆12作父本进行人工有性杂交育成的高产、稳产大豆新品种.为了充分发挥周豆19号高产潜力,研究了不同密度和化控方式对该品种的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周豆19号在密度为2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平均每公顷产量为3 188.54 kg;化控处理,三叶期喷施矮丰150 g/hm2、初花期喷施600 g/hm2产量最高,为 3 063.54 kg/hm2.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8个高粱品种(系)的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应本地区自然环境条件下栽培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高粱品种。试验结果表明,产量居首位的是龙693,公顷产量7657.5kg,其次是龙694,公顷产量7446kg,第三位是龙杂10号,公顷产量6946.5kg。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高产优质抗病大豆新品种农大豆2号在不同土壤地力条件下的适宜密度和施肥量。[方法]采用裂区设计,分别在3种不同土壤地力条件下分析农大豆2号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结果]土壤地力条件不同,施肥量和密度以及二者之间的互作对农大豆2号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影响不同。在低土壤地力条件下,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在不同施肥量及密度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高密高肥处理(密度25.5万株/hm~2,复合肥375 kg/hm~2)的产量较高;中等地力条件下,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在不同施肥量及密度间的差异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中密中肥处理(密度18.0万株/hm~2,复合肥225 kg/hm~2)的产量较高;较高地力条件下,不同施肥量及密度间的单株粒重差异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中密高肥处理(18.0万株/hm~2,复合肥375 kg/hm~2)的产量较高。[结论]该研究为农大豆2号在不同土壤地力条件下高产栽培和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矮秆大豆黑河51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选育的品种,为研究小垄密高产高效综合配套集成技术模式,设置3个密度分别为公顷保苗45万、55万、65万株,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和大面积验证及示范展示,测定了各物候期大豆株高、结荚高度、百粒重等农艺性状及产量指标。结果表明,黑河51号小垄密模式在不产生严重倒伏情况下,小垄密有增产的趋势,高密度比低密度增产效果好,以公顷保苗55万株为最好,产量达到2894.66kg/hm2;而生产上主推的垄距60cm公顷保苗30万株垄三栽培模式产量为2408.33kg/hm2,增产486.33kg/hm2,增产幅度为20.19%。按大豆补贴价格4.80元/kg、尿素1717元/t、磷酸二铵2320元/t、氯化钾1865元/t计算,小垄密模式可增加收益1337.31元/hm2。矮秆大豆黑河51号小垄密栽培模式的示范与推广,有利于提高大豆单产和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6.
浅谈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近年来,大豆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但由于栽培技术不够成熟,有些地区大豆达不到预期产量,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因此,大豆高产必须注意每一环节的技术要点。1土壤准备1.1整地施肥大豆对土壤类型适应性较强,但疏松肥沃的土壤适宜于高产。整  相似文献   

17.
大豆应用钾硅钙微孔矿物肥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丽 《现代化农业》2011,(12):20-21
分析土壤调理剂对大豆农艺性状和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硅钙微孔肥可以促进大豆营养生长,使株高、茎粗增加,提高大豆百粒重、实粒数,减少空瘪率,提高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缓效钾、有效硅的含量,提高土壤pH值。公顷施钾硅钙微孔矿物肥900kg的处理产量最高,达到3277.5kg/hm2,比对照公顷增产439.5kg,增产率为15.5%。  相似文献   

18.
高蛋白大豆新品种(系)濉科928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蛋白大豆濉科928的生育特性,从播期、密度和施肥3个方面研究了其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濉科928大豆的产量与播期、密度、施肥量均呈二次曲线关系.高产栽培各因子的适宜值为:播期6月5日至6月23日,密度20.37~27.35×104/公顷,基施15:15:15%NPK三元复合肥233.84~359.18千克/公顷,开花期追施尿素67.16~110.09千克/公顷.在基础地力产量2060千克/公顷的田块上,6月14日播种,基施15:15:15%NPK三元复合肥281.81千克/公顷,初花期追施尿素81.61千克/公顷,产量可述2814.35千克/公顷.对应的产量结构为:株数22.5×104/公顷,单株荚数46.81个,荚粒数1.76粒,百粒重17.15克.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大豆科研人员经过6年努力,终于实现了非转基因大豆的大面积高产。日前,黑龙江省召开大豆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课题表彰大会,325位科技人员受到黑龙江省政府和黑龙江省科技厅的表彰奖励。 目前,黑龙江省在66.7万公顷的大面积上,大豆平均1/15公顷产量达到169.3千克,超过了144.7千克的世界大豆单产水平;在6.7万公顷的面积上,平均1/15公顷产量达到191千克,赶上了大豆生产先进国家美国的水平(172.7千克);在666.7公顷的面积上,平均1/15公顷产量达到228.8千克,赶上了世界大豆最高产的意大利(226千克);  相似文献   

20.
寒地大豆测土配方施肥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验证大豆测土配方施肥效果,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进行了田间校正试验,结果表明,大豆推荐施肥处理较习惯施肥处理每公顷增产159kg,增产比5.97%,每公顷增加效益570.75元。大豆对土壤养分的依存率为78.3%,推荐施肥处理的产量比目标产量低178.5kg/hm2,与目标产量的吻合度为9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