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以玉米绥玉7号为材料,研究不同的施肥时期与叶面积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施肥时期以一次性施肥效果为好,产量高,叶面积系数大;其次是3叶期追肥产量较高,叶面积较大.  相似文献   
2.
<正>三炬粒粒金是由福建漳州三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生产,它是一种集防病、保健增产于一体的新型活性功能菌剂,作用效果是促进种子萌发、生成密集根系、延伸主根,提高发芽率,苗齐苗壮,抗逆性强等功能,为探索三炬粒粒金对玉米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特做如下试验。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供试药剂:三炬粒粒金(微生物菌剂)由福建漳州三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供试玉米品种为龙育10  相似文献   
3.
2011年对绥玉7号、垦单15号、甘玉2号3个玉米品种进行了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产量高、效果好的组合有绥玉7号(公顷施肥纯量315kg、密度8.25万株/hm2),公顷产量10684.5kg,公顷增收8570.25元;垦单15号(公顷施肥纯量255kg、密度7.5万株/hm2),公顷产量10533.0kg,公顷增收8616.15元;甘玉2号(公顷施肥纯量255kg、密度7.5万株/hm2),公顷产量10942.5kg,公顷增收9234.9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8个高粱品种(系)的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应本地区自然环境条件下栽培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高粱品种。试验结果表明,产量居首位的是龙693,公顷产量7657.5kg,其次是龙694,公顷产量7446kg,第三位是龙杂10号,公顷产量6946.5kg。  相似文献   
5.
经试验讧明,德美亚1号玉米品种在该地区栽培密度在9.0~9.75万株/hm。为宜,其中密度在9.75万株/hm^2,产量最高,公顷产量14.1t;其次是9.0万株/hm^2的处理,公顷产量13.6t。  相似文献   
6.
寒地旱作玉米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玉米对氮肥十分敏感,影响肥效除生态因素外有三大项,即施肥量比、时期和位置.从这三方面在主要土类上开展此项研究,结果表明:适应的量比施肥时期和位置,可提高氮肥利用率,达到39.20%~57.75%,比当前的利用率30%~35%提高7.4~22.7个百分点,增产显著.在生产中已广泛应用,严防浅施。  相似文献   
7.
硫包衣缓控BB肥是由黑龙江农垦浩良河化肥厂,近年来根据玉米生长规律及需肥特点,研究开发的一种新型复混肥料,它具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其中氮素营养成分以两种方式存在,一种为速效氮肥,可供玉米直接吸收利用,另一种是缓效氮肥,在土壤中分解释放缓慢,肥效持续时间较长,可满足玉米一生对氮肥的需求,通过试验示范,研究探讨硫包衣缓控BB肥对玉米生育及产量的影响,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石硖、东丰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cv.Shixia,Dongfeng)果实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测定龙眼的商品率、果实品质及果皮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采用与L9 (34)正交试验测定果皮SOD的活性,结果显示肠膜明串珠菌dgnkzx002对果皮SOD活性的影响极显著,1.5%乳酸钠影响显著,0.1%壳聚糖+2%柠檬酸影响最小,根据均值分析获得最优复合生物保鲜剂配方为1.72×107CFU/mL肠膜明串珠菌dgnkzx002+(0.1%壳聚糖+2%柠檬酸)+1.5%乳酸钠.复合生物保鲜剂处理果实的商品率优于对照,TSS含量、Vc含量比贮藏初始分别降低了16%、21.22%,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果皮PPO、POD的活性分别为40、565 U/min·g,优于对照的122、1 920 U/min·g.  相似文献   
9.
试验结果表明,在22个参试玉米品种中,筛选出植株综合性状好、产量高、品质优、增产幅度较大的品种有德美亚3号、龙单39号、龙单45号、龙单63号、丰单13号及龙育5号等。  相似文献   
10.
荔枝采后腐败褐变机理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鲜的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果实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但采后易褐变腐烂,不耐贮运,是荔枝远销和出口的瓶颈,阻碍了荔枝产业的发展。因此,荔枝采后生理特性研究及贮藏保鲜技术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对当前荔枝腐烂褐变机理及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分析总结荔枝保鲜存在的问题,提出荔枝保鲜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