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马缨杜鹃种子萌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旭  陈训  赵洋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199-9200
[目的]为马缨杜鹃的种质保存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马缨杜鹃种子进行不同温度、不同贮存方法、温水浸种处理等的萌发试验并测定其千粒重与种子活力。[结果]萌发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且以30℃为最高。15、25和30℃的种子发芽率分别为60%、80%和95%。浸种24 h发芽率为70%,48 h发芽率为88%,而干播种子发芽率仅为68%。风干脱粒-30℃低温贮存的萌发率为84%,脱粒室温贮存的萌发率为77%,不脱粒室温贮存的萌发率为67%。[结论]马缨杜鹃的萌发适宜温度约为25℃。浸种时间48 h比24 h的种子发芽率高,20℃水浸种发芽率比干播种子发芽率稍高些。风干脱粒低温贮存可提高种子的萌发率。营养液配方浓度比为91∶时最适合马缨杜鹃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2.
以湘中地区稗草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处理方法对其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GA3、浓硫酸、KNO3、NaOH及温度处理等都有利于稗草种子的萌发,但促进效果存在较大差异.GA3 1 000~1 500 mg/L浸种24 h和浓硫酸浸种15~20 min均能促使稗草种子萌发率保持在70.0%以上;NaOH 1.5%处理使稗草种子萌发高达93.7%,但高于该浓度处理时萌发率显著降低;KN03处理对稗草种子虽具有一定作用,但效果不甚理想,萌发率低于35.5%;20~25℃温度处理能有效促进稗草种子萌发,发芽率在68.2%~75.8%.  相似文献   

3.
以湘中地区稗草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处理方法对其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GA3、浓硫酸、KNO3、NaOH及温度处理等都有利于稗草种子的萌发,但促进效果存在较大差异。GA31 000~1 500 mg/L浸种24 h和浓硫酸浸种15~20 min均能促使稗草种子萌发率保持在70.0%以上;NaOH 1.5%处理使稗草种子萌发高达93.7%,但高于该浓度处理时萌发率显著降低;KNO3处理对稗草种子虽具有一定作用,但效果不甚理想,萌发率低于35.5%;20~25℃温度处理能有效促进稗草种子萌发,发芽率在68.2%~75.8%。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对香紫苏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方法]在5、10、15、20、25、30℃不同温带处理下对香紫苏种子的发芽率、发芽速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温度变化对香紫苏种子的萌发有显著的影响,在5℃时种子未萌发;在15℃时,香紫苏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速率最好;在15、20、25℃时,香紫苏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较高;温度低于10℃或高于25℃时各项指标均较低。[结论]香紫苏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5℃时,适应的温度范围是15~2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明新疆鼠尾草种子的最佳发芽条件,为新疆鼠尾草的人工栽培提供依据。[方法]在不同温度、光照强度和贮藏条件等因素影响下,对新疆鼠尾草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统计其发芽率。[结果]在光照和贮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温度为20℃时,各类种子的平均发芽率最高;在最佳温度20℃条件下,新疆鼠尾草种子在光照与黑暗条件下的发芽率变化不大;在温度20℃及黑暗条件下,经过冷藏处理的种子其平均发芽率为89%,对照种子发芽率为90%,两者相差不大。[结论]温度对新疆鼠尾草种子萌发率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浓硫酸处理对截叶铁扫帚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去除截叶铁扫帚种子的硬实的方法,提高其发芽率。[方法]选出截叶铁扫帚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并采用98%的浓硫酸浸种不同时间(0.5、1、5、10、30、40、50、60、70、80、90、100、120、140 min),研究浓硫酸处理对截叶铁扫帚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在最适温度30℃条件下,浓硫酸浸种60 min种子的发芽率最高,达95%,发芽势为83%;浓硫酸浸种100 min发芽势最高,达87%,发芽率为88%。[结论]采用浓硫酸处理可以去除种子硬实现象,提高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找出适于蓝盆花种子发芽的前期处理条件,为提高种子发芽率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培养皿发芽法,通过选用不同的发芽床和浸种温度对蓝盆花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研究其对蓝盆花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纸间培养条件下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最高,种子腐烂率最低,而砂间培养没有种子发芽且种子腐烂率最高;40℃浸种温度处理下种子的发芽率最高,随着浸种温度升高,发芽率逐渐降低。[结论]蓝盆花种子发芽适宜的浸种温度为40℃,纸间为种子发芽的最适发芽床。  相似文献   

8.
莫祺晖  黎贞崇  欧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41-142,246
[目的]为提高柳枝稷种子发芽率提供参考。[方法]研究湿润冷冻层化和干热处理2种方法在不同温度的不同处理时间对产于华南的柳枝稷种子发芽率影响的规律,比较2种方法对提高柳枝稷种子发芽率的效果及其之间的优缺点,同时找到这2种方法的最佳处理条件。[结果]不同温度的湿润冷冻层化处理都能大幅提高柳枝稷种子的发芽率,其最佳处理条件是4℃处理21d,发芽率为93.08%;不同温度的干热处理对柳枝稷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不同,温度较低(57℃及以下)的时侯能很好地提高发芽率,但较高的温度则对种子造成伤害,使发芽势降低,发芽率下降甚至将种子全部杀死,干热处理的最佳条件是57℃处理45d,发芽率为91.12%。[结论]湿润冷冻层化和千热处理均能影响柳枝稷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葛萝槭种子休眠的温度特性。[方法]采用不同温度、贮藏天数和贮藏方式处理对葛萝槭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研究最佳发芽条件。[结果]低温贮藏60 d种子发芽率最高,达25.33%,60、80 d和100 d低温贮藏发芽率无显著差异,低温贮藏40 d发芽率最低;5℃条件下种子不发芽,10℃下种子发芽率为6.67%,25℃下发芽率最高,达25.33%。4℃低温湿砂贮藏方式的种子发芽率最高,达45.10%,其次是4℃低温贮藏,常温贮藏种子发芽率极低。[结论]该研究可为培育优良的葛萝槭苗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天然腰果壳油脱羧的精制工艺.[方法]首先确立了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腰果壳油各组分及含量的方法,之后进一步研究了腰果壳油脱羧的精制工艺.[结果]研究发现,腰果壳油的精制工艺适宜条件为:先以5 ℃/min升温速率加热至80℃,保持20 min,继续以5℃/min升温速率加热至110℃,保持60 min,再以约1℃/min升温速率缓慢升温至165℃,保持20 min.将反应放大到800 g,精制腰果壳油的质量收率可达86.0%,腰果酚总含量可达76.26%.[结论]研究可为腰果壳油的加工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南五味子种子萌发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种子破皮处理、不同温度浸种以及不同的土壤对比,对南五味子进行了种子育苗观察及苗木的早期生长测量。[结果]南五味子育苗萌发率最高的基质为黑色田园土,其萌发率可达60%,其平均生长速度为0.34 cm/d。种子破皮处理有助于提高萌发率,其萌发率可提高1.36倍。20℃水温浸泡20 min后的南五味子种子萌发率最高,可达76.67%。[结论]南五味子可采用种子破皮和20℃水温浸泡20 min,并采用黑色田园土作为基质来进行育苗,能提高其萌发率。  相似文献   

12.
茎瘤芥种子萌发期过氧化物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较为系统地研究茎瘤芥种子萌发期过氧化物酶(POD)的有关酶学特性。[方法]以3个品种的茎瘤芥种子为试材,测试其7d内种子的发芽情况,探讨了种子发芽韭、发芽势与其过氧化物酶的相关性。[结果]以愈创木酚为底物,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70mm。永安小叶POD的最适pH值为5.6,最适温度为20℃,动力学参数Km=0.093mol/L,Vmax=0.14OD/min;优榨1号POD的最适pH值为4.8,最适温度为30℃,动力学参数Km=0.046mol/L,Vmax=0.088 OD/min;乾兴榨菜POD的最适pH值为5.2,最适温度为30℃,动力学参数Km=0.063mol/L,Vmax=0.108 OD/min。动力学分析表明,POD与愈创木酚结合力最强,POD热稳定性较好,在70℃保温30min仍有50%以上的活力,维生素C和亚硫酸钠对POD活力抑制效果好。[结论]茎瘤芥种子的发芽力与其过氧化物酶活力的增减具有同步性。  相似文献   

13.
不同处理对膏桐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适宜膏桐种子发芽的处理方法。[方法]采用人工损伤种皮、剥壳、热水浸种、20%双氧水浸种和清水浸种5种处理方法,研究不同处理对膏桐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人工损伤种皮处理后种子的发芽率为75.00%;剥壳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为85.00%;60℃热水浸种10 min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为83.33%,高于其他水温和浸种时间的处理结果;20%双氧水浸种3 min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为91.67%,高于5和7 min浸种的结果。[结论]膏桐种子最佳处理方法为20%双氧水浸种3 min。  相似文献   

14.
3种柽柳属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3种柽柳属植物种子萌发特性。[方法]以多枝柽柳、中国柽柳和细穗柽柳为研究对象,用沙床室温试验模拟自然环境,研究不同温度胁迫、不同浓度NaCl盐胁迫、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6000)干旱胁迫下3种柽柳属植物的种子萌发特性。[结果]在15、20、25、30、35℃下,多枝柽柳和中国柽柳在25℃时萌发率最高,分别可达84.00%、97.34%;细穗柽柳在20℃萌发率最高,为71.34%;NaCl溶液对种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在干旱胁迫下,PEG浓度小于45%时对多枝柽柳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对中国柽柳有抑制作用,PEG浓度小于30%时对细穗柽柳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结论]该研究可为扩大柽柳属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宾冬梅  易诚  颜彩虹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320-9321,9403
[目的]提高藤茶中总黄酮提取率.[方法]以藤茶为原料,以水为溶剂,采用微波辅助提取的方式,研究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微波辅助加热时间、微波加热功率4个单因素对藤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得到藤茶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在100℃的温度下浸提时间60min,中高档微波加热120 s的条件下,藤茶总黄酮的得率最高.[结论]优化微波辅助法工艺能提高藤茶黄酮提取率.  相似文献   

16.
李威  谭勇  陈文  高婷婷  朱芸  王恒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299-4301
[目的]探讨温度对不同品种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选取裕民无刺、新红4号和吉红1号3个红花品种种子作试验材料,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发芽试验。[结果]温度对3个品种红花种子萌发的影响很大。红花种子在温度5~35℃下均有萌发,随着温度升高,始发芽时间提前,发芽周期缩短,发芽率降低。在温度5~25℃下都可以保证很高的发芽率,最高发芽率在10℃,为87.89%。但考虑到地温与大气温度的差异性,所以播种红花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0~15℃。[结论]栽培红花时宜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合适品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热辐射对土壤钾素的影响。[方法]选择保护地土壤,采用室内热辐射模拟方法,测定不同程度热辐射后土壤钾素组分的含量。[结果]当辐射温度在200℃以内时,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变化不大;当辐射温度大于200℃时,土壤中速效钾含量逐渐上升,572℃时速效钾含量达到最高,以后呈下降趋势;当辐射温度在200~300℃时,土壤缓效钾含量呈下降趋势,辐射温度为263℃时缓效钾含量降至最低;当辐射温度大于400℃时,缓效钾含量急剧上升。土壤矿物态钾和全钾含量在低温辐射阶段有轻微波动,在高温辐射阶段无明显变化,但不同辐射温度下矿物态钾和全钾含量间差异不显著。[结论]热辐射对土壤不同形态钾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唐世敏  姜东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624-17625
[目的]探索苜蓿叶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方法]设置了不同料水比、加热温度、絮凝时间、pH,研究其对苗蓿叶蛋白提取的影响.[结果]当料水比为1:4,加热温度为70℃,絮凝时间为9 min,pH为5.0时,苜蓿叶蛋白得率和粗蛋白提取率均最高.[结论]该研究可为叶蛋白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