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黄瓜灰霉病菌对多菌灵、速克灵及乙霉威的抗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明确山西省晋中地区黄瓜灰霉病菌对多菌灵、乙霉威及速克灵的抗性水平,运用组织分离法从太谷、祁县和平遥的罹病黄瓜上分离到30个灰霉病菌菌株(Botrytis cinerea Pers.),并用最低抑制浓度法(MIC)和菌落直径生长法分别测定了这30个菌株的抗性频率和抗性水平。结果表明,30个菌株对乙霉威、多菌灵和速克灵的抗性频率分别为70%,80%和90%;3种杀菌剂敏感菌株的平均EC50分别为0.036 9,0.057 4,0.269 2μg/mL;3种杀菌剂抗性菌株的平均抗性倍数分别为66.0倍、421.5倍和55.3倍。表明山西晋中地区黄瓜灰霉病菌对乙霉威和速克灵的抗性达到中抗,对多菌灵的抗性为高抗。建议在该地区生产中停止使用多菌灵,减少使用乙霉威和速克灵或与其他药剂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黄瓜灰霉病菌对乙霉威的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山西主要蔬菜种植区黄瓜灰霉病菌对乙霉威的敏感性,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罹病黄瓜上得到176株灰霉病菌菌株(Botrytis cinerea Pers.),并采用最低抑制浓度法(MIC)和菌落直径生长法分别测定了176株菌株的抗性频率和抗性水平。结果表明:来自8个市区的176株黄瓜灰霉病菌菌株对乙霉威的抗性频率为77.84%,平均抗性水平为312.1倍,其中,敏感菌株39株,低抗菌株46株,中抗菌株28株,高抗菌株50株,特高抗菌株13株。表明山西黄瓜灰霉病菌对乙霉威的抗性程度增强,建议在生产中减少乙霉威的使用或与其他药剂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3.
江苏草莓灰霉病菌对5种杀菌剂的抗药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江苏草莓灰霉病菌对5种杀菌剂(嘧霉胺、多菌灵、异菌脲、腐霉利和乙霉威)抗药性现状,2011年和2012年在江苏5个草莓产区分别采集133个和206个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嘧霉胺的敏感性,采用最低抑制浓度法(MIC)测定2012年206个草莓灰霉病菌菌株对多菌灵、腐霉利、异菌脲、乙霉威的抗药性。检测结果显示,2011年和2012年草莓灰霉病菌抗嘧霉胺的菌株比例分别达到77.4%和66.0%;2012年采集的206个菌株中,抗多菌灵、腐霉利、异菌脲和乙霉威的菌株比例分别达到80.6%、11.2%、64.6%和54.4%;不同地区草莓灰霉病菌对不同药剂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据菌株对5种杀菌剂的抗、感表现,在江苏检测到17种抗性表现型;其中对腐霉利和乙霉威敏感及对多菌灵、异菌脲和嘧霉胺抗药的菌株占30.6%;对腐霉利敏感及对多菌灵、异菌脲、乙霉威和嘧霉胺抗药的菌株占21.8%;其他表现型菌株所占比例均在10.0%以下。表明,江苏草莓灰霉病菌对多菌灵、异菌脲、乙霉威和嘧霉胺均已产生抗药性,迫切需要筛选新的杀菌剂防治草莓灰霉病。  相似文献   

4.
抗三种杀菌剂灰霉菌株可溶性蛋白和酯酶的电泳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研究了对多菌灵、速克灵、乙霉威表现不同抗性的灰霉病菌菌株的可溶性蛋白和酯酶的电泳图谱。结果表明:对多菌灵、速克灵、乙霉威产生抗药性的田间突变菌株,其可溶性蛋白质电泳图谱中谱带数均比敏感菌株明显减少;抗多菌灵、速克灵的灰霉病菌田间突变菌株,其酯酶电泳图谱中酶带数均较敏感菌株减少。而对乙霉威表现抗性的灰霉病菌菌株,其酯酶电泳图谱类型均与其相应的敏感菌株的酯酶电泳图谱类似,两者间差异主要表现为个别酶带强弱的变化,酶带种类及酶带数差异很小;在灰霉病菌对多菌灵、速克灵抗性菌株的酯酶电泳图谱中都存在一些抗性菌株特有的酶带,Rf0.83酯酶带为抗多菌灵灰霉病菌菌株所特有,Rf0.45和Rf0.83两条三级酯酶带为抗速克灵灰霉病菌菌株所特有。这些酯酶带的出现与抗性的产生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5.
胶东地区保护地番茄灰霉病防治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烟番5号番茄为试材,研究了嘧霉胺、多菌灵、乙霉威以及多霉清等药剂于发病前和发病初期施药对保护地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种药剂在发病前施药,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发病初期施药,乙霉威和多霉清的防治效果仍在90%之上,嘧霉胺和多菌灵的防治效果也在70%以上。因此,推荐乙霉威、多霉清为防治保护地番茄灰霉病的有效药剂,嘧霉胺和多菌灵可以作为保护性杀菌剂施用。  相似文献   

6.
比较研究了对多菌灵、乙霉威表现不同抗性的番茄叶霉病菌菌株的可溶性蛋白和酯酶的电泳图谱。4种类型的菌株分别为: 对多菌灵、乙霉威均表现敏感(SS); 对多菌灵产生抗性, 而对乙霉威敏感(RS); 对多菌灵敏感, 而对乙霉威产生抗性(SR); 对二者均表现抗性(RR)。结果表明, 对多菌灵、乙霉威产生抗药性的田间突变菌株, 其可溶性蛋白质电泳图谱中谱带数均比敏感菌株明显减少; 抗乙霉威的菌株, 其酯酶电泳图谱类型均与其相应的敏感菌株的酯酶电泳图谱类似, 两者间差异主要表现为个别酶带强弱的变化, 酶带种类及酶带数差异极小; 对多菌灵抗性菌株酯酶电泳图谱中都存在一些抗性菌株特有的酶带, Rf0 .39、Rf0 .47、Rf0. 61, Rf0. 65、Rf0. 61五条酶带为抗多菌灵叶霉菌株所特有, 这些酯酶带的出现可能与抗性的产生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温室试验方法,研究咯菌腈、啶酰菌胺、嘧霉胺、乙霉威.多菌灵、腐霉利和甲基硫菌灵6种杀菌剂对设施番茄灰霉病的防效,以筛选防治番茄灰霉病的理想药剂。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50%啶酰菌胺(用量750g/hm2)、50%咯菌腈(用量750g/hm2)2个处理对番茄灰霉病防治效果显著,对病叶和病果的平均防效分别达79.16%、87.95%和77.20%、85.84%;40%嘧霉胺(用量1 550g/hm2)、60%乙霉威.多菌灵(用量1 800g/hm2)2个处理对番茄灰霉病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对病叶和病果的平均防效分别为63.15%、66.71%和70.48%、62.65%;50%腐霉利(用量1 500g/hm2)、70%甲基硫菌灵(用量2 580g/hm2)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灰霉病是开封地区温室大棚的主要病害,常规药剂防效大大减低。为了筛选防治灰霉病药剂和研究开封地区灰霉菌的抗药性情况,我们选取了市场上防治灰霉病的药剂进行田间试验研究,研究表明:60%烟酰啶菌乙可湿性粉剂对灰霉病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可达89.2%,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40%嘧霉胺悬乳剂、26%嘧胺乙霉威水分散粒剂、30%嘧霉福美双悬乳剂、2亿个/g木霉菌在第2次施药后14d防效均在73.47%以上,生产上也可使用;灰霉菌对常规药剂50%多菌灵和50%腐霉利已产生抗性.应慎重使用。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地区果蔬灰霉病病菌对5种杀菌剂的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最低浓度抑制法对采自长三角的9个地区、6种果蔬作物的210个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单孢系菌株对嘧霉胺、多菌灵、腐霉利、咯菌腈、啶酰菌胺等5种杀菌剂的抗药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灰霉病病菌菌株对嘧霉胺、多菌灵、腐霉利、咯菌腈、啶酰菌胺的抗性频率分别达68. 57%、70. 48%、68. 10%、0、15. 23%,不同地区、不同寄主的灰霉病病菌对不同药剂的敏感程度不同。长三角地区果蔬灰霉病病菌对嘧霉胺、多菌灵、腐霉利等3种药剂普遍存在抗药性问题,且抗性较为严重,建议生产中减少使用;对于新型杀菌剂咯菌腈和啶酰菌胺,未检测到对咯菌腈产生抗药性的菌株,但已检测到对啶酰菌胺产生抗药性的菌株,但抗性频率不高;在生产上应该选择替代的新型杀菌剂,但仍须做好抗性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上海地区草莓灰霉病病菌种群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阐明上海地区草莓灰霉病病菌对常用杀菌剂的抗药性水平,采用区分剂量法测定2016年、2017年采集的319株草莓灰霉病病菌(Botrytis cinerea)对9种杀菌剂的抗性,并对菌株的多重抗药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灰霉病病菌菌株对咪鲜胺(prochloraz,简称Pro)、环酰菌胺(fenhexamid,简称Fen)均表现敏感,而对多菌灵(carbendazim,简称Car)、乙霉威(diethofencarb,简称Die)、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简称Pyr)、嘧菌酯(azoxystrobin,简称Azo)、啶酰菌胺(boscalid,简称Bos)、嘧霉胺(pyrimethanil,简称Pyr)、嘧菌环胺(cyprodinil,简称Cyp)等表现为抗性的菌株占比分别为71. 22%、50. 70%、65. 61%、66. 30%、31. 26%、27. 04%、24. 38%;灰霉病病菌种群在地区间对不同药剂的抗药性水平不同,在上海市闵行区采集的菌株对所有供试药剂以敏感菌株为主,崇明区的敏感种群与抗性种群比例相当,而嘉定区和青浦区则是以抗性菌株占主导地位,抗性菌株占比分别为91. 89%、84. 42%;在田间草莓灰霉病病菌种群中,共检测到9种多重抗药性表型,分别为Azo~R、Car~R、Pyr~R、Car~RPyr~R、Car~RAzo~R、Car~RBos~R、Car~RAzo~RPyr~R、Car~RBos~RAzo~R、Car~RBos~RAzo~RPyr~R。表明,上海地区草莓灰霉病病菌种群对多菌灵、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基本丧失了敏感性,多药剂抗药性种群以Car~RAzo~R、Car~RAzo~RPyr~R、Car~RBos~RAzo~R、Car~RBos~RAzo~RPyr~R等为优势亚种群,抗性治理措施中推荐使用咪鲜胺和环酰菌胺交替防治灰霉病。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马铃薯、番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敏感性及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含药平板法对2003年至2005年分离自云南省22个马铃薯和番茄产区的257个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菌菌株的甲霜灵敏感性进行了系统的测定。结果表明,在11个马铃薯或番茄产区检测到甲霜灵抗性或中抗菌株的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马铃薯晚疫病菌主要由甲霜灵敏感群体组成,而番茄晚疫病菌主要由甲霜灵抗性和中抗群体组成。测定的167个马铃薯晚疫病菌中,甲霜灵抗性、中抗、敏感菌株分别为20.4%、7.2%和72.4%;测定的90个番茄晚疫病菌中,甲霜灵抗性、中抗、敏感菌株分别为56.7%、28.9%和14.4%。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抗性和中抗菌株在滇中多季作种植区内发生的比例较高。甲霜灵的药效已在云南省的少数马铃薯和大部分番茄产区下降甚至失效,因此,避免长期使用单一的杀菌剂对晚疫病进行防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甘薯瘟的2个不同毒性菌株和2种接种方法,探讨改进甘薯品种抗瘟鉴定的方法.10个品种分菌系进行盆苗与田间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对Ⅰ群菌系抗性,两者问相关极显著,而对Ⅱ群菌系抗性,两者间相关不显著.因此,对参试1030个品种资源,先做盆苗测定,从中选取较抗Ⅰ群的品种104个;以及南方主栽和育成品种(系)28个,尔后对132个品种分菌系进行田间鉴定.结果将品种抗性分为3类,感病型:对两个菌群皆表现中感一高感,有17个.专化抗性型:高抗-中抗Ⅰ群,中感-高感Ⅱ群,有68个;以及抗-中抗Ⅱ群,中感-高感Ⅰ群,8个.抗病型:高抗Ⅰ群,抗耐Ⅱ群,有35个;以及对两菌群皆表现抗-中抗,4个.田间抗谱测定指出,参试5个品种对Ⅰ群4个菌株皆表现高抗,但对Ⅱ群5个菌株显示不同程度的数量抗性差异.田间病情观察结果看出,不同品种对Ⅱ群菌系的抗病性表现为地上部枯萎率及其增长速率,地下部烂茎及维管束变褐条纹扩展长度之间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氟喹诺酮类药物在动物源大肠埃希氏菌QnrS阳性株体内蓄积量的变化规律,探讨主动外排机制在携QnrS菌株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QnrS阳性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MIC,荧光测定法检测盐酸环丙沙星在QnrS阳性株体内浓度的变化及能量抑制剂碳酰氰间氯苯腙(CCCP)对菌体内药物蓄积的影响。【结果】动物源大肠埃希氏菌QnrS阳性株对氟喹诺酮药物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均对盐酸环丙沙星的蓄积呈能量依赖性降低,其中以耐药株体内的药物浓度降低最为明显。加入能量抑制剂后,耐药株体内的药物浓度上升程度明显高于敏感株,但均达不到标准株体内药物浓度水平。【结论】主动外排泵的激活,使受试菌体内盐酸环丙沙星减少并低于有效浓度,从而影响QnrS介导的氟喹诺酮类耐药性。  相似文献   

14.
室内和田间接种鉴定表明,甘薯新品种金山57具有高抗蔓割病兼抗薯瘟病菌群Ⅰ,且对来自不同地区蔓割病的9个菌株抗性反应稳定.追溯渊源,该品种抗性来自 C180,亲子间有密切相关的抗性遗传及不同世代品种间的抗性血缘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山西省番茄早疫病菌的抗药性水平及抗性菌株分布情况,对其进行了抗药性监测,以便合理用药。从五寨县分离出的15株菌对腈菌唑的平均EC50值为0.52mg.L-1,最低抑制浓度为5.0mg.L-1,以此作为番茄早疫病菌对腈菌唑的相对敏感基线。所有菌株中有56.52%敏感菌株,40.87%低抗菌株和2.61%中抗菌株,表明低抗菌株和敏感菌株是山西省内的优势菌株,中抗菌株还未形成规模,因此可判定山西省番茄早疫病菌还未对腈菌唑产生严重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16.
番茄早疫病菌对嘧菌酯的抗药性诱导及突变体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solina对嘧菌酯的抗性风险,试验以敏感菌株为材料,通过室内紫外诱导和药剂驯化的方法获得了3株番茄早疫病菌抗嘧菌酯突变体,并比较了抗、感菌株之间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突变体EC50值均大于200μg.mL-1,达到高水平抗性,且突变体抗药性稳定,经无性繁殖10次,抗性不丧失。在无药情况下,敏感菌株致病力较强,叶片发病面积达到95%以上,而抗性菌株的发病面积仅为70%;在药剂存在的情况下,敏感菌株生长被抑制,而抗性菌株致病面积达80%以上。突变体在生长速率较敏感菌株有所下降,产孢量及分生孢子萌发率与敏感菌株没有显著差异。突变体粗毒素对番茄种子萌发抑制率高于敏感菌株。孢子的竞争能力明显弱于敏感菌株。  相似文献   

17.
抗戊唑醇草莓枯萎病菌ZY-W的诱导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诱导获得草莓枯萎病菌对戊唑醇的抗性菌株,并比较敏、抗菌株在生物学特性方面的差异。【方法】在含戊唑醇PDA平板培养基上,对草莓枯萎病菌进行逐代处理,以诱导其抗性菌株;利用菌落直径测定法测定抗性菌株对其它一些杀菌剂的交互抗性,及其与敏感菌株之间生物学特性差异。【结果】敏感菌株选育至36代,对戊唑醇的抗性达34.22倍,抗性能够稳定遗传;抗戊唑醇菌株对三唑酮等7种药剂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交互抗性;抗性菌株与敏感菌株的适宜生长温度均为25℃,适宜pH值为9;敏、抗菌株在不同碳、氮源中,菌丝生长与产孢趋势有所不同。【结论】草莓枯萎病菌在环境中容易形成戊唑醇抗性群体,抗性风险较高,生产中需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8.
1997-2001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和甘肃省马铃薯主产区采集马铃薯晚疫病菌并进行了交配型和药剂敏感性测定。结果为:采自内蒙古的143株菌中有140株是典型A1交配型、3株是可自育的A1交配型;采自甘肃的41株菌中有40株是典型A1交配型、1株为可自育的A1交配型;二省都未发现A2交配型。表明内蒙古和甘肃马铃薯主产区的晚疫病菌以A1交配型占绝对优势。对甲霜灵(metalaxyl)的敏感性测定显示:内蒙古菌株中有50.8%表现高度抗性、42.5%表现中度抗性、只有6.7%表现敏感,说明内蒙古马铃薯主产区的晚疫病菌普遍对甲霜灵具有了抗性;甘肃的菌株中,26.8%表现高度抗性、29.3%表现中度抗性、43.9%表现敏感;同时发现甲霜灵可刺激某些技性菌株的生长。试验还测定了35株菌对烯酰吗啉(dimethomarph)和腈嘧菌脂(mzoxystrobin)的敏感性:其中对烯酞吗啉表现敏感的占94%、中度敏感的占6%;对腈嘧菌脂敏感的占71.4%,中度敏感的占28.6%;未发现对二种药剂高抗或不敏感菌株,且烯酰吗啉和腈嘧菌脂与甲霜灵均无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19.
为寻找到快捷有效的生理生化抗药性检测方法,对供试的6株对速克灵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核盘菌进行了可溶性蛋白和酯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谱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抗性水平的菌株间蛋白质及酯酶图谱存在明显差异,中抗菌株与敏感菌株可溶性蛋白的主带基本一致,但中抗菌株的带数略多于敏感菌株,Rf=0.14,Rf=0.53两条带为中抗菌株所拥有,而敏感菌株不具有,高抗菌株的谱带数又显著少于敏感菌株,Rf=0.53的谱带为抗性菌株所特有。酯酶电泳图谱中敏感菌株与抗性菌株均存在特异性酶带,敏感菌株在Rf=0.20处有一条主酶带是抗性菌株所没有的,Rf=0.22的主酶带则为抗性菌株中所特有而敏感菌株没有的。因此,认为Rf=0.20的酯酶带与核盘菌的抗药性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