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确定薄层黄花菜的最佳干燥温度,将薄层黄花菜分别在60,70,80,90,100℃温度下进行干燥试验.结果表明,热风干燥温度低于80℃时,干燥时间长(2~5h),干制品形态饱满,呈黄色;干燥温度高于90℃时,干燥时间短(1.5~2h),产品呈褐色的油条状,由此确定薄层黄花菜的最佳干燥温度为80~90℃.同时建立了薄层黄花菜干燥的数学模型MR=e^-re^n(r=e^-4.31 0.056T,n=0.522 0.01007T,T为温度),可较好地描述干燥过程中物料含水率与干燥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棉秆、桑枝疏解木束干燥特性进行分析,获得2种疏解木束干燥的最优工艺,为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棉秆、桑枝疏解木束为研究对象,采用电热鼓风干燥箱进行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结果基础上确定L9(34)正交试验因素水平,研究木束初始干基含水率、气流温度、干燥箱装载率等因素对木束干燥特性的影响,运用极差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比较各因素对干燥时间影响的差异,干燥时间以将木束干基含水率降至6%为准,含水率的测定参照国家标准GB/T 1931-2009。【结果】棉秆、桑枝疏解木束的干燥可采用高温快速干燥方式,其中棉秆束的最优干燥工艺参数为初始干基含水率60%、气流温度110℃、干燥箱装载率35%,在此条件下,干燥时间为31min;桑枝木束最优干燥工艺参数为气流温度120℃、初始干基含水率80%、干燥箱装载率45%,在此条件下,干燥时间为65min。【结论】在重组方材生产过程中,对不同的材料需要合理控制干燥条件,以节约成本优化重组方材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3.
滚筒式牧草干燥机参数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分析滚筒干燥机内部的温度和气流分布,确定干燥条件对苜蓿含水率的影响。模拟滚筒干燥机内部的温度场和热风流量场分布,并在滚筒式牧草干燥机上进行苜蓿干燥试验。结果表明,在滚筒式牧草干燥机工作过程中,苜蓿与热空气间的90%热交换发生在干燥机滚筒的前半段,且适当增加滚筒长度可使热风气流呈现层流状态,有利于苜蓿段在滚筒内运动、换热和脱水。通过分析干燥参数对牧草最终含水率的影响规律,在苜蓿初始水分为78.5%时,得到合理苜蓿滚筒干燥参数组合:干燥温度为360℃,滚筒转速10r·min-1,热风速度1.8m·s-1,喂入率为25kg·min-1。研究结果为优化滚筒式牧草干燥机结构和确定合理工艺参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栝楼干燥过程中干燥特性与色差值的测定,考察不同干燥条件(晾干、晒干、40℃热风干燥、60℃热风干燥、80℃热风干燥)对全栝楼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风干燥比传统自然干燥明显提高了栝楼干燥效率;低温热风干燥与传统自然干燥的全栝楼色泽在其赤道上部没有显著性差异,赤道下部存在显著性差异,高温热风干燥与传统自然干燥的栝楼在色泽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但是60℃与80℃热风干燥的全栝楼在色泽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可根据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热风干燥温度,以提高栝楼药材的产量和质量.一般在综合考虑商品外观和生产效率的情况下可选择60℃热风干燥方式,如想获得与传统晾晒相似的外观品质,可采用40℃低温热风干燥方式.  相似文献   

5.
干燥条件对苜蓿品质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分析干燥参数对苜蓿品质的影响,研究了热风温度对苜蓿干品中酸性洗涤不溶氮(ADIN)以及干燥温度、热风速度、处理方法和干燥时间对苜蓿干草中的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燥温度和进程增加,ADIN值呈增加趋势;对苜蓿粗蛋白变化率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干燥温度、干燥时间、热风速度和处理方式(负相关)。对苜蓿中粗纤维含量相对变化率影响程度依次为干燥温度、热风速度、干燥时间和处理方式(负相关)。对于初始含水率70.17%的苜蓿鲜苜蓿,在干燥温度140℃、热风速度0.65m·s-1,条件下,经4min干燥,可以获得高蛋白质和低纤维高品质苜蓿干草。  相似文献   

6.
不同干燥方法对胡萝卜复水性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用热风干燥、微波干燥及热风和微波组合干燥3种干燥方法获得的胡萝卜干制品进行了复水试验,分析了不同干燥方法及不同参数组合对胡萝卜干制品复水性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不同的干燥方法所获得的胡萝卜干制品的复水性能和感官品质有明显差异,降低热风温度、缩短热风干燥时间及减小微波加热功率,均可提高干制品的复水性和质量;热风与微波组合干燥的热风温度、热风干燥后物料的含水率和微波功率分别为65℃、50%和170 W时,干制品具有理想的感官质量和复水性,其复水比为6.02。  相似文献   

7.
不同温度热风干燥对蓝莓果干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蓝莓果干热风干燥技术,设计了50、65和80℃3个温度的热风进行蓝莓干燥,比较了不同处理下蓝莓果干的复水性、微观组织结构、色差、质构、活性成分、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50、65和80℃热风条件下,蓝莓果实的含水量降至(20±1)%,分别需要50、18和7.5 h;果干的复水比、硬度、咀嚼性和胶着性等物理指标数值由大到小依次为50℃65℃80℃,其中50和65℃处理的差异不显著;果干的总酚和花青素以50℃热风干燥的较高,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也以50℃热风干燥的较强,其次为65℃处理,二者间差异不显著,而80℃热风干燥的活性成分最低;总的来说,低温热风干燥对果干理化性状的影响要小于高温热风。综合产品品质、能耗和干燥时间,认为65℃热风干燥18 h可以较好的保持蓝莓果干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酒糟的基本特性参数,测定了酒糟的干燥曲线和不同含水率时的飘浮速度。在直管式气流干燥试验台上进行了酒糟气流干燥试验,分析了热风温度、风量及喂入量对酒糟干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酒糟干燥主要处于恒速干燥段;通过提高热风温度、增大喂入量和减小风量来提高干燥能力、降低单位热耗,但气流速度应不小于酒糟飘浮速度的2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酒糟气流干燥的最佳参数值。  相似文献   

9.
木材纤维对撞流干燥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以垂直 倾斜半环多级组合对撞流干燥系统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木质纤维进行初含水率、气流流量、气流温度和带载率等系统参数的实验研究 ,探讨木质纤维的对撞流干燥特性 .研究结果表明 :木质纤维干燥的气流温度在 90℃时即可达到当前中密度纤维板生产中利用气流干燥所普遍采用的 12 0℃才能达到的效果 ;气流流量的变化除引起流场变化外 ,还会影响纤维在对撞腔内的停留时间和穿透深度 ,从而影响干燥效果 ;带载率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不会影响纤维干燥的质量 ,但影响系统产量 ;系统能够适应现有生产系统纤维原料初含水率的变化 ,干燥品质不受初含水率的影响 ;采用对撞流干燥系统可以使设备管道长度大大缩短 ,从现有气流干燥使用的 10 0m以上的长度 ,缩短为 13 5m .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豆渣的最佳干燥方法,缩短干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方法】对鲜豆渣进行微波热风联合干燥试验。【结果】在微波功率为80 W的条件下微波干燥4 min,然后再进行105℃热风干燥75 min,豆渣干燥效果良好,较热风干燥时间缩短47.33%。同时构建了豆渣微波热风联合干燥的数学模型ln(-lnMR)=-5.21456+1.102658P+
0.12594P2+(1.30009+0.21457P-0.05214P2)lnt,可较好地描述豆渣干燥过程中物料含水率与干燥时间的关系。【结论】微波热风联合干燥技术能在较短的干燥时间内较大程度地脱除豆渣水分,是一种较佳的豆渣干燥工艺,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木材特种干燥技术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文系统介绍了除湿干燥、真空干燥、太阳能干燥、炉气干燥、微波干燥等木材特种干燥方法的发展现状 ,提出将来木材特种干燥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的联合干燥 ,如高温双热源除湿干燥与太阳能组合干燥技术、木废料能源联合干燥、除湿干燥中利用热压蒸汽余热等  相似文献   

12.
在2 450 MHz频率功率为500、700、900 W的微波处理条件下,分别对铺料厚度为2、4、6 mm的红枣浆样品进行干燥处理,考察了红枣浆粉体化过程中的微波干燥特性。并与100、110、120℃下各相同红枣浆样品的热风干燥结果进行了比较。采用指数模型(Lewis)、单项扩散模型(Hustrulid and Flikke,HF)和Page模型分别对红枣浆样品的水分比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微波干燥的红枣浆样品升温快速,可有效地提高干燥速率,节约干燥时间和干燥能耗,但是热风干燥较好地保持了物料的固有结构,且干燥后的红枣粉吸湿性较好,色差较小。Page模型对于红枣浆样品的热风、微波薄层干燥过程均可以进行较好地拟合。  相似文献   

13.
低氧热泵干燥技术是采用其他气体,如二氧化碳和氮气等代替常规空气作干燥介质,密闭循环系统进行低氧环境的气调干燥加工。该技术提升干燥品质,节约能耗,提高干燥效率,有效解决氧敏性、热敏性物质的干制问题,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低氧热泵干燥技术中不同气体作干燥介质的物性研究、对干燥品质特性的影响、相关装置的研制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4.
蚕茧干燥配温工艺,是根据蚕茧干燥规律,遵循前高后低的原则,而关键在于恰当地把握各温度段的持续时间。研究认为:目前条件下,直干工艺总历时在4.5~5.0h为宜,其中各温度段的持续时间比应为:预热升温段占19.3%,105℃段占22.5%,100℃及每5℃降差后的各段,分别为:13.5%、13.1%、9.8%、10.7%、7.0%和4.1%;二次干配温应按烘次分设,其中头烘总需2.5h左右,又:预热升温段占31.3%,105℃段占36.7%,100℃段占22%,95℃作机动,以半干茧出灶烘率适宜为度,二烘共用3.0~3.5h,预热升温段占25%,90℃段占24.4%,85℃及以下各段分别为12.2%、13.9%、13.9%、6.7%和2.8%。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桦木小径原条干燥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通过对桦木小径材物理性质与百度条件下干燥缺陷的分析与试验,制定出了桦木小径原条的试验干燥基准.试验结果表明,长50cm以下,径级8cm以下的桦木小径原条的干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制干工艺对新疆主要制干葡萄品种无核白和无核白鸡葡萄干燥特性的影响,为新疆葡萄干燥工艺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晾干和晒干干燥过程中的水分变化规律进行数学分析,研究葡萄的干燥特性。【结果】晒干工艺葡萄的失水速率高于夜间,葡萄干燥过程中白昼失水速率是夜间的2.00~6.14倍。干燥初期晒干工艺条件下无核白鸡心葡萄失水速率是晾干的1.21~3.12倍。葡萄果实干燥模型宜选用Page模型,晒干工艺条件下葡萄果实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分别是晾干工艺的3.14和3.18倍;无核白鸡心葡萄果实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高于无核白葡萄,晒干条件下无核白鸡心葡萄和无核白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分别为6.023 16×10-8 和2.615 45×10-8 m2/h;晾干条件下2种葡萄果实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分别为1.892 12×10-8 和8.308 75×10-9 m2/h。【结论】2种干燥工艺下,白昼的干燥速率显著高于夜间,得到了不同干燥工艺和不同葡萄品种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恒温与分段变温两种滚筒干燥方式对烤烟叶丝干燥效率与香味品质的影响,为烟叶原料的分段变温滚筒干燥工艺优化和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烤烟中部烟叶C2F为原料,采用滚筒干燥试验装置,对比分析恒温与分段变温两种滚筒干燥方式对烤烟叶丝干燥效率、石油醚提取物和香味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相对于恒温低温干燥(110℃),采用前段高温后段低温的分段变温滚筒干燥方式能有效缩短干燥时间,脱水速率提升5%~15%.两种干燥方式下,叶丝中香味成分总量及石油醚提取物、棕色化反应产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均随干燥筒壁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相对于高温恒温干燥(120~140℃),分段变温干燥更有利于石油醚提取物的保留,香味成分总量最高可提高12%,其中以120/110℃分段变温滚筒干燥方式的烤烟叶丝香味成分总量及石油醚提取物、棕色化反应产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最高.[结论]与恒温滚筒干燥方式相比,120/110℃分段变温滚筒干燥方式可有效兼顾烤烟叶丝的干燥效率与香味品质,可在烤烟实际干燥加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传统葡萄干燥工艺对葡萄果实干燥特性及水分扩散系数的影响,为新疆葡萄制干干燥理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晾干和晒干两种传统的制干工艺制干,分析制干工艺对葡萄干燥特性及水分扩散系数的影响,建立干燥动力学模型。【结果】晒干工艺条件下,环境中的最高温度显著高于晾干环境中温度,最低温度低于晾干环境中最低温度。晒干条件下,葡萄果实的干燥速率高于晾干方式。通过对4种模型的拟合分析,Page模型是最符合葡萄干燥的模型,决定系数R2值最大,卡方检验值χ2和均方根误差R2均值最小,分别为0.998 2、8.55×10-4和0.001 5。通过有效水分扩散系数计算,晒干和晾干工艺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分别为2.036 25×10-8、6.468 8×10-9,晒干工艺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明显大于晾干方式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结论】Page模型可以有效的阐述传统葡萄会干工艺条件下葡萄果实水分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厚度3mm和5mm的铁杉、椴木、拟赤杨三种木质装饰薄板的干燥特性和干燥工艺,筛选出了较优的干燥基准。试验结果表明:薄板的变形与温度、薄板的终含水率和薄板尺寸有关。同等情况下,温度越高,薄板变形越大;薄板的终含水率越低,其变形程度越大;薄板的厚度越小越易发生变形,薄板的宽度越大,其变形程度越大,长度对变形的影响不是很大;加压可明显减小总变形值,通过薄板局部加压和喷蒸联合处理可有效控制装饰薄板的干燥质量。  相似文献   

20.
除湿干燥中临界除湿状态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提高除湿效率、减少除湿干燥纯耗, 该文阐述了木材除湿(热泵)干燥系统中的空气流程和状态变化. 从湿空气热力学分析的角度,提出一定制冷量和含湿量状况下,湿空气除湿效率为零的临界焓值的概念;指出除湿效率大于零的必要条件及提高除湿效率的途径;进而由临界焓值的概念在湿空气的焓-湿量图上绘出了不同露点温度下的临界干燥曲线,并划分出除湿区,为预测除湿效率与除湿量以及除湿机的优化控制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