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为了探索柿果在采后软化过程中α-淀粉酶和Cx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以国内主栽涩柿品种"磨盘柿"为研究材料,对磨盘柿采后贮藏过程中果肉硬度与α-淀粉酶和Cx纤维素酶活性以及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随着柿果硬度的降低,α-淀粉酶活性呈逐渐上升的趋势,Cx纤维素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蛋白质含量呈总体上升的趋势。当柿果硬度小于2.00 kg/cm2时,α-淀粉酶活性最大[为3.214 mg/(g.min)],Cx纤维素酶活力达最小值(0.314 U/mg),蛋白质含量达最大值(为0.927μg/mg)。[结论]该研究为柿子采后的保鲜处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15年生华农本地早为材料,研究了5种调控措施对柑桔树的3种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和芽的试验结果是一致的。6-BA和GA3程度不同地提高了α-淀粉酶活性;PDJ—B、PP333和环割程度不同地降低了α-淀粉酶的活性;6-BA和GA3大多数情况下显著地降低了APP活性,PP333和环割,总的来说提高了APP活性,PDJ—B规律性不强;6-BA和GA3都不同程度地抑制了POX活性、PDJ—B、PP333和环割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POX活性;PP333、环割和PDJ—B不同程度上有提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趋势,GA3大多数情况下降低了可溶性蛋白质含量,6-BA在前期(10月)提高了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而后期则降低了含量;此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10月中旬、11月中旬的两次低峰,可能与花芽分化消耗有关。  相似文献   

3.
菊花花芽分化过程中芽和叶片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个切花菊品种"神马"和"万盛"为材料,研究菊花花芽分化过程中芽和叶片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未分化期,无论是早花品种"神马"还是晚花品种"万盛"芽中的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淀粉含量与叶片相比,无显著差异,但在花芽分化过程中,两品种芽中的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淀粉含量迅速增加,并始终保持高于叶片的水平,而且"神马"的芽和叶片中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始终高于"万盛"。说明较高含量的碳水化合物有利于菊花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西藏野生大麦籽粒品质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变异,分别测定了76份西藏野生大麦在杭州、武汉2地的β-淀粉酶活性、β-葡聚糖和蛋白质组分含量.研究结果表明:籽粒β-淀粉酶活性、β-葡聚糖和蛋白组分含量均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杭州2006—2007年度种植条件下的β-淀粉酶活性均值和变异幅度最高,且β-淀粉酶活性和β-葡聚糖含量的变异系数和变化趋势恰好相反;4种蛋白质组分中,醇溶蛋白含量与β-淀粉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结果明确了西藏野生大麦品质性状变异对于栽培大麦麦芽品质性状改良和功能食品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地被菊露地越冬期间的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地被菊(Dendranthema×grandiflorum Kitamura)‘紫勋章’品种为植物材料,对其在北京秋冬季自然降温过程中叶片、脚芽、根进行测定分析,并运用相关分析法对各生理指标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露地越冬过程中,地被菊的根系活力随温度缓慢下降;叶片、脚芽的相对含水量及根的含水量随温度降低而下降;叶片、脚芽的SOD、CAT酶活性总体呈升降趋势,POD则相反,而根的酶活性只在突然降温的短期内及1月份出现显著变化,总体受低温影响较小;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脚芽和根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总体呈升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地被菊的抗寒性与相对含水量、SOD、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根系活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以地被菊(Dendranthema×grandiflorum Kitamura)‘紫勋章’品种为植物材料,对其在北京秋冬季自然降温过程中叶片、脚芽、根进行测定分析,并运用相关分析法对各生理指标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露地越冬过程中,地被菊的根系活力随温度缓慢下降;叶片、脚芽的相对含水量及根的含水量随温度降低而下降;叶片、脚芽的SOD、CAT酶活性总体呈升降趋势,POD则相反,而根的酶活性只在突然降温的短期内及1月份出现显著变化,总体受低温影响较小;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脚芽和根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总体呈升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地被菊的抗寒性与相对含水量、SOD、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根系活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糯玉米颖果的发育规律,采用常规测定方法研究糯玉米颖果的鲜重、干重变化及其淀粉、蛋白质、可溶性糖、脂肪的积累动态,借助扫描电镜观察淀粉粒的形态.鲜食糯玉米最适宜的采收期为授粉后25~30天;颖果中的淀粉含量前期增加较快,授粉20天后增加缓慢;蛋白质含量先急剧降低后缓慢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脂肪含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籽粒鲜重与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r=0.915**)和负相关(r=0.961**),淀粉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985**).角质胚乳淀粉粒排列紧密,积压呈"足球状";粉质胚乳淀粉粒排列疏松,呈多面体状.  相似文献   

8.
采用三段式烘烤工艺,研究特色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不同部位叶片烘烤过程中蛋白酶、淀粉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在烘烤过程中呈上升→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多酚氧化酶活性则随着烘烤时间的推移总体呈下降趋势。从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变化规律看,通过适当延长烘烤变黄时间、调控变黄相对湿度,有望达到适当降低烤后烟叶淀粉含量及上部叶蛋白质含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小麦α-淀粉酶活性测定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凝胶扩散法、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和降落值法分别测定小麦α-淀粉酶活性,对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虽然3种方法都可以测定α-淀粉酶活性,但是凝胶扩散法与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的结果存在显著的曲线相关,直线性相关不显著,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与降落值法的结果呈极显著负线性相关。通过比较研究,认为降落值法是测定大量样品α-淀粉酶活性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0.
浮萍休眠体形成过程中的淀粉积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萍NJ016为对象,研究浮萍休眠体形成过程中叶状体、休眠体中的淀粉、叶绿素含量及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α-淀粉酶、β-淀粉酶活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浮萍休眠体形成初期,AGPase活性先明显增加后逐渐下降,较未经脱落酸处理的叶状体其活性下降99.8%;浮萍休眠体形成过程中,α、β-淀粉酶活性受到不同程度抑制,α、β-淀粉酶活性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含量下降明显,叶绿素a/叶绿素b值呈增加趋势。因此,浮萍休眠体形成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抑制淀粉的降解进行淀粉积累。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辣椒黄绿苗胞质雄性不育系YBM-A6、保持系YBM-B6及96-140绿苗的花蕾和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SOD、POD、CAT活性变化。结果表明:YBM-A6花蕾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明显少于保持系,且呈减少趋势,而不育系YBM-A6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变化趋势与保持系YBM-B6及96-140变化趋势相同;YBM-A6花蕾及叶片CAT活性均低于其保持系;SOD和POD活性则高于其保持系。说明上述物质含量和酶活性变化可能与黄绿苗胞质雄性不育系YBM-A6的不育有关。  相似文献   

12.
对茎芥菜胞质四倍体不结球白菜雄性不育系4x MtCMS及其保持系不同发育阶段的花蕾、花和薹叶生理生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x MtCMS花及花蕾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均显著低于相应保持系;而丙二醛(MDA)含量高于保持系,为保持系的1.72倍;花蕾中SOD活性4x MtCMS高于保持系;除大花蕾中4x MtCMS CAT活性显著低于保持系外,其它花蕾中POD、CAT活性均是4x MtCMS高于相应保持系;4x MtCMS薹叶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与保持系无显著差异,MDA含量、POD、SOD、CAT活性4x MtCMS均低于保持系;POD、SOD、EST同工酶电泳结果显示4x MtCMS与保持系间存在8条差异带,保持系同工酶酶谱条带比4x MtCMS丰富。  相似文献   

13.
萝卜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的生理生化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萝卜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为试材,测定了不同发育时期叶片、花和花蕾中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超氧阴离子以及SOD、POD、CAT的活性。结果表明,盛花期花蕾和花朵中,不育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的含量均低于保持系,丙二醛和超氧阴离子含量高于保持系,SOD、POD和CAT酶活性变化与萝卜的雄性不育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进一步研究棉花的生长机理。[方法]检测百棉1号在正常生长条件下2个时期(苗期和花期)3个时间点(苗期的六真叶时、八真叶时和花期)不同部位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POD和α-淀粉酶同工酶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POD和CAT活性在根中均随苗期的推进呈下降趋势,叶的活性与之相反;在不同器官中,叶POD活性和蛋白含量最高,根CAT活性最高,POD和α-淀粉酶同工酶谱显示器官差异较明显,不同时期仅存在强弱差异。[结论]百棉1号生长期不同部位不同时期酶活性有显著差异,可溶性蛋白含量也存在器官和时间差异性。并首次报道了根部的POD和CAT的活性变化随苗期的生长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楸树生长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选择古楸树无性繁殖材料,对不同年龄及部位的楸树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随楸树年龄增加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SOD活性及POD活性随年龄增加不断上升。300年生冠部较3年生冠部叶绿素减少了23.89%,可溶性蛋白减少了72.81%,可溶性糖减少了58.71%,SOD活性增加了26.82%,POD活性增加了139.69% 。2)位置效应方面,根萌条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及POD活性低于冠部叶片,而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则高于冠部。其中,叶绿素在300年生叶片根、冠部差异最大,冠部是根部的1.99倍;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和SOD活性均在3年生楸树叶片根、冠部差异最大,根部较冠部分别增加了12.11%、21.28%、28.51%。POD活性则在15年生处差异最大,冠部是根部的1.71倍。综上所述,300年生楸树叶片抗性较高,且具有明晰的遗传背景,是培育优良楸树较佳的无性繁殖材料。根部枝条相对于冠部枝条生理年龄较小,且300年生根部和冠部叶片可溶性蛋白和SOD含量没有显著差异,根部枝条是无性繁殖材料选择的较佳位置。  相似文献   

16.
以大兴安岭地区3种立地类型(山地、水湿地、塔头草甸)中的笃斯越桔为试材,通过分析不同年龄笃斯越桔的叶片、枝条有机营养(可溶性总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特性、其与新梢生长之间的关系,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下,笃斯越桔基生枝、叶片中有机营养的分布规律;有机营养与笃斯越桔植株衰老、更新、生长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1)笃斯越桔植株中,除叶片蔗糖质量分数略低于枝条蔗糖质量分数外,其余有机营养质量分数(可溶性总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均在叶片中较高。(2)立地类型对笃斯越桔有机营养质量分数影响显著。除蔗糖质量分数在山地类型中较高外;可溶性总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均在山地类型较低。(3)笃斯越桔叶片和枝条的蔗糖、可溶性总糖、淀粉质量分数均在3年(S2)~5年(S4)生枝时期较高。笃斯越桔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在年龄较大的枝条中较高;枝条的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在年龄较大的枝条中较低。(4)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笃斯越桔新梢生长量与枝条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蔗糖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5)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条件下,新梢生长量与枝条年龄、叶片可溶性总糖质量分数/淀粉质量分数有关,且与枝条年龄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张小红  鄢铮 《农学学报》2021,11(11):71-75
通过对叶片氮代谢及氮含量与代谢相关酶活性之间相关性的分析,以及果实品质与产量的测定,探讨防落素(PCPA)在大棚栽培无籽西瓜生产上的适用浓度,为其在无籽西瓜上的应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在始花期、盛花期和幼果期喷施PCPA溶液(质量浓度分别为0、10、20、40 mg/L),分别测定不同处理的无籽西瓜叶片可溶性蛋白、总氮含量和代谢相关酶(GS、NR、GDH)活性、果实品质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1)随着PCPA溶液浓度的提高,叶片总氮、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GS、NR和GDH活性的变化趋势均为先升后降。PCPA浓度为20 mg/L时促进效果最明显,叶片可溶性蛋白、总氮含量以及GS、NR和GDH活性等指标值均为最高,且均极显著高于CK;PCPA浓度为40 mg/L时,叶片可溶性蛋白、总氮含量以及GS、NR和GDH活性均急速降低,各项指标值均极显著低于10、20 mg/L处理。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无籽西瓜叶片总氮含量与GS、NR和GDH活性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2)在所有处理中,20 mg/L处理的果实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均极显著高于CK。PCPA在大棚栽培无籽西瓜生产上的适用浓度为20 mg/L。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棉长管蚜危害对苗期棉花生理生化及其防御酶的影响。【方法】 设置初始密度为5、10和15头/株,接在棉苗第2片真叶上,分别危害1、2、3 d,待危害结束后,取棉苗真叶,依次测定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 棉花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棉长管蚜危害密度有较大关系,且均随着棉长管蚜危害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中10和15头/株棉长管蚜危害3 d后棉花叶片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棉花。棉花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与棉长管蚜的取食没有显著的相关性,10和15头/株棉长管蚜危害3 d后的棉花叶片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棉花。棉长管蚜危害1和2 d时,棉花叶片中MDA含量随着棉长管蚜密度的增大而提高,在危害3 d后,10和15头/株棉长管蚜危害的棉花叶片中MDA含量差异不显著,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棉花。15头/株棉长管蚜危害1和2 d的棉花叶片中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棉花,而取食3 d后的棉花叶片中CAT活性与5和10头/株棉长管蚜危害的棉花差异不显著,但均高于对照组棉花。10和15头/株棉长管蚜危害2和3 d的棉花叶片中POD和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5头/株棉长管蚜危害的棉花,同时5头/株棉长管蚜危害3 d时棉花叶片中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棉花。【结论】 棉长管蚜的取食可以改变棉花体内与营养代谢和细胞渗透压调节相关物质的改变,并诱导其相关防御酶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19.
刘晓辉  杨明  任敬民  文素珍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6997-16999
[目的]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可食花、可食果、可观花3类不同用途的8种树叶片进行了研究。[方法]测定了抗逆性、糖类、营养物质3个方面9个指标。[结果]可食果树叶片黄酮含量高,可食花树叶片VC含量高。可食花、果树叶片中糖类含量在叶脉和叶中部多,SOD和营养物质在叶肉中多。可观花树叶片黄酮、蛋白质含量在新叶中高,SOD、VC、叶绿素在叶肉中高,可溶性糖含量在叶脉中高,还原糖和总糖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老叶中高。[结论]参试的8种叶片中龙眼树叶片基部SOD最高,芒果树新叶中黄酮和叶中部还原糖含量最高,黄槐树叶肉中VC含量最高,紫荆花树叶脉中蛋白质和叶中部叶绿素含量最高,桂花树叶脉中可溶性糖和总糖含量均最高,水石榕老叶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油茶花器官形成过程花芽与叶片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Camellia oleifera)花器官形成和花的开放过程是油茶花芽分化的结果,也是油茶产量形成的重要基础。通过对花器官各个发育阶段的春梢各部位器官(上叶、下叶和花芽)生理生化分析,以了解花器官发育的生理生化变化特征,为探讨花器官形成机制、自交可育性、花期变化以及油茶优质高产及多花不多产现象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花芽中可溶性蛋白比叶片中高,在花开放时达到最高;叶片中可溶性总糖、蔗糖及果糖均比芽中高,在花开放时春梢各部位器官中可溶性总糖达到最高,此时蔗糖与果糖含量则最低,叶片中蔗糖与果糖含量最高则在花苞膨大中期,花芽在花苞膨大前期达到最高;春梢各部位器官內源激素在花瓣形成前叶片中含量高于花芽中,此后到雌雄蕊成熟前则叶片中含量低于花芽中,而后花芽发育3个阶段叶片中含量表现为"高于—低于—高于"花芽中,花芽中各类激素在子房和花药形成期含量相对较高,叶片在花芽成花转变期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