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测定了4种不同成熟度果实(青桑葚、微红桑葚、微青桑葚、红桑葚)和3个不同部位(桑叶、桑枝及桑白皮)干燥样品的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75种化合物,青桑葚、微红桑葚、微青桑葚、红桑葚、桑叶、桑枝、桑白皮中各鉴定出32、38、30、41、38、21、21种,烯烃类、酮类、醇类及醛类为桑中主要香气成分;4种不同成熟度果实和3个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均有异同,但均含有芳樟醇(Linalool)、乙酸芳樟醇(Linalylacetate)、己醛(Hexanal)、D–柠檬烯(D–Limonene)、壬醛(Nonanol)和叔丁基对甲酚(ButylatedHydroxytoluene),且含量较高;相比于以前的研究方法,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的方法操作方便,且能够鉴定出桑中更多的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2.
以波姬红无花果为试材,比较了3个不同成熟时期果实品质及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9月成熟的波姬红单果质量最大,为68.82 g,10月成熟的波姬红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18.5%;经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分析可知,8月成熟果实中挥发性成分有34种,9月成熟果实中挥发性成分有28种,10月成熟果实中挥发性成分有25种,8、9、10月成熟果实中苯衍生物相对含量均最高。研究结果可为无花果品质调控及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渝产酸橙果实生长及有效成分积累动态规律,为确定川枳实、川枳壳适宜采收时期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定株取酸橙不同时期果实样品,测定其中辛弗林和柚皮苷含量。[结果]随着酸橙果实的生长,其重量、纵横径不断增加。前期折干率高,6月中旬以后,折干率降低。酸橙辛弗林含量随着果实生长而降低,7月以后降到0.3%以下,辛弗林产量以6月中旬时最大;酸橙柚皮苷含量先增大后减小,在6月中下旬时达到最大,7月下旬之后显著下降,柚皮苷产量7月中旬时达到最大值。[结论]渝产酸橙采收枳实以6月中旬前为宜,采收枳壳应在7月中旬前后最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新疆伊犁地区新源县交吾托海野果林原生境内的新疆野苹果花芽分化过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花芽形态分化始于6月下旬,整个花芽分化过程约持续70 d,经历了未分化期、分化初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及雌蕊原基分化期6个时期,花芽分化各时期有重叠现象.6月22日之前基本处于未分化期;分化初期集中在7月初;萼片分化期开始于6月下旬,集中在7月中旬;花瓣分化始于7月初,集中在7月下旬;雄蕊分化期也始于7月初,集中在8月中旬;雌蕊原基分化期始于7月下旬,集中在8月中上旬;至9月初花芽全部进入雌蕊分化期.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荣成市苹果园主要害虫发生情况,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采用5点随机取样法和诱捕器、黄色黏虫板对苹果园主要害虫发生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每年有3个发生高峰期,分别在4月中旬、6月下旬和9月下旬;桃小食心虫每年有2个发生高峰期,分别在6月中下旬和9月初;苹小卷叶蛾每年有3个发生高峰期,分别在6月上旬、8月上旬和9月下旬;金纹细蛾每年有5个发生高峰期,分别在在5月上旬、6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下旬和9月下旬;苹果黄蚜每年有2个发生高峰期,分别在6月中旬和7月下旬。本次调查结果明确了荣成市苹果园5种主要害虫的发生动态,为苹果园主要害虫的及早预测和药剂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1发生规律美洲斑潜蝇在保护地种植条件下通常有2个发生高峰期,即春季-初夏和秋季。露地出现6~7次蝇峰,大约在5月中旬、6月中旬、7月上旬、8月下旬、9月下旬和10月上旬,尤其以6-7月蝇量最多。在整个生长季节,蝇量始终未中  相似文献   

7.
桤叶唐棣引种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5 a的引种试验研究表明:桤叶唐棣(Amelanchier alnifolia)在吉林省4月中、下旬-5月上旬萌动;4月下旬-5月中旬展叶;高生长期4月下旬-5月中旬开始,7月上、中旬结束,70 d左右;速生期为5月份;地径生长5月中旬-8月下旬或9月上旬,120-140 d,高峰期6-8月份;开花期10 d左右,一般5月上、中旬开花,中下旬结束;果实期30 d;8月上旬形成顶芽,9月下旬落叶。在吉林省各试验区表现出较强适应性,生长良好,在吉林市松花湖地区,5年生开花结果达100%。Lee3、Northline、Smoky、Thressen 4个品种平均公顷产量、单果质量、单果果径与原产地无显著差异,可以确定其为适宜推广的优良品种,可在吉林-通化半山温凉湿润区、集安岭南温暖湿润区和延边盆地温凉区大量引种栽培建园发展。  相似文献   

8.
该文调查了山东省青岛地区苜蓿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及变化情况,采用模糊聚类法和最优分割法对苜蓿田节肢动物群落、害虫群落和天敌群落的时间和数量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苜蓿田节肢动物群落随时间有明显的差异性和规律性。节肢动物群落可以聚为4类,害虫群落可聚类5类,天敌群落可聚为4类,并且分析了各类群落的特征。最优分割法将田间节肢动物群落划分为4月,5月,6月,7月上旬至8月上旬,8月中旬至9月下旬,10月上旬至10月中旬,10月下旬7个阶段;害虫群落划分为4月,5月上旬至5月中旬,5月下旬至7月上旬,7月中旬至8月中旬,8月下旬至9月中旬,9月下旬至10月中旬,10月下旬7个阶段;天敌群落划分为4月上旬至6月上旬,6月中旬至9月下旬,10月上旬至10月下旬3个阶段,并对各时间段内的害虫与天敌的发生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覆地膜对早熟白肉硬溶质桃风味品质的影响机制,以鲁星油桃和春雪桃果实为试材,进行果园覆盖地膜处理,采用静态顶空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其果实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覆膜鲁星果实检测到38种挥发性成分,含24种特征香气成分,对照鲁星果实检测到39种挥发性成分,含23种特征香气成分,覆膜和对照春雪的果实均检测到42种挥发性成分,各含有22和23种特征香气成分;覆膜使2个品种果实1-己醇、己醛、安息香醛、乙酸丁酯、乙酸-2-甲基-1-丁酯、乙酸己酯、γ-癸内酯、δ-癸内酯、γ-十二内酯,以及春雪果实中里那醇等特征香气成分的对数香气值显著降低,降低了2个品种果实的香味嗅感;2个品种果实挥发性成分均为醇、醛、酯、内酯、萜和酮类,鲁星、春雪分别以内酯和酯类含量较高;2个品种覆膜处理的果实醛类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醇、酯和内酯类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C6成分和酮类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覆膜春雪的果实萜类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而对鲁星影响不显著。覆膜使决定春雪桃和鲁星油桃果实香味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0.
通过1996-1998年对果实横径和重量的测量和统计发现,11月中旬Peng柑采收时的果实大小可由7月中旬或8月下旬的果实横径来估测,建立了两个时点间果实横径的回归方程。根据回归方程确定7月中旬的疏果阈值为果实横径2.0cm,8月下旬3.8cm。或根据每666.7m^220.5-3t的目标定量,确立了每666.7m^2留果指标为20000-24000个。并用疏果指标进行疏果试验,产量未减,而显著提高了果实等级。  相似文献   

11.
2006年,于山西的侯马、长治、交城、祁县、太原,在Steiner诱捕器内加T,Cue,Me诱剂诱集各种实蝇,监测山西境内实蝇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三点棍腹实蝇(Dacus(Callantra)trimacula(wang))和具条实蝇(Bactrocera(Zeugodacus)scutelltat(Hendel))是山西的优势实蝇种群,各诱集点两种实蝇种群动态基本一致,每年的6月底7月初由南到北相继发生,高峰期出现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中旬,种群消退结束于9月底到10月上旬。两种实蝇一年发生一代,种群羽化整齐。  相似文献   

12.
齐口裂腹鱼鳃表面结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扫描电镜观察齐口裂腹鱼鳃表面结构 ,发现齐口裂腹鱼鳃的鳃弓、鳃丝、鳃小片上皮细胞表面均具有隆起的微脊 ;微脊形态特征随在鳃上分布部位不同而不同 ,与其他硬骨鱼比较有较大差异 ;鳃小片上皮细胞表面结构与其呼吸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对太行菊和芙蓉菊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行菊和芙蓉菊减数分裂过程基本正常,为同时型胞质分裂.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基本构型为9个二价体,其中太行菊和芙蓉菊每个花粉母细胞(PMC)平均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为005Ⅰ+892Ⅱ+003Ⅳ和004Ⅰ+861Ⅱ+002Ⅲ+017Ⅳ;部分花粉母细胞后期Ⅰ和后期Ⅱ及末期Ⅰ和末期Ⅱ发现有染色体桥、落后染色体、微核及不同步分裂等减数分裂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田间施药方法,研究了施用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3,4-dimethylpyrazolephosphate,DMPP)对冰箱贮藏条件下小青菜可食部分硝酸盐、维生素C(Vc)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施与不施DMPP2种处理小青菜硝酸盐含量呈现先降低后略有升高的趋势,Vc含量呈降低的趋势;DMPP在贮藏前期能够有效地降低硝酸盐含量,延缓Vc含量的降低。贮藏2d后,DMPP处理小青菜硝酸盐、Vc含量分别降低了74.4和9mg·kg-1,而对照处理分别降低了54.4和50mg·kg-1,处理间硝酸盐、Vc降幅差异均达5%显著水平。贮藏2~4d中,DMPP处理硝酸盐、Vc含量分别降低了20.1和91mg·kg-1,而对照处理分别降低了144.7和84mg·kg-1,处理间硝酸盐含量降幅差异达5%显著水平。贮藏4~6d中,对照处理硝酸盐含量升高了60.6mg·kg-1,DMPP处理升高了76.2mg·kg-1,Vc含量分别降低23和117mg·kg-1,且处理间降幅差异达5%显著水平。蔬菜贮藏时间不要过长,以不超过4d为宜。  相似文献   

15.
在观察叶甲科昆虫生物学特性的工作中,我们曾发现过鸡血藤黄叶甲 Gonioctena fulva(Mots)伪胎生的生殖方式,即每次生殖时,常先产一粒卵,再胎生出幼虫。1984年初夏,又发现同一属的十三星角胫叶甲 Gonioctena tredecimmaculata(Jacoby)营胎生生殖,这种生殖方式在叶甲科中是少见的。为此,我们于1984—1985年对其生物学特性作了较系统的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对映异构体的生物活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新方法精制脱落酸(ABA)异构体试样,改变以往靠光学离析法分离racemic型(SR)-(±)-ABA,提高了(S)-(+)-ABA与(R)-(-)-ABA两镜像体纯度。抑制生长试验和残留量分析结果表明:天然型(S)-(+)-ABA活性,显着高于非天然型(R)-(-)-ABA或(SR)-(±)-ABA活性。抑制莴苣种子发芽50%的活性强度(S)-(+)-ABA约是(R)-(-)-ABA的5倍,(SR)-(±)-ABA介于二者之间。抑制萝卜下胚轴生长试验,最显着有效期2~6天,(6天后差异渐小,8日甚微),生理作用期约为一周,(S)-(+)-ABA活性是(R)-(-)-ABA的3.6倍。差异原因可能是两异构体分子立体结构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7.
茶园小绿叶蝉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调查茶园中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发现,小绿叶蝉是茶园主要害虫。小绿叶蝉在4、7月份有两个发生高峰。根据该虫害的生物学习性,采取了强采及植物源药剂相结合等方法,起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北五味子栽培区域无霜期短的特点,把秋季施肥由过去果实采收后(9月中下旬)提前到采果前(8月中下旬)进行,并实行腐熟有机肥和速效性氮钾肥合理配比混合施用,使翌年的结果株率由过去的39.68%~55.56%提高到88.89%~96.43%,产量提高了1.5~2.2倍。秋季施肥技术的改进,在实现丰产稳定目标的同时,也取得缩短果园管理周期,减少田间管理用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快速冷凝Al_(47)Cu_(25)Fe_8Mg_(20)合金粉末。在淬火态粉末中,发现并确定了四个晶体相,在800℃热处理的粉末中,观察到了F型二十面体准晶相。  相似文献   

20.
方静  周毅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5,13(2):218-220,T001
本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齐口裂腹鱼肠粘膜上皮的超微结构,并对肠粘膜上皮 的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内分泌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的形态作了较为 详细的描述,对其功能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