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秸秆固体成型燃料与颗粒饲料的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为研究剩余秸秆的能源和饲料2种转化利用途径,对秸秆固体成型燃料和颗粒饲料性能和用途、加工原料和工艺过程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秸秆固体成型燃料和颗粒饲料的原料成分、工艺路线和工况均不同,对成型设备的磨损不同,秸秆固体成型燃料的生产工艺路线较短,工况较复杂,关键部件达不到设计使用寿命,增加了维修成本。为缩短秸秆固体燃料成型机设计周期,可借鉴颗粒饲料使用的环模式成型机的成型原理进行结构和部件的优化。因此,颗粒饲料成型机不能直接生产秸秆固体成型燃料,需对关键部件加以改进,并建议秸秆分级利用以适应饲料和燃料的不同用途。  相似文献   

2.
重庆山区玉米秸秆丰富,但多被焚烧,造成资源浪费。青贮发酵能够利用现有的秸秆发酵成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青贮饲料,目前青贮添加剂已被广泛应用到秸秆青贮中,本试验为探讨不同化学、生物添加剂对重庆山地玉米秸秆青贮料品质的影响,找出最佳青贮添加剂种类及剂量。本试验以重庆高山地区的不带玉米果穗的玉米秸秆为原料,进行甲酸、EM菌和纤维素酶不同添加剂量的青贮饲料发酵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青贮过程中添加甲酸、EM菌、纤维素酶可有效改善青贮饲料品质和营养价值,其中以混合添加EM菌和纤维素酶、添加3 mL/kg甲酸效果最佳,pH分别为4.33、4.28,乳酸含量分别为3.27%、4.06%,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99%、2.34%,其青贮饲料感官评定都为优。这两种处理方法可获得较理想的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可改善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可作为重庆山区玉米秸秆青贮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业的发展,越南秸秆资源总量不断增加。但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程度较低,产业化发展滞后,秸秆焚烧而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高温热裂解生物质炭化与生物质农业应用成为秸秆资源化的新方向。笔者以越南广宁省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走访农村并发放调查问卷,采集农业废弃物利用信息,特别是资源化利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而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估算农户规模水稻秸秆生产生物质炭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农户秸秆炭化收益最高可达1275元/(hm2·a),生物质炭的碳交易收益可达117元/(hm2·a)。笔者还分析了农业废弃物制成生物质炭对环境和社会的效益,以期为越南乃至东盟国家秸秆炭化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与生物质炭产业发展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山西省土壤Pb2 +污染问题,为了选择一种环保及可循环利用的生物质材料。以农业废弃物小麦秸秆和花生壳制备而成的生物质炭为材料,通过平衡吸附法确定影响吸附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当Pb2+初始浓度为200 mg/L时,生物质炭添加量为8 g/L,pH值3~7,25℃条件下震荡360 min,为最适吸附条件,吸附效果最好,吸附量达24.85 mg/g,去除率达99.38%。该种生物质炭对Pb2 +的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R2分别达0.9994和0.9985。本研究表明,用小麦秸秆和花生壳制备而成的生物质炭在一定条件范围内对Pb2+具有良好的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5.
简要分析农业秸秆的处置方式及资源化利用概况,介绍我国以天然生物质秸秆为原材料在废水处理剂方面的应用状况,分析典型农业秸秆的应用优势以及实施工业化生产所取得的理论支持数据,并对农业秸秆在水处理剂领域的应用方向、发展问题及产业化前景进行剖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简要分析农业秸秆的处置方式及资源化利用概况,介绍我国以天然生物质秸秆为原材料在废水处理剂方面的应用状况,分析典型农业秸秆的应用优势以及实施工业化生产所取得的理论支持数据,并对农业秸秆在水处理剂领域的应用方向、发展问题及产业化前景进行剖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秸秆还田是一种受政府和科学界鼓励的农业生物质循环处理方式,但近年来秸秆田间焚烧日益严重。为了解秸秆还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以河南省产粮大市——商丘市为研究对象,随机走访该市部分村庄,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采集秸秆还田实施情况及问题的相关信息,并进行了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92.5%的受访农户实行了秸秆还田,但70.8%的受访农户认为秸秆还田会加重病虫害,50%以上的受访者提出秸秆还田后需要多打药才能保证产量;愿意秸秆直接还田的农户只占调查农户的50%。目前部分农户已经采用秸秆生物质炭还田,其中多数(60%)农户认为生物质炭具有增产和减少病虫害的作用。调查分析还表明,影响秸秆还田意愿的主要因素是农户种植规模和是否以农为生,以农为生和种植规模较大的农户反映秸秆还田不增产并且需要多打药。从本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秸秆直接还田确实存在实际困难,迫切需要寻找秸秆处理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基于AHP和模糊评判的生物质秸秆发电的效益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农作物秸杆是世界第一大可再生资源,我国拥有量居世界首位。由于未高效合理利用,不仅浪费了可利用的宝贵资源,对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本文采用模糊数学的原理对生物质秸秆发电效益进行层次分析和综合评价,并从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评价秸秆发电项目的综合效益,结果显示,生物质秸秆发电综合效益较好。最后以国能望奎生物质秸秆发电有限公司为例说明秸秆发电的所带来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生物质炭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美玉(加甜糯)8号为试验材料,在光照培养条件下利用对照、500°C制取的竹叶生物质炭、烟秆生物质炭和小麦秸秆生物质炭进行萌发培养试验,分别对玉米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以及幼苗根系形态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对玉米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而不同生物质炭对玉米幼苗根系发育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竹叶、烟秆和小麦秸秆生物质炭对玉米根长抑制率分别为14.4%、59.7%和37.3%。本试验可初步得出结论:在生物质炭条件下,玉米种子萌发的敏感性比幼苗根系伸长小;而根系抑制率可作为生物质炭对植物毒性评估的一种良好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秸秆生产大国,每年约产生农作物秸秆8亿吨,这些秸秆除少部分用于饲料、还田和造纸外,大部分被废弃和焚烧,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更是恶化了环境。笔者经过多年研究,利用秸秆制成生物质炭粒,开辟了一条农作物秸秆利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孙体爱 《种子世界》2021,(12):0177-0179
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为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供了有利契机。农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资源,提高其资源化利用水平,可以变废为宝,实现循环再利用,一方面可以促进农业生产,保证农作物高产稳产,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生态环保压力,减少环境污染问题产生。本文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情况,从多个角度对当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为开发利用水葫芦生产优质青贮,本研究制作了水葫芦单贮和5种水葫芦玉米秸秆混合青贮(混贮),5种混贮的水葫芦︰玉米秸秆(质量比)分别为80︰20、70︰30、60︰40、50︰50和40︰60(简称为80︰20混贮等),并在单贮和各种混贮中设对照(CON)组、添加玉米秸秆绿汁发酵液(FGJC)组、添加水葫芦绿汁发酵液(FGJW)组、添加蚁酸(FA)组和添加四蚁酸铵(FOR)组。每个处理作2次重复,常温下贮存60d,开封后测定青贮的pH、干物质回收率(DMR)、气体损失率(GLR)、氨态氮(NH3-N)等指标。结果表明,4种添加剂在所有青贮中都有一定的添加效果,其中,FGJC组和FGJW组在80︰20混贮中的添加效果最佳;混贮的品质均优于单贮。调制水葫芦玉米秸秆混贮是开发利用水葫芦的一条极佳途径。  相似文献   

13.
由哈尔滨利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生物质压块机,是将农作物诸如秸秆、木屑、稻壳等压缩成型的现代化燃料,所生产的燃料产品密度大、燃烧值高、燃尽率可达96%,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特点。该机电机功率为20kW,生产能力为1200kg/h。  相似文献   

14.
随着作物产量水平的提高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我国秸秆等废弃物资源相对过剩现象变得更为普遍。以辽宁省彰武县为例,在辨别该地区主要农业产品生产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其秸秆等主要农业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现状,并探讨了秸秆等农业副产品进行生物炭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通过秸秆炭化前景的分析,可以看出,为了实现逐年降低秸秆焚烧比例、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最终实现零焚烧的目的,开展秸秆等农业副产品的生物炭化利用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添加生物质炭对Cd胁迫下生菜Cd吸收累积的影响,以生菜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在添加外源镉含量为3 mg/kg的土壤中分别添加0%、1%、2%、3%的生物质炭,待生菜收获后,测得土壤pH、有机碳、生菜产量、生菜体内Cd富集和转运情况及Cd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的数据。结果表明:添加生物质炭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P≤0.05),其中生物质炭添加量为3%,相比CK组土壤有机碳增加了35.14%~40.87%;添加生物质炭可以显著降低生菜Cd含量,尤其是3%量的生物质炭添加后,生菜叶Cd含量由0.79 mg/kg降低至0.44 mg/kg。生物质炭可以显著降低生菜中Cd的富集、转运系数,并使残渣态Cd含量增多,酸可提取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Cd含量显著降低。因此,生物质炭的施用对Cd污染土壤和生菜体内Cd的积累有显著的阻控作用,特别是生物质炭添加量为3%时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6.
近红外光谱法测定玉米秸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解玉米秸秆资源可转化碳水化合物物质基础,建立了玉米秸秆中纤维素及半纤维素近红外分析模型。利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NIRS)技术和化学计量学软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通过光谱采集,进行了近红外光谱模型预测及验证。探讨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玉米秸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的NIRS模型影响,获得理想分析模型,相关系数(R)≥0.909。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对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2.34%和2.13%,预测值与化学值误差较小。说明该模型可准确、快速并大量检测玉米秸秆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提高秸秆生物质资源利用率,促进生物质转化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秸秆生产大国,秸秆产量在我国农田生产总量中与粮食产量几乎平齐,甚至超过粮食产量。有关专家建议,未来可以通过中外技术交流,为中国秸秆产业创新提供技术、资本、资源的有效对接,更好地推进秸秆新技术新成果落地,促进秸秆产业的发展,让植物秸秆造福更多农民。秸秆产业是生物质能源新亮点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一半在果实,一半在秸秆。多年来,在我国的传统农业生产中,常常  相似文献   

18.
设计一种螺旋充填式薯饼成型机,可按薯饼加工工艺的要求自动完成原料充填、成型及脱模。对该机的传动机构、充填机构及成型脱模机构等进行阐述。薯饼成型试验表明,生产率6500 pcs/h,成型厚度14 mm,成型压力0.25 MPa时,设备运行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9.
苏世伟  刘甜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3):267-271
生物质能源利用已成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缓解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农作物秸秆资源作为重要的生物质能源备受国内关注。本研究梳理了国内外现有的秸秆生物质能源财税政策,归纳总结了生物质能源的政策有效性评价文献。研究发现目前中国财税政策工具应用较为单一,政策组合工具灵活性不够;国内对秸秆生物质能源政策实施效果的研究以定性为主,对政策组合工具进行综合评价的实证研究相对缺乏,未能有效地给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浅析硝酸盐在我国传统腌腊肉制品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腌腊肉制品加工中,添加到肉制品中的硝酸盐具有可以抑制肉毒梭状芽胞杆菌的生长和形成特征色泽等重要作用,而成为不可完全替代的多功能添加剂。但是硝酸盐添加过量,可使人体血红蛋白中的Fe^2+氧化成Fe^3+失去携氧能力,并且所分解产生的-NO可与肉中的胺结合生成具有致癌性的亚硝胺。因此,正确添加硝酸盐是发展传统腌腊肉制品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