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上海崇明岛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现状和技术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崇明岛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现状进行了阐述,总结了崇明秸秆综合利用过程中出现的几个关键问题。从保护崇明生态环境以及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角度出发,总结出秸秆还田、秸秆覆盖种养、秸秆生物质能源利用和生态化种养结合模式等技术,是适合崇明现状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2.
基于AHP和模糊评判的生物质秸秆发电的效益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农作物秸杆是世界第一大可再生资源,我国拥有量居世界首位。由于未高效合理利用,不仅浪费了可利用的宝贵资源,对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本文采用模糊数学的原理对生物质秸秆发电效益进行层次分析和综合评价,并从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评价秸秆发电项目的综合效益,结果显示,生物质秸秆发电综合效益较好。最后以国能望奎生物质秸秆发电有限公司为例说明秸秆发电的所带来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业的发展,越南秸秆资源总量不断增加。但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程度较低,产业化发展滞后,秸秆焚烧而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高温热裂解生物质炭化与生物质农业应用成为秸秆资源化的新方向。笔者以越南广宁省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走访农村并发放调查问卷,采集农业废弃物利用信息,特别是资源化利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而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估算农户规模水稻秸秆生产生物质炭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农户秸秆炭化收益最高可达1275元/(hm2·a),生物质炭的碳交易收益可达117元/(hm2·a)。笔者还分析了农业废弃物制成生物质炭对环境和社会的效益,以期为越南乃至东盟国家秸秆炭化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与生物质炭产业发展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效益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市能源消耗量大,提高生物质能利用率可缓解能源供应压力。为推动北京市生物质能源化利用产业的发展,需增进对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认识。通过建立综合效益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提出了北京市生物质能源化利用综合效益的评价方法,再以怀柔区发展生物质成型颗粒燃料为例,对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模糊评价,最后以怀柔杨宋成型颗粒燃料项目的数据为依据,进行分析验证,结果显示模糊综合评价的结论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5.
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中最丰富的生物质能源之一,还田是利用秸秆的主要途径。水稻是我国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麦)―水稻(稻)、油菜(油)―稻、稻―稻(双季稻)是我国常见的稻作轮作模式。本文总结分析了小麦、水稻和油菜秸秆分别通过覆盖直接还田、翻埋直接还田与堆腐还田3种方式后对稻田土壤性状的影响,讨论了现阶段秸秆还田研究的局限性,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为秸秆高效绿色还田和稻田土壤培肥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
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不仅将废弃的生物质“变废为宝”,还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改善人居生活环境,是实现绿色、循环、低碳、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对1990—2022年国内外发表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统计,借助CiteSpace和VOSviewer文献计量工具,对该领域发文数量的年变化趋势、关键词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发现,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起步早于国外近10年,从2002年开始国际上对该领域的研究热度和重视程度明显高于国内,年发文量的增长趋势也显著高于国内,国内外发文量的差距也在逐年扩大。国内外对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并不完全相同,国内偏向于将废弃物用于生产有机肥,以实现绿色低碳农业的循环利用;国外侧重于将废弃物进行生物质材料化和能源化利用,以弥补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基于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未来国内应该努力拓宽农业废弃物的处置方式,将农业废弃物原材料进行分类处置,用于基质化、饲料化、肥料化、材料化和能源化,同时将废气、废热、废渣进行回收利用,以实现生物质资源的无害化、减量化、多元化的多级利用。研究结果为国内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  相似文献   

7.
新疆兵团是传统的种植区和养殖区,农业秸秆、畜禽粪污处理压力巨大。在众多处理方式中生物质成型机具有快捷、生态环保和节能的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针对制约新疆多功能生物质成型机发展的不利因素进行分析,对国内各种机型进行对比、改进和创新,研发出适宜新疆地区,可以添加添加剂的多功能生物质成型机。该生物质成型机能将农作物秸秆、牛粪等压制成块、条等生物质燃料,以及能将青草、可食性秸秆压制成饲料,也可添加添加剂调节口味和营养,是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哈茨木霉菌对小麦秸秆降解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木霉菌产纤维素酶的能力,降解秸秆,有利于还田,减少生物质能源的浪费。通过连续多次提取木霉菌,以秸秆降解率为指标,研究木霉菌对秸秆降解能力。以秸秆失重率,秸秆中N、P、K中含量变化为指标,通过多次提取木霉菌,提高了其降解秸秆能力,提取到第4 次时,木霉对秸秆的降解率为最高,当提取到第5次时秸秆降解率略有下降,到第6次时下降最为明显。多次提取木霉菌,可能提高木霉菌降解秸秆的能力,但不是次数越多越好,以4次为宜。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生物质能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中国农村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意义,分析了发展现状和今后以生物质发电、沼气工程、生物液体燃料和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为重点的发展领域,以及在做好农村生物质能源调查、全面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加强规划、技术攻关、部门合作和宣传教育,实现生物质能源发展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0.
浅谈微波裂解技术在生物质能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能源的世纪,随着现有能源如石油和煤炭慢慢被消耗殆尽,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阐述了生物质能源的重要利用价值和研究意义,综述了微波裂解在技术在生物质中的应用及其开发利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中国棉花副产品作为生物质能源利用的潜力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每年产生丰富的棉花副产品资源,包括棉秆和棉籽。棉秆和棉籽壳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高,棉籽仁含油量高,是适宜的生物质能源原料。从1980年到2014年,棉花主产区向西北内陆的新疆扩展,而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种植面积缩小,主要原因是植棉比较效益大幅下降。利用棉花副产品生产生物质能源,是既缓解中国能源压力又提高植棉效益的1个新途径。利用1980―2014年中国各省棉花种植数据,分析30多年来棉花种植的区域变化,估算棉花副产品的产量和作为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潜力。2014年棉花副产品的理论产量为3244万t,其中棉秆2236万t,棉籽1008万t。利用棉秆和棉籽壳可以生产1084万t生物炭或1355万t生物油,棉籽仁经生物质能源转化后可生产152万t生物柴油。利用棉花副产品生产生物质能源产品(生物油和生物柴油),其能源潜力可达1000万t标准煤。在利用30%和50%的情况下,能源潜力分别达到300万t和500万t标准煤。棉花副产品的能源化利用及其产业化发展不仅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能源供应压力,还能促进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棉民增收。  相似文献   

12.
芒和荻作为草本能源植物的潜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多年生草本植物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一个新方向。研究发现,芒和荻是我国本土多年生高大C4草本植物,具有作为能源植物的开发潜力,在欧洲已被广泛应用,在我国仅仅用于水土保持、造纸、饲料等。该文综述了芒和荻的生物学特征、生物质品质特性、生态效益、国内外利用现状,认为该类植物具有生态类型多、野生资源丰富、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产量高,净能产出高,生物质品质好,转化利用途径广,生态价值好等特点,是优良的草本能源植物,适合在我国边际土地上种植利用,目前的研究重点应集中于种质资源的搜集、评价和新品种选育及适用于边际土地的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analysis and proximate analysis are carried out experimentally for seven kinds of biomass in Chongqing, corn stalk, corn cob, broomcorn stalk, rice straw, wheat straw, yellow Jue tree and bamboo. Furthermore, the thermogravimetric experimental are carried out on the pyrolysis performance of seven kinds of biomass by the thermogravimetric analyzer. The effects of biomass species, particle size, heating rate and pressure on the pyrolysis characteristics are discussed. Temperature corresponding to the maximum pyrogenation rate and the pyrolysis kinetic parameters such as activation energy, frequency factor, and so on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秸秆及绿肥浸提液对水稻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不同秸秆及绿肥对水稻的化感作用,为稻田秸秆及绿肥还田提供参考。采用室内培养试验,通过测定稻草、油菜秸秆、麦秸、紫云英及紫云英+油菜混合浸提液对水稻发芽及幼苗生物量的影响,研究不同秸秆及绿肥对水稻的化感作用。不同秸秆及绿肥化感作用对水稻种子发芽率均无显著影响,只是不同程度地延迟了种子的发芽进度;不同浓度的各浸提液对水稻幼苗鲜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稻草、油菜秸秆、麦秸、紫云英及紫云英+油菜浸提液各浓度下对鲜重的最大促进作用分别为16.84%、6.72%、17.50%、16.13%、25.84%;稻草、油菜秸秆、麦秸、紫云英及油菜+紫云英的综合敏感指数分别为4.70%、4.10%、7.96%、0.94%、5.20%。各秸秆及绿肥对水稻均表现为化感促进作用,紫云英与油菜混合使用对水稻的化感促进作用较二者单一使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秸秆固体成型燃料与颗粒饲料的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为研究剩余秸秆的能源和饲料2种转化利用途径,对秸秆固体成型燃料和颗粒饲料性能和用途、加工原料和工艺过程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秸秆固体成型燃料和颗粒饲料的原料成分、工艺路线和工况均不同,对成型设备的磨损不同,秸秆固体成型燃料的生产工艺路线较短,工况较复杂,关键部件达不到设计使用寿命,增加了维修成本。为缩短秸秆固体燃料成型机设计周期,可借鉴颗粒饲料使用的环模式成型机的成型原理进行结构和部件的优化。因此,颗粒饲料成型机不能直接生产秸秆固体成型燃料,需对关键部件加以改进,并建议秸秆分级利用以适应饲料和燃料的不同用途。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碳中和目标愿景对中国农村能源供给体系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本研究通过对中国东北严寒农村地区调研,总结分析了农村生活用能消费特点。结果表明:受气候条件影响,东北地区农村人均年生活用能消费达(0.99±0.40) tce,冬季采暖用能占比达(79.4±4.9)%,主要以秸秆、薪柴及煤炭资源消耗为主,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差,低效传统炉灶仍普遍存在。针对农村地区气候特征、资源禀赋、居住方式与能源需求趋势,基于生物质及太阳能等资源利用,采用多能互补、多元化供应模式,提出了在碳中和目标愿景下,“分户式秸秆成型燃料取暖+建筑节能+分布式太阳能光伏”,以及“秸秆打捆直燃集中供暖+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建筑节能+分户式省柴节能炉灶”的技术应用模式,并对4个示范村节能减排能力的提升进行估算分析,预计年生活用能节能占比可达(39.7±5.1)%,碳减排量可分别提高5.7倍、66.6倍、24.1倍和15.6倍。  相似文献   

17.
Miscanthus is a perennial rhizomatous grass with C4 photosynthesis and native to East Asia. This grass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 weed in East Asia, and never been considered as a bioenergy crop until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Meanwhile, it has been studied as a potential bioenergy crop in Europe since the 1980s. Soaring energy consumption and heavy dependency of its energy production on imported petroleum have led to initiate finding alternative energy in East Asia. Miscanthus has high water and nutrient-use efficiency, and cold tolerance, high biomass yield potential up to 40 t DM ha−1 with long sustainable productivity up to more than 15 years after the first establishment, and high carbon sequestration capacity. In this regard, Miscanthus is one of the most ideal bioenergy crops in East Asia; potential areas where sufficient size of land is available include Mongolia, the far eastern part of Russia such as Primorski-Krai, Amur Oblast, and Khabarovsk-Krai, and northern parts of China such as Jilin, Heilongjiang, and Neimenggu. Although low temperature and rainfall may be limiting factors, it is expected that Miscanthus can be cultivated for commercial biomass production in this region, particularly Primorski-Krai. To facilitate Miscanthus biomass production and its commercial use for biofuel production in East Asia, it is necessary to introduce a new Miscanthus variety with cold and drought tolerance, and to develop a Miscanthus plantation technology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生活能源消费结构发现农户能源消费的模式与原因,讨论改善地方能源使用的方法和途径。具体以云南省德宏、怒江自治州为案例,基于221份有效调查问卷,利用Tobit模型对该地区农户生活能源消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资源的可获性程度对非商品性能源消费有显著影响,商品性能源消费注重其经济性与便捷性,地形特征是重要解释变量。(2)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助于降低非商品性能源的消费比例,增加农户家中电器的数量能显著提高农户电力能源的使用量,畜牧养殖等第一产业会显著增加农户秸秆等生物质能能源的消费量。(3)宗教支出的提高会增加农户非商品性能源的消费量,提高少数民族农户汉语水平有利于当地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和改善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能源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西南旱地油菜间作紫云英和秸秆覆盖的生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南地区旱地的农田生态环境脆弱, 绿肥应用匮乏, 季节性干旱是限制油菜生产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在西南地区旱地引入冬季绿肥作物紫云英与油菜间作, 并结合秸秆覆盖, 探讨其对油菜光合特征、农艺性状、生物量、根系形态、油菜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间作紫云英和秸秆覆盖改善了油菜的根颈粗、叶片数、有效分枝数和单株角果数等农艺性状, 提高了油菜根系总根长、总根体积、总根表面积和平均根系直径等根系形态及蕾薹期和开花期的根、茎、叶生物量; 还提高了油菜苗期光合作用强度, 间作和秸秆覆盖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比油菜单作分别提高了31.12%和39.89%; 但对油菜品质的影响较小。间作、秸秆覆盖和秸秆覆盖下间作的油菜群体产量分别比单作提高10.30%、13.20%和40.16%。在西南地区旱地, 间作紫云英是提高油菜产量的可行途径, 而且结合秸秆覆盖的生产效益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Spatial interactions in tax policy have been examined intensively for developed countries. This study presents new evidence of tax enforcement interactions from a developing country. A trend of intensified enforcement on the corporate income tax (CIT) over time is identified among Chinese provinces. Additionally, stringent CIT enforcement in neighboring provinces enhances CIT enforcement in the surrounded province. Furthermore, tax enforcement interactions involve both the state and local tax authorities. The findings not only help to understand the Chinese “regionally decentralized authoritarian system,” but also echo second‐generation fiscal federalism that highlights the role of institutional incentives in shaping intergovernmental fiscal rel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