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察隅县慈巴沟风景区采集得到野生子实体,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纯培养菌株,并结合形态学和ITS序列分子系统发育分析进行物种鉴定,通过菌丝培养确定最适碳源、氮源、pH和温度,选用3种栽培料配方驯化,统计每袋子实体数量,称量单菇鲜重。结果表明:通过组织分离纯化获得菌株XZNM-NX01,将该菌株鉴定为黏小奥德蘑(Mucidula mucida);培养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牛肉膏、酵母膏,最适pH为5~6,最适温度为26℃;采用3种栽培料均可出菇,以配方B为栽培料时,每袋子实体个数比配方A和C多,为10左右,且单菇鲜重也高于配方A和配方C,为(16.28±2.01) g。  相似文献   

2.
林地蘑菇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林地蘑菇103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特性。结果表明,林地蘑菇103菌株菌丝生长的适宜碳源是淀粉和蔗糖,适宜氮源是硫酸铵和豆饼粉,适宜温度为25—30℃,适宜pH为5.1—7.1。林地蘑菇103菌株子实体形成温度19—29℃,最适20—25℃;子实体形成期最适空气相对湿度80%一90%。  相似文献   

3.
采用野生的北冬虫夏草虫体和子实体组织进行菌种分离,筛选得到北冬虫夏草纯菌株,并对该菌株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试验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北冬虫夏草的优良菌株,栽培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栽培效果。  相似文献   

4.
蛹虫草高产菌株人工栽培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孟繁宇 《食用菌》2009,31(4):55-56
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蛹虫草诱变菌株Z9人工栽培的最佳条件,并探索植物生长激素对诱变菌株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蛹虫草诱变菌株栽培的最佳的原料一大米蛹粉比(g/g)为100:15,原料含水量以65%为佳,最适子实体生长温度为23℃,最适pH为7.5,在500lx的散射光照时产量最高为5.13g;喷洒赤霉素能有效促进蛹虫草诱变菌株Z9的生长,培养26d子实体产量比未喷洒赤霉素提高7.7%。  相似文献   

5.
对采自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的一株野生平菇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比较了不同培养温度、碳源、氮源、无机盐、初始pH条件下的菌丝生长情况,正交优化最佳因子组合,并初步考察人工栽培的子实体。结果表明:该菌株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6℃,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最适无机盐为磷酸二氢钾,最适初始pH为7.0,正交优化得到最佳因子组合为:葡萄糖20 g/L,酵母膏5.0 g/L,磷酸二氢钾1.5 g/L,初始pH6.5;人工栽培子实体生长整齐,大小较均匀,菌柄短,肉质嫩,韧性好,采收三潮菇的生物学效率为149.27%。  相似文献   

6.
以一株采集自长白山地区桦树上的野生大型真菌菌株YBHB-1为试验材料,对其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获得菌种。其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野生桦剥管菌(Piptoporus betulinus),采用桦树木屑制作栽培菌包进行出菇试验,结果表现菌丝生长速度快,色洁白;通过驯化栽培可获得子实体,形态与野生种相似。  相似文献   

7.
用子实体作种栽培平菇获丰收山东临沂地区农业学校276000华秀爱我们用子实体作菌种直接栽培平菇试验,于1994年ll月开始大面积栽培已获得丰收。1栽培方法1.1选种(选子实体)选择118菌株和1012菌株平菇子实体作种,并选用出菇早,丛生健壮,朵形大...  相似文献   

8.
从采集自云南省临沧市的野生子实体上分离纯化获得菌株YAASM4210,采用形态学法结合ITS序列分子法鉴定为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对该菌株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并对其栽培料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培养基pH、光照条件、碳源和氮源分别为25℃、6.0~7.0、黑纸包裹、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该菌株在4号配方培养料(40%新鲜牛粪,20%草坪粉,20%米糠,18%木屑,1%蔗糖和1%石膏)上生长优于其它参试培养料:菌丝萌发(2d)、封口(12d)、满袋(40d)以及子实体的采收(9d)均用时最短,头潮菇产量最高(每袋21.1g),但覆土后出菇时间(42d)最长。相对于野生子实体,人工栽培子实体菌盖的紫色减弱,采收后紫色消失较快。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黑木耳生产菌株栽培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全光地摆的栽培模式在特定的栽培季节对东北地区主栽的27个黑木耳生产菌株进行栽培试验,以黑木耳子实体形态特征和出耳周期长短为依据鉴别黑木耳菌株。实验结果表明,以黑木耳子实体形态特征和出耳周期长短为依据可以鉴别黑木耳生产菌株,并以此为依据将供试的27个黑木耳菌株划分为三个组群。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野外调查及室内试验,对野生紫孢侧耳(Pleurotus cornueopiae)DW菌株的生态、形态及培养性状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耐低温,子实体丛生,菌盖肥厚,香味浓,可以在低氮培养基质上生长发育,具有较高开发利用价值;在培养条件下,该菌株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蔗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最适碳氮比是100:1,最适pH值为5。  相似文献   

11.
金针菇菌糠栽培鸡腿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栽培季节 鸡腿菇属中高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温度5~30℃,最适为20~25℃,子实体发生温度14~32℃,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22~30℃,一年中除最热最冷的月份外,在室内均可栽培。选择秋冬季在塑料棚内进行生料栽培,可在元旦和春节上市。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2015,(4)
对从马来西亚引进的两株杏鲍菇菌株进行了母种培养基筛选试验、菌丝培养特性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马来西亚引进杏鲍菇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广,人工栽培子实体形态好,产量较高。其中杏鲍菇MH04814子实体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显著高于其它供试菌株,是试验菌株中综合表现最优的菌株。  相似文献   

13.
李富利 《食用菌》2012,(1):23-24
以引进6个平菇菌株和乌兰察布地区主栽的1个平菇菌株,进行了比较试验,经各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污染率和子实体产量、生物转化率、子实体性状的比较,以新平33和黒平2号菌株综合表现突出,为适合乌兰察布地区栽培的优良平菇菌株。  相似文献   

14.
对两株编号分别为L-1和T-1的六妹羊肚菌以及梯棱羊肚菌菌株的母种培养基和原种培养基进行了筛选,并在沟播、垄播、覆膜和不覆膜条件下进行了出菇试验,结果表明:L-1菌株和T-1菌株的最适母种培养基均为加土PDA培养基;L-1菌株的最适原种培养基配方为小麦32%,稻壳15%,木屑40%,农田土5%,腐殖土2%,蛭石5%,石膏1%;T-1菌株的最适原种培养基配方为小麦32%,木屑55%,农田土5%,腐殖土2%,蛭石5%,石膏1%。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羊肚菌分别只能在筛选出的原种培养基上形成子实体,L-1菌株和T-1菌株沟播覆膜栽培产量分别达到0.54 kg/m~2和0.43 kg/m~2。  相似文献   

15.
以榆耳5个栽培菌株、5个野生分离菌株为试验材料,进行拮抗试验和栽培试验;通过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质量性状和产量性状比较,筛选出优良榆耳菌株U07。该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快,子实体质量佳,产量高,秋季冷棚栽培在木屑培养基上生物学效率41.2%。  相似文献   

16.
10个杏鲍菇菌株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0个杏鲍菇菌株进行生产性能比较研究,经过对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产量、子实体生物学效率、子实体多糖含量及子实体形态特征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这10个被试菌株中,农杏为综合性状最优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快,产量高,子实体容重大、多糖含量高,是做为栽培菌株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以8株长根菇菌株为试验材料,利用拮抗试验和分子鉴定技术,对菌株进行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选择亲缘关系较远的4株菌株进行子实体形态和农艺性状分析.结果显示,各长根菇菌株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变异,其中菌盖直径的变异系数最大,为8%~16%.菌株HYE子实体形状好、生物学效率高、子实体颜色好,适合在吉林省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8.
采用形态学及ITS序列分析鉴定野外采集的一份野生大型真菌菌株,并研究分离纯化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出菇试验。结果表明:该野生菌株为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编号21JYF01),其菌丝培养基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粉;出菇试验时子实体丛生,呈淡黄色,农艺性状均较好,生物学效率为78.5%。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灰树花栽培与加工需求,提供特定优良灰树花菌株,本试验将收集的13个灰树花菌株进行人工栽培、摇瓶发酵培养,通过比较不同菌株子实体间、菌丝体间胞内多糖和粗蛋白含量,筛选出G5、G6菌株胞内多糖含量高,G5菌株适宜子实体提取胞内多糖,G6菌株适宜液体发酵菌丝体提取胞内多糖;G6、G7菌株粗蛋白含量高,G7菌株适宜子实体提取粗蛋白,G6菌株适宜液体发酵菌丝体提取粗蛋白。  相似文献   

20.
QH—P_5平菇是我场用自然选育方法获得的一个高产菌株。三年来通过场内大面积栽培及各地试验推广,证明该菌株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菇质好、效益高等优点。为使其进一步发挥增产潜力,特将此菌株的一般特性、培养料选配及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生物特性菌丝生长温度范围3~32℃,最适18~28℃;菌丝短绒状,洁白浓密,爬壁力强。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4~26℃,最适8~18℃;幼时灰黑色,成熟浅褐色,单片半圆形,丛生莲花状,单朵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