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进口ELISA试剂盒检测规模猪场母猪、保育猪血清中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和猪圆环病毒病等的抗体水平.结果表明,被检测规模猪场的猪瘟抗体合格率为65.2%,特别是保育阶段仔猪抗体水平比较低,只有55.3%.伪狂犬病野毒抗体阳性率达19.01%,母猪与保育猪之间差异不大;而伪狂犬病gB抗体阳性率母猪可达92.6%,保育仔猪只有80%.PRRS抗体水平母猪与仔猪之间差异不显著,分别为88.4%和85.9%,这些场都有注射PRRS弱毒苗,说明该疫苗免疫后抗体转阳率比较高.圆环病毒2型的抗体检测阳性率达91.2%.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和评估上海市部分规模猪场母猪群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状况。[方法]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对上海市35个规模猪场的2097份母猪血清样品,应用gpI-ELISA方法进行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抗体检测。[结果]2014年上海市部分规模猪场母猪群伪狂犬病猪群感染抗体阳性率为56%(95%置信区间43.46%~68.55%),从2010年至2014年野毒感染抗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大型规模猪场(母猪存栏量>1000头)伪狂犬病的防控成效较为显著。[结论]上海地区部分规模猪场猪群中伪狂犬病流行率较高,通过执行科学的免疫程序,构筑良好的生物安全环境对猪伪狂犬病将起到良好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诊贵州省某规模化猪场保育仔猪异常死亡原因,从怀孕母猪、产房母猪、后备母猪、种公猪、哺乳仔猪、保育仔猪6个猪群采集90份血清样本采用ELISA方法分别进行血清抗体检测,并对采集的90份血清样本和1份病死猪淋巴结组织采用荧光PCR方法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6个猪群综合的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病毒g B蛋白、伪狂犬病病毒g E蛋白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7.78%、70.00%、88.89%、4.44%;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病原核酸检测显示阴性,猪圆环病毒2型病原核酸检测淋巴结组织样本显示阳性。试验结果表明,引起该猪场保育仔猪死亡的原因为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同时,怀孕母猪群出现了伪狂犬病病毒g E蛋白抗体阳性,提示怀孕母猪群可能存在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  相似文献   

4.
采集衡阳某猪场119份血清样品进行伪狂犬病gE-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gBELISA抗体检测。gE抗体检测结果表明,该猪场所检测猪群除公猪外都有伪狂犬病野毒阳性,是伪狂犬病阳性场,总阳性率为47%。公猪伪狂犬病野毒抗体阳性率为0,说明公猪暂时还没有感染伪狂犬病野毒,属于阴性猪;母猪群伪狂犬病野毒(gE)阳性率达50%~60%;30~40日龄及60日龄阶段猪群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0%和55%,加上可疑的数量达到40%~65%,这阶段野毒抗体阳性估计主要受母源gE抗体的影响,且与母猪阳性背景基本一致,但也不能排除个别仔猪阳性抗体来自病毒感染;90~120日龄阶段gE阳性率不降反升,达到100%,说明90~120日龄阶段猪群是在保育转至肥育舍后被伪狂犬病野毒再次感染,gE抗体S/N值显著下降,抗体水平较高。gB抗体结果表明,该猪场伪狂犬病gB抗体阳性率为98%,公猪伪狂犬病gB抗体阳性率为100%,且公猪的gE抗体阴性,说明公猪gB抗体来源于疫苗免疫;母猪群伪狂犬病gB抗体水平高且整齐,可能是野毒感染和疫苗免疫综合作用的结果;30~40日龄阶段gB抗体水平整齐,这是由于母猪群gB抗体水平高且均匀整齐,其仔猪母源抗体相应较好;60日龄阶段gB抗体水平不整齐,这与母源抗体消退有关;90~120日龄阶段gB抗体水平显著提升,这可能是后期野毒感染所致,因为其gE抗体不降反升。综合该猪场gE和gB抗体检测结果分析表明,该猪场伪狂犬病在种猪群得到了有效控制,生产比较稳定,但种猪带毒且散毒,肥育猪的感染压力加大,造成病毒不断循环,肥育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的控制成了稳定伪狂犬病阳性场的关键。目前,猪伪狂犬病阳性场应定时监测gE和gB抗体,根据猪场血清学检测结果,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实时调整免疫程序,以便稳定生产和预防伪狂犬病的暴发。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四川省部分规模猪场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情况和疫苗免疫状况,采用ELISA方法,对四川省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川中5个片区的17个规模猪场进行PRV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采集的1 388份血清样品中,PRV-gB抗体总阳性率为84.51%,PRV-gE抗体总阳性率为15.63%;17个规模猪场中,PRV-g B抗体场阳性率为100%,PRV-g E抗体阳性猪场10个,场阳性率为58.82%;哺乳仔猪、保育猪、育肥猪、经产母猪、种公猪、后备猪PRV-gB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9.52%、71.98%、77.58%、94.29%、88.33%、86.27%,PRV-g 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0.12%、13.74%、21.71%、15.53%、1.67%、10.78%。结果表明,四川省规模猪场伪狂犬病总体免疫效果较好,但部分猪场免疫抗体水平不高,野毒感染情况也较严重,尤其是哺乳仔猪、育肥猪和经产母猪群。结果提示,四川省猪伪狂犬病流行形势仍然严峻,需要继续加强猪伪狂犬病的系统性防控,有计划开展猪群PRV净化。  相似文献   

6.
采用ELISA方法,对186个中小规模猪场的母猪群、保育猪群和育肥猪群的1400余份血清检测猪瘟、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圆环病毒2型和口蹄疫O型的抗体水平。结果表明,75%~87%的猪群抗体水平合格,种猪群抗体合格率高于保育猪群和育肥猪群。伪狂犬病野毒gE抗体阳性率较高,母猪群中gE抗体阳性样品数占检测样品总数的40.93%,而母猪群中阳性场占总场数的89.74%。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泉州市洛江区规模化猪场伪狂犬野毒感染情况,采集15个规模化猪场745份血清样品,运用ELISA方法检测伪狂犬野毒感染抗体(gE抗体)。结果显示,洛江区规模化猪场伪狂犬野毒感染gE抗体阳性率为17.32%、场阳性率为80%,经产母猪、后备母猪、哺乳仔猪、保育仔猪和育肥猪gE抗体阳性率在6.67%~20.6%,各乡镇规模化猪场gE抗体阳性率在5%~22.29%,表明洛江区规模化猪场不同程度存在伪狂犬野毒感染,伪狂犬病防控和净化形势仍然严峻。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全国范围内中大型猪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情况,在2012年—2013年,应用PCR方法及gE-ELISA试剂盒对采集自17个省126个集团或猪场的164份病料、2 212份血清进行猪伪狂犬病(PR)病原及血清野毒gE抗体的检测。结果表明,病料样品中,PRV野毒阳性率为34.1%,PRV野毒阳性猪场占检测猪场总数的38.6%;血清样品中,PRV野毒抗体阳性猪场48个,猪场阳性率为38.1%,总样品阳性率为14.96%;2013年的感染率比2012年的高,且冬、夏两季PRV野毒阳性率较高;保育猪的PRV野毒阳性率最高,为22.34%,种母猪群PRV野毒阳性率为14.32%;华东地区PRV阳性比例最高,南方地区的PRV野毒阳性率高于北方地区。通过本次调查,说明PRV在我国的猪场依然普遍存在,对猪场进行PR的控制和净化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北京市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2017年从北京市7个区157个养猪场(户),采集5 469份猪血清样品,采用猪伪狂犬病病毒(PRV)gE抗体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进行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7个区均有不同程度的PRV野毒感染,平均样品阳性率为53.36%。其中:经产母猪阳性率最高(58.28%),其次是育成猪(57.55%)、育肥猪(54.49%),后备母猪阳性率最低(37.46%);散养户的样品阳性率较高,为66.42%,规模猪场的阳性率较低,为47.71%。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市PRV野毒感染较为严重,对猪场采取伪狂犬病净化和综合防控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饶丹 《中国猪业》2022,17(3):63
为调查河南省鹤壁地区某规模化猪场妊娠阶段母猪的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等的抗体水平,及时掌握猪场的免疫效果和流行病学动态,分别随机选取此规模化养殖场3个分场中,妊娠前期、中期、后期母猪的血清样品共176份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一分场、二分场母猪妊娠前期、中期、后期的猪瘟抗体阳性率均为100%。3分场妊娠前期、中期、后期母猪的猪瘟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100%、95%,抗体水平较高且整齐。一分场妊娠前期、中期、后期母猪的猪瘟病毒抗体离散度分别为7、11和14,二分场母猪3个阶段的离散度分别为9、10和7,三分场母猪3个阶段的离散度分别为16、20、和20。离散度波动较小(≤20%),猪群比较稳定,猪瘟抗体的保护效果良好。在猪伪狂犬病病毒gE抗体的检测中,二分场母猪妊娠中期阳性率为94%,妊娠前期和后期的阳性率分别为90%、89%,一分场妊娠母猪前期、中期后期的猪伪狂犬病病毒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5%、80%和90%,猪场伪狂犬病野毒的流行状况非常严重,妊娠阶段猪群存在严重野毒感染。三分场母猪妊娠前期和后期猪伪狂犬病病毒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5%、30%...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浙江省规模猪场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及变化趋势,2016—2018年对26家定点规模猪场开展伪狂犬病血清学监测。场内选择育成/育肥猪进行采样,每年度采集至少30份血清样品,采用ELISA方法进行猪伪狂犬病病毒gE抗体检测,共检测样品7 519份。2016—2018年,共检出阳性样品2 813份,个体阳性率为37.4%,各年度个体阳性率分别为44.7%、37.4%、30.6%,呈下降趋势,但个体阳性率在50.0%以上的规模猪场数量都在8个以上。结果表明,通过加强疫苗免疫,浙江省规模猪场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正逐步得到控制,但感染程度仍较为严重,感染范围依然较广。因疫苗免疫效果受疫苗生产厂家、毒株种类、免疫次数等多种因素影响,所以应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疫苗种类和免疫程序,同时强化生物安全,逐步实现规模场伪狂犬病净化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云南地区猪场猪呼吸道疾病的流行病学,从而为有效防制该疾病提供科学依据,利用ELISA和RT-PCR方法检测了春、夏、秋、冬四季,云南地区不同区域规模养殖场1 164份血清和全血样品中的猪瘟抗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原、猪伪狂犬gE抗体、猪圆环病毒2型特异抗体。结果显示:猪瘟抗原阳性率为11.34%,猪圆环病毒2型抗体阳性率为50.86%,猪伪狂犬病病毒gE抗体阳性率为35.40%,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原阳性率为44.51%。表明云南地区规模化猪场存在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伪狂犬病野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不同季节和猪群年龄阶段感染情况有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2016年江苏省部分猪场猪伪狂犬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底,我国再次暴发猪伪狂犬病疫情,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研究采集2016年江苏省13个地市56个规模猪场的1 741份猪血清,采用伪狂犬病病毒(PRV)gE-ELISA、gB-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猪场PRV野毒抗体阳性率为94.6%(53/56),血清gE抗体阳性率为43.2%,其中苏北地区显著高于苏中和苏南地区;公猪野毒感染阳性率为55%,后备母猪野毒感染阳性率高达69.4%;经产母猪野毒感染阳性率为44%,gE抗体阳性率与母猪胎次密切相关。结果表明:猪伪狂犬病在江苏省流行依然广泛,野毒感染较为严重,尤其是苏北地区;应重点关注种猪群,并加强伪狂犬病的疫苗免疫和抗体检测,从而更好地防控该病。  相似文献   

14.
研究旨在初步了解河南省平顶山市部分猪场伪狂犬病流行情况,于2017年4—11月应用gE-ELISA鉴别诊断试剂盒对5个地区的部分养猪场共600份血清样品进行伪狂犬病病毒gE抗体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平顶山市部分猪场伪狂犬病野毒平均感染率为19.5%,其中种公猪、经产母猪、后备母猪、肥育猪、保育猪和仔猪血清阳性率分别为6.67%、16.42%、13.85%、13.0%、28.0%和33.0%;散养场较集约化养殖场血清阳性率高,分别为36.0%和11.25%。检测结果表明,平顶山地区猪场普遍存在伪狂犬病野毒感染,养殖户(企业)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加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猪场疫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桂林市5个规模猪场161份血清5种疫病的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猪瘟、猪伪狂犬病、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Ⅱ型和O型口蹄疫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2.67%、47.20%、86.34%、83.30%和47.83%。结果表明:猪瘟、猪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Ⅱ型的免疫效果较好,O型口蹄疫的免疫效果不理想,有4个猪场均不同程度感染伪狂犬野毒。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新疆地区不同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病毒(PRV)野毒感染情况,采用ELISA对2016年4月-2017年12月来自67个不同规模化猪场的2 516份血清进行了PRV-gE抗体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血清总阳性率为34.02%,2016年和2017年阳性率分别为17.77%和39.52%;哺乳仔猪、保育猪、育肥猪、后备母猪、妊娠母猪、哺乳母猪、公猪总阳性率分别为26.07%、22.35%、35.38%、32.70%、33.13%、31.06%和31.71%;猪场总阳性率为82.09%,北疆、南疆和东疆猪场阳性率分别为78.57%、100.00%和100.00%。结果表明,2016年-2017年新疆地区猪群中PRV感染率明显上升,南疆与东疆地区阳性率显著高于北疆地区,各个阶段猪群阳性率均显著升高,母猪与公猪感染加重是伪狂犬病持续存在的重要原因,对其进行防控与净化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清远市部分规模化猪场猪瘟(CSF)、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圆环病毒病(PCVD)和猪伪狂犬病(PR)疫苗免疫水平,从7家规模化猪场采集了322份血清样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了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病和猪伪狂犬病病毒gB抗体和gE抗体。结果表明: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病和猪伪狂犬病病毒gB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3.48%、89.13%、90.37%、92.24%,离散度分别为22.69%、56.61%、36.13%、31.12%。说明这7家猪场四种疫病疫苗免疫效果良好,其中有1家猪场怀疑伪狂犬野毒流行。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某规模化猪场疫苗免疫效果,实时监测其群体免疫状况,及时发现现存问题及潜在风险,应用进口IDEXX公司猪瘟、蓝耳病、猪伪狂犬病gB与gE抗体检测试剂盒,以及兰州兽医研究所O型口蹄疫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对该猪场送检的101份血清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gB、O型口蹄疫抗体总体阳性率分别为61.4%、43.6%、72.3%和68.3%;经产母猪及种公猪抗体阳性率较高;后备母猪抗体水平稍差,分别为25.0%、50.0%、0和83.3%;仔猪除伪狂犬病gB抗体水平较好外,其余均不理想;保育猪各疫病抗体水平同样不容乐观;101份血清伪狂犬病gE抗体阳性7份,且均来自公猪群,公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带毒率较高。对该猪场免疫状况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检测结果对免疫工作进行了一些调整,指导了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猪场伪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及猪伪狂犬病感染情况,指导猪伪狂犬病的防控,采用ELISA方法对滨州市4个县区43家不同规模自繁自养猪场453份血样进行了猪伪狂犬病病毒gB抗体和gE抗体检测。检测发现,母猪样品gB抗体阳性率为75.58%,育肥猪样品阳性率为68.67%;猪场阳性率高于70%的猪场占比为74.42%。母猪和育肥猪样品伪狂犬病病毒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5.41%与26.67%,猪场阳性率分别为46.51%与44.33%,且各县区之间存在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我苏州地区猪伪狂犬病的野毒感染情况,对苏州市3个市(区)的18家自繁自养规模猪场共971份猪血清样品进行了猪伪狂犬病gB抗体和gE抗体的监测与分析,结果显示:971份样品中,伪狂犬gE抗体阳性497份,gE抗体阳性率为51.18%,其中生产母猪样品394份,伪狂犬gE抗体阳性率为63.2%;公猪样品130份,伪狂犬gE抗体阳性率为46.92%.结果显示,苏州地区中存在猪伪狂犬病痛毒感染,且某些猪场猪伪狂犬病病毒的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