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双链型鲜食玉米-奶牛-龙虾生态农业模式高效配套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鲜食玉米-奶牛-龙虾种养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双链型”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总结了无公害鲜食玉米种植技术、玉米秸秆青贮饲喂奶牛技术和无公害龙虾养殖技术。该模式的实施,为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严重、光热资源充足是元谋干热河谷的突出特点,双链型罗望子-牧草-羊生态农业模式是针对该区脆弱的环境条件,为保护和恢复退化生态系统平衡,发展区域经济提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方式。本文总结了在该区建立双链型罗望子-牧草-羊生态农业模式的高效配套技术,并分析了该模式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3.
果化示范区的立体生态农业由粮食作物(玉米)-经济作物(黄豆)-牧草轮作模式、果树(火龙果、澳洲坚果)-药材(金银花、苦丁茶)模式及水源林-牧草-畜禽模式等组成,充分利用了岩溶峰丛洼地自然环境提供的光、热、水和土壤等资源.4年来立体生态农业模式运行结果表明:立体生态农业使示范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改善,植被覆盖率由2000年的10%提高到2005年的50%~70%.农民年均纯收入也由实施前的632元上升到2005年的1524元.与传统农业相比,立体生态农业更关注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赢.  相似文献   

4.
抚州市丘陵山区生态农业模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抚州市具有良好的生态条件和丰富的农业资源,根据生物链原理建立适应抚州丘陵山区以种植和养殖为中心的生态农业模式,如玉米-羊(粪)-鱼、羊(粪)-沼-玉米和山(水)观光-牧羊(垂钓)等生态农业模式,并研究生态农业模式中的主要生产技术,包括农大高油115玉米的种植及利用、南江黄羊养殖、羊粪养鱼、羊粪和老玉米秸生产沼气技术。该模式不仅适用于抚州丘陵山区发展生态农业,也广泛适用于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发展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5.
系统分析了广东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总结了推动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同时对广东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前景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广东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鲜食玉米营养丰富,具有良好的适口性,深受消费者喜爱。云南省临沧市水资源丰富,小山丘较多,地域隔离屏障较好,非常适合发展鲜食玉米。而且,发展鲜食玉米对于调整玉米产业结构,改善居民饮食健康习惯,发展地方经济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探讨当前临沧市鲜食玉米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发展优势和方向,并提出了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水源保护区坡耕地不同种植模式水土保持效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源保护区16.5°的坡耕地上,通过3种种植模式(玉米+小麦、牧草混播、黄梨+绿肥)进行连续3年水土保持试验,研究水源保护区坡耕地水土保持效应。结果表明:1)与玉米+小麦习惯轮作模式相比,牧草混播及黄梨+绿肥种植模式降低径流量、土壤流失量、养分流失量分别为27.7%、44.2%、38.0%及14.4%、20.9%、27.9%,牧草混播及黄梨+绿肥2种种植模式都能有效地降低水土及养分流失,并且效果随着年限延长而增加;2)在肥料施用量比玉米+小麦种植模式减少34.0%的条件下,牧草混播种植模式的纯收益仍能与玉米+小麦轮作模式持平;黄梨+绿肥种植模式纯收益比玉米+小麦种植模式提高5.9%,梨树盛果期以后,产值还有很大提升空间;3)从水土保持角度看,牧草混播种植模式的效果最好,从经济角度分析,黄梨+绿肥种植模式效益最高,二者都可作为水源保护区种植结构调整及坡耕地综合治理的较好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对太行山低山丘陵区脆弱生态系统的特点及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发展生态农业是解决当地环境和经济问题,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针对区域内不同的土地生态适宜型,提出了相应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及其关键技术,即经济型生态防护林模式、集约生态农业模式、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模式、生态家园模式、休闲观光农业模式和植物资源多样性保护模式,并指出在这些模式中进行生物多样的恢复与保护,是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基于机器视觉的鲜食玉米品质检测分类器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设计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鲜食玉米品质检测分类器。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通过小波分析方法对不同角度拍摄的鲜食玉米图像进行纹理特征分析;在获取玉米图像纹理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最大熵函数对纹理图像的分离度进行度量,并结合重量判据设计鲜食玉米品质检测分类器,实现对不同品种、尺寸以及破损程度的鲜食玉米进行分类,有效剔除病虫害污染的玉米产品。该设备可有效减少因工人主观经验水平的参次不齐等主观因素导致产品质量检测分类不均的现象。经实验验证,该品质检测分类器能够有效完成不同重量、尺寸的鲜食玉米的产品品质检测与分类,有效分类率可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10.
大丰市圩东村在建设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构筑了“条田跌水化”、“林网经济化”、“四旁牧草化”三合一的系统生态农业工程模式,基本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为江苏东部沿海平原农区生态农业建设提供了典型经验。本文将该模式的结构特征、技术措施及实际效益研究作简介。  相似文献   

11.
红壤地区草-牛-沼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度熟化的红壤岗地上采取种植黑麦草和玉米饲喂肉牛,牛粪尿沼气发酵后的沼肥与化肥配施养草的方式,并以单施化肥养草喂牛的方式为对照,进行2年试验研究草-牛-沼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结果表明,沼肥与化肥配施处理玉米植株的产量和养分积累量都高于单施化肥处理,而黑麦草产量和养分积累量都稍低于单施化肥处理,但由于配施沼肥可节省一半的化肥投入,其效益都很显著。牛对不同施肥处理同种饲草中养分的消化率差异不显著,牛粪尿对养分的回收率也差异不明显,但不同种或同种而收获期不同的饲草消化率和回收率都差异明显。牛粪尿经沼气发酵后回收的养分量可节约饲草生产中近一半的化肥投入。且沼肥施用后土壤肥力得以保护和改善,为后续的饲草生产提供了较好的土壤条件,从而有利于养分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绿肥作物及其不同翻压方式对云南高原红壤理化性状的作用,为云南高原红壤持续高产稳产制定简易高效的绿肥利用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1—2019年以玉米为主要作物,在云南高原红壤上进行了绿肥生产利用田间定位试验,试验设冬闲–玉米(CK)、种植并翻压肥田萝卜–玉米(R)、种植并翻压光叶紫花苕子–玉米(V...  相似文献   

13.
坡地水土流失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构成双重压力。生物篱技术是一条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生产潜力的坡地改良利用途径。本研究以饲草玉米为纽带营建坡地生物篱模式,经4a定位试验探讨了其生长状况和水土保持效益。结果表明,饲草玉米生物篱能有效改善陡坡地土壤性状、固持土壤、截持径流、减少养分流失,对减少库区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保持和提高坡地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论述我国南方红黄壤地区的自然特征、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开发利用该区饲草进行了探讨,指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积极实行林草结合、种养结合、粮草轮作和发展种草配套养鱼以及调制人工干草制品,是该区丘陵山地发展饲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粮饲通用型玉米品种,推进临洮县玉米生产向粮改饲方向调整。以先玉335为对照,对12个玉米品种的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和营养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陇单703、5291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均较高,干物质产量分别为20.04、17.70 t/hm2,鲜草产量分别为60.16、59.64 t/hm2,籽粒产量分别为16.08、17.74 t/hm2;青贮营养品质也较优,粗蛋白含量分别为99.4、85.9 g/kg,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408.3、430.5 g/kg,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238.8、247.0 g/kg,淀粉含量分别为353.0、359.1 g/kg,均达到国际一级品种要求。以上2个品种可作为粮饲通用型玉米品种在临洮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准确地估测草地产草量,为确定合理载畜量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对维护草原生态平衡,合理安排畜牧业生产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估算草地产草量的手段可分为野外测量法、气象模拟模型法和遥感模型法三大类。利用大量的野外实际调查资料,应用微积分原理,推导出估算草地产草量的数学模型,并与其它模型进行对比,探讨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及估算精度。最后,将模型推广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以估测牧草产量。  相似文献   

17.
水分是制约干旱区荒漠草原草畜平衡管理的最关键因子,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合理实现"以水定草,以草定畜,实现水草畜平衡"的思路。鉴于传统理论载畜量计算方法在产草量估测和牲畜采食量计算中存在较大误差,该文从水量平衡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水草畜平衡的理论载畜量计算方法,以内蒙古中部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为研究区域,根据不同降水量和灌溉水量条件下的水分生产率曲线,对1 a生优质牧草青贮玉米进行估产,在分析不同体质量下绵羊采食和饮水规律的基础上,分别计算出草量载畜量和水量载畜量,以此确定理论载畜量。计算结果表明,在丰水年情景,该文方法比传统方法多6只羊/万m2,有利于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在枯水年情景,该文方法比传统方法少7只羊/万m2,有利于保护草原生态,避免草原退化。该文提出的载畜量计算方法适用于达茂旗荒漠草原,对牧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振动力场提高牧草种子丸粒化包衣效果数值模拟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提高牧草种子丸粒化包衣合格率,对振动力场作用下的小粒不规则牧草种子进行丸粒化包衣研究.运用Solid-Works和离散元仿真软件EDEM建立了包衣锅三维模型及仿真模型,研究了牧草种子丸粒化包衣过程的运动规律.引入振动后的仿真结果表明:在包衣锅转速为40 r/min,包衣锅振动频率为20 Hz,振幅为2 mm,包衣锅倾角为35°的条件下,种群能在不同的时间点、相同的空间区域分布较为离散,种群的运动剧烈加速种粉间的离散程度,促使种粉达到"沸腾"状态,使其进入彼此间隙,增大种粉间碰撞摩擦次数,达到丸粒包衣的理想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随包衣锅振动频率的增加,单籽率及有籽率均略有提高,而当振动频率为20 Hz时,单籽率及有籽率可达到较理想的丸粒化效果;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包衣锅转速为40 r/min,包衣锅振动频率为20 Hz,包衣锅倾角为35°,包衣时间为20 min时,单籽率达到82.08%,包衣合格率达到98.22%,研究结果可为小粒不规则种子包衣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耕作和施肥方式对西北半干旱区饲用玉米(Zea may L.)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以饲用玉米陇饲1号为材料,设置传统旋耕、立式深旋耕2种耕作方式以及单施化肥、有机肥替代化肥2种施肥方式组合,共4个处理,研究不同的耕作和施肥方式对饲用玉米土壤贮水量、花前花后耗水量、单株鲜重和干重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旋耕相比,立式深旋耕能够降低饲用玉米0~3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提高花前耗水量,降低花后耗水量,增加生育期总耗水量,而有机肥替代化肥能够降低立式深旋耕方式下土壤总耗水量;立式深旋耕使成熟期单株干重增加1.3%~10.6%,单株鲜重增加4.9%~21.9%,而且不同程度增加了饲用玉米株高、穗长、穗粗、行粒数、百粒重、双穗率,降低了秃顶长,以上指标的变化均有利于高产试验形成。3年试验中立式深旋耕化肥处理较其他处理的籽粒产量增加1.8%~38.6%,丰水年生物量增加1.2%~15.1%,立式深旋耕有机肥处理较其他处理提高了干旱年生物量4.9%~21.9%、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6.3%~34.8%、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7.1%~21.5%。综上,立式深旋耕能够改善作物生长土壤环境,有利于饲用玉米对土壤水分的吸收以及干物质量的积累,其组合化肥处理可以增加饲用玉米籽粒产量和丰水年生物量,组合有机肥替代处理可增加干旱年饲用玉米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本研究为西北半干旱区饲用玉米高产高效可持续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小流域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土地利用方向及经济结构的合理程度。干旱少雨、山高坡陡的山区,粮食生产受到很大限制,要想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就必须针对山区牧草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商品性畜牧业。然而多年来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中,基本农田建设目标比较明确,但在草地开发建设及管理利用方面,缺乏定量分析和有效、周密的系统设计,致使不少地方超载、过牧,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本文依据寒山流域天然草地、林间草地牧草的生长规律,确定了该流域草地生物量动态方程,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以草定畜,实行轮封轮牧的合理经营模式,将草地经营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合理地解决了在保土保水条件下畜牧发展与饲草利用的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