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基于较高土壤磷钾养分含量的玉米测土配方施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建立较高土壤磷钾养分含量下玉米施肥的技术指标,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减少玉米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选择土壤磷钾养分含量较高的紫色土,按照“3414”回归最优设计方法实施玉米随机区组小区肥效试验,同时设置简易对比校正试验。结果表明,较高土壤磷钾养分含量下磷、钾肥当季利用率很低,NK或NP配施可以增强土壤对另一不施元素(磷或钾)的供给能力,但PK配施(不施氮)却削弱了土壤对氮的供给能力,而且玉米容易受高磷或高钾的胁迫,氮是玉米产量的限制因子;氮、磷、钾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符合报酬递减律,并能得到拟合度较高的一元二次和三元二次函数方程以及线性加平台。由此综合决策得出试验点的最高施肥量为N 238.2 kg/hm2,P2O5 67.5 kg/hm2,K2O 153.6 kg/hm2;最高产量是8604 kg/hm2;最佳施肥量为N 224.6 kg/hm2,P2O5 64.7 kg/hm2,K2O 135.8 kg/hm2;最佳产量是8563 kg/hm2;最佳N、P2O5、K2O比例为1:0.29:0.6。通过简易对比校正试验,找到农民不平衡施肥的原因,并做了分析预测。认定测土配方施肥必须根据不同的生态区和不同的农田生态系统建立不同的技术指标,才更具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华北平原小麦施肥现状及影响小麦产量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针对近年来华北平原水肥投入不断增加而小麦单产徘徊不前的局面,本研究对山东省惠民县小麦的施肥现状和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研究地区小麦季农民习惯的氮磷钾肥投入量在不同农户间差异较大,平均为424 kg/hm2N,226 kg/hm2P2O5,88 kg/hm2K2O,其中氮磷肥用量已远超过同期作物养分消耗量。在现有的小麦产量水平和施肥水平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和亩穗数对小麦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为土壤速效磷含量和穗粒数,土壤速效钾和千粒重与小麦籽粒产量没有明显相关性。由于过量氮磷肥施用和高的土壤速效钾含量,不同农户间施肥量的差异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在典型滨海盐碱地区,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玉米需肥特性、施肥效应及土壤供肥能力,以期为滨海盐碱地区合理施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玉米籽粒养分含量平均为:N 1.224%,P2 O50.480%,K2 O 0.377%;秸秆养分含量平均为:N 0.820%,P2 O50.142%,K2 O 2.552%;生产100 kg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平均为:N 1.92 kg,P2 O50.60 kg,K2 O 2.55 kg。肥料增产率高低顺序为氮肥(44.39%)>磷肥(13.79%)>钾肥(6.55%);每千克氮、磷、钾肥可分别增产9.44,8.38,2.83 kg籽粒;玉米氮、磷、钾肥当季利用率分别为19.96%,5.60%,30.64%。通过建立玉米施肥效应模型,获得本试验条件下最佳经济施肥量为氮(N)348.5 kg/hm2、磷(P2O5)133.6 kg/hm2、钾(K2O)19.1 kg/hm2。本试验条件下土壤氮、磷、钾养分校正系数分别为52.06%,190.30%,32.67%;氮、磷、钾肥相对产量分别为69.26%,87.88%,93.85%,土壤养分丰缺程度氮处于低水平,磷、钾处于中等水平,高低顺序为钾肥>磷肥>氮肥。因此,滨海盐碱地区玉米施肥应重视氮、磷肥的施用,不施或少施钾肥,即可获得高产并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茄子氮磷钾养分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提高土壤养分供应量及强度、平衡茄子生产养分供求矛盾,探讨适宜茄子高产种植的氮磷钾最佳养分配方。以“农夫3号”为材料,采用“3414”设计方案,试验共设14个处理,3次重复,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施肥情况下茄子产量显著低于施肥处理,在不同施肥措施中N2P2K2处理的产量最高,不施或者少施氮、磷、钾中的任何一种养分均不同程度导致减产,其中氮肥的产量贡献率最大;氮、磷、钾养分供应不足均减少茄子有效结果数;茄子产量随着氮、磷、钾施用水平呈现一定趋势变化,氮素肥料是茄子产量形成最主要限制因子;增施氮、磷、钾养分肥料显著提高了植株养分含量及累积量,但降低了果实养分分配比例。通过茄子产量与养分用量模型分析,得到茄子推荐比例N:P2O5:K2O=1:0.55~0.83:0.63~0.84,施肥量为N:P2O5:K2O=392~433:240~243:271~330 kg/hm2。  相似文献   

5.
氮磷钾油枯配施对烤烟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D-饱和最优回归设计,通过氮、磷、钾、油枯配比田间试验,建立烤烟施用氮、磷、钾、油枯对烤烟产量、产值、含钾量及施肥利润的效应函数。结果表明,产量极大值氮、磷、钾、油枯优化施肥组合为N=0.405 9,P2O5=0.095 9,K2O=0.560 3,油枯=0.518 8,此时的产量为3 867.76 kg/hm2;烤烟产值极大值氮、磷、钾、油枯优化施肥组合为N=0.437 6,P2O5=-0.102 7,K2O=0.511 4,油枯=0.405 6,此时的产值为45 194.40元/hm2;烤烟含钾量极大值氮、磷、钾、油枯优化施肥组合为N=0.501 0,P2O5=0.062 3,K2O=0.866 3,油枯=0.359 3,此时的含钾量为3.31%;最佳施肥利润的氮、磷、钾、油枯优化施肥组合为N=0.354 5,P2O5=-0.032 7,K2O=0.169 7,油枯=0.276 6,其最佳施肥利润为41 766.49元/hm2,此时经济产量达3 821.33 kg/hm2,产值达44 894.43元/hm2,含钾量为3.22%。  相似文献   

6.
氮磷钾配施对小麦植株养分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氮水平与磷、钾配施对小麦植株氮磷钾含量、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氮(135kg N/hm 2)、中氮(225kg N/hm 2)和高氮(315kg N/hm 2)与2个磷钾用量(P2O5-K2O,90-120、135-180kg/hm 2)处理组合中,各处理不同生育时期植株干重、氮钾含量、氮钾累积量随供氮水平提高而增高;等氮条件下,增施磷钾使植株含氮量降低,植株氮、磷和钾累积量随磷钾用量增加而增多。各施肥处理生育期间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波动性变化,表现为起身期较冬前降低,起身至开花期不断增高,开花期至灌浆期明显下降,灌浆期至成熟期有所回升的特征。随生育进程,各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不断降低,土壤速效钾含量呈“V”字形变化,在开花期达到谷底。高氮水平各生育时期的土壤速效磷、钾含量低于低氮处理;等氮水平下增施磷、钾肥处理的土壤速效磷、钾含量提高。单位面积穗数随供氮增多而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以中氮处理最高;产量表现与穗数相似,但中、高氮处理差异较小。等氮水平下,增施磷钾可明显改善各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随供氮增多,单位氮素生产子粒能力降低,氮肥利用率下降;单位磷、钾素生产子粒能力随氮素用量增多呈低—高—低变化。研究表明,中氮(225kg N/hm 2)配施磷钾(P2O5-K2O,90-120kg/hm 2或135-180kg/hm 2)有利于调节生育期间土壤养分供应,改善植株养分吸收、干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下氮磷钾肥运筹方式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以冬小麦‘皖麦52’为试验材料,在长期小麦-玉米连作试验地上对一年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下不同氮磷钾肥运筹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年秸秆全量还田除对小麦千粒重影响显著外,对产量及其他构成影响均不显著,同时随施氮量的增加千粒重呈下降趋势,千粒重最高的处理是N24P12K12(41.5 g);不同氮磷钾肥运筹方式对小麦产量影响极显著,产量最高的施氮水平为N30P12K12(8572.5 kg/hm2),施磷水平为N36P18K12(9028.5 kg/hm2),施钾水平为N36P12K12(8500.5 kg/hm2),除钾肥运筹对穗数影响达显著水平外,对其他产量构成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秸秆还田与施氮互作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影响不显著,与施磷互作除对穗粒数影响达显著水平外,对产量及其他构成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与施钾互作除对小麦产量及穗粒数影响达显著水平外,对其他构成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氮磷钾在冬小麦上的产量效应与养分平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氮、磷、钾在冬小麦上的产量效应、土壤供氮、磷、钾能力以及土壤氮、磷、钾收支平衡状况。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比较,施肥明显促进冬小麦各生育期的生长发育,最终形成对产量的影响。与-N(不施氮),-P(不施磷)处理比较,NPK处理(施氮、磷肥)分别增产10.7%,5.4%,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土壤供氮、磷、钾的能力分别为89.3%,84.6%,96.6%。1/2N、1/2P、1/2K处理的产量分别相当于NPK处理的96.2%,98.1%,97.4%,各处理间产量无显著变化。NPK处理的氮磷钾籽粒表观利用率分别为16.4%,10.9%,7.4%,氮磷钾回收率(表观利用率)分别为24.6%,17.1%,41.0%;氮磷钾用量减半,籽粒利用率分别为25.1%,15.2%,6.3%,氮磷钾回收率分别为31.6%,26.0%,49.1%,各处理产量高低顺序为:NPK>1/2P,1/2K>-K,1/2N>-N,-P>对照。冬小麦高产的土壤养分限制因子N,P>K。依据氮磷钾肥产量效应和土壤氮、磷、钾平衡状况提出氮磷钾(N,P2O5,K2O)推荐用量分别为202.5~216,27~54,0~18 kg/hm2。  相似文献   

9.
优化氮、磷、钾施肥方案可实现玉米高产。采用L9(34)正交回归设计,研究了玉屏氮、磷、钾配合施用对高产杂交玉米新品种贵农玉188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产量(kg/hm2)与氮、磷、钾施用量之间的效应模型为:y=3292.059+11172.890x1-2238.574x2-2899.190x3-3040.609x21+534.492x22+639.352 x1x3+614.031x2x3,经检验回归方程和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氮、磷、钾三因素对玉米产量的增产作用依次为:氮肥磷肥钾肥,氮、磷养分是玉米产量的限制因子,随着氮、磷肥用量的增加,需要配施一定量的钾肥才能继续增产;通过对回归方程进行模拟寻优,得到氮磷钾的最佳配比为N2.15P3K3,其对应的产量为12 305.81kg/hm2,方案的实施预计使玉米产量比不施肥对照增产277.55%,增收12 424.77元/hm2。  相似文献   

10.
黑龙港流域夏玉米肥料效应与养分平衡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黑龙港流域典型农业县域玉米施肥产量效应及土壤养分利用平衡状况,以夏玉米为供试材料,设计不同氮磷钾用量水平处理,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可显著增加夏玉米产量,且在本区域内,氮磷钾三大元素中,玉米产量对氮素最为敏感,其次为钾,最后为磷;随着氮磷钾肥用量增多,土壤中氮磷钾盈余随之增加。研究中夏玉米氮磷钾肥利用率为10.0%~31.6%、13.3%~23.3%和52.5%~60%。综合考虑产量、养分平衡和吸收利用情况,推荐本区县域氮磷钾合理用量为:N 225~255 kg/hm2,P2O5 60~75 kg/hm2,K2O 120 kg/hm2。  相似文献   

11.
肥料运筹对砂姜黑土甘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氮肥氮肥易引起甘薯徒长而使产量下降,生产上农民一般采用较低施氮量确保甘薯稳产,但也影响了甘薯产量潜力的发挥。笔者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肥量和钾肥品种运筹对砂姜黑土甘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甘薯高产创建提供施肥依据。试验表明:施肥促进甘薯地上部生长大于促进块根的生长,且施肥量越大,根冠比下降越多。全部用硫酸钾高量施肥1导致甘薯地上部徒长,与习惯施肥相比,甘薯减产3.7%;钾肥一半用氯化钾的高量施肥2处理能使甘薯地上部和地下部协调生长,甘薯比习惯施肥增产6.2%,比高量施肥1增产10.4%,达显著差异水平。将习惯施肥氮肥用量124.5 kg/hm2提高到225 kg/hm2时,氯化钾是“忌氯”作物甘薯产量进一步提高关键,与单施硫酸钾相比,氯化钾与硫酸钾配施显著提高了甘薯N、P、K养分利用效率。试验表明砂姜黑土区甘薯不施含氯钾肥的习惯施肥不利于甘薯的高产,甘薯钾肥品种运筹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大豆高产优质施肥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本文概述了大豆营养特性与施肥的研究结果,提出了高产施肥的关键技术。大豆营养特性:一是对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量较稻、麦作物高(等量籽粒产量),生产100kg大豆约吸收6.5~8.5kg N,1.8~2.8kg P2O5,2.7~3.7kg K2O,3.5~4.8kg CaO,1.8~2.9kg MgO,4.5~9.5g Zn。二是对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高峰在花荚期,N、P、K的60~70%在在此期吸收,而不同于稻麦等作物。三是总氮源的40~60%来源共生固氮,而共生固氮又受土壤N、P、K、Ca、Mo、Zn等及土壤PH值影响。四是大豆成熟阶段营养器官的养分向籽粒转移率高,N、P、K分别达58~77%,60~75%,45~75%。大豆施用N、P、K、Zn、Mo、B肥均显著提提高产量,合理配合施用可达到180~300kg/亩。N、P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K与Zn提高脂肪含量,P、K、Zn、Mo及少量N肥可提高结瘤固氮率。N、P、K和多种微肥可减轻东北连作大豆的不利因子危害,大幅度增加产量。大豆高产施肥,一是根据土壤、植株养分含量确定施肥数量,二是有机肥与N、P、K肥及多种微肥配合施用,三是注重前茬作物施肥,增肥土壤,四是根据土壤条件、耕作制度、大豆品种特性确定施肥数量、方法、时期。中等肥力高产施肥一般应施用N 8,P2O5 4,K2O 4,ZnSo4 1.5(kg/亩),钼酸铵20~30g/亩,P、K、Zn用作底或种肥,N肥钼肥种肥花期追肥各半,另于花荚期喷施P、N、Mo肥二次  相似文献   

13.
氮肥增效剂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探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氮肥增效剂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以为在沿江江南地区推广此类产品提供科学依据。在磷、钾肥用量相同的条件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增效剂不同施用方法对小麦产量和生长性状、氮肥农学效率以及施肥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处理较不施氮对照增产3075~4410kg/hm2,增产幅度最低也可达88.9%;配施增效剂处理较相应氮肥处理有效穗平均增加100.1万/hm2,增幅15.61%;产量平均提高528.25kg/hm2,增幅达7.74%;氮肥农学效率平均提升3kg/kg,增幅为16.75%。氮肥减量25%配施伴能处理每公斤氮肥小麦生产效率最高,为25.36kg/kg;氮肥基追各半,基肥配施增效剂处理产量和净增收入均最高,分别达7869kg/hm2和8524.50元/hm2。在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氮肥仍是小麦生长最关键的营养因子,氮肥增效剂的作用主要是促进有效穗增加,提高成穗率;氮肥增效剂能提高氮肥利用率和小麦生产效率,节约肥料用量及成本,促进小麦增产增收。综合考虑,氮肥基追各半,基肥配施增效剂可作为推荐施肥组合。  相似文献   

14.
肥料深施对小麦生育性状、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几年来在豫东潮土地区砂质土上进行的肥料深施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肥料深施对小麦的生育状况和经济性状有较大影响,肥料深施与浅施比较,可使小麦植株前期生长健壮,中后期生长稳健,落黄好,穗大粒多,籽粒饱满。可显著增加小麦养分吸收量,提高化肥利用率,肥料深施处理比浅施处理氮、磷、钾的吸收量,分别增加34.32 ̄67.81kg/hm2,3.22 ̄9.42kg/hm2和17.82 ̄39.84kg/hm2;氮素化肥利用率提高20.86 ̄41.1个百分点,磷肥利用率提高7.13 ̄15.39个百分点;肥料深施在小麦田里养分残留量较浅施的高,尽管一季小麦对土壤有机质耗竭不大,但对氮、磷素的残存已有差异。肥料深施对小麦产量、经济效益、化肥利用率有显著的影响,采用肥料深施技术比群众习惯施肥方法(浅施)可增产小麦337.1 ̄1183.5kg/hm2,增产率达7.6% ̄26.6%,增加收益539.36 ̄1893.6元/hm2。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不同氮素梯度下,生物菌肥对荞麦生育状况、产量及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设计5个试验处理(A1~A5):清水拌种+90kgN/hm2,菌肥拌种、喷施+67.5kgN/hm2,菌肥拌种、喷施+45kgN/hm2,菌肥拌种、喷施+22.5kgN/hm2,菌肥拌种、喷施+0kgN/hm2。测定荞麦植株的生理指标和土壤的养分含量。研究结果表明:A3处理产量表现最高为158.4kg/亩,增产幅度为14.45%;不同施氮量下施用生物菌肥与未施用生物菌肥处理间产量及产量影响因子差异不显著;生物菌肥拌种处理对土壤中的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速效氮有明显的促进和分解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砂薄地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施钾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砂质潮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施钾效应,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砂质潮土地冬小麦产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以施钾量150kg/hm2(基肥:追肥=5:5)的经济效益最佳,增产822.7 kg/hm2,每公顷增收724.1元,产投比为2.42;玉米生产也以施钾量150kg/hm2分次施用为最佳,增产1368.4kg/hm2,每公顷增收1281.7元,产投比为2.52。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施钾量为150 kg/hm2时,两季连续分次施用钾肥经济效益最佳,施钾量为300 kg/hm2时,小麦分次施用钾肥而玉米不施钾肥的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7.
滨海盐碱地不同培肥方式对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滨海盐碱地区土壤培肥及作物高产高效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滨海盐碱地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为例,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氮肥、高效有机肥、改良剂不同配比对小麦、玉米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滨海盐碱地上种植冬小麦施用氮肥、有机肥及土壤改良剂均可提高籽粒产量,且三者增产幅度分别为9.52%~29.52%,2.30%~17.82%,2.19%~11.48%;玉米季施用氮肥、有机肥均可提高玉米产量,增产幅度分别为29.37%~45.74%,1.69%~11.15%,小麦改良剂的后效对玉米也有明显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为3.50%~8.33%。盐碱地施用氮肥、有机肥、改良剂对于提高土壤肥力效果明显,其中O3(N_2O3A2)效果最佳,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均最高;施用土壤改良剂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且能降低土壤盐碱含量。通过建立施肥效应模型,获得本试验条件下周年小麦玉米总产量最高可达16 770.46 kg/hm~2,对应的氮肥、有机肥、改良剂周年施用量分别为763,2 250,3 167 kg/hm~2。因此,滨海盐碱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施肥应重视氮肥、有机肥及土壤改良剂的配合施用,可获得一定的作物高产。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陕西关中西部冬小麦氮磷钾养分丰缺指标,获得经济最佳施肥量,指导科学施肥。2006—2010年期间在宝鸡市陈仓区分不同肥力水平设置冬小麦“3414”肥料效应试验30个,分析冬小麦相对产量与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相关性,通过回归方程确定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及经济最佳施肥量。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按照冬小麦相对产量55%、75%、85%和95%为临界值,土壤养分分为极高、高、中、低、极低5个级别,关中西部冬小麦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为:土壤碱解氮临界指标分别为>110、80~110、50~80、20~50、<20 mg/kg;有效磷临界指标为>50、35~50、20~35、10~20、<10 mg/kg;速效钾临界指标为>190、150~190、110~150、70~110、<70 mg/kg。关中西部冬小麦平均经济最佳施肥量为:冬小麦每公顷施纯氮177.0 kg,五氧化二磷124.5 kg,氧化钾76.5 kg。分析得出的冬小麦氮磷钾养分丰缺指标及经济最佳施肥量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对指导关中西部冬小麦科学施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云南滇西玉米施肥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更好地指导农户施肥,采用实地农户访问和田间调查典型区的设点方式,对云南省滇西地区的洱源县、隆阳区和永胜县玉米种植农户进行调查,分析了玉米施肥现状和偏生产力。结果表明:滇西地区玉米施肥主要以化肥为主,有机肥仅占12.3%~14.2%。洱源县、隆阳区、永胜县化肥施用量(N+P2O5+K2O)分别为535.0 kg/hm2、567.8 kg/hm2、505.1 kg/hm2,玉米产量分别为8962.5 kg/hm2、6986.8 kg/hm2、7923.2 kg/hm2。化肥(N+P2O5+K2O)偏生产力分别为23.9 kg/kg、15.5 kg/kg、24.3 kg/kg。以150~250 kg/hm2为氮养分的合理施用量,18.8%农户合理,而过量的农户占70.3%;以45~135 kg/hm2为磷养分的合理施用量,施磷不足和过量的农户分别占29.7%和20.3%;以30~90 kg/hm2为钾素养分的合理施用量,有26.6%农户合理,不足的农户占51.6%。因此,在滇西地区应减少玉米化肥氮的施用,提高玉米氮的偏生产力;增加磷钾肥的施用,提高其产量,获得较高的玉米磷钾偏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