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后UV-C处理对葡萄抗病性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低辐能流短波紫外线(UV-C)处理对甬优1号葡萄腐烂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为UV-C应用于葡萄保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葡萄贮藏前进行0、0.5、1.0、1.5、2.0 kJ/m2 UV-C照射处理,然后在(0±1)℃、相对湿度90%环境下贮藏84 d。贮藏期间取样测定腐烂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几丁质酶(Chitinase)活性、β-1,3-葡聚糖酶(β-1,3-Glucanase)活性以及总酚和总类黄酮含量。[结果]UV-C处理有效控制了葡萄果实腐烂,显著提高了PAL、PPO、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诱导总酚和总类黄酮含量的迅速增加。[结论]UV-C处理抑制葡萄果实的腐烂与抗病相关酶活性和总酚、总类黄酮含量的升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研究"辐照+低温冷藏"处理对龙眼鲜果贮藏期及其对果实品质变化的影响,以期达到延长龙眼果实贮藏期并调节市场的目的。[方法]试验采用0、0.1、0.2、0.3、0.4、0.5、0.6 kGy共7个不同辐照剂量处理龙眼鲜果并将其置于3~4℃低温冷藏,研究辐照处理后低温冷藏对龙眼贮藏期和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不同辐照剂量处理龙眼鲜果后,贮藏期可达41 d,并能有效地降低龙眼果实贮藏期间的失重率并提高好果率。其中,以0.4 kGy剂量辐照处理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失重率降低了49.10%,好果率提高了19.93%。[结论]0.4 kGy低剂量辐照处理结合低温贮藏可作为龙眼果实贮藏保鲜的一种推荐方法。  相似文献   

3.
褐斑病胁迫下内生真菌感染对高羊茅叶内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2个高羊茅品种(交战Ⅱ、阿道彼)的带菌和不带菌植株接种褐斑病原菌后叶内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EI植株和EF植株的POD酶、几丁质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同,大致都在0~2d明显升高,之后升高趋势相对变缓,且在整个测定期内EI植株的酶活性均较EF植株的高;防御酶活性与内生真菌提高高羊茅抗褐斑病显著相关;内生真菌激发POD酶、几丁质酶的活性表达,从而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4.
水杨酸对小麦幼苗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水杨酸(SA)对小麦幼苗抗寒性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以小麦品种郑麦9023为试材,用0.1 mmol/LSA作叶面喷施处理,清水作对照,当小麦幼苗第1片叶展开时,将各组各1/2幼苗分别置于常温(20℃)和低温(4℃)下培养,5 d后对小麦幼苗进行耐寒生理指标测定。[结果]0.1 mmol/LSA显著提高了低温胁迫下小麦幼苗细胞内SOD酶的活性。与低温对照处理的小麦幼苗相比,低温胁迫下0.1 mmol/L SA处理的小麦幼苗的SOD酶活力提高了10.95%,脯氨酸含量增加了42.80%;MDA含量减少了5.00%,膜透性降低了6.00%。[结论]SA显著提高小麦幼苗细胞内SOD酶的活性,增加脯氨酸含量,降低MDA含量,减少了低温对细胞的伤害,增强了小麦幼苗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5.
超重力处理对小麦幼苗抗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重力处理对小麦幼苗抗盐性的影响。[方法]以小麦为材料,研究了600×g 4 h1、000×g 4 h的超重力处理和0.4%、0.9%盐胁迫条件下,小麦种子萌发时的发芽率(Gr)、发芽指数(Gi);测定了幼苗在0.4%盐胁迫下的过氧化氢酶活性(CAT)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经超重力处理后,小麦的Gr和Gi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可以提高盐胁迫下的Gr和Gi;超重力处理组的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于对照组和0.4%盐胁迫处理组,MDA含量低于对照组和0.4%盐胁迫处理组。[结论]超重力可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小麦的抗盐性,且1 000×g 4 h处理抗盐性高于600×g 4 h处理。  相似文献   

6.
选取花生品种群育54和蓬莱一窝猴的种子,进行黄曲霉菌接种和不同浓度水杨酸溶液的诱导处理,测定两个品种几丁质酶活性。结果表明,经诱导处理后,两个品种的几丁质酶活性均有所提高,群育54酶活性水平提高幅度高于蓬莱一窝猴。几丁质酶活性在黄曲霉菌侵染后192h仍呈上升趋势;水杨酸处理后72h达到峰值。不同浓度水杨酸对花生种子几丁质酶活性诱导效果有较大差别1,.0mmol/L水杨酸溶液诱导处理酶活性水平提高最为明显。经诱导处理后几丁质内切酶活性明显高于几丁质外切酶活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BTH对小麦白粉病抗性的诱导以及抗性的部分生理机制,分别用0.01,0.05,0.1,0.2,0.4,0.8和1.6 mmol/L苯并噻二唑(BTH)溶液处理小麦幼苗2 d后接种白粉病菌,结果表明,浓度大于0.2 mmol/L的BTH处理均能显著诱导小麦幼苗产生对白粉病的抗性;用0.4 mmol/L BTH处理小麦幼苗后间隔不同时间接种白粉病菌,表明BTH诱导小麦产生对白粉病的抗性持久期在7 d以上;对BTH处理或接种白粉病菌的幼苗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BTH处理可系统性地增强这2种酶的活性且与小麦对白粉病的诱导抗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在盐胁迫下小麦苗期叶片的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变化,为耐盐小麦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设置0(对照)、100、150、200、250和300 mmol/L 6个盐浓度处理,测定盐胁迫下石4185和豫麦47的苗期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等指标。[结果]石4185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比豫麦47高。[结论]石4185比豫麦47具有更强的抗氧化保护系统,具有更强的耐受盐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定小麦种子活力测定的较好方法,探讨小麦品种不同穗部位种子活力的差异。[方法]选用皖麦33、皖麦48、烟农19、扬麦158和W1032(糯小麦)5个小麦品种(系)种子为材料,设置上部穗位、中部穗位、下部穗位和整穗(CK)4种处理,通过种子大小测定、幼苗生长测定、加速老化试验、冷浸试验、电导率测定、模拟田间出苗率测定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脂肪氧化酶(LOX)、过氧化氢酶(CAT)和脱氢酶(ADH)5种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综合评价种子活力,并进行整穗(CK)种子的主要活力指标间相关分析以及对5个小麦品种(系)不同穗部位种子主要活力指标平均值的比较。[结果]幼苗生长测定、加速老化试验以及5种酶活性等指标均与模拟田间出苗率呈显著相关;小麦品种(系)不同穗部位种子活力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幼苗生长测定、加速老化试验以及5种酶活性测定均是小麦种子活力测定的较好方法;小麦中部穗位种子活力较高,下部穗位种子活力次之,上部穗位种子活力较低。  相似文献   

10.
赵俊杰  荆树科  欧行奇  周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268-19268,19274
[目的]研究不同小麦品种经低温处理后其叶片中POD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对5个品种的小麦在4℃下进行了的1、3、5 d的低温处理,然后在室温下恢复生长1、3、5 d,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叶片中POD活性的变化。[结果]经过低温处理后,不同品种的小麦叶片中PO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恢复生长后,5个品种的小麦叶中POD活性仍然高于对照。[结论]POD活性变化与小麦抗寒性之间关系密切,可作为小麦抗寒性鉴定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有机胺在低温下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桂芳  王晓理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139-19141,19175
[目的]研究不同低温条件下有机胺(PTAB)对不同冬小麦品种发芽和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方法]在3个低温(5、10、15℃)处理下,用0、10、20、50、100 mg/L不同浓度的PTAB对小麦进行浸种和叶面喷洒处理,考察对2个冬小麦品种种子萌发和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PTAB对不同低温下不同冬小麦品种的发芽势、芽长、平均根长、最大根长和根活力都有促进作用。而且对2个冬小麦品种的影响趋势一致。在5℃低温下以浓度50 mg/L处理效果最好,在10~15℃低温下以浓度10~20 mg/L处理的效果最好。PTAB对供试的冬小麦抗寒性均有影响,在不同低温下PTAB起到促进生长和抑制生长作用的浓度有区别,表现出处理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时,PTAB的浓度越高,效果越好;温度增高时,PTAB的浓度比较低时效果好。高浓度的PTAB对根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结论]在低温胁迫下,适宜浓度的PTAB对小麦的发芽和幼根生长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仔猪大肠埃希氏菌病、C型产气荚膜梭菌病二联灭活疫苗的质量及产品的安全性。[方法]对大肠埃希氏菌和C型产气荚膜梭菌浓缩菌液,用不同浓度甲醛溶液经不同灭活时间、灭活温度进行了灭活和脱毒试验。[结果]大肠埃希氏菌培养物在37~38℃条件下用0.4%的甲醛溶液灭活48h,可以使细菌全部灭活;C型产气荚膜梭菌培养物在37~38℃,采用0.5%~0.8%的甲醛溶液进行灭活和脱毒7~14d,或者采用2次灭活和脱毒方法,7d可以达到完全灭活和脱毒。[结论]在37~38℃条件下,用0.4%的甲醛溶液对大肠埃希氏菌培养物灭活和采用0.5%~0.8%的甲醛溶液对C型产气荚膜梭菌进行灭活和脱毒,可以达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3.
陈建红  黄岛平  黄家雄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342-13343,13353
[目的]建立广西优良新品种杂交玉米的蛋白质、淀粉及粗脂肪含量的近红外快速检测模型。[方法]用近红外品质分析仪进行漫反射光谱数据采集,用标准常规方法对样品进行化学测定,通过数学方法(MPLS法)和数学转换(3,5,5,1)将光谱数据和常规方法测定的数据进行回归法计算定标,得出定标方程,再用15个品种样品进行定标验证。[结果]玉米的近红外光谱图有多处吸收峰,不同玉米品种的吸收峰大小不同。各定标样品蛋白质含量的化学值与预测值的偏差分别为:-0.2%0、、0.2%、0.2%、-0.11%、0.2%0、、-0.3%0、、0.2%、-0.2%、0.2%、0.06%、0.3%、0;其粗脂肪含量的化学值与预测值的偏差分别为:0.01%、0.03%、0.11%、0.03%、0.11%、0.05%、-0.03%0、.02%、-0.04%0、.11%、-0.07%、-0.11%、-0.08%、-0.05%、-0.04%;其淀粉含量的化学值与预测值的偏差分别为:-0.5%、-0.8%、-0.6%、0.8%、1.0%、1.2%、0.7%、0.5%、-0.8%、0.8%、-0.5%、-0.5%、-0.6%、-0.7%、0.2%。[结论]为玉米化学成分含量的近红外快速检测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钱玉梅  刘梅  徐德聪  袁维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759-15760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2,4-二硝基氯苯胁迫对不同品种小麦种子萌发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皖麦52、西农979和邯6172为供试小麦品种,通过发芽和播种试验研究了2,4-二硝基氯苯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在同等浓度2,4-二硝基氯苯胁迫下,西农979的发芽率和出苗率最高,且其根系最发达。在同等浓度2,4-二硝基氯苯胁迫下,西农979和皖麦52的叶绿素含量都比邯6172高,说明这2种小麦的光合性能比邯6172强。在同等浓度2,4-二硝基氯苯胁迫下,西农979的脯氨酸含量最低。在同等浓度2,4-二硝基氯苯胁迫下,西农979中的MDA含量最低,邯6172的MDA含量最高,表明西农979对2,4-二硝基氯苯胁迫的抗性最强。[结论]2,4-二硝基氯苯明显抑制小麦的发芽和出苗,且西农979的抗逆性最强。  相似文献   

15.
河南麦区小麦纹枯病菌致病性分化与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河南麦区小麦纹枯病菌的组成和致病性分化现象。[方法]以豫麦49和豫麦9023为试材,进行小麦纹枯病菌的分离、小麦纹枯病菌细胞核计数、纹枯病菌生长速度比较及致病性测定试验。[结果]从河南省32个县(区)麦田病株中分离出57株小麦纹枯病菌,经过细胞核染色后发现,其中包括48个双核菌株,占84.21%,9个多核菌株,占15.79%。分别测定了57株小麦纹枯病菌对2个小麦品种豫麦49和豫麦9023的致病性,发现不同来源的菌株致病性差异明显。通过比较不同来源纹枯病菌在2种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发现,纹枯病菌株之间生长速度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河南麦区的小麦纹枯病菌主要是禾谷丝核菌,其次是立枯丝核菌。不同来源的小麦纹枯病菌存在显著致病性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麦烘干种子活力与其脱氢酶活性的相关性。[方法]以5个小麦品种(系)为试材,将新收小麦种子烘干,采用2种贮藏方式下贮藏1年,通过幼苗生长测定小麦烘干种子活力,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法(TTC法)测定小麦种子脱氢酶活性。[结果](42±1)℃烘干对小麦新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及幼苗生长无不良影响,室温密闭贮藏和低温(5~8℃)密闭贮藏2种贮藏方式的小麦烘干种子具有较高的发芽力,其发芽势、发芽率的差异不显著。不论是新种子还是在2种贮藏方式下贮藏1年的陈种子,小麦烘干种子的活力指数与其脱氢酶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苗干重、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与脱氢酶活性均呈正相关。[结论]脱氢酶活性可作为评定小麦烘干种子活力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黄婷  柴元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251-10251,10259
[目的]探讨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对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小麦面团色泽性状的改良和优势区域种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宿州和涡阳地区种植面粉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差别较大的13个小麦主栽品种(系),研究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对小麦面粉PPO活性的影响。[结果]宿州地区安农0236的面粉PPO活性最高,而涡阳地区皖协2691的面粉PPO活性最低。在同一地区,基因型及其互作对小麦面粉PPO活性都有显著影响,不同基因型的PPO活性均大于互作的PPO活性。小麦面粉PPO活性的品种与试点互作效应十分明显,不同试点、不同品种(系)的PPO活性差异显著。[结论]研究品质性状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对小麦品质遗传改良和优质小麦的区域化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饲料中色素添加物对黄颡鱼消化机能的调控机理。[方法]选择450尾体重均匀(10.4±0.1)g的黄颡鱼随机分成5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着色剂金碧黄0、0.1%、0.2%、0.4%、0.8%,饲养周期60 d。[结果]添加0.8%着色剂金碧黄能显著提高黄颡鱼成活率,0.4%~0.8%的金碧黄能提高黄颡鱼特定生长率、内脏比、肝体比及胃蛋白酶活性,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0.8%金碧黄能极显著提高黄颡鱼肠蛋白酶活性,而添加金碧黄对肝胰脏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0.8%金碧黄能极显著提高胃、肠、肝胰脏的淀粉酶活性,显著提高肠、肝胰脏脂肪酶活性,而对胃脂肪酶活性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结论]该研究为商用黄颡鱼配合饲料的配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适合淮北地区种植的具有超高产潜力的小麦品种。[方法]于2006~2007和2007~2008年2个年度田间试验中分别对26个小麦供试品种的产量性状、分蘖特性、养分吸收特性及部分生理生化特性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26个小麦供试品种中,烟农19、皖麦52和周麦18是适合淮北地区种植的具有超高产(9000kg/hm2)潜力的小麦品种。对各品种的生理特性分析发现,超高产小麦品种的茎蘖数为1300万~1500万/hm2;在各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量较其他品种多;返青前,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其他品种无显著差异,但返青后则高于其他品种;超高产小麦品种形成100kg籽粒所消耗的N和P2O5量较其他品种多,而消耗的K2O量较其他品种少。[结论]该研究为淮北地区超高产小麦品种的选育及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小麦品种抗寒性与生理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麦品种抗寒性与低温处理下生理性状表现的关系.[方法]利用6个来自不同温度区域的小麦品种,在安徽亳州、河北吴桥、北京海淀和北京延庆4个不同的生态区进行田间试验,鉴定它们的抗寒性和产量表现,同时进行苗期低温处理下的生理性状测定.[结果]6个品种在不同地点的产量和越冬死苗率存在较大差异,它们的光合特性、SPAD值和相对电导率等生理性状对苗期低温处理的反应也各不相同,但田间表现与苗期低温下生理性状的表现并不一致.[结论]该研究对小麦抗寒品种的选择和鉴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