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牡丹油微胶囊化技术。[方法]利用β-环糊精、阿拉伯胶和大豆蛋白作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牡丹油的工艺,对牡丹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参数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分析。[结果]得到制备牡丹油微胶囊的最优工艺参数∶壁材β-环糊精∶阿拉伯胶∶大豆蛋白的配比3∶1∶2,固形物含量35%,芯壁材配比3∶1,乳化剂添加量0.2%。在此条件下,牡丹油包埋率达到92%。[结论]在此工艺下牡丹油的包埋率高,为牡丹油的进一步开发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牡丹油微胶囊化技术。[方法]利用β-环糊精、阿拉伯胶和大豆蛋白作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牡丹油的工艺,对牡丹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参数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分析。[结果]得到制备牡丹油微胶囊的最优工艺参数∶壁材β-环糊精∶阿拉伯胶∶大豆蛋白的配比3∶1∶2,固形物含量35%,芯壁材配比3∶1,乳化剂添加量0.2%。在此条件下,牡丹油包埋率达到92%。[结论]在此工艺下牡丹油的包埋率高,为牡丹油的进一步开发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采用β-环糊精作为壁材制备补骨脂挥发油微胶囊,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芯材与壁材比例、包埋温度、研磨时间、乳化剂添加量对包埋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β-环糊精包埋补骨脂挥发油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芯材和壁材比例(质量比)1∶10、包埋温度50℃、反应时间2 h、乳化剂添加量0.4%。按照上述最优工艺条件对补骨脂挥发油进行包埋,补骨脂挥发油的包埋率可达62.3%,补骨脂挥发油利用率为81.4%。将此补骨脂挥发油微胶囊按0.02 g/支的用量添加到卷烟滤嘴中,卷烟的药草香韵增加明显,香气质、烟气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徐易  邓尚贵 《安徽农业科学》2014,(31):11086-11089
[目的]优化鱼肝油进行微胶囊化的壁材用量。[方法]以天然鱼肝油为芯材,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乳清蛋白、β-环糊精、阿拉伯胶壁材对鱼肝油微胶囊化包埋率的影响,再结合中心组合响应面设计优化复合壁材用量,建立3种壁材用量与包埋率的数学模型。[结果]试验表明,在乳液浓度为25%时,鱼肝油微胶囊化3种壁材乳清蛋白、β-环糊精、阿拉伯胶的最佳使用比例为0.217、0.217、0.217,3种壁材比例为1∶1∶1。在此条件下,鱼肝油微粉的包埋率可达85.44%。[结论]研究可为鱼肝油的高效利用和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利用锐孔法包被一种微生物溶菌酶,探讨单一海藻酸钠为壁材制备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比较添加与不添加辅助壁材卡拉胶或壳聚糖,以及利用一步法与二步法静电络合壳聚糖制得的微胶囊的强度性能、载酶量和酶活包埋率.结果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海藻酸钠浓度2.0%,微生物溶菌酶浓度0.2%,氯化钙浓度2.0%,固定化时间1h.添加辅助壁材卡拉胶或壳聚糖均有利于增加微胶囊的机械强度及载酶量,添加卡拉胶比不添加卡拉胶制得的微胶囊抑菌效果无明显差异.壳聚糖一步法酶活包埋率最高,两步法最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旨在对不同生长期花色苷和原花青素含量及关键酶基因表达分析,为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确定黑果枸杞最佳采收期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进行克隆,为揭示黑果枸杞花色苷和原花青素的生物合成机制以及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黑果枸杞靶向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分别利用pH示差法和香草醛-盐酸法测定不同时期黑果枸杞花色苷和原花青素含量;通过RT-PCR技术扩增4种关键酶基因LrDFR、LrANS、LrLAR和LrANR的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qRT-PCR分析关键酶基因在黑果枸杞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结果]黑果枸杞果实花色苷在黑果成熟期含量最高(6. 08 mg·g~(-1)DW),原花青素在半紫半黑果期含量最高(22. 3 mg·g~(-1)DW);克隆得到4种关键酶基因的序列全长分别为1 140 bp、1 251 bp、1 002 bp和1 017 bp,分别编码379、416、333和338 aa的蛋白质,序列分析表明4种基因所编码氨基酸均具有所属蛋白家族的典型特征。[结论]花色苷在黑果成熟期含量最高,原花青素在半紫半黑果期含量最高,且随着果实发育和花色苷含量的增加,LrDFR和LrANS表达水平也逐渐上升,而LrLAR和LrANR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表达模式;当黑果枸杞用于原花青素提取时,可适当提前采收期;研究结果为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确定黑果枸杞最佳采收期提供理论依据,也为黑果枸杞花色苷与原花青素生物合成机制的揭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李姗  王志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179-10182,10215
[目的]研究复凝聚法制备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微胶囊的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明胶浓度、阿拉伯胶浓度、芯壁比、pH、反应温度和转速对微胶囊包埋效率的影响,再通过正交优化试验确定最佳制备条件;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粒径测微仪对球孢白僵菌微胶囊形态及粒径分布进行表征。[结果]复凝聚法制备球孢白僵菌微胶囊最佳工艺条件为明胶浓度1.5%、阿拉伯胶浓度0.5%、芯壁比1.0∶1.5、复凝聚反应pH 3.8、搅拌速度450 r/min,在该条件下可制得包埋率达78.32%、粒径分布均匀且平均粒径在44.16μm左右、流动性好的球型固体微胶囊。[结论]该研究制备的微胶囊符合实际应用需求,为真菌杀虫剂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4种助干剂对真空冷冻干燥岗稔果粉品质的影响,为岗稔果粉的加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麦芽糊精、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β-环糊精和大豆分离蛋白4种助干剂的不同添加量对真空冷冻干燥岗稔果粉花色苷含量、水含量、速溶时间和感官评价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助干剂的最佳配方.[结果]单独添加麦芽糊精和β-环糊精能显著降低岗稔果粉水含量(P<0.05,下同),CMC-Na能显著提高岗稔果粉花色苷含量,大豆分离蛋白能明显缩短岗稔果粉的速溶时间.助干剂的最佳配方为:麦芽糊精与岗稔果汁中固形物质量比1:1、CMC-Na添加量1.2%、β-环糊精添加量2.5%、 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0.5%,在此配方下按照工艺流程制备的岗稔果粉花色苷含量为450.10 mg/L、水含量为6.22%、速溶时间为23.0 s、感官评分为85.8分,计算综合评分得90.8分;果粉品质优良,其色泽绛红,质地细腻,有岗稔特殊风味.[结论]以添加麦芽糊精与岗稔果汁中固形物质量比为1:1的果汁为基底液,并添加1.2%CMC-Na、2.5%β-环糊精和0.5%大豆分离蛋白,再利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的岗稔果粉品质优良,营养成分保留全面,在实际生产中可按此比例进行调配.  相似文献   

9.
花色苷类物质是黑果枸杞主要的功效成分,且不同加工方式对黑果枸杞花色苷含量及其功效影响较大。本实验分析比较了超微粉碎、喷雾干燥、冷冻干燥粉及柱层析纯化提取物等黑果枸杞不同加工方式所得花色苷产品中的花色苷含量及其胰脂肪酶体外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加工方式的产品中,黑果枸杞花色苷含量及其体外抑制胰脂肪酶作用差异较大。黑果枸杞喷雾粉花色苷含量最低,介于0.95~1.51 mg/g。其次是黑果枸杞超微粉,花色苷含量约为6.75 mg/g,提取物具有较高的花色苷含量;特别是经过大孔树脂、凝胶色谱进一步纯化后,花色苷含量分别为112.61±2.03 mg/g、278.62±1.85 mg/g。黑果枸杞花色苷含量与胰脂肪酶抑制效果呈显著正相关,其中,黑果枸杞花色苷含量较高的提取物与半抑制浓度(IC_(50))的相关系数为-0.87,黑果枸杞花色苷含量较低的加工产品与IC_(50)相关系数为-0.92,且经过不同加工方式得到的黑果枸杞产品之间差异较大。本实验结果为黑果枸杞及其花色苷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玫瑰花花青素的稳定性,扩大食用玫瑰在烘焙食品上的应用,以重瓣红玫瑰作为食用玫瑰花品种,云南种植墨红玫瑰汁为芯材,海藻酸钠为壁材,氯化钙作为固化剂,采用锐法对玫瑰花花青素进行包埋。以包埋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影响玫瑰花花青素微胶囊包埋率的壁材类型(果胶、壳聚糖和海藻酸钠)和浓度、氯化钙浓度、针头孔径大小、壁芯体积比等4个因素进行筛选,运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和软件Design-Expert进行数据分析,优化玫瑰花微胶囊包埋工艺。结果表明:以海藻酸钠壁材浓度为1.64%,氯化钙浓度1.64%,针头孔径0.59mm,壁芯比为3.82时的玫瑰花花青素微胶囊化效果最好,其包埋率为82.97%。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摸清黑龙江省东南部山区枸杞资源情况,选育出适宜该地区栽培利用的枸杞新品系,建立高寒地区枸杞无性繁育技术。[方法]对黑龙江省东南部山区的枸杞资源进行了调查,主要对物候、果实性状、生长等指标进行了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资源收集,根据果实特征初步选择出优质无性系,并对其进行扦插试验。[结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收集20株初选优树,根据果实特征初步选择出优质无性系3个;对优选无性系的扦插试验结果表明,用0.05%IBA、0.05%ABT处理,对枸杞扦插发芽率影响显著,能显著提高枸杞发芽率。[结论]该研究为枸杞资源的下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液面喷施硒对宁夏枸杞中微量元素积累的影响,促进富硒枸杞安全生产。[方法]以宁杞1号为供试材料,在枸杞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枸杞中微量元素含量进行相关检测,研究喷硒对枸杞微量元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设定的0~500 mg/kg喷硒浓度范围,枸杞含硒量均有显著提高,喷施浓度及次数是影响枸杞硒含量的关键因素;铁、锌、锰、铜在硒不同施用量作用下,含量均呈现曲线变化。[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喷施浓度的增加,枸杞各微量元素含量在逐渐增加,超过耐受限量时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张锋锋  姜瑞  牛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104-12106
[目的]建立一套适合宁夏枸杞中农药残留的风险评估研究方法与模型.[方法]通过对宁夏全区枸杞主栽区的枸杞进行抽样监测,对宁夏枸杞中高效氯氰菊酯农药残留进行了风险评估.[结果]50%、90%、95%的人群人均每日通过食用枸杞摄入高效氯氰菊酯农药的量分别在6.63×10-6mg/kg(bw)或以下、2.17×10-5mg/kg(bw)或以下、2.83×10-5 mg/kg (bw)或以下,占ADI值的百分率分别不高于0.033 15%、0.108 50%、0.141 50%,安全系数在707 ~3 017,属于完全可以接受的水平,对消费者身体健康危害很小.[结论]为宁夏乃至我国枸杞安全监管和农药残留限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胶囊固定化技术,利用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和氯化钙制备汉逊德巴利酵母微胶囊,探讨了聚乙烯醇、海藻酸钠、氯化钙的浓度对汉逊德巴利酵母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及其产3-羟基丙酸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和氯化钙浓度的分别增加,3-羟基丙酸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聚乙烯醇最佳浓度为10.0%,此时3-羟基丙酸含量为(20.01±0.66)g/L;海藻酸钠为最佳浓度为1.0%,此时3-羟基丙酸含量为(18.71±0.54)g/L;氯化钙最佳浓度为2.1%,此时3-羟基丙酸含量为(18.37±0.45)g/L。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联合固定汉逊德巴利酵母制备微胶囊最佳工艺为10.0%聚乙烯醇,1.0%海藻酸钠和2.1%氯化钙,在此条件下3-羟基丙酸含量为(21.53±1.12)g/L。  相似文献   

15.
吴桂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718-17719,17783
[目的]探求发酵型枸杞酒适宜的储藏条件.[方法]针对发酵型枸杞酒储藏过程中挥发酸不稳定的情况,对枸杞酒在不同温度、pH以及SO2含量条件下挥发酸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保持低温(5℃)、较低pH(3.7、3.8)和较高残留SO2(60 mg/L),可以有效控制枸杞酒中挥发酸的稳定性.[结论]该研究可为控制发酵型枸杞酒挥发酸的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探索锐孔法制备红枣黄酮微胶囊的工艺条件,本文以红枣黄酮为芯材,研究壁材海藻酸钠浓度、凝固浴Ca Cl2溶液浓度、芯材红枣黄酮与壁材海藻酸钠的比例、凝固浴溶液温度对红枣黄酮微胶囊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浓度3%、Ca Cl2浓度为0.4%、芯材与壁材的比例为1:3、凝固浴Ca Cl2温度35℃,在此条件下微胶囊的包埋率可达69.72%。红枣黄酮微胶囊为米黄色,呈圆球状,大小均匀,具有较好的硬度和弹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固定化四爿藻去除养殖废水中氨氮(NH_4~+-N)、亚硝酸氮(NO_2~--N)和活性磷酸盐(PO_4~(3-)-P)的效果。[方法]采用海藻酸钠固定化包埋技术开展了四爿藻固定化培养,探究了藻球直径、藻细胞包埋密度、海藻酸钠浓度及氯化钙浓度等条件对四爿藻固定化培养的影响。同时测定了固定化四爿藻去除养殖水体中NH_4~+-N、NO_2~--N、PO_4~(3-)-P的效果。[结果]四爿藻固定化培养的优化条件为藻球直径为4 mm、藻细胞包埋密度为1.82×10~4个/mL、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10 g/L及氯化钙浓度为20 g/L;在石斑鱼养殖废水中引入固定化四爿藻,试验第3天,NH_4~+-N去除率达98.87%、NO_2~--N去除率达98.33%和PO_4~(3-)-P去除率达83.70%。[结论]采用海藻酸钠固定化包埋技术不影响四爿藻的生理活性;固定化四爿藻应用于净化养殖水环境具有很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思彬彬  王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309-8310
[目的]探索在核酸分子水平上鉴别道地药材宁夏枸杞中不同的品种。[方法]从50条ISSR引物中筛选合适的引物对宁杞1号与雄性不育2个品种进行PCR扩增及电泳分析,寻找特征位点。[结果]1条ISSR引物扩增出较为明显的多态性特征条带,可用于宁杞1号与雄性不育的鉴别。[结论]ISSR-PCR作为一种简便、可靠的分子标记方法,可用于枸杞的鉴别。  相似文献   

19.
奎万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367-19368
[目的]优化宁夏枸杞嫩枝扦插技术。[方法]在5月底至6月底选择当年生、健壮、无病虫害的嫩枝作扦插穗,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250、500、750、1 000 mg/L)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速浸处理枝插条对宁夏枸杞扦插成活率、株高、平均根数及平均根长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IBA)、吲哚乙酸(IAA)和萘乙酸(NAA)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宁夏枸杞嫩枝扦插成活率、株高、平均根数和平均根长,其中不同浓度IBA处理的枝条成活率均高于IAA和NAA处理,750 mg/LIBA处理的枝条成活率、成活枝条的株高、平均生根数、平均根长最长。[结论]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快速浸蘸插条基部均可提高宁夏枸杞扦插枝条的成活率、株高、平均根数和平均根长,其中750 mg/LIBA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