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了解黑点切叶野螟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空心莲子草为食料,测定不同温度(17、22、27、32℃)下黑点切叶野螟生长发育温度参数;测定该虫卵、1~5龄幼虫、蛹发育及成虫产卵的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测定该虫除卵期以外其他各虫态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结果]卵、1~5龄幼虫、蛹及卵到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80、11.19、13.28、13.20、12.31、15.28、12.10、0℃,有效积温分别为77.67、70.78、46.24、35.65、40.15、27.39、101.70、267.17 d·℃.1~5龄幼虫和蛹的过冷却点分别为-15.57±3.14、-15.74±3.58、-12.72±4.30、-7.68±3.57、-6.75±3.69、-14.67±3.70℃,体液结冰点分别为-13.80±3.09、-11.75±4.95、-4.28±1.95、-2.03±1.20、-1.62±1.17、-5.47±2.60℃.[结论]试验结果为进一步利用黑点切叶野螟防治空心莲子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分别采用黑点切叶野螟(Herpetogramma basalis)的主要寄主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和苋菜(Amaranthus mangostanus L.)作为食料,研究了黑点切叶野螟在取食后的生长发育指标及营养指标。结果表明,不同食料下,黑点切叶野螟的幼虫历期、幼虫体长、体重、幼虫存活率及蛹历期、蛹重均无显著差异;黑点切叶野螟成虫的繁殖力及寿命也无显著差异。黑点切叶野螟的相对生长率、相对取食量、食物利用率、食物转化率和近似消化率均表现一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在黑点切叶野螟[Herpetogramma basalis (Walker)]幼虫盛期,应用扩散系数C、扩散型指数Iδ、负二项分布K值、CA指标、聚集度指标I、平均拥挤度(m*)和平均密度((X))的比值m*/(X)、Taylor幂法则及Iwao 的m*-X回归分析法等8个聚集度指标,对黑点切叶野螟幼虫在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art.)Grisb]样田的空间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点切叶野螟幼虫在空心莲子草样田内呈聚集分布.在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提出了理论最适抽样数和复合序贯抽样方案的计算模型,提高了田间调查效率.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内饲喂黑点切叶野螟,观察不同温湿度下其发育期状况,测定过冷却点和平均冰点,并于2009年调查湖北省孝感市城区西郊该虫在水花生上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相对湿度(RH)为75%、温度为17℃时适宜幼虫和蛹生长发育;27℃下,RH为45%时幼虫发育历期最长,RH为45%~75%时孵化率呈上升趋势;幼虫在1~5龄时,过冷却点低于平均冰点,而蛹期过冷却点高于平均冰点;在室外自然条件下,水花生上的幼虫量于9月中旬达最高峰,成虫数量增长高峰期分别为9月16日和10月24日.一定的温湿度对黑点切叶野螟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短时高温处理对黑点切叶野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为准确地评估其生防潜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黑点切叶野螟1龄幼虫分别在2种高温(35℃和40℃)暴露4种时长(2、4、8、16 h)后,观察测定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蛹重、发育历期、成虫产卵量等指标。【结果】经2种温度、不同时长的处理后,黑点切叶野螟各项生长发育和繁殖指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幼虫存活率显著降低,35℃处理16 h,幼虫存活率由1龄的65.83%降为5龄的28.33%;对化蛹率和羽化率无显著影响;幼虫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延长,2种温度(35℃和40℃)处理16 h后,幼虫历期分别比对照长0.90 d和1.74 d;对蛹期无影响;成虫寿命在经8 h和16 h处理后缩短约1 d;蛹重在8 h和16 h高温处理后略有下降;雌虫产卵量在2种温度下均为处理16 h的最低;对卵的孵化率无显著影响。【结论】黑点切叶野螟受短时高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降低存活率和抑制发育速率,影响程度取决于高温强度和持续时间。在供试条件下,黑点切叶野螟均能完成生活史,保持种群的延续,这对生防是有益的。但是,较长时间的高温处理导致幼虫存活率显著下降,这可能是黑点切叶野螟夏季种群密度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黑点切叶野螟(Herpetogramma basalis)自然饲料季节性短缺问题,设计了3种人工饲料配方,以自然寄主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为对照,在室内研究了人工饲料对生防昆虫黑点切叶野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黑点切叶野螟在人工饲料饲养下可以完成生活史,但大多数生长发育指标和繁殖指标受到影响。其中,3种配方的人工饲料饲养的幼虫历期均有所延长、羽化率降低、成虫寿命缩短、单雌产卵量降低;配方Ⅰ和Ⅱ饲养的幼虫存活率明显降低,蛹期延长;配方Ⅰ饲养的昆虫蛹重和下一代卵孵化率明显低于对照;化蛹率和雌雄性比未受影响。3种饲料配方中,配方Ⅲ在本试验中表现最优,应在此基础上继续优化配方,以保证在冬季自然饲料短缺时作替代饲料。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恒温条件下空心莲子草叶甲的发育历期和繁殖力。在15~30℃范围内,空心莲子草叶甲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33℃时各龄历期均延长。卵、幼虫、蛹和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7.13、4.89、6.77和6.82℃,世代有效积温为488.60日度,世代最大发育速率温度为30.56℃,27℃时叶甲孵化率、存活率、繁殖力和种群趋势指数均为最大;24~27℃为其最适温区。  相似文献   

8.
【目的】绿翅绢野螟Diaphania angustalis (Snellen)是糖胶树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取食叶片及卷叶危害,严重影响糖胶树的生长发育及观赏与药用价值。为补充其基本生物学信息,提供综合治理绿翅绢野螟的理论依据,开展了绿翅绢野螟各虫态发育历期、繁殖与幼虫取食量等的研究,以期为明确其防治适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组建实验种群两性生命表,分析绿翅绢野螟各虫态的发育历期、成虫繁殖力、各龄幼虫取食量和存活率等种群参数。【结果】在温度(28±1)℃、相对湿度(70±5)%及光周期(L∶D=12∶12)的条件下,绿翅绢野螟种群的平均世代周期为(45.42±0.55)d,内禀增长率为(0.099±0.006)d-1,周限增长率为(1.104±0.007)d-1,净增殖率为(92.28±22.50,子代)。雌成虫个体的繁殖力为(369.20±65.44)粒;单头雌成虫最高产卵量达1 267粒。在幼虫期,随着虫龄的增加,发育历期随之增长,取食量随之增加。高龄幼虫的发育历期显著长于低龄幼虫;4~6龄幼虫的取食量显著大于1~3龄幼虫。【结论】综合考虑幼虫各虫龄的发育历期及取食量,认为1~3龄幼虫阶段是其防治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茭白和甜玉米对甘蔗二点螟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开展甘蔗二点螟人工大量饲养及防控技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温度(26±1)℃的空调房中,挑取初孵二点螟幼虫单头接入培养皿内,分别饲以茭白茎段和甜玉米粒块,每3d更换1次食料,每天定时观察记录幼虫的发育情况和存活数量,幼虫化蛹后第2d观察记录其性别及称量体重,记录幼虫化蛹、蛹羽化、成虫死亡日期,计算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及雌、雄性比.每处理重复50皿,试验共培养3批次.[结果]取食茭白和甜玉米的二点螟幼虫平均历期雄性分别为22.54和26.29 d,雌性分别为24.69和29.77 d,两者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取食茭白和甜玉米的二点螟蛹平均历期分别为8.68和8.94 d,成虫平均寿命分别为4.12和3.90 d,两者均差异不显著(P>0.05);蛹平均体重分别为0.0736和0.0651 g,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初孵幼虫饲养至蛹时的平均存活率分别为49.30%和38.00%,饲养至成虫羽化时的平均存活率分别为46.00%和36.00%;雌雄性比分别为0.70和0.55.[结论]甘蔗二点螟室内取食茭白较甜玉米更适合其个体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空心莲子草总黄酮的提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空心莲子草的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不同条件下,提取空心莲子草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并以芦丁为对照品,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空心莲子草中黄酮化合物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溶剂条件下,75%乙醇温度为100℃时的提取效果最好,其黄酮含量高达2.18%;80%甲醇温度为100℃时的提取效果较好,空心莲子草黄酮含量最高,达1.98%;80%丙酮温度为100℃时,空心莲子草中黄酮含量最高,达1.99%。[结论]最佳提取条件为75%乙醇,温度为100℃。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广东栅蚤蝇[Diplonevra peregrina(Wiedemann)]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的发育规律。[方法]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研究广东栅蚤蝇的发育速度和有效积温。[结果]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广东栅蚤蝇卵、幼虫及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78±1.25)、(15.88±0.90)和(16.04±0.20)℃,有效积温分别为(176.24±19.52)、(1 571.95±158.07)和(3 516.41±100.46)h×℃,确立了2个有效积温与幼虫体长的线性回归方程:Y1=0.862+0.848X1、Y2=27.604-1.460X2。[结论]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用积温法则建立起的广东栅蚤蝇发育数学模型可应用于法医学死亡时间推断。  相似文献   

12.
蚕豆上南美斑潜蝇的发育历期和有效积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在蚕豆植株上不同恒温条件下发育历期不同,随温度升高发育历期缩短。在10℃,15℃,20℃,25℃,30℃的恒温下,发育历期依次为71.8 d,47.5 d,33.7 d,16.3 d,14.1 d。卵 ,1~3龄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依次为(11.5±2.8)℃,(7.6±3.2)℃,(8.8±4.3)℃,(10.3±2.9)℃,(5.3±2.1)℃;日有效积温依次为(39.98±10.6)℃,(45.5±10.4)℃,(29.44±3.9)℃,(21.57±5.5)℃,(169.9±22.4)℃。并得出各虫态的发育历期与温度的6个回归关系式,可用于南美斑潜蝇发生期的幼虫分龄预测、历期预测和有效积温预测。  相似文献   

13.
于珊珊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395-7397
[目的]探讨豇豆的最佳贮藏温度,指导贮运实践。[方法]研究(3±1)、(8±1)、(12±1)及(26±1)℃(室温)下贮藏对采后豇豆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豇豆中的维生素C含量随贮藏期的延长而降低;纤维素含量则随贮藏期的延长而增加;呼吸强度随贮藏期的延长而增加。(8±1)℃下贮藏的豇豆,其维生素C含量、纤维素含量和呼吸强度变化速度比其他温度下降缓慢的多。[结论](8±1)℃下豇豆可贮12 d,无腐烂现象,贮藏的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红脉穗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20、22、25、27和3O℃5个恒定温度对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卵、幼虫、蛹、产卵前期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22、12.77、11.63、11.43和12.17℃;有效积温分别为59.64、265.93、136.20、26.71和487.39 d.℃。该虫在海南年发生8~10代。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雅砻江长丝裂腹鱼胚胎形态发育及仔鱼生长。[方法]通过人工干法授精获得长丝裂腹鱼受精卵,在水温(15.9±0.6)℃下进行孵化,对其胚胎和仔鱼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长丝裂腹鱼成熟卵卵径为(2.89±0.30)mm,吸水充分膨胀后卵径为(4.17±0.09)mm。在水温(10.8±0.8)和(15.9±0.6)℃下胚胎均能孵化,(19.5±0.6)℃条件下胚胎发育至原肠中期即全部死亡。胚胎发育有效积温为1 275.46℃·h,生物学零度为6.27℃。在水温(15.9±0.6)℃的条件下,胚胎受精后3 h 35 min胚盘隆起,14 h45 min和34 h 50 min进入囊胚期和原肠胚期,51 h 35 min胚孔封闭,132 h 25 min开始出膜,217 h全部出膜。初孵仔鱼全长为(10.22±0.25)mm。全长(TL)与体重(BW)的关系式为:BW=1.209 3E-4(TL-10.54)~(2.512 8)(R~2=0.975 7);体长(TL)和体重(BW)与日龄(D)的最佳关系式分别为:TL=0.380 5D~3-0.002 6D~2+2.868 7E-5D+10.741 8(R~2=0.984 0),BW=1.010 82E-7(D+9.568 3)~(3.451 8)(R~2=0.983 4)。[结论]研究结果可为了解长丝裂腹鱼早期生活史、繁殖生物学等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16.
匙吻鲟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华莲  何川  马立鸣  宣廷孝  潘镜  顾泽茂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969-5970,5973
[目的]探索匙吻鲟(Polyodom spathula)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方法]以50尾二龄匙吻鲟为材料,运用常规血液指标和血细胞涂片方法,测定生理指标3项;利用现代试剂盒测定生化指标11项,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匙吻鲟的红细胞平均数为1.02×1012/L,白细胞数为0.42×1012/L,红细胞比积值为0.41;血液中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肌酐、血糖浓度分别为(28.83±3.39)g/L、(11.65±1.49)g/L、(17.99±2.62)μmol/L、(3.09±0.29)mmol/L;碱性磷酸酶、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的活性分别为(18.81±2.34)U/L、(2.68±0.54)U/ml、(100.44±27.23)U/mgpro、(18.82±6.32)U/mgprot;总胆固醇为(1.16±0.51)mmol/L;甘油三脂为(9.99±4.19)mmol/L;结合胆红素为(0.015±0.007)mg/dl。[结论]结果为匙吻鲟的基础生物学研究提供了血液学基础资料,并为其病害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严定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158-15161
[目的]比较不同栽培方式下水稻(Oryza sativa L.)形态特性,研究不同水稻品种间器官生长和发育特征动态。[方法]通过连续性观察和破坏性取样,获得叶片长度、节间数、株高、分蘖数、叶片角度、叶面积和比叶重等数据,从而比较白稻(籼稻)、金南凤(粳稻)、9325(粳稻)和9915(粳稻)4个水稻品种在江苏南京卫岗大田、卫岗盆栽和江浦大田3种栽培方式下器官形态差异。[结果]每个节位的最大叶长在生长早期逐步上升,后期逐渐下降,可以用方程y=axb和y=ax+b来描述最大叶长和节位的关系;卫岗盆栽水稻的节间数、生长期、叶长和株高比其他2种大田种植的数值小;可以用方程y=ax+b来描述株高与日照时数和有效积温的关系,增加1 cm株高需要19.23℃.d≥10°C积温、8.12 h日照时数;籼稻的株高、分蘖数和叶面积比其他3个粳稻品种多,但比叶重和叶角比其他3个粳稻品种小。[结论]比较水稻品种间形态特征差异,是选择节水耐旱品种的一个重要方面。该研究结果若被整合进一个水稻功能结构模型,即可通过模拟三维空间内水稻器官生长动态为节水耐旱品种选育提供株型参考。  相似文献   

18.
银杏叶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志彬  承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5751-5752,5754
[目的]优化银杏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为银杏黄酮的精制提供前提条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银杏叶中总黄酮的含量;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浓度、回流温度、提取时间对银杏黄酮收率的影响,优化提取条件。[结果]银杏叶中总黄酮含量为1.502 6mg/ml;最佳提取条件:70%乙醇为提取剂,回流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3.0 h。[结论]该研究得到银杏黄酮最佳的提取工艺,为银杏叶黄酮的精制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9.
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湿度控制对烤烟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密集烘烤存在的干物质降解不充分和香气物质不足的问题,以K326品种为材料,在湖南省浏阳市开展了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湿球控制对烤后烟叶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烟叶变黄期和定色期的湿度状况对烟叶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有着重要的作用,适当提高湿球温度能够明显改善烟叶的烘烤质量。上部、中部和下部烟叶在变黄期的干球温度38℃时,适宜的湿球温度应分别控制在(36±0.5)℃、(35±0.5)℃、(36±0.5)℃;在变黄期的干球温度42℃时,适宜的湿球温度应分别控制在(38±0.5)℃、(37±0.5)℃、(37±0.5)℃;在定色期的干球温度45℃或47℃时,适宜的湿球温度应分别控制在(38±0.5)℃、(39±0.5)℃、(38±0.5)℃;在定色期的干球温度54℃时,适宜的湿球温度应分别控制在(40±0.5)℃、(39±0.5)℃、(39±0.5)℃。  相似文献   

20.
不同通风方式对粪渣与树叶共堆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通风方式对粪渣与树叶共堆肥的影响。[方法]以粪渣与树叶为原料,采用3种通风方式进行静态好氧堆肥试验,分析温度、含水率、VS、pH值,以及NH4+-N和NO3-N含量、发芽率(GI)等指标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结果]在粪渣与树叶含水率分别为81.5%和10.0%,粪渣与树叶质量比为4∶1时,3种通风方式均可实现高温好氧堆肥,各指标变化趋势一致且差别不大,其中温度保持55℃以上均超过7d,待堆肥结束时GI均超过90%。[结论]3种通风方式均可实现高温好氧堆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