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干奶期至新产期阶段补饲过瘤胃蛋氨酸、甜菜碱及B族维生素复合物对围产期奶牛健康及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预产期前60 d的经产荷斯坦干奶牛48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6头牛):对照组奶牛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每头牛每天在饲粮中分别添加100和150 g过瘤胃蛋氨酸、甜菜碱和B族维生素复合物。试验自奶牛预产期前60 d开始,至产后30 d结束,共计9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补饲150 g/(头·d)过瘤胃蛋氨酸、甜菜碱和B族维生素复合物显著增加了产后30 d的产奶量(P=0.04),有增加产前30 d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含量的趋势(P=0.08),对血清中钙、磷及维生素B1和维生素B3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对奶牛体况评分无显著影响(P0.05),对奶牛妊娠时长和犊牛初生重亦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在干奶期至新产期阶段补饲过瘤胃蛋氨酸、甜菜碱和B族维生素复合物能有效提升奶牛机体健康和产奶量,每头牛每天补饲150 g对奶牛产后生产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2.
将30头健康的围产期奶牛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于产前28d开始饲喂NRC标准日粮(能量摄入100%组或Ⅰ组)、NRC标准增加20%日粮(能量摄入120%组或Ⅱ组)和NRC标准减少20%日粮(能量摄入80%组或Ⅲ组),产后各组奶牛均饲喂NRC标准泌乳日粮,至产后56d结束,观察干奶期不同能量摄入水平对产后奶牛千物质摄入量(DMI)、泌乳量及生殖激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围产期生殖激素的剧烈变化影响奶牛的DMI,泌乳量,糖、脂和蛋白质代谢,并主要通过调整NEFA的去路,适应机体的各种生理变化。干乳期能量摄入水平很可能是通过生殖激素对奶牛的DMI、泌乳和能量平衡进行影响和调节的。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β-胡萝卜素对奶牛生产性能及血液指标的影响,选取日平均产奶量42.4 kg/d、平均胎次 2.7、平均泌乳天数 41.3 d 荷斯坦奶牛 60 头,随机分成 4 个组,每组 15 个重复,每个重复 1 头牛,试验牛单独饲喂添加剂。对照组(CON)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Ⅰ(CAR200)、处理组Ⅱ(VA+CAR200)和处理组Ⅲ(VA+CAR400)在基础日粮中每日每头分别添加 200 mg β-胡萝卜素(根据《NRC2001》当量换算等于试验牛日常 VA 基础所需量)、维生素 A(VA)(根据《NRC 2001》计算出VA 基础需要量)+200 mg β-胡萝卜素及 VA+400 mg β-胡萝卜素。预饲期 7 d,试验期 90 d。结果表明:(1)各组的全期干物质采食量(DMI)无显著差异|Ⅱ组产奶量和 4%脂肪校正乳产量,在试验 60 d和全期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 < 0.05)|Ⅱ组 60 d 阶段和全期乳蛋白产量显著高于 CON(P < 0.05)|Ⅱ组和Ⅲ组全期乳蛋白率显著高于 CON(P < 0.05),与Ⅰ组差异不显著|Ⅱ组乳脂产量,在试验 60 d显著高于 CON 和Ⅰ组(P < 0.05),全期乳脂量显著高于 CON(P < 0.05),与Ⅰ组和Ⅲ组差异不显著|脂蛋比各组无显著差异|在试验 90 d,Ⅱ组乳中尿素氮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 < 0.05)。(2)Ⅲ组血清中尿素氮显著低于 CON,且三个处理组碱性磷酸酶、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 CON(P < 0.05),丙二醛显著低于 CON(P < 0.05)。因此,保证 VA基础需要量的前提下(75000 IU),每日每头添加 200 mg β-胡萝卜素能够提高奶牛生产性能,降低乳中尿素氮水平。 [关键词] β-胡萝卜素|奶牛|生产性能|尿素氮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甜菜碱与烟酰胺复合制剂对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乳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探究其适宜添加量。选择胎次、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45头,随机为3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低剂量组(LD组)和高剂量组(HD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30、60 g/d的甜菜碱与烟酰胺复合制剂。预试期5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第16~30天,LH和HD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第1~30天,HD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第1~15天、第16~30天和第1~30天,LH和HD组的产奶量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2)第15天,LH和HD组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显著高于CON组(P0.05);第30天,LD组的乳中尿素氮(UN)含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3)第15天,HD组的血清葡萄糖(GLU)含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第30天,LD和HD组的血清GLU含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第15天,LD和HD组的血清UN含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4)第30天,LD和HD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低于CON组(P0.05)。第30天,HD组的血清肌酐(CRE)含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甜菜碱与烟酰胺复合制剂可以提高热应激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改善乳品质及部分血清生化指标,有助于缓解奶牛热应激,且30 g/d为适宜添加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试验通过研究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胆碱和有机铬对围产期奶牛免疫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旨在为过瘤胃胆碱和有机铬在围产期奶牛饲粮中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40头健康、经产(平均胎次1~2)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牛):对照组(TO),基础饲粮;胆碱组(TC),基础饲粮+30 g/d过瘤胃胆碱;有机铬组(TA),基础饲粮+8 g/d蛋氨酸铬;混合组(TCA),基础饲粮+30 g/d过瘤胃胆碱+8 g/d蛋氨酸铬。试验处理从产前20 d至产后20 d,记录奶牛产后4周内日均产奶量,分别于产前第20、10天和产犊日、产后第10、20天,于晨饲前采集血样,测定血清抗氧化(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免疫(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功能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奶牛产后4周内日均产奶量均显著提高(P<0.05);产前各组奶牛血清GSH-Px、CAT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组奶牛血清SOD含量显著降低(P<0.05);产犊日至产后第10天,胆碱组和有机铬组奶牛血清GSH-Px、CAT和SOD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第20天,胆碱组血清GSH-Px、CAT含量均显著低于高于对照组、有机铬组和混合组,而血清SOD含量却显著降低(P<0.05);整个试验周期内,胆碱组奶牛血清IL-1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有机铬组和混合组(P<0.05),IL-6和TNF-α含量却显著提高(P<0.05)。【结论】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单独添加30 g/d过瘤胃胆碱或8 g/d有机铬可明显降低围产期奶牛机体氧化应激水平,提高产奶量和机体免疫力,改善奶牛健康状况,联合添加过瘤胃胆碱和有机铬与单独添加效果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采用28头荷斯坦经产奶牛按配对试验设计研究了在干奶后期(产前约3周)添加阴离子盐添加剂对奶牛产前、产后及产后一个月血液离子浓度、胎衣不下发病率以及产后6个月泌乳性能的影响。试验处理为阴离子盐饲粮组和对照组。结果表明,饲喂阴离子盐饲粮5天使尿液pH值显著降低(P<0.01),产前血清氯离子浓度提高(101.5vs95.2毫克毫升;P<0.05)产前血清钙离子趋于上升(7.71vs7.34毫克毫升),并使分娩后胎衣不下的发病率降低31.2个百分点(43.7%vs12.5%;P=0.05)。饲喂阴离子盐饲粮导致第1、2、3、4泌乳月校正乳产量显著提高(38.9vs32.4千克天44.8vs36.5千克天,41.6vs36.9千克天,38.8vs33.2千克天;P=0.02~0.1)且趋于提高乳脂率(P=0.02~0.31),但对乳蛋白、乳糖、无脂固型物含量等乳成分没有明显影响(P>0.3)。饲喂阴离子盐有助于降低产奶牛泌乳前期乳中体细胞数。本实验结论:产前饲粮添加阴离子盐能够改善奶牛产后的健康状况,提高泌乳性能。  相似文献   

7.
将围产期健康奶牛30头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于产前第28d开始饲喂标准日粮、营养水平增加20%日粮和营养水平降低20%日粮,产后各组奶牛均饲喂标准泌乳日粮,直至产后第56d试验结束。试验结果表明,产前低营养饲喂不仅提高了产后奶牛干物质摄入量、产乳量,而且提高了产后奶牛血浆NPY的浓度。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围产期饲粮中添加异位酸对奶牛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和奶牛、新生犊牛血清指标的影响,为异位酸添加剂在奶牛生产中的合理添加使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18头健康、第3胎次、预产期相近的经产荷斯坦围产期奶牛,按照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奶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Ⅰ组饲喂基础饲粮+30 mL/(d·头)的异位酸,Ⅱ组饲喂基础饲粮+60 mL/(d·头)的异位酸。预试期10 d,正试期42 d,从奶牛产前21 d开始到产后21 d结束。结果表明:1)在产后10和21 d,Ⅰ、Ⅱ组产奶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Ⅰ、Ⅱ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Ⅰ、Ⅱ组瘤胃氨态氮(NH 3-N)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Ⅱ组瘤胃微生物蛋白(MCP)、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在产前10 d,Ⅱ组奶牛血清球蛋白(GL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分娩当天,奶牛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在产前10 d和产后21 d,Ⅱ组奶牛血清尿素氮(UN)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产后21 d,Ⅰ、Ⅱ组奶牛血清葡萄糖(GLU)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在产前10 d,Ⅰ组奶牛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产后10和21 d,Ⅱ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分娩当天和产后10 d,Ⅱ组奶牛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分娩当天,Ⅰ组奶牛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产后10 d,Ⅱ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在产前10 d和分娩当天,Ⅱ组奶牛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分娩当天,Ⅱ组奶牛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6)Ⅰ、Ⅱ组新生犊牛血清GSH-Px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Ⅰ组新生犊牛血清IgA、Ig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在围产期饲粮中添加异位酸可提高奶牛产奶量、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奶牛的抗氧化及免疫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新生犊牛的抗氧化和免疫能力。本试验中,奶牛围产期饲粮中异位酸适宜添加量为60 mL/(d·头)。  相似文献   

9.
24头经产荷斯坦奶牛(体重775±24kg;体况评分3.4±0.11)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瘤胃内乳糖发酵产生的丁酸对代谢和泌乳的影响。日粮处理组为玉米基础日粮组(CON)和基础日粮加15.7%乳糖(干物质计)处理组(LAC),产犊前21d~泌乳(DIM)21d饲喂试验日粮。在产前2、7、14、21d和产后2、7、14、21d采集血样,在产前21、7d和泌乳7d采集瘤胃液,在泌乳7d和14d进行肝脏组织切片检查。产前产后28d平均干物质采食量(DMI)分别为12.8和17.7kg/d。处理组间无差异。LAC组未降低产前干物质采食量(DMI)。各处理组对泌乳前70d的平均产奶量(45.7kg/d)无显著影响。各处理对血浆葡萄糖、胰岛素和非酯化脂肪酸无显著影响。LAC组与CON组相比提高了瘤胃中丁酸浓度,产前分别为11.3%和9.2%±0.45%,产后分别为13.0%和10.3%±0.67%;同样,提高了血浆β-羟基丁酸浓度,产前分别为6.1和4.2±0.31mg/dL,产后分别为14.6和8.34±1.7mg/dL。相对于CON组,LAC组降低了肝脂的含量(占净重14.7%和8.6%±1.5%),日粮处理组对肝糖元无显著影响。饲喂乳糖可以提高围产奶牛瘤胃丁酸的浓度和血浆β-羟基丁酸浓度,降低肝脂,但不影响泌乳性能。  相似文献   

10.
美国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专家McDowell的研究小组利用52头荷斯坦奶牛研究了生物素对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和代谢物的影响。他们在奶牛产前16d开始分别给2组奶牛饲喂0或20mg/d的生物素,产后70d饲喂0或30mg/d生物素,研究补饲生物素对奶牛生产性能、肝脏脂肪沉积以及血浆代谢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奶牛产前15天(围产前期)和产后15天(围产后期)的一段时间称为围产期,这期间奶牛要经历干奶、分娩、泌乳三个不同的生理阶段,此阶段奶牛最易生病和死亡。围产期健康决定着奶牛产奶量多少和经济效益高低。因此抓好该期饲养管理,对奶牛提高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将健康的围产期奶牛30头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于产前28d开始饲喂NRC标准日粮(营养水平100%组,即Ⅰ组)、NRC标准增加20%日粮(营养水平120%组,即Ⅱ组)和NRC标准减少20%日粮(营养水平80%组,即Ⅲ组),产后各组奶牛均饲喂标准泌乳日粮,至产后56d结束,观察干奶期不同营养水平对围产期健康奶牛血清总胆红素、蛋白及转氨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围产期是机体生理状况处于剧烈变化的时期,奶牛产后的蛋白质代谢活动、转氨酶活性较产前明显增强;但健康奶牛均能通过调整糖代谢、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促进能量与营养物质间的相互转化,适应机体的各种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维生素E和硒对围产期奶牛健康的影响,试验选择年龄、胎次相同,预产期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为自由舔饲维生素E富硒舔砖组,对照组为不补饲维生素E富硒舔砖组,试验期90d(从预产前60d到产后30d).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血液中维生素E的含量在产后12h和产后30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中硒的含量在产前30d、产后12h和产后30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奶牛乳房炎、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疾病的发病率分别比对照组降低83.3%、80%、75%.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围产期饲粮中添加异位酸对奶牛瘤胃微生物群、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影响,为异位酸添加剂在奶牛生产中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8头第3胎次、生产日期相近的围产期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对照组(C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奶牛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30(A组)和60 mL/d异位酸(B组),预饲期10 d,正式试验从奶牛产前21 d开始至产后21 d结束。分别于产后10和21 d采集所有奶牛的乳样测定乳成分;产后21 d晨饲前使用瘤胃导管采集所有奶牛的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多样性。【结果】(1)A和B组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均显著高于C组(P<0.05)。(2)B组奶牛瘤胃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显著高于C组(P<0.05)。(3) 3组奶牛的瘤胃微生物门水平主要优势菌群为Bacteroidota和Firmicutes, B组中Bacteroidot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A和C组(P<0.05),而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A和C组(P<0.05);瘤胃微生物属水平...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探究葡萄糖前体复合物对新产牛围产期营养代谢病、生产性能、血清离子及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6头健康、体况、体重及妊娠天数相近的青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奶牛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奶牛饲喂基础日粮+350 g/(头·d)葡萄糖前体复合物。从产前28 d开始饲喂,预饲7 d,至产后30 d。结果显示,添加葡萄糖前体复合物、添加时间以及二者互作均对围产期新产牛血酮、血糖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时间对奶牛产奶量、乳糖、乳蛋白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对奶牛乳脂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不同处理、不同时间对围产期新产牛血清钠离子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时间对围产期新产牛血清钙离子含量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不同时间对围产期新产牛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 (IgM)、干扰素-γ (INF-γ)、白细胞介素-4 (IL-4)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在围产期日粮中添加葡萄糖前体复合物能够显著提高新产牛乳糖含量,预防产后酮病、低血钙症,可以提...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补饲叶酸是否能通过提高甲基的形成从而影响泌乳奶牛的生产性能和VB12对此代谢过程的影响。给予这种假设,补充提供甲基供体的蛋氨酸应能减少叶酸和VB12的需要。试验选用60头经产的荷斯坦奶牛,根据泌乳量平均分配到10个处理组。在每个处理组中,3头奶牛饲喂基础日粮(蛋氨酸量,1.83%的代谢蛋白),另外3头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18g瘤胃保护性蛋氨酸(蛋氨酸量,2.23%的代谢蛋白)。试验期为产犊前3周至产后16周,各蛋氨酸水平组奶牛或不补饲维生素,或周肌肉注射160g叶酸,或周肌肉注射160mg叶酸和补饲VB1210mg。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对干物质采食量没有影响(13.4kg/d&#177;0.4kg/d(产前),21.8kg/d&#177;0.4kg/d(产后))。补饲瘤胃保护性蛋氨酸不影响产奶量。叶酸和VB12一起补充有增加产奶量的趋势。这种效应在泌乳的前4周效果更加明显。各处理组对乳脂产量没有影响。在泌乳早期,叶酸和VB12提高了乳糖、粗蛋白质和总固形物产量,但这种效应随着泌乳期的延长逐渐消失。与不补饲维生素组相比,单独补充叶酸或与VB12一起补充降低了血浆中的高半胱氨酸含量。本试验结果表明,叶酸和VB12不能通过提高甲基集团的供给影响泌乳奶牛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添加剂对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按照年龄、胎次、体重、产犊时间接近的的原则,选择健康的围产前期中国荷斯坦奶牛16头,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奶牛每天按照精料量的1.0%添加复合添加剂,对照组不添加;试验期40 d,包括10 d预试期。结果表明:在奶牛产后的第10天,试验组奶牛产奶量比对照组高7.18 kg(P0.05);在产后的第15天,试验组奶牛泌乳量比对照组高7.75 kg(P0.05);试验组乳糖率和去脂干物质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0.31个百分点和0.59个百分点(P0.05),其他乳成分二者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显示,在围产期奶牛日粮中添加此种复合添加剂可以提高围产期奶牛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甘露寡糖对围产期母羊采食量、体重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体况良好、体重为(52.36±0.71) kg、妊娠85 d的湖羊母羊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个重复。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Ⅳ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5.0和10.0 g/(只·d)甘露寡糖。预试期5 d,妊娠第90天进入正试期,产后14 d试验结束。试验期间记录母羊体重和采食量,分娩当天记为第0天,分别于第-60、-14和7天采集血清,测定相关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与Ⅰ组相比,饲粮中添加甘露寡糖显著提高了Ⅳ组母羊产前干物质采食量(DMI)(P<0.05),对母羊终末体重没有显著影响(P>0.05)。2)与Ⅰ组相比,饲粮中添加甘露寡糖显著提高了第-14天Ⅲ组和Ⅳ组母羊血清总蛋白(TP)和葡萄糖(Glu)含量(P<0.05)。3)与Ⅰ组相比,饲粮中添加甘露寡糖显著提高了第-14天Ⅲ组和Ⅳ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白细胞介素-1β(IL-1β)、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及Ⅱ、Ⅲ和Ⅳ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P&l...  相似文献   

19.
旨在研究围产期补饲精补料对戈壁地区妊娠期放牧蒙古羊母羊增重、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泌乳性能以及羔羊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20只体况相近、平均体重为(60±5.54)kg的妊娠期蒙古羊母羊, 按平均体重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10只。对照组按照传统补饲方法补饲玉米300 g/(只·d), 试验组补饲精补料300 g/(只·d)。补饲试验预饲期5 d, 正饲期60 d。测定试验母羊初始体重和补饲试验末体重, 计算总增重;补饲试验结束时, 采集试验母羊血液样本, 测定血液常规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从产后第15天起使用差重法测定母羊泌乳量, 持续到产后第85天;测定羔羊的初生重、90日龄重, 计算羔羊在90日龄内的日增重。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对照组和试验组的上述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在补饲试验期间, 试验组母羊与对照组母羊的总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 试验组母羊的体重减少幅度比对照组母羊低1.71%;试验组母羊的各项血液常规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母羊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整个泌乳期试验组母羊的泌乳量都高于对照组母羊, 其中, 产羔后75 d和85 d, 试验组母羊的泌乳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母羊;与对照组羔羊相比, 试验组羔羊的90日龄体重和90日龄内日增重有所提高(P>0.05)。综上提示, 围产期补饲精补料能够提高放牧蒙古羊母羊的产后泌乳量, 并且有助于提升羔羊日增重。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产前运动对围产期奶牛生理代谢指标的影响,为围产期奶牛健康管理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依据。试验选取年龄相似,体况评分、胎次和预产期相近的经产荷斯坦奶牛24头,随机分为试验组(TRT组)和对照组(CON组),每组12头,统一饲养管理。于预产期前21 d开始,TRT组奶牛每日09:00和16:00以<3 km/h的速度运动1 h,每头奶牛每日总运动量为(4.0±0.2) km/d;CON组自由活动。分别在预产期前21、7 d、分娩当天及产后7、30 d (分别记为-21、-7、0、+7和+30 d),于晨饲前采集血液,测定血浆中非酯化脂肪酸(NEFA)、β-羟基丁酸(BHBA)、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肌酐(CREA)及尿素(UREA)浓度。结果显示,试验期间,TRT组血浆NEFA、BHBA浓度与CON组相比均呈下降趋势(0.05<P<0.1),-7 d时TRT组NEFA浓度显著低于CON组(P<0.05);TRT组血浆GLU浓度变化较CON组平稳,在+30 d极显著高于CON组(P<0.01);两组血浆TG浓度均在分娩当天急剧下降,产前血浆TG浓度均极显著高于分娩后各时间点(P<0.01),+30 d时TRT组极显著高于CON组(P<0.01);血浆UREA、CREA浓度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以<3 km/h的速度进行运动(4.0 km/d±0.2 km/d),可有效降低围产期奶牛血浆NEFA和BHBA浓度,缓解能量负平衡(NEB)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