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泌乳牛群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其引发的乳房炎极难防控;具有大罐奶样体细胞数超过20万个/m L且逐日波动明显、治愈率低、病程长和传播快等发病特点,显著影响牧场的经济效益。本文就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的鉴别诊断方法和发病特征进行阐述,为奶牛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产前运动对围产期奶牛生理代谢指标的影响,为围产期奶牛健康管理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依据。试验选取年龄相似,体况评分、胎次和预产期相近的经产荷斯坦奶牛24头,随机分为试验组(TRT组)和对照组(CON组),每组12头,统一饲养管理。于预产期前21 d开始,TRT组奶牛每日09:00和16:00以<3 km/h的速度运动1 h,每头奶牛每日总运动量为(4.0±0.2) km/d;CON组自由活动。分别在预产期前21、7 d、分娩当天及产后7、30 d (分别记为-21、-7、0、+7和+30 d),于晨饲前采集血液,测定血浆中非酯化脂肪酸(NEFA)、β-羟基丁酸(BHBA)、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肌酐(CREA)及尿素(UREA)浓度。结果显示,试验期间,TRT组血浆NEFA、BHBA浓度与CON组相比均呈下降趋势(0.05<P<0.1),-7 d时TRT组NEFA浓度显著低于CON组(P<0.05);TRT组血浆GLU浓度变化较CON组平稳,在+30 d极显著高于CON组(P<0.01);两组血浆TG浓度均在分娩当天急剧下降,产前血浆TG浓度均极显著高于分娩后各时间点(P<0.01),+30 d时TRT组极显著高于CON组(P<0.01);血浆UREA、CREA浓度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以<3 km/h的速度进行运动(4.0 km/d±0.2 km/d),可有效降低围产期奶牛血浆NEFA和BHBA浓度,缓解能量负平衡(NEB)压力。  相似文献   
3.
短期添加高果糖玉米糖浆对小鼠体重和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给小鼠短期添加高果糖玉米糖浆,研究其对小鼠健康的影响。选取健康、体重相近的小鼠48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添加高果糖玉米糖浆、蔗糖及蒸馏水,添加14d后检测小鼠体重和肝功能相关指标。结果显示,对照组的小鼠体重显著低于高果糖玉米糖浆组(P0.05),与蔗糖组差异不显著(P0.05);高果糖玉米糖浆组和蔗糖组的肝重、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果糖玉米糖浆组的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高果糖玉米糖浆组的甘油三脂含量显著高于蔗糖组和对照组(P0.05);各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和胆固醇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高果糖玉米糖浆更易导致肥胖且短期添加可影响小鼠的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4.
肺炎克雷伯氏菌为革兰氏阴性菌,是重要的条件性致病菌和医源性感染菌之一,也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重要病原菌。本研究对30份奶牛乳房炎乳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本次共分离肺炎克雷伯氏菌3株,遗传进化树关系显示分离菌株KP1、KP3与CP031810株、CP031562株、CP032185株亲缘关系较近,分离株KP2则相对较远。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3株分离株均对阿莫西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耐药,对链霉素、庆大霉素表现敏感,分离菌株KP1和KP3对青霉素表现中度敏感,菌株KP2则表现耐药。本研究为奶牛场针对该菌的防控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酵母硒对围产期奶牛代谢的影响,从代谢物变化的角度阐述其在分娩应激状态下的生物学作用。【方法】选择24头体况、胎次、年龄、体质量和预产期相近的健康围产前期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2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5g/kg干物质的酵母硒,于产前21d开始饲喂,分娩后当天停止饲喂。在产前21d及分娩后6h内尾静脉采血,使用EDTA抗凝并离心收集血浆。应用UPLC-TOF/MS分析技术,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对所有血浆样品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数据经预处理后利用多维统计(包括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analysis,OPLS-DA))和单变量(t检验和差异倍数)分析方法,分析在产前21d和分娩当天试验组和对照组奶牛血浆中代谢物差异性,以OPLS-DA获得的VIP值1和t检验中P0.1为条件筛选差异代谢物。【结果】2组奶牛血浆代谢物在饲喂硒前差异不明显,饲喂硒后有19种差异代谢物。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在分娩后血浆中L-苯丙氨酸、L-亮氨酸、异亮氨酸、L-谷氨酰胺、L-缬氨酸、酪胺、酮亮氨酸和硫酸吲哚酚显著降低(P0.05),甜菜碱、7-甲基黄嘌呤、马尿酸、尿囊素和柠檬酸显著升高(P0.05),L-正亮氨酸、DL-苯丙氨酸、乙二醇单乙醚和氧代己二酸呈降低趋势(0.05P0.1),L-肌肽和苯乙酰甘氨酸呈升高趋势(0.05P0.1)。【结论】在分娩应激状态下,硒可能通过影响氨基酸、脂类和尿嘌呤衍生物的代谢,发挥着抗应激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奶牛养殖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而养殖高成本、高发病率和低产出是阻碍奶牛养殖业持续发展的障碍。其中,奶牛酮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不同的胎次、产后天数、月份、泌乳量等风险因素均影响奶牛酮病的发生。目前,基于奶牛行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数据、代谢组学技术和机器学习的酮病早期预警技术已经取得巨大进展。本文综述了奶牛酮病的发病规律和酮病早期预警技术,为奶牛围产期健康管理提供理论参考,对促进奶业提质增效、提高奶牛福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四川某奶牛场奶牛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而制订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本调查对该场奶牛粪样做了寄生虫检查。采集了犊牛、育成牛、泌乳牛的新鲜粪样共90份,分别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离心沉淀法和斯陶尔氏计数法对粪样中虫卵进行定性检查和定量检查。结果显示,在粪样中检出了球虫卵囊、线虫卵、吸虫卵和绦虫卵,其中球虫卵囊的阳性率为14.44%(13/90),线虫卵的阳性率为57.78%(52/90),绦虫卵和吸虫卵只在泌乳牛的粪样中检出,泌乳牛阳性率分别为2%(1/50)、12%(6/50)。该奶牛场混合感染率为33.33%(18/54)。结果表明,该奶牛场寄生虫感染普遍,总感染率为60%(54/90),主要为线虫,其次是球虫和吸虫,混合感染情况普遍。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湿帘风扇、喷淋联合降温系统在南方地区夏季热应激期间的降温效果,于2017年7月至8月在浙江省嘉兴市东兴奶牛场进行湿帘、风扇和喷淋组合后共同使用对热应激缓解效应的研究。试验期间,每天6:00、9:00、12:00、15:00、18:00、21:00和0:00通过温湿度计采集牛舍内温湿度数据,通过当地气象局官网采集舍外温湿度数据,每日15:00在所有泌乳牛中随机挑选8头测量直肠温度,每日监测所有泌乳牛产奶数据,并从牛场获取往年产奶数据以供分析。结果显示,在使用湿帘及风扇加喷淋的降温系统后,舍内与外界温度相比,除夜间凌晨(00:00)外,在各个时间点都极显著降低(P0.01),同时舍内湿度极显著大于舍外湿度(P0.01);舍内最高温度较舍外最高温度极显著降低(P0.01),舍内降温效果明显;舍内THI处于热应激范围内,但试验期间产奶量趋势平稳,并未出现持续性下降。THI与奶牛直肠温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但直肠温度显示奶牛无连续性热应激状态。因此,热应激期间使用湿帘联合降温系统降温效果明显,舍内温度显著降低,联合降温设备在投入与产出上具有正效益,但THI指标不适用于采用湿帘联合降温系统的奶牛场的热应激评估。  相似文献   
9.
为比较热应激与喷淋-风扇系统对热应激期不同泌乳期奶牛生理、生产性能、发病率的影响,将泌乳牛按泌乳时间分为新产牛(0~21 d)、泌乳前期(22~120 d)、泌乳中期(121~200 d)、泌乳后期(201~305 d)奶牛,分别随机选择体况、年龄、泌乳时间相近的健康经产(2~4胎)各泌乳阶段奶牛10头,共计40头作为试验对象。按养殖场日常饲养和管理方式,不做人工干预,热应激期采用喷淋-风扇系统降温。每日测定牛舍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直肠温度、呼吸频率、日产奶量、日大缸奶乳成分、日新发肢蹄病、酮病、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型乳房炎等。结果表明:喷淋-风扇系统下,热应激期牛舍内温度接近30 ℃,相对湿度为82%,风速达1.35 m·s-1,湿热指数处于中度热应激。热应激期,各泌乳期奶牛直肠温度平均分别升高0.9、0.7、0.6、0.5 ℃,呼吸频率平均分别上升32.9、29.1、29.3、28.5次·min-1,较非热应激期均极显著(P<0.01)升高;新产牛、泌乳前期和中期奶牛日单产均极显著(P<0.01)下降,降幅分别为9.17%、18.97%和13.23%,而泌乳后期奶牛无显著变化(P>0.05),新产牛泌乳启动时奶产量下降,各阶段泌乳牛泌乳峰值均降低;全群泌乳牛乳脂率、脂蛋比均极显著(P<0.01)下降,乳蛋白显著(P<0.05)降低,乳脂率、脂蛋比、乳蛋白含量分别降低0.29百分点、5.23%和1.61%;全群泌乳牛肢蹄病、酮病、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型乳房炎发病率分别升高5.77、0.78、2.60和5.77百分点。结果说明:喷淋-风扇系统对舍内热环境改善不显著;热应激影响新产牛和泌乳前期、中期奶牛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使新产牛泌乳启动时产奶量下降,各阶段泌乳牛产奶峰值降低;全群泌乳牛乳品质降低,发病率升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硒是否影响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在脂多糖(LPS)诱导巨噬细胞炎性反应中发挥的抗炎作用。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分别经10μg/m L DHA、10μg/m L DHA+0.05μmol/L亚硒酸钠、1μg/m L LPS、10μg/m L DHA+1μg/m L LPS、10μg/m L DHA+1μg/m L LPS+0.05μmol/L亚硒酸钠诱导24 h,同时设置无添加的正常组。采用半定量反转录PCR检测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培养液上清液中TNF-α、IL-1β、IL-6和IL-10含量。结果显示,添加亚硒酸钠(0.05μmol/L)不仅显著或极显著增强了DHA(10μg/m L)对LPS(1μg/m L)诱导RAW 264.7细胞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mRNA表达(P0.05)和IL-1β生成(P0.01)的抑制作用,还极显著增强了DHA(10μg/m L)对LPS(1μg/m L)诱导RAW264.7细胞中抗炎细胞因子IL-10 mRNA表达的促进作用(P0.01)。由此提示,硒可增强DHA在LPS诱导巨噬细胞炎症反应中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