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西藏苏格绵羊不同部位肉品质特征与主要营养成分,试验选择成年苏格绵羊羯羊10只,屠宰后分别取后腿米龙、前腿牡蛎、背最长肌进行品质特征及主要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苏格绵羊后腿米龙总氨基酸含量最高;背最长肌色泽最佳,剪切力值最低且弹性、黏聚性最高,咀嚼性最低,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EAA/TAA)为48.26%,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为74.89%,超出了FAO/WHO模式标准,总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说明苏格绵羊不同部位肉品质特征及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其中背最长肌的品质最佳,营养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2.
不同能量水平对绵羊屠宰性能和脂肪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能量水平对绵羊屠宰性能和体内脂肪含量的影响。选用健康无病,4月龄体质量相近的F2代杂36只交母羊(小尾寒羊♀×道赛特♂),随机分成3组,分别饲喂不同能量水平(其代谢能分别为7.21、10.33和13.49MJ/d)、蛋白质及其他营养指标基本一致的3种日粮。试验结果表明:低能组试验羊的宰前活体质量、胴体质量和屠宰率显著低于中能和高能组(P0.05);低能量组试验羊的背膘厚、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及股二头肌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中能和高能组(P0.01),中能组和高能组之间差异也极显著,说明日粮能量水平显著影响绵羊屠宰性能和背膘厚及肌内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持续30℃的环境高温应激对肥育猪生产性能、胴体性状、背最长肌质构分析、营养物质含量及肌纤维特性的影响.试验选取8窝共24头体重为(79.0±1.5) kg的“杜长大”三元阉公猪,其中每3头来自同一窝的猪只随机分到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3组分别为对照组(22℃适温+自由采食)、高温应激组(30℃高温+自由采食)和采食量配对组(22℃适温+采食量配对),试验期21d.结果表明:1)持续高温应激显著降低肥育猪平均日增重(ADG) (P<0.05),极显著降低肥育猪平均日采食量(ADFI) (P<0.01).2)3组之间的肥育猪胴体重、胴体长、平均背膘厚和皮厚均差异不显著(P>0.05),高温应激组肥育猪背最长肌大理石花纹评分在宰后24 h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P<0.10).3)高温应激组肥育猪背最长肌的剪切力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采食量配对组(P<0.01).与采食量配对组相比,高温应激组肥育猪背最长肌胶黏性和硬度有降低的趋势(P<0.10).4)高温应激组和采食量配对组肥育猪背最长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2组的背最长肌肌内脂肪(IMF)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5)高温应激组肥育猪背最长肌Ⅰ型肌纤维含量有低于采食量配对组的趋势(P<0.10),采食量配对组的Ⅱx型肌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肥育后期高温应激会改变猪表观肉品质和肌肉营养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去势对西门塔尔牛胴体不同部位牛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50头健康、16月龄的西门塔尔公牛,经药物驱虫后,依据体重进行单因素配对试验设计。结果显示,未去势组的pH为辣椒条 >腹肉 >臀肉 >外脊 >米龙,辣椒条的pH比外脊和米龙高3.88%和5.35%(P<0.01),比臀肉高2.29%(P<0.05);腹肉和臀肉的pH分别比米龙高3.30%和2.99%,差异极显著(P<0.01);去势组的pH为腹肉 >辣椒条 >外脊 >臀肉 >米龙,腹肉的pH比米龙高4.33%(P<0.01),比臀肉高2.36%(P<0.05);辣椒条的pH比米龙高3.37%,差异显著(P<0.05)。未去势组的脂肪含量为腹肉 >外脊 >臀肉 >辣椒条 >米龙,各部位间的脂肪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去势组的脂肪含量为腹肉 >臀肉 >外脊 >辣椒条 >米龙,腹肉的脂肪含量比外脊、辣椒条和米龙高82.81%、132.59%和196.02%,差异显著(P<0.05)。未去势组的灰分含量为米龙>外脊 >臀肉 >腹肉 >辣椒条,米龙的灰分含量比辣椒条高21.90%,差异显著(P<0.05);去势组的灰分含量为辣椒条≥外脊 >米龙 >臀肉 >腹肉,辣椒条和外脊的灰分含量分别比腹肉高30.60%和30.60%,差异极显著(P<0.01)。去势组和未去势组胴体各部位的剪切力、蒸煮损失、蛋白质含量、失水率、肌红蛋白和干物质含量的组内统计差异相似。结果表明去势对胴体各部位的脂肪沉积能力有调节作用,对除米龙外其他部位pH有影响,对胴体各部位灰分含量有影响;去势对胴体各部位的剪切力、蒸煮损失、蛋白质含量、持水性、肉色和干物质含量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沙葱及其提取物对杜寒杂交羊生产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根据同质原则试验选取杜寒杂交羊6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CK),试验组分为3组,分别为沙葱粉组(AMR),沙葱水提物组(AWE)和沙葱醇提物组(AFE)。试验持续75 d,其中预饲期15 d,正饲期60 d。正饲期内测定杜寒杂交羊生产性能。正饲期结束后,从每个重复随机选2只羊进行屠宰,采集背最长肌样品测定羊肉品质。结果表明:(1)整个试验期内,沙葱醇提物组(AFE)杜寒杂交羊平均干物质采食量(P =0.001)及料重比(P =0.039)显著低于对照组(CK)(6.63%、10.45%)、沙葱水提物组(AWE)(8.04%、5.33%)和沙葱粉组(AMR)(8.04%、3.42%)。(2) AWE组杜寒杂交羊背最长肌b*值显著低于CK组(17.63%)和AFE组(3.90%)(P =0.010),H*值显著低于CK组(7.04%)和AMR组(7.69%)(P =0.009)|AWE组和AMR组杜寒杂交羊背最长肌剪切力显著低于CK组(33.75%和31.40%)(P =0.029)|AWE组、AFE组和AMR组杜寒杂交羊背最长肌肌内脂肪的含量显著高于CK组(1.21%、0.61%和2.25%)(P =0.031)。综上所述,沙葱醇提物能够降低杜寒杂交羊的料重比,提高饲料转化率,沙葱及其提取物能不同程度的改善杜寒杂交羊背最长肌肉品质。 [关键词] 沙葱|提取物|生产性能|肉品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探讨北京油鸡剩余采食量(RFI)与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的关系。试验测定了400只北京油鸡70~98日龄的RFI及98日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并对RFI与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试验公鸡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饲料转化率(FI/GW,FCR)极显著低于母鸡(P<0.01)。公鸡半净膛率、腿肌率和胸肌红度(a*)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公鸡的RFI与FCR、ADFI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腹脂率显著正相关(P<0.05),与胸肌率和腿肌率极显著负相关(P<0.01);母鸡RFI与FCR和ADFI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ADG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腿肌率极显著负相关(P<0.01)。公鸡RFI与胸肌亮度(L*)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色度(C*)显著正相关(P<0.05);母鸡RFI与胸肌a*和C*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色调(H*)和pH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L*和黄度(b*)显著正相关(P<0.05)。由以上结果可见,北京油鸡公鸡的饲料利用效率优于母鸡,且部分屠宰性状和肉质性状与RFI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探索零余子对绵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3~4月龄体况良好的杜湖公羊(杜泊羊♂×湖羊♀)30只,体重为25 kg左右,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羊,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羊。对照组(CTL组)饲喂普通日粮、低剂量组(BUL1组)饲喂含7.5%零余子的日粮、高剂量组(BUL2组)饲喂含10.0%零余子的日粮。正试期90 d,试验期间每月称重1次,测定生长性能;试验结束后,将试验羊屠宰,测定屠宰性能;采集试验羊背最长肌,测定肉品质。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零余子对绵羊的末重、增重、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无显著影响(P>0.05)。零余子组的大网膜重显著高于CTL组(P<0.05),零余子组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肝指数、脾指数与CTL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CTL组肌肉的pH45 min显著高于零余子组(P<0.05),但pH24 h、粗脂肪、干物质、粗蛋白、剪切力、失水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BUL2组的C22:0含量显著高于BUL1组(P<0...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低聚木糖(XOS)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平均体重为30 kg左右的三元杂交猪80头,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头,公、母各占1/2,单栏饲养。试验设对照组、抗生素组,3065 kg阶段100、250和500 g/t XOS组,以及30100 kg阶段100、250和500 g/t XOS组。分别于试验开始和结束时记录每头猪的空腹体重及采食量,计算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于试猪平均体重达100 kg时屠宰采样,测定胴体性状、肉品质和肌肉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或抗生素组相比,饲粮添加不同剂量的XOS对生长肥育猪的ADFI、ADG、F/G、胴体性状和肉品质均无显著影响(P0.05);3065 kg阶段添加250 g/t XOS可显著增加脾脏指数以及背最长肌粗蛋白质含量(P0.05);30100 kg阶段添加500 g/t XOS可显著增加脾脏指数及背最长肌粗蛋白质含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不同剂量的XOS虽对生长肥育猪的ADFI、ADG、F/G、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等指标影响不显著,但可通过增加肌肉粗蛋白质含量而改善猪肉营养价值;以30100 kg阶段添加500 g/t XOS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江泉黑猪的产肉和肉质特性,本试验选取在相同条件下饲养的100 kg左右的江泉黑猪阉公猪、母猪和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各10头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屠宰和肉品质测定。对两种猪胴体指标(胴体重、胴体长、眼肌面积、背膘厚等)、肉质的物理指标(pH、肉色、大理石纹、滴水损失等)、常规化学指标(粗蛋白质、肌内脂肪、水分、灰分含量等)及江泉黑猪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相比,江泉黑猪胴体瘦肉率较低,眼肌面积降低了30%左右(P<0.05),而胴体背膘厚较高(P<0.05)。江泉黑猪在肉色、大理石纹、滴水损失、失水率、烹饪损失和肌内脂肪含量等指标上均显著优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P<0.05),其中滴水损失、失水率和烹饪损失分别降低了约4.0%、3.1%和2.7%,肌内脂肪含量提高了约150.0%。由此可见,江泉黑猪在瘦肉产量上低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但在保水性、肌内脂肪含量、肉色、大理石纹等肉质指标上明显优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可为消费者提供品质优良的猪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杜蒙羊的肉用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方法] 选取60只杜蒙羊,公母各半,于5月龄时利用超声波背膘检测仪对羊只进行活体肉用性能检测,于6月龄时对羊只进行屠宰,测定主要屠宰性能指标以及肉品质和安全性评价指标;对杜蒙羊公羊和母羊的活体肉用性能指标、主要屠宰性能指标、肉品质和安全性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 杜蒙羊活体肉用性能指标检测结果表明,公羊的腰肌厚度和眼肌面积显著(P<0.05)大于母羊,背膘厚度与母羊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后肉用性能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公羊的背脂厚和眼肌面积显著(P<0.05)大于母羊。屠宰性能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杜蒙羊公羊的胴体重、净肉重、宰前活重均显著(P<0.05)高于母羊,公羊的屠宰率、胴体净肉率高于母羊,但无显著(P>0.05)差异;母羊的大腿骨重、小腿骨重、大腿骨长、小腿骨长均显著(P<0.05)低于公羊,公羊和母羊的4个骨指标两两之间呈正相关,大腿骨重和小腿骨重更接近线性相关。肉品质和安全性评价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杜蒙羊公羊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P<0.05)低于母羊;公羊的胴体肌肉水分含量与母羊差异不显著(P>0.05);公羊和母羊肌肉中的铅、铬、汞、砷元素含量均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畜禽肉安全要求》(GB 18406.3—2001),母羊肌肉中的铬含量和汞含量显著(P<0.05)低于公羊。[结论] 杜蒙羊公羊的活体肉用性能和屠宰性能优于母羊,母羊的肉品质优于公羊。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甜菜碱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81头平均体重为90.03 kg的育肥期“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9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 500 mg/kg的甜菜碱,试验Ⅱ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 500 mg/kg的甜菜碱和1 000 mg/kg的EGCG。预试期5 d,正试期4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组的背膘厚和背最长肌24 h滴水损失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Ⅰ组的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3)各组之间背最长肌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组的背最长肌二十二碳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各组之间背最长肌其他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的背最长肌肌球蛋白重链Ⅱb(MyHCⅡb)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相似文献   

12.
《养猪》2017,(1)
猪肉品质判定以肉色、pH和系水力为主要指标,屠宰企业一般以pH_1判定PSE肉,但是在屠宰生产线上取背最长肌较为繁琐,而且破坏了胴体外观,影响生猪胴体销售。为此,选择110 kg体重商品猪60头,关联分析背最长肌和易于测定的半腱肌、半膜肌的pH,同时关联分析肉色、剪切力值、肌内脂肪和脂肪酸组成,以期确定是否能用半腱肌或半膜肌的pH_1判定PSE肉,方便屠宰线及时监测。结果表明,背最长肌、半腱肌、半膜肌的pH_1相近,差异不显著(P0.05);pH_(24)以半腱肌最高,极显著高于背最长肌和半膜肌,提高2.28%~2.46%(P0.01);背最长肌pH_(24)与半膜肌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且背最长肌与半膜肌pH_1、pH_(24)极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385和0.627,但是背最长肌与半腱肌,以及半腱肌与半膜肌之间的pH_1、pH_(24)相关均不显著(P0.05)。背最长肌与半膜肌L、a、剪切力值、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极显著,与背最长肌相比,半膜肌L降低4.89%,a增加13.68%,剪切力值降低18.93%,肌内脂肪含量增加1.62个百分点。虽然背最长肌和半膜肌的L和a、剪切力值、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极显著,但背最长肌与半膜肌pH_1、pH_(24)差异均不显著,而且极显著相关,这就预示在生猪屠宰生产线上可用半膜肌pH_1来判定PSE肉,而不用直接测定背最长肌pH_1。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L-肉碱对生长育肥母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体重[(30.42±3.24) kg]相近的PIC商品母猪42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3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100 mg/kg L-肉碱。试验期共计10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生长育肥母猪各阶段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和存活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L-肉碱显著提高生长育肥母猪背膘厚度、背最长肌长度和重量(P0.05),显著降低下颌脂肪指数(P0.05),显著降低背最长肌剪切力、滴水损失、肌纤维直径和面积(P0.05),显著提高背最长肌肌纤维密度(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L-肉碱提高生长育肥母猪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P0.05),但显著降低背最长肌亚油酸、花生酸和花生三烯酸含量(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L-肉碱显著提高生长育肥母猪背最长肌脂肪酸合成酶(FAS) mRNA相对表达量(P0.05),显著降低背最长肌肌球蛋白重链Ⅱb(MyHCⅡb) mRNA相对表达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100 mg/kg L-肉碱对生长育肥母猪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可以影响背最长肌肌内脂肪沉积和肌纤维性状,并改善胴体品质和肉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蒙古羊与杜泊羊杂交优势,试验以蒙古羊、杜蒙羊F1和杜蒙羊F2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结果表明:同为6月龄,杜蒙羊F2活体重、胴体重、净肉率、屠宰率、胴体产肉率、眼肌面积、背肉厚均高于杜蒙羊F1和蒙古羊,且与蒙古羊活体重、胴体重、净肉率、屠宰率差异显著(P〈0.05);臂三头肌和背最长肌L*值,杜蒙羊F2〉杜蒙羊F1〉蒙古羊;杜蒙羊F2与杜蒙羊F1剪切力低于蒙古羊,二者肉品嫩度好于蒙古羊。以上结果显示,优良品种杂交提高了后代屠宰性能,改善后代羊肉品的色泽和嫩度,使后代肉呈现鲜艳亮红色,嫩度好于亲本蒙古羊。通过优良品种杂交,能够凸显出优良品种选育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瘦肉型和脂肪型肥育猪胴体性状和肉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选用体重为50 kg左右的宁乡猪和三元杂交猪各4头,屠宰后对其胴体性状、肉质及肌肉氨基酸与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宁乡猪的胴体重、皮重、脂肪重、脂肪率和均膘厚均显著高于三元杂交猪,肌肉重、瘦肉率和眼肌面积显著低于三元杂交猪(P<0.05);宁乡猪的肉色显著优于三元杂交猪(P<0.05);贮存损失显著低于三元杂交猪(P<0.05);三元杂交猪肌肉各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宁乡猪(P>0.05);宁乡猪背最长肌和半腱肌的油酸含量显著高于三元杂交猪(P<0.05),而背最长肌硬脂酸和亚油酸含量及半腱肌亚油酸含量均显著低于三元杂交猪(P<0.05)。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发酵木薯渣(FCR)替代不同比例王草对海南黑山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选用24只体重(21.98±1.59)kg的海南黑山羊,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由混合精料和新鲜王草组成的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用FCR替代日粮中10%、20%和30%的王草。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20%FCR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30%FCR组,各组间饲料转化率差异不显著;30%FCR组瘤胃重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其他屠宰性能指标及脏器系数差异均不显著;20%FCR组熟肉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30%FCR组背最长肌肌肉灰分含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各处理组背最长肌肉干物质、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综上可知,FCR替代20%的新鲜王草可提高海南黑山羊的生长性能和肉品质,且对其屠宰性能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试验研究了“平凉红牛”商品群体和秦川牛进行背最长肌、米龙肉样的常规肉品质性状(系水力、蒸煮损失、剪切力和pH值肉质指标)和营养成分(干物质、蛋白质、脂肪肉质指标)指标分析。结果表明,秦川牛胴体不同部位肉样品质均有较大差异且变化趋势相似,背最长肌的系水力、蒸煮损失、剪切力、干物质含量、脂肪含量均优于米龙,符合背最长肌作为高档肉切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比较舍饲牦牛与犏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肌内脂肪(IMF)沉积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选用10头体重相近、年龄(4岁)相近的健康麦洼公牦牛和公犏牛(藏黄牛×麦洼牦牛),分为牦牛组和犏牛组,每组5头牛。2个组均饲喂相同饲粮,试验期153d。结果表明:1)犏牛组平均日增重、胴体重及背最长肌熟肉率、IMF含量显著高于牦牛组(P<0.05)。犏牛组背最长肌剪切力显著低于牦牛组(P<0.05)。2)牦牛组背最长肌激素敏感脂肪酶(HSL)和肉碱转移酶-1(CPT-1)的活性及其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犏牛组(P<0.05)。3)犏牛组与牦牛组之间的初重、末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背最长肌pH1h、pH24h及脂肪酸合成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活性及基因(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FAS和ACC)相对表达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与牦牛相比,犏牛主要通过抑制HSL和CPT-1基因表达及降低其酶活性,抑制脂肪分解,促进IMF沉积,提高牛肉嫩度,改善牛肉品质。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极高、极低剩余采食量(Residual feed intake,RFI)滩羊的屠宰性能及内脏器官重量差异,选择极高RFI公、母滩羊各8只,极低RFI公、母滩羊各7只,测定其宰前活重、头重、蹄重、皮重、胴体重、内脏重、肌肉重、骨重、脂肪重(肌间及皮下脂肪重、内脂重、尾脂重、肠脂重),并测量肠道各段长度。结果显示:极高RFI公滩羊肝脏重极显著高于极低RFI公滩羊(P0.01),肾脏重显著高于极低RFI公滩羊(P0.05),结肠绝对长度显著长于极低RFI公滩羊(P0.05),其余肠道长度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极高RFI组肠道总长度比极低RFI组平均长230.96 cm;与极低RFI滩羊相比,极高RFI滩羊屠宰率和肌肉间脂肪有升高趋势(P0.2),胴体净肉率有降低的趋势(P0.2)。说明极低RFI公滩羊较极高RFI公滩羊的肝脏和肾脏重量更小、肠道更短。  相似文献   

20.
饲粮纤维源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组成和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纤维源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组成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125头初始体重为(48.88±0.81) kg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生长肥育猪,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以及添加玉米纤维、大豆纤维、小麦麸纤维和豌豆纤维的4种试验饲粮,饲粮纤维的添加量为30%.试验猪体重约为100kg时结束试验.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大豆纤维组猪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P<0.05),大豆纤维组、小麦麸纤维组和豌豆纤维组猪的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降低(P<0.01),小麦麸纤维组和豌豆纤维组猪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饲粮中添加4种纤维有降低猪屠宰率的趋势(P=0.06),但对猪的胴体斜长和眼肌面积无显著影响(P>0.05);而大豆纤维组、小麦麸纤维组和豌豆纤维组猪的平均背膘厚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饲粮中添加4种纤维有增加猪背最长肌中粗蛋白质含量的趋势(P=0.07),但对背最长肌PH45min亮度值、大理石纹评分和剪切力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豌豆纤维组猪的背最长肌pH24h显著提高(P<0.05),背最长肌滴水损失显著降低(P<0.05);而大豆纤维组和小麦麸纤维组猪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本研究提示,饲粮中不同的纤维来源会对育肥猪的生长性能、胴体组成和肉品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豌豆纤维对保障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改善肉品质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