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研究共聚乳液的聚合工艺条件,选择改性单体,实验结果用综合评分方法进行分析表明,醋酸乙烯酯与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三元共聚制得的乳液,对提高醋酸乙烯酯均聚乳液的耐水性胶接强度和其他性能的综合效果最好,醋酸乙烯酯与顺丁烯二酸酢或顺丁烯二酸的乳液共聚合反应很难正常进行,所得产物转化率低,无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共聚乳液的聚合工艺条件,选择改性单体。实验结果用综合评分方法进行分析表明,醋酸乙烯酯与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三元共聚制得的乳液,对提高醋酸乙烯酯均聚乳液的耐水性胶接强度和其他性能的综合效果最好。醋酸乙烯酯与顺丁烯二酸酢或顺丁烯二酸的乳液共聚合反应很难正常进行,所得产物转化率低,无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用脲醛树脂胶与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组成的两液胶薄木饰面工艺。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用此法制得的试件符合“京Q/JC 5-85薄木装饰板质量标准”的要求。用0.3mm厚的水曲柳薄木对渐变结构刨花板饰面时,其最佳工艺条件为:脲醛树脂胶在刨花板上的涂胶量为78g/m~2,聚醋酸乙烯酯乳液在薄木上的涂胶量为42g/m~2,38%盐酸用量为聚醋酸乙烯酯乳液重量的4.6%。  相似文献   

4.
通过正交实验和综合评分的方法,对影响醋酸乙烯酯-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三元共聚乳液性能的7个因子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三元共聚乳液的优化配方,结果表明,乳化剂特别是聚乙烯醇的种类与用量是影响共聚乳液性能的最重要因素,加入少量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对改善醋酸乙烯酯均聚乳液的耐水性作用明显,从红外光谱分析可以看出,共聚乳液在固化过程中聚合物分子间有交联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5.
通过正交实验和综合评分的方法,对影响醋酸乙烯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三元共聚乳液性能的7个因子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三元共聚乳液的优化配方。结果表明,乳化剂特别是聚乙烯醇的种类与用量是影响共聚乳液性能的最重要因素。加入少量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对改善醋酸乙烯酯均聚乳液的耐水性作用明显。从红外光谱分析可以看出,共聚乳液在固化过程中聚合物分子间有交联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6.
清开灵注射液致过敏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开灵注射液是纯中药复方制剂 ,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肝炎等治疗 ,其引起的不良反应亦时见报道 [1 ,2 ] 。为总结其不良反应的原因 ,笔者收集 1 0例清开灵过敏史者作一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1 0例中男 7例 ,女 3例 ,年龄 4~ 43岁 ,有家族过敏史者 4例 ,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肺炎、急性肝炎、咽喉炎等 ,体温均≥ 39℃。成人用清开灵注射液 40 m L 加入 5%或1 0 %葡萄糖 2 50 m L 中静滴 ,儿童则用清开灵注射液 8~ 1 0 m L加入 5%或 1 0 %葡萄糖 50 m L 中静滴。 1 0例均在输液后 8~ 2 0min内出现皮肤瘙…  相似文献   

7.
连续流A/O/A工艺中反硝化聚磷菌的富集及种群跟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实际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连续流A/O/A工艺富集反硝化聚磷菌,并采用平板计数法和PCR—DGGE法对功能茵群进行跟踪和鉴定。[结果]活性污泥中的反硝化菌、聚磷茵和反硝化聚磷菌分别增加了7.1×10^2、8.1×10^4和8.0×10^5倍;稳定运行时活性污泥中存在3种优势茵种,a菌群与产碱杆菌属的同源性高达96%,为反硝化聚磷茵;b菌群与副球菌属的同源性高达94%,同样为反硝化聚磷茵;c菌群与紫色杆菌属的同源性高达96%,既是一种反硝化茵,也是一种酵解茵。其中副球菌具有反硝化聚磷功能尚未见报道;稳定运行出水指标为:COD47.0mg/L、PO4^3-P0.2mg/L、NH4一N2.6mg/L和NO3-一N3.5mg/L。[结论]采用先启动膜法硝化池、后启动泥法反硝化除磷池(厌氧和缺氧)的功能茵富集方式是可行的,且A/O/A工艺是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低固含量的聚醋酸乙烯酯乳液,并向乳液中添加尿素对其进行改性,研究了尿素添加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动态力学分析仪(DMA)、热重分析仪(TGA)、激光粒度仪等现代分析手段对乳液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尿素的添加使得乳液黏度降低,且黏度随剪切作用的变化速率变小,剪切应力减小,乳液胶接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在尿素添加量为60%时达到最大值,膜的储存模量、耐热性、耐水性及稳定性提高;尿素的添加增大了乳液粒径,而粒径分布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9.
黄乐平  汤锋  刘启阳  陈卫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275-13276
[目的]研究聚半乳糖醛酸酶高产菌株的复合诱变条件。[方法]黑曲霉孢子经紫外线辐射2 min后,涂布于含0.8%LiCl的培养基上培养,经初筛和复筛后测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力。[结果]获得1株产聚半乳糖醛酸酶活力为10.450万U/ml的菌株,产酶活力比出发菌株提高了60.77%。[结论]产聚半乳糖醛酸酶的黑曲霉经紫外线辐射2 min、0.8%LiCl复合诱变后,产酶活力提高了60.77%。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聚马来酸(PMA)对甜瓜品质的影响。[方法]设4组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测定不同处理对棚室甜瓜的Vc、总可溶性糖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处理③(260 g/m2PMA)对甜瓜的Vc含量有较大影响,该组的Vc含量最高,达131.195μg/g,其次为处理②(130 g/m2PMA),Vc含量为114.565μg/g;处理③的硝酸盐含量最高,达319.416 mg/kg,其次为处理④(B、Zn、Fe复合微肥1 g/m2),为292.942 mg/kg;处理④的可溶性糖含量最大,达9.66%,其次为处理②,为9.44%。[结论]PMA对甜瓜Vc、总可溶性糖及硝酸盐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提高甜瓜的Vc和总可溶性糖含量。  相似文献   

11.
李美茹  褚卓栋  李明珠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875-16875,16898
[目的]探究聚马来酸(PMA)对次生盐渍化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设4组处理,3次重复,随即区组,测定不同处理对次生盐渍化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磷酸酶采用磷酸苯二钠比色法,转化酶采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法,过氧化氢酶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结果]处理②(260g/m2PMA)对转化酶影响最大,达到0.193U,其次为处理①(清水对照),为0.122U;处理③(130g/m2PMA)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达0.492U,其次为处理①,为0.301U;处理②磷酸酶活性最高,为20.00U,其次为处理③,为14.73U。[结论]聚马来酸可以提高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2.
张春艳  杨华  王力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361-14363
[目的]研究聚蔗糖水凝胶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制备工艺对溶胀度和牛血清蛋白(BSA)释放性能的影响。[方法]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在碱性条件下制备聚蔗糖水凝胶,用BSA作为模型药物考察其释放性能。[结果]当聚蔗糖溶液浓度为16.7 g/L,交联剂用量为0.85 mol/L,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5 h时,制得的聚蔗糖水凝胶弹性和硬度较好,其溶胀度在5.5~7.5。聚蔗糖水凝胶对BSA的释放性能表明,聚蔗糖水凝胶的交联程度决定BSA的释放速率,适当增加聚蔗糖水凝胶的交联程度有利于药物的缓慢释放。[结论]可以通过调控聚蔗糖水凝胶的溶胀度调节包埋在此水凝胶中BSA的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13.
蛋白改性胶用作纸板胶粘剂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光  耿玮蔚  杨波  袁超  李维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338-5340,5362
[目的]为大豆蛋白改性胶用作纸板胶粘剂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大豆分离蛋白(SPI)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SDS对其进行化学改性,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SDS浓度、SPI含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蛋白胶粘度及胶合强度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蛋白改性胶的最佳制作工艺。[结果]SDS可提高蛋白胶的粘接性能,降低其反应焓变;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改性SPI胶粘接强度的影响依次为:SPI含量〉SDS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正交试验结果表明,SDS改性SPI的最佳工艺为:SDS浓度2.5%,SPI含量10%,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h,此条件下得到的蛋白胶的胶合强度为80.51N/cm3。[结论]该研究确定了改性大豆蛋白胶粘剂的最佳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二甲胺-丙烯酰胺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合成与表征。[方法]以丙烯酰胺、二甲胺和甲醛为原料,以亚硫酸氢钠和过硫酸铵作为引发剂合成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采用正交试验来确定CPAM合成的最优方案,并对CPAM进行阳离子度、分子量的测定及红外光谱表征,分析其对制胶废水处理的效果。[结果]制备CPAM的最佳工艺为m(丙烯酰胺)∶m(甲醛):m(二甲胺)=20∶15∶11、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6 h、引发剂(亚硫酸氢钠和过硫酸铵)质量分数是0.4%;随高聚物的分子量和阳离子度增大,制胶废水絮凝效也增强;分子量检测并结合红外谱图表明由丙烯酰胺、二甲胺等在试验条件下合成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结论]CPAM对制胶废水有很好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1.育苗1.1育苗土消毒实行产业化免疫化育苗,建议穴盘育苗。于播前21 d用40%甲醛100倍液喷施于苗床土中,用量为40 m L/m2,具体用量视土壤墒情而定。用塑料薄膜覆盖5d,除去覆盖后14 d,待药充分挥发后可播种。或用15%土菌威5 000倍液,按2 L/m2喷施,用塑料薄膜覆盖2 d,即可播种[2]。1.2营养土配制将腐熟的马粪1份、腐熟的猪粪等农家肥1份和消毒  相似文献   

16.
张志杰  赖发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9910-9912
[目的]研究阳离子絮凝剂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HCA)对景观水处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浊度、UV254、Zeta电位、叶绿素和残余铝作指标,研究HCA的助凝作用,并比较HCA助凝后形成的絮体强度与聚合氯化铝(PAC)、Al2(SO4)3处理后形成的絮体。[结果]PAC+HCA将景观水浊度降低至1.53 NTU,对UV254去除率为36%,出水叶绿素含量为9.85μg/L,溶解性残余铝为0.12 mg/L。HCA助凝效果明显,出水优于硫酸铝和PAC处理后的出水。二次搅拌表明,PAC+HCA处理后的絮体强度和再凝结能力明显强于PAC、Al2(SO4)3。[结论]PAC+HCA复合使用对景观水处理效果优于分别使用PAC和Al2(SO4)3。  相似文献   

17.
刘宝勇  代特  王文奇 《安徽农业科学》2023,(22):219-223+245
[目的]研究草本植物根系对边坡浅层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方法]以阜新海州露天煤矿为工程依托,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建立了草本植物根系与土相互作用的力学模型,深化了草本植物根系固土改性的力学认识;采用直剪试验,选用马唐草与狗尾草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含根率与不同含水率共同作用下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及其相关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根-土复合体的最佳抗剪强度与最优含根率相对应;2种草本植物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随正压力的增加而增大,随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在未达到含根率之前,随含根率增加而增大;根-土复合体黏聚力与抗剪强度变化规律相似,根系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主要体现在土体黏聚力的增加。[结论]该研究可为浅层边坡的固土稳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甘油/TiO2聚偏氟乙烯(PVDF)微孔膜的制备及其在膜蒸馏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PVDF微孔膜,研究了不同TiO2质量分数下加入甘油形成不同比例的混合添加剂对微孔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所制备的微孔膜具有较高的牛血清蛋白截留率,基本上都在90%以上;纯水通量集中在3~22 L/(m2·h)之间.[结论]当TiO2为3%、甘油添加量为0.4g时,膜的性能相对较好.随后把该条件下制备的微孔膜应用到膜蒸馏过程中进行NaCl溶液分离的试验研究,脱盐率最高可达30%;并且得到了膜装置运行的最优条件:料液温度为50℃、流量为5L/h、料液浓度为15 g/L.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定量化分析黄河源区弯曲河流河岸带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方法]在黄河源区河南县兰木措曲对2个河湾河岸边采取原位制样、室内试验分析的方式,测定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结果]草甸型河岸带根-土复合体平均黏聚力可达18k Pa,其中河湾凹岸根-土复合体黏聚力比凸岸黏聚力平均约高10%,河湾两岸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随着含水量的增大而减小。[结论]该研究为深入分析滨河植被对河岸的抗剪增强作用、减少河岸崩塌频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腈水合酶产生菌株的固定化载体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适合腈水合酶产生菌株Rhodococcussp.HUST-3的最佳固定化载体。[方法]采用海藻酸钠、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壳聚糖、琼脂进行腈水合酶产生菌株Rhodococcussp.HUST-3固定化载体研究,并进行海藻酸钠-聚乙烯醇、海藻酸钠-聚丙烯酰胺和海藻酸钠-壳聚糖复合固定化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复合载体固定化腈水合酶产生菌株的相对酶活为93.1%,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但固定化载体的反应批次较少,仅为7次;海藻酸钠-聚丙烯酰胺复合固定化载体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和耐磷酸盐程度,但是酶活相对较低,只有92.7%;海藻酸钠-壳聚糖复合固定化菌株的机械强度和耐磷酸盐性能都较高,相对酶活可达97.6%,能够进行12批次连续水合反应。[结论]海藻酸钠-壳聚糖为腈水合酶产生菌株的最适固定化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