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广东、四川省和重庆地区鸭传染性浆膜炎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东省、四川省和重庆市的规模化养鸭场,收集临床表现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或气囊炎的病死鸭进行细菌分离,结果共分离到34株细菌,经鉴定,均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利用玻片凝集试验对分离到的34株鸭疫里默氏杆菌进行血清型鉴定,其中AF型20株,占58.8%.DZ型4株。占11.8%,BSY型1株.占2.9%,另有9株目前不能确定血清型,这9株是否属于同一血清型或不同血清型有待下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鸭疫里默氏菌的血清型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近期鸭疫里默氏菌的血清流行病学,明确鸭疫里默氏菌的敏感药物,本研究根据鸭疫里默氏菌的gyrB基因序列设计检测引物,建立PCR检测方法,并对收集的2006~2012年间福建省及邻近省份的疑似鸭疫里默氏菌病死亡鸭、鹅,进行细菌分离,PCR鉴定,凝集试验确定血清型,纸片法分析药物敏感性。该PCR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检测敏感性可达102~103 CFU/mL。分离鉴定鸭疫里默氏菌423株,分属于1、2、3、6、10、11、13、14、17型和未知型,2型、11型、1型和17型合计占所有菌株数量的86.4%。50%以上分离菌株敏感的药物有氟苯尼考、头孢拉定、头孢氨苄、阿莫西林、头孢唑啉和壮观霉素。  相似文献   

3.
应用PCR技术检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根据已发表的鸭疫里默氏杆菌15型CVL110/89株编码42-kDa主要外膜蛋白的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建立PCR方法,对7个血清型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纯培养菌及野外病死鸭病科组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7个血清型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纯培养菌DNA都可扩增出809bp的DNA片段,而对照的2株大肠杆菌和1株沙门氏菌纯培养物DNA扩增结果为阴性;在对24只不同鸭场病死鸭肝、脑的检测中,脑的检出率为19/24(高于细菌分离的13/24),肝脏的检出率为11/24(高于细菌分离的8/24)。由此可见,建立的PCR技术可用于鸭疫里默氏杆菌的鉴定和快速诊断(取脑组织)。但此方法是否对其他血清型的鸭疫里默氏杆菌也适用,有待于收集这些血清型的菌株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本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的流行血清型及耐药情况,笔者采集了各地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的病鸭病料。无菌采集脑、心血、肝等组织接种于血清营养琼脂,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将疑似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提取细菌DNA进行PCR鉴定和序列测定。通过玻片凝集试验和药敏试验,确定分离菌株的血清型和耐药性。结果共分离到37株鸭疫里默氏杆菌。玻片凝集试验显示,分离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属于1型、2型、6型、7型、10型、11型及未知血清型,其中1型和2型所占比例最高。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到的菌株对头孢类、喹诺酮类和氯霉素类药物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跛行番鸭的发病原因,采集关节内的脓性渗出物进行细菌分离,PCR鉴定细菌种属,琼脂扩散试验鉴定其血清型,纸片法分析其药物敏感性。结果,分离鉴定到1株血清1型鸭疫里默氏菌。该菌敏感的药物有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新霉素、氟苯尼考和头孢氨苄等。此结果为该鸭场防治鸭疫里默氏菌病疫苗选用和临床用药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江苏安徽两省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1996年1月至2001年6月,对江苏、安徽两省86个鸭场的发病鸭从日龄、品种、流行季节、流行菌株的血清型以及血清流行病学等方面进行了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调查。结果,在57个鸭场的樱桃谷鸭、番鸭及野鸭体内分离到鸭疫里默氏杆菌92株,而从麻鸭的病料中未分离到该菌;分离到病原的鸭最小为12日龄,最大为41日龄,主要集中在12-30日龄;这些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流行无明显季节性;这些地区鸭场疫里默氏杆菌流行菌株的血清型至少有5个,其中1、2和10是流行株的主型。  相似文献   

7.
从湖北天门某鸭场送检的具有明显输卵管炎的疑似鸭疫里默氏菌病死鸭的脑中分离出3株细菌。经细菌形态学鉴定、培养特性、生化试验、血清型鉴定、细菌16S r RNA的PCR鉴定及动物回归试验证明该3株菌为血清型1型的鸭疫里默氏菌,其致病性强,并分别命名为TM-R1,TM-R2,TM-R3。该3株菌对先锋霉素,美满霉素,氧哌嗪青霉素等高度敏感;对氯洁霉素、多粘霉素B、麦迪霉素、卡那霉素耐药;TM-R2、TM-R3对红霉素耐药;而TM-R1对红霉素中度敏感。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鸭疫里默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发病机制,从河南地区某鸭场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疑似鸭疫里默菌病例进行细菌分离,从中分离到1株细菌。对分离的病菌进行形态培养、生化试验、动物试验、琼扩试验和血清型鉴定,鉴定为鸭疫里默菌3型。药敏试验表明鸭疫里默菌对头孢噻肟、卡那霉素、环丙沙星等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制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鸭的主要细菌性疾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已在我国流行了30多年.上世纪80年代,我国发生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主要由血清1型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e anatipestifer,RA)引起.但1996年以来,陆续在我国发现了血清2型、6型、7型、10型、11型、13型、14型、15型、17型等血清型RA所引起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因此,RA血清型呈多样化分布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养鸭业所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0.
对河北省故城地区送检的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发病的病鸭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根据培养特性和生化鉴定结果鉴定出13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并对分离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经玻片凝集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得出血清1型5株,血清2型4株,血清6型1株,血清10型1株,还有2株未定型。试验证明血清1、2型是目前故城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的主要流行血清型,分离菌株对雏鸭有很强的致病性且耐药谱较广,但对氧氟沙星、盐酸恩诺沙星和氟苯尼考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贵州省三穗县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的流行血清型、毒力和耐药情况,本试验从贵州省三穗县6个规模养鸭场临床疑似RA感染的病鸭体内分离出6株分离菌,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毒力基因检测和耐药性分析。细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在巧克力琼脂培养基上长出表面光滑、圆形半透明的滴状菌落;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短小杆菌,瑞氏染色呈两极浓染;分离菌均不具运动性,尿素、触酶和氧化酶试验均为阳性,符合RA生化特性,将6株分离菌分别命名为SS-RA1~SS-RA6;6株分离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NCBI上RA参考菌株的基因序列相似性≥98%,说明6株分离菌均是RA;SS-RA1~SS-RA4为血清2型且含有8种毒力基因(OmpA、CAMP、wza、AS87_04050、Fur、SIP、TbdR1和luxE基因),SS-RA5和SS-RA6为血清11型,缺失AS87_04050基因,仅含有上述其余7种毒力基因;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攻毒组雏鸭均全部死亡,对照组雏鸭未表现明显临床症状,表明6株分离菌对雏鸭均有致病力;药敏试验结果显示,6株分离菌仅对羧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氨苄、头孢曲松、头孢拉定和头孢哌酮7种抗菌药物敏感,对其他13种抗菌药物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对氨基糖苷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100%。本试验成功分离得到6株RA,为贵州省三穗县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疫苗选择和药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快速检测临床样品中鸭疫里默氏杆菌(RA),建立检测RA的免疫胶体金方法。以血清1型和2型RA分别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经ELISA筛选获得4株单克隆抗体2F7、3G9、5G7和2E6,5G7可与1、2、3、11型RA交叉反应,而其他3株与1、2、3型RA有交叉反应。选取单克隆抗体5G7进行纯化和胶体金标记,制备免疫胶体金试纸条,可检测1、2、3、11型RA,而与禽巴氏杆菌、大肠杆菌、沙门菌无反应。对RA模拟样品最低检出剂量为6×10^3 CFU细菌,与细菌分离方法相比,免疫胶体金试纸条对临床病料中RA检测的敏感性为100%,符合率为88.9%。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于2009年7月~2010年4月针对广东、广西、福建等养鸭密集地区进行鸭疫里默氏杆菌(RA)流行病学调查,并分离到5个RA分离株。经形态特征、生化特性和血清学鉴定表明,5个分离株与血清9型RA相似。对16S rRNA部分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登录的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该5株分离株与报道的RA H-1785、H-2199、H-2565和P-2123的16S rRNA序列相似性较高,同源性达99.1%~99.7%,进一步证实这5个分离株为血清9型RA。  相似文献   

14.
【目的】根据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血清1型、2型贵州流行株制备二价灭活疫苗,为鸭疫里氏杆菌病的防控及疫苗研制提供研究资料。【方法】以血清1型RA(RA-G06株)、血清2型RA(RA-HS01株)地方流行株为菌种,通过涂板法测定菌株生长曲线,利用改良寇氏法计算菌株对鸭的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将2株菌培养至终浓度为1×1010 CFU/mL后等比例混合,以卡波姆为佐剂制备二价灭活疫苗,经疫苗质量检验后进行雏鸭免疫试验;通过检测免疫鸭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和攻毒保护试验评价疫苗的保护率,对攻毒试验鸭心脏、肝脏、脾脏和脑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RA-G06株和RA-HS01株均在培养12 h时到达峰值,活菌数分别为2.1×1011和3.3×1011 CFU/mL,LD50分别为1.44×1010和2.63×108 CFU/mL;制备的疫苗安全性良...  相似文献   

15.
鸭疫里氏杆菌-大肠杆菌二联灭活疫苗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河北某肉鸭场的发病鸭中分离出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anatipestifer,RA)BJ-D-1株,对该菌株采用液体培养、固体培养及鸡坯培养等三种不同方法进行增菌培养,然后与大肠杆菌O1、O2、O78株及河北地方大肠杆菌流行株等的浓缩菌液以一定比例混合,制成油乳剂灭活苗。皮下免疫7日龄雏鸭0.5mL/只。在河北某发病肉鸭场及周围肉鸭场进行田间试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猪群链球菌分离鉴定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猪链球菌在东北地区正常猪群中的流行情况,对黑龙江、吉林、辽宁省等地无菌采集的2 204份鼻拭子接入含有1‰抗生素的链球菌液体选择培养基中,37℃静止培养24 h,挑取细菌培养物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将镜检为革兰氏阳性的链球菌利用PCR方法进行猪链球菌种的鉴定,在此基础上再利用PCR方法进行猪链球菌1、2、7、9血清型的分型鉴定.结果显示,黑龙江、吉林、辽宁3省猪群链球菌的携带率分别为29%、27%、34%,东北地区分离得到猪链球菌共155株,其中1型猪链球菌7株,2型猪链球菌39株,7型猪链球菌4株,9型猪链球菌11株,其他型猪链球菌94株.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一株可引起产蛋鸭产蛋异常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Duck/Fujian/FQ107/2007(H9N2)(以下简称Dk/FQ107/07)分离株的分子特性及其遗传进化地位,运用RT-PCR方法对其基因组进行扩增,克隆至pMD18-T载体后测序。结果显示,Dk/FQ107/07病毒株的血凝素(haemagglutini,HA)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为-PARSSR↓GLF-,其静脉接种指数(intravenous pathogenicity index,IVPI)为0.04,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特征;Dk/FQ107/07株HA基因与A/chicken/Shantou/5269/2005(H9N2)同源性最高,为98.9%,和我国首次哺乳动物流感病毒分离株A/Swine/HongKong/9/98(H9N2)有较近的遗传进化关系,三者均属于经典的H9N2/Y280群系;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基因与中国大陆首次分离株A/chicken/Beijing/1/1994(H9N2)相比,在63、64、65位点上缺失3个氨基酸(T、E、I);核蛋白(nucleoprotein,NP)基因与高致病性鸭源禽流感分离株A/Duck/Fujian/1734/05(H5N1)和A/Duck/Fujian/9713/2005(H5N1)在同一遗传进化分支上,而从聚合酶(polymerase PA,PA)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发现其基因属于H9N2/Y439群系。由此可见,Dk/FQ107/07可能是由不同禽流感病毒基因亚群间发生自然重排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从贵州省临床疑似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病鸭鹅中分离病原菌,经细菌分离培养、细菌形态、培养特征及生化试验,初步鉴定出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20株,经PCR和动物接种试验,其中9株鉴定为RA。对不同地区分离到的这9株菌进行血清型鉴定和15种常规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发现,9株RA中4株为血清2型,其余5株暂未鉴定出血清型;9株分离株中,对吡哌酸、链霉素、卡那霉素和红霉素等耐药的菌株比例为80%以上,对先锋霉素高度敏感的菌株比例较高。结果表明,本次分离的RA菌株生化试验鉴定结果与其他地区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地区分离到的RA对不同抗菌药的敏感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性。本研究结果为该地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药物防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福建省猪场猪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的流行及oppA基因遗传进化情况。【方法】本研究采用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16S rRNA PCR扩增测序、PCR荚膜分型、oppA基因克隆及相似性分析、动物回归试验等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分离到10株菌,分离菌在血平板上形成淡灰白色、湿润光滑、奶油露珠状菌落;分离菌株能酵解蔗糖、果糖、麦芽糖和甘露醇,不能分解葡萄糖、枸橼酸盐、乳糖、硫化氢等,与多杀性巴氏杆菌生化特性基本一致;分离菌株16S rRNA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相似性达99.9%以上,10株分离菌均为多杀性巴氏杆菌;PCR荚膜分型显示,6株分离菌为荚膜A型,4株为荚膜D型;基于oppA基因的遗传进化树显示,10株分离菌均位于同一分支内;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在24 h内攻毒小鼠死亡率较高(21/30),分离菌有较强的致病力。【结论】福建省猪场猪多杀性巴氏杆菌流行菌株的荚膜血清型主要是A和D型,且大部分菌株都来源于共同的祖先,本研究结果丰富了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流行病学资料,并为该病的防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A total of 142 strains from different serotypes of Streptococcus suis isolated in Spain from diseased pigs (88 strains) and healthy carrier pigs (54 strains) were studied for the presence of a muramidase released protein (MRP) and an extracellular factor (EF). The following five phenotypes: MRP+EF+, MRP+EF-, MRP-EF+, MRP+EF* and MRP*EF- were detected. A high percentage of S. suis serotype 2 strains isolated from diseased pigs (84 per cent) belonged to phenotype MRP+EF+, but this phenotype has also been noticed in other serotypes (serotypes 1, 1/2 and 14). Both proteins were detected in S. suis serotype 2 strains (26%) isolated from healthy carrier pigs and one of both proteins in serotypes 1 and 14 (phenotype MRP+EF*). The isolation of S. suis strains from healthy pigs which have shown both proteins may support the epidem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these carriers in the maintenance,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of virulent strains within and between swine far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