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症状 苗期发病,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浸状软腐、猝倒.有的茎基部变成黑褐色,幼苗枯萎而死.成株期多在初夏发病.以茎基部和枝受害为主,叶片、花、果实也可染病.病初茎基部和枝上出现水浸状病斑,逐渐变成黑或黑褐色条形斑,环绕表皮扩展,侵染点以上枝叶凋萎、枯死.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不同株高、重心高度及基部茎秆性状对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以533份水稻核心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在2种栽培条件下,对10个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低株高水稻基部第1节间壁厚和基部抗折力对倒伏指数有协同作用,低株高水稻抗倒伏茎秆性状改良应集中在基部第1节间茎粗、壁厚,高株高水稻倒伏性更易受株高和重心高...  相似文献   

3.
不同水稻品种(系)抗倒伏能力与茎秆形态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水稻株高、基部节间形态性状等水稻茎秆的物理性状,以阐明决定水稻倒伏的主要因素.以抗倒伏品种南粳44和武运粳7号与不抗倒伏品系宁7412为试验材料,通过氮钾肥配比试验,探明株高、基部节间形态性状与抗倒性的关系.结果显示:水稻倒伏指数与基部节间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基部节间的粗度、壁厚和截面积呈显著负相关;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存在着品种间差异;增施氮、钾肥对水稻倒伏有显著影响.表明水稻基部节间的长度、粗度、壁厚和截面积对品种抗倒伏能力影响较大,这些性状的优化组合是提高水稻品种抗倒伏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以6个超级杂交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其茎秆形态和解剖结构及其与抗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抗倒伏能力较强的杂交稻品种具有基部伸长节间较短、茎秆基部较粗的形态特征;超级杂交稻倒伏指数与茎秆基部第1,2,3伸长节间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茎秆基部壁厚以及基部第2伸长节间小维管束数目和面积、大维管束面积和维管束总面积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株高和茎秆基部长、短轴直径相关不显著.说明缩短基部节间长度、增加茎秆基部壁厚和基部伸长节间维管束面积和数目,能增强超级杂交稻茎秆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5.
不同水稻品种抗倒伏性状的形态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水稻形态特征与抗倒伏能力的关系,为超高产水稻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不同年代育成的103个水稻品种为材料,以茎秆倒伏指数和田间茎秆强度为抗倒伏性的基本指标.用相关分析方法从形态构成方面研究了水稻茎秆性状与抗倒伏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株高、基部茎秆截面积与上1、上5伸长节是影响水稻抗倒伏能力的主要因子;上1、上4、上5节长度占株高比例与茎秆倒伏指数及田间茎秆强度呈极显著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株高相同的条件下,上1伸长节节间长度短且占株高比例小,基部茎秆截面面积大,基部两节间的长度略短但占株高比例偏大,是抗倒伏性较强的水稻品种的形态构成特点.  相似文献   

6.
一、苦瓜枯萎病 (一)症状 苦瓜枯萎病在整个生长期都能发生,而以结瓜期发病最重.幼苗发病,茎基部变褐色缢缩,子叶萎蔫下垂,严重的猝倒死亡.成株发病,病株生长缓慢,中午萎蔫,早晚恢复,维持几天后,全株萎蔫枯死.病株茎基部表皮粗糙且多纵裂,有些呈现水渍状腐烂或呈褐色,潮湿时长有粉红色霉状物,切开根茎可见维管束组织呈黄褐色.  相似文献   

7.
小麦全蚀病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以近成熟时病株症状最为明显.幼苗期病原菌主要侵染种子根、茎基部,使之变黑腐烂,部分次生根也受害.病苗基部叶片黄化,心叶内卷,分蘖减少,生长衰弱,严重时死亡.病苗返青推迟,矮小稀疏,根部变黑加重.拔节后茎基部1~2节叶鞘内侧和茎秆表面在潮湿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黑褐色菌丝层,称为"黑脚",这是全蚀病区别于其他根腐病的典型症状.重病株地上部明显矮化,发病晚的植株矮化不明显.由于茎基部发病,植株早枯形成"白穗".田间病株成簇或点片状分布,严重时全田植株枯死.  相似文献   

8.
<正>1.症状苗期发病,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浸状软腐、猝倒,有的茎基部变成黑褐色,幼苗枯萎而死。成株斯多在初夏发病,以茎基部和枝受害为主,叶片、花、果实也可染病。病初茎在部和枝上出  相似文献   

9.
小麦品种茎秆抗倒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7个株高和穗型有较大差异的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其茎秆抗倒性能及抗倒指数与茎秆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抗倒品种表现为植株较矮、基部节间短粗、秆壁较厚且充实度较高,开花后,其基部节间的干物质输出速度较快.小麦开花后,重心高度上移,机械强度和抗倒指数逐渐下降,品种间抗倒性能存在显著差异,抗倒指数以半矮秆品种宁麦8号和扬麦9号为最高.相关分析表明,抗倒指数与株高、穗下节间长、基部第1,2节间长呈极显著遗传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病的田间主要特征是茎基部变灰黑色腐烂,并有恶臭.病株先在近土表茎基部叶鞘上出现水渍状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后渐向上扩展成边缘深褐色、中间枯白色的不规则大型病斑,延及大部分叶鞘.剥开叶鞘,可见茎基部变褐色和黑色.严重的病株心叶青卷,继而枯黄,酷似螟害“枯心苗”.以后基部进一部发黑腐烂,极易拔断,叶片逐渐枯黄,直至全株枯死.发病轻的植株叶片自下而上依次枯黄,叶枕距缩短,根系发育不良,呈黄褐色和黑色,瘪谷增多.  相似文献   

11.
西瓜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瓜枯萎病是西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系土传真菌性病害.西瓜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病,但以开花座果和西瓜膨大期为重.苗期幼茎基部变褐缢缩,子叶及幼叶萎蔫,突然倒伏.田间成株发病后局部茎蔓、叶甚至全株枯萎.发病初期白天萎蔫,早晚恢复,数日后全株枯死.  相似文献   

12.
一、几种青枯 1.小球菌核病青枯。田间常成块发生,也有一穴中几株发病。稻株基部组织软腐,有黑褐色病斑。最易识别特征:剥开基部叶鞘和茎秆,可见有许多比苋菜籽还小的黑色菌核。  相似文献   

13.
玉米品种中单909在密度67 500株/hm2左右情况下,不同叶龄使用40%乙烯利450 ml/hm2进行化学调控,结果表明:大喇叭口期前施药的处理玉米株高均能降低.玉米4叶期使用本品能增加玉米穗长和基部第一、二、三节茎粗,增强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增加玉米穗行数和行粒数,产量较对照增产2.2%,增产不显著;7叶期使用本品使株高降低,基部第一、二、三节茎变细,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产量减少.4叶期使用较7叶期使用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一、叶螨发生消长规律 1.越冬叶螨发生规律 枣棉间作田叶螨在树根基部老翘皮处及田埂杂草根部越冬。春季田间杂草萌发时,越冬叶螨从树根基部及田埂杂草根部开始向杂草上转移取食。4月9日,枣树树根基部平均单株有螨1.4头,有螨株率60%左右。田间杂草蒲公英平均单株有螨5.29头,  相似文献   

15.
1西瓜常见病害 1.1西瓜枯萎病其典型症状是萎蔫,初在病株茎蔓基部的叶片萎蔫,似缺水状,中午明显,早晚尚可恢复,病茎蔓基部呈黄褐色,基部缢缩,常有茶褐色胶质物溢出,病根变褐,高湿时病蔓上有粉红色霉层.枯萎病自幼苗至成熟期都可发生,以结果期发病最重.主要从根部开始发病,直至维管束组织,引起导管变褐,叶片萎蔫、发黄,根系变褐、腐烂,全株凋枯而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更好的利用矮牵牛种质资源,为矮牵牛育种材料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对109份矮牵牛种质材料的节间长度、基部分枝数、花径、株高和花色5个主要观赏性状进行调查,并进行变异范围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09份矮牵牛种质的变异幅度是:节间长度35.5%、基部分枝数20.7%、花径18.2%、株高12.1%。对上述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2.13%;得分方程为组分F_1=0.037×花径+0.366×基部分枝-0.375×节间长度+0.513×花色+0.379×株高;F_2=0.451×花径+0.464×基部分枝+0.441×节间长度+0.256×花色-0.400×株高;F_3=0.870×花径-0.453×基部分枝-0.258×节间长度-0.037×花色+0.146×株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基部节间长度与株高负相关,达到显著水平。【结论】本研究对矮牵牛种质主要观赏性状的评价和分析提供参考,可以促进矮牵牛优良品种的选育、扩繁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是我县玉米主产区的重要病害,由真菌在玉米发芽期侵入的系统侵染性病害.受害部位主要是玉米的雌、雄穗.玉米苗期受到侵染后,多数病株株形与健株无明显差异,少数病株表现植株矮化、丛生、分蘖多或茎秆基部膨大,下粗上细,叶色暗绿,叶片变硬变厚,上挺如笋状.有时分蘖稍有增多,或病株稍向一侧弯曲.多数玉米在雌、雄穗抽出症状明显.典型病症是雄性花器变形,颖片增生呈叶状,不能形成雄蕊,雄花基部膨大,内包一团黑粉.雌蕊受害果穗变短,基部粗大,除苞叶外,整个果穗为一包黑粉和散乱的丝状物,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8.
<正> 辣椒疫病是辣椒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率20%~30%,重病区达50%以上,甚至造成毁灭性危害。 一、症状特点 苗期和成株期的各器官均可受害。保护地栽培的首先为害茎基部;露地栽培的在雨季病害流行,危害茎、叶和果实。 幼苗期发病,茎基部呈水浸状软腐倒状。病部呈暗绿色。成株期根部受害后变成黑褐色,整株枯萎死亡;茎部多在分叉处发病,有的在茎基部发病,初为暗绿色水浸状,后变成黑褐  相似文献   

19.
一、发病症状 西瓜枯萎病从出幼苗至西瓜成熟均可发生,以开花、抽蔓到结瓜期发病最重.幼苗期发病,根部变成黄白色,须根少,子叶枯萎,真叶呈现皱缩,枯萎发黄,茎基部变成淡黄色倒伏枯死.成株发病时,植株生长缓慢,茎基部变软,呈黄绿色水浸状,以后逐渐干枯,表皮粗糙,根茎部纵裂,像刀割一样.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江苏如皋水稻田土样中分离到昆虫线虫一新株系N3(简称虫株N3),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对其进行了鉴定。[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线虫的形态特征,对其形态特征进行测计并构建基于18S r DNA序列的系统发育树等,对虫株N3进行了系统分类鉴定。[结果]虫株N3主要形态特征是:食道基球退化;交合刺整体弧形弯曲,基部愈合弯曲;引带近腹部端,附着于交合刺基部;生殖乳突P3近泄殖腔,P2、P4远泄殖腔;双子宫。18S r DNA分子系统树表明:虫株N3与Diplogasteroides nasuensis最为相近,具有93.2%的同源性。虫株N3可以根据食道基球与交合刺基部的形态和引带附着位置加以区分。[结论]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鉴定,虫株N3为新种,命名为如皋似双胃线虫(Diplogasteroides rugaoensis n.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