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双孢蘑菇进行低温、低盐、真空保鲜试验,得出初步结果,双孢蘑菇保鲜期的长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孢蘑菇的保鲜温度和真空环境,在2~4℃的低温环境下能够将复膜真空袋装的双孢蘑菇保鲜期延长到8~10 d。试验表明了低盐、低温、真空保鲜处理技术的优越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牛至精油-介孔纳米二氧化硅/海藻酸钠复合膜对双孢蘑菇保鲜效果的影响,本研究以海藻酸钠、介孔纳米二氧化硅(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Ps)和牛至精油(oregano,OEO)为原料制备抑菌复合膜,对双孢蘑菇进行包装,以未添加OEO-MSNPs的纯海藻酸钠膜为对照组,未经包装的双孢蘑菇为空白对照,研究其在4℃条件下对双孢蘑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OEO-MSNPs/海藻酸钠复合膜可以保持双孢蘑菇良好的品质,显著抑制子实体的呼吸速率,并对贮藏过程中双孢蘑菇的失重率、氧化褐变、菌落总数的增加以及硬度、抗氧化物质的减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也提高了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抑制了多酚氧化酶活性。在4℃贮藏条件下OEO-MSNPs/海藻酸钠复合膜可将双孢蘑菇的保鲜期延长至12 d,对延长蘑菇的货架期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双孢蘑菇保鲜加工护色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孢蘑菇产品以白为佳,护色问题是双孢蘑菇采后贮藏加工中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护色剂护色是防止双孢蘑菇褐变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从双孢蘑菇褐变机理开始,重点对双孢蘑菇保鲜护色剂和加工护色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和分析,并对护色剂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研究安全高效的双孢蘑菇护色剂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双孢蘑菇的保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孢蘑菇的保鲜研究上官舟建(福建省三明真菌研究所三明365000)(二)蘑菇保鲜的方法与机理蘑菇后熟过程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为保鲜方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目前,已研究的保鲜方法有化学法、冷藏法、气调法、辐照法、微波法、微孔薄膜法等十几种,它们均有一定的保鲜...  相似文献   

5.
P.B.I保鲜袋对双孢蘑菇鸡腿菇保鲜效果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本成  马鑫  王猛 《食用菌》2011,(4):53-54
用西安披必爱活化保鲜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P.B.I保鲜袋以福建九湖食用菌研究所保鲜袋为对照对双孢蘑菇、鸡腿菇进行了保鲜贮存试验。结果表明:双孢蘑菇在1~4℃冷藏条件下P.B.I保鲜袋可贮存30d以上,比对照多存放12d;在20℃以上常温环境下P.B.I保鲜袋贮存双孢蘑菇可存放10d,比对照可多放6d。试验证明,保鲜袋对鸡腿菇存放保鲜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蚕茧保鲜剂在双孢蘑菇保鲜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孢蘑菇加珍珠岩的蚕茧作为固体保鲜吸附剂,分别在常温、低温、低温MA气调3种情况下进行处理。试验效应以双孢蘑菇的组织细胞膜渗透率、褐变度、感官品质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7.
双孢蘑菇罐头加工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孢蘑菇以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 药用保健价值极高而备受人们青睐。但由于较难贮藏保鲜,短时间内常造成其品质、色泽、风味的改变,而给生产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研究双孢蘑菇的加工保藏技术势在必行。牟平区农技推广中心与山东九发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联下合作,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摸索总结出一套双孢蘑菇罐头加工制作最佳工艺流程与技术指标,为开拓双孢蘑菇国内外市场打下了良好基础。 双孢蘑菇罐头加工工艺流程规范:原料菇分级、拣收→冲洗→预煮→冷却→修整、切片→称重→装罐→注液→排气、封罐→杀菌→冷却→验收→包装…  相似文献   

8.
双孢蘑菇保鲜剂及贮运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双孢蘑菇为材料,研究其适宜的贮运温度、包装材料和保鲜剂种类。结果表明,0℃是双孢蘑菇贮藏的适宜温度,泡沫箱为双孢蘑菇适宜的贮运包装材料,3种强氧化性保鲜剂,对双孢蘑菇具有很好的保鲜效果,分别为二氧化氯(50 mg·L-1~200 mg·L-)1、次氯酸钠(20 mL·L-1~50 mL·L-)1和过氧化氢(3%~5%)。贮藏20 d,经二氧化氯、次氯酸钠和过氧化氢处理的双孢蘑菇,其褐变指数分别为0.269、0.4和0.469,分别较对照CK低73.1%、60%和53.1%,其开伞率分别为20%、35%和35%,分别较对照CK低80%、65%和65%。  相似文献   

9.
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夏季出菇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夏季出菇试验结果表明,双孢蘑菇新品种9801的产量、质量和抗逆性均有明显提高;培养料内添加食用菌专用发酵剂可以缩短发酵周期,提高发酵质量;培养料中和覆土内活加双孢蘑菇专用添加剂能提高双孢蘑菇子实体质量。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的生物学效率可达到50%以上,产量可达10kg/m^2以上。  相似文献   

10.
以双孢蘑菇为试材,研究了泥炭、棕壤土、泥浆不同配比覆土材料配方对双孢蘑菇出菇时间、双孢蘑菇产量、子实体大小以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0%泥炭+50%棕壤土覆土双孢蘑菇的综合指标较好,优于其它处理,故将泥炭与棕壤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再选用适当的覆土方式,可使双孢蘑菇人工栽培实现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1.
利用稳定态二氧化氯进行双孢蘑菇保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稳定态二氧化氯(ClO_2)进行双孢蘑菇保鲜试验发现:50ppmClO_2结合0.1%的CaCl_2溶液对采后的蘑菇浸泡清洗1分钟.能有效地提高双孢蘑菇的商品外观品质,在14℃下能保藏4天,2℃下能保藏6天以上.  相似文献   

12.
西北地区冬季双孢蘑菇栽培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建宁 《中国蔬菜》2006,1(11):48-49
我国西北地区冬季气候干燥、寒冷,双孢蘑菇栽培多在日光温室内进行。在不加温条件下,12月-翌年2月双孢蘑菇出菇处于停止期,越冬后,3-6月继续出菇。笔者利用在日光温室内加挂黑色塑料薄膜、使用中温偏低型双孢蘑菇菌种进行冬季双孢蘑菇节能栽培,有效地解决了双孢蘑菇冬季不出菇的问题,形成了西北地区冬季双孢蘑菇连续出菇的栽培新模式。9月初堆料,10月上旬接种,10月底覆土,11月中旬-翌年3月采收,比常规栽培增产30%,提高了日光温室利用率,使双孢蘑菇种植者获得更大收益。  相似文献   

13.
双孢蘑菇堆肥发酵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广宇  周国英 《北方园艺》2007,(12):237-239
双孢蘑菇堆肥发酵是双孢蘑菇氛沟墓丶方?堆肥发酵水平决定了双孢蘑菇生产ⅱ水平.对当前国内外双孢蘑菇堆肥发酵现状进行综述,并指出其优缺点,以期对改善我国双孢蘑菇堆肥发酵模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双孢蘑菇含水量高,采后呼吸旺盛,很容易失鲜。分别采用真空预冷和减压冷藏两种真空保鲜技术对采后生鲜双孢蘑菇进行保鲜期实验。结果表明,具有商业价值的保鲜期,减压冷藏可达21天+冷链断链2天,真空预冷后冷藏可达12天,而冰箱冷藏仅约3天。经21天减压冷藏的白蘑菇整体洁白,无变色、开伞及萎蔫,与实验前感官几乎无异,保鲜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5.
以双孢蘑菇为原料,用热水浸提双孢蘑菇多糖并研究其在抗衰老方面的功效;首先通过响应面试验对双孢蘑菇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提取条件,进一步将最佳提取条件下提取到的多糖进行浓缩、醇沉,冻干得到双孢蘑菇多糖干品,最后,测定双孢蘑菇多糖的抗氧化功效,包括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以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测定。结果表明:热水浸提双孢蘑菇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料液比为1∶50,温度为79.79℃,提取时间为2.6h,提取率可达到2.25%。得到的双孢蘑菇多糖干品为棕色粉末,易溶于温水,平均分子量为1.697×10^6(±1.992%)Da,并且双孢蘑菇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其中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最好,当多糖浓度为2mg/mL时清除率达70%。  相似文献   

16.
无公害高温蘑菇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温蘑菇,又名双环蘑菇、四孢蘑菇,其适应于在高温中发菌和出菇,出菇季节与双孢蘑相反,且口感、外形与双孢蘑菇极其相似,因此在高温季节能够很好地替代双孢蘑菇,满足市场对夏季蘑菇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重大科技项目———中美合作研制双孢蘑菇工厂化周年高产栽培技术,已进入实施阶段。近几年来,福建省蘑菇收购与罐头外销行情下跌,针对这一形势,福建省轻工业研究所与美国SYIVAN食品集团公司开展深层次的技术合作。该所在蘑菇搜集、鉴定与保藏,优良菌株选育、制种、栽培和保鲜加工等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美国SYIVAN食品集团公司是全美最大的蘑菇菌种公司。双方在双孢蘑菇种质收集鉴定、基因工程育种、现代化制种和工厂化高产栽培等方面加强联合,将对我国蘑菇业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中美合作的双孢蘑菇生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顾了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遗传、育种研究进展和产业发展。遗传研究表明,典型的双孢蘑菇以次级同宗配合为主、异宗配合为辅的遗传方式来完成其生活史,它的四孢变种以异宗配合的遗传方式来完成其生活史。双孢蘑菇的交配亲和性受二极性或单因子控制,它的结实性依赖于性因子的配合。双孢蘑菇遗传研究进展促进了优良杂交品种的选育,带动了产业的发展。在中国,从1925年至今,双孢蘑菇遗传育种研究也经历了从引进到消化,从开发到创造的过程,进入国际双孢蘑菇科研先进行列。中国双孢蘑菇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世界第一的历程,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濮阳市双孢蘑菇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为了规范双孢蘑菇生产,促进双孢蘑菇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濮阳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科研团队对全市双孢蘑菇栽培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并制定了濮阳市双孢蘑菇周年栽培技术规程,指导菇农进行规范化栽培,切实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要点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双孢蘑菇是目前世界上人工栽培最广泛、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1]),在新疆尤其是北疆地区栽培面积较大。近年来,双孢蘑菇的工厂化栽培技术推广较多,但其需一次性购买菌包成本较高,出菇集中又难以保鲜,在北疆较偏远区又达不到规模化生产,会给栽培户带来一定的销售困境。而传统发酵技术,能因地制宜地利用当地的优势原材料资源和人力资源,可有效节省成本,增加农户收益。笔者近几年的生产调研得知,北疆除拥有大量的畜粪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