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抗生素氧氟沙星(Ofloxacin,OFL)与重金属铜离子(Cu~(2+))复合污染对离体培养的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的生长抑制作用及毒性效应,是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抗生素OFL与Cu~(2+)及其复合物对非洲绿猴肾活体细胞(Vero)的毒性效应。在正常体细胞环境下培养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3 d,加入OFL浓度为0.63、1.25、2.5、5、10 mg·L~(-1),加入Cu~(2+)浓度为2.75、6.88mg·L~(-1),反应24 h,并通过MTT法检测OFL与Cu~(2+)及其复合物对非洲绿猴肾细胞生长的抑制率。结果表明:OFL与Cu~(2+)及其复合物会导致细胞形态变化,细胞破碎,贴壁率降低。随着Cu~(2+)浓度增加,Vero细胞生长抑制率逐渐上升;OFL对Vero细胞生长有显著的影响。在2.75 mg·L~(-1)Cu~(2+)浓度时,OFL与Cu~(2+)的复合物对细胞的抑制率在30%到36%之间;当OFL浓度为2.5、5、10 mg·L~(-1)时,OFL与Cu~(2+)的复合物对细胞的抑制率与OFL、Cu~(2+)单一抑制率之和有显著差异,但随OFL浓度的变化没有显著差异;在6.88 mg·L~(-1)Cu~(2+)浓度处理时,OFL浓度为1.25、2.5 mg·L~(-1)时,OFL与Cu~(2+)复合物对细胞抑制率的实测值与OFL、Cu~(2+)单一抑制率之和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当OFL浓度为0.63、5、10 mg·L~(-1)时,OFL与Cu~(2+)的复合物对细胞抑制率的实测值显著低于OFL、Cu~(2+)单一抑制率之和;OFL与Cu~(2+)的复合物对细胞的抑制率随着OFL浓度的增加而增加。OFL与Cu~(2+)的复合物会对Vero细胞产生毒性效应,并表现为抑制细胞生长,对细胞产生了复合污染;OFL与Cu~(2+)的复合物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小于OFL与Cu~(2+)单一对细胞生长抑制率之和,OFL与Cu~(2+)对细胞生长的毒性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2.
犬乳腺肿瘤是犬类的一种常见肿瘤性疾病,目前治疗多为手术结合放、化疗法,但结果多易转移复发。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是中药提取物,近年来其抗肿瘤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探求双氢青蒿素是否影响犬乳腺肿瘤细胞的侵袭及其影响机制,本试验取对数增长期状态相同的犬乳腺肿瘤细胞CHMm,使用低(5μM)、中(10μM)、高(20μM)浓度DHA处理并分别培养24,48,72h。收集各组细胞,使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利用细胞划痕试验检测细胞迁移性;利用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性;利用CCK-8检测细胞毒性。结果表明:DHA对CHMm细胞抑制率呈明显药物浓度依赖性。细胞划痕试验检测细胞迁移速率结果表明,相同培养时间,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低、中、高试验组对CHMm细胞迁移性抑制作用效果极显著(p0.01)。各组组间比较,DHA对细胞迁移性抑制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DHA对CHMm细胞迁移性抑制呈明显的药物时间、浓度依赖性。细胞侵袭试验检测细胞侵袭性结果表明,相同培养时间,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低、中、高试验组穿透基底膜着色细胞个数显著增多,说明DHA对CHMm细胞侵袭性抑制效果极显著(p0.01),组间比较,不同DHA作用浓度效果差异显著(p0.05)。相同DHA作用浓度,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细胞侵袭性降低,效果显著(p0.05)。细胞毒性结果表明,相同培养时间,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低、中、高试验组对CHMm细胞抑制性影响效果极显著(p0.01)。各组组间比较,DHA对细胞抑制性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综上所述,DHA对犬乳腺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作用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随着DHA作用浓度增加和时间增长,抑制作用增强,呈浓度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将某种烟用全香精和全香料按其配方拆分为10个组分,用微量注射法将其添加至某基质卷烟,以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为靶细胞,用噻唑蓝(MTT)法分别测定全香精、全香料、香精香料拆分组分,及其应用于卷烟后烟气凝集物的细胞毒性。研究发现(1)全香料10个拆分组分在所试剂量范围内(最高浓度50mL/L)未观察到细胞毒性;(2)全香精的细胞毒性极显著高于全香料(p〈0.01);(3)全香精10个拆分组分的细胞毒性均极显著低于全香精(p〈0.01);(4)添加全香精、全香料及其拆分组分卷烟CSC的细胞毒性与对照烟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香精香料添加至卷烟对卷烟的安全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马尾藻多糖(Sargassum polysaccharide,SP)对正常猪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及其感染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后培养活性的影响,并用Griess和ELISA法分别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试验结果表明:25~400μg.mL-1的SP能协同伴刀豆球蛋白(ConA)显著促进T淋巴细胞体外增殖,400μg.mL-1的SP显著促进脂多糖(LPS)刺激的B淋巴细胞体外增殖活性。SP提高正常猪脾细胞体外培养不同时间段的NO分泌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同浓度SP提高PRRSV感染的猪脾细胞体外培养分泌NO量,与病毒对照组比较,培养8 h时200μg.mL-1SP、12 h时100~400μg.mL-1SP、24 h时100μg.mL-1和400μg.mL-1SP均能显著地促进NO分泌(P<0.05)。400μg.mL-1SP极显著促进体外培养的猪脾细胞分泌IL-2(P<0.01),100μg.mL-1和400μg.mL-1SP显著促进PRRSV感染猪脾细胞IL-2和IFN-γ的分泌。结论:马尾藻多糖通过促进猪脾细胞增殖和分泌NO、IL-2和IFN-γ来调节免疫细胞活性和抗病毒能力。  相似文献   

5.
洗衣粉对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诱变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微核诱导原理,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检测技术对洗衣粉的毒性状况做出客观评价。结果表明:洗衣粉会诱导微核的产生,说明洗衣粉在超过一定浓度时对生物细胞是有毒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阐明咯利普兰为代表的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的抗炎新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猪中性粒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猪中性粒细胞表达巨噬细胞表面分子抗原-1(Macrophage surface molecular antigen-1,Mac-1);Real-time 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猪中性粒细胞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p65核转录因子(p65 NF-κB)mRNA表达和磷酸化活性。【结果】佛波酯(phorbol myristate acetate, PMA)可显著上调中性粒细胞表达Mac-1(P<0.01),咯利普兰对PMA上调的中性粒细胞表达Mac-1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5μmol/L咯利普兰可极显著抑制中性粒细胞表达Mac-1(P<0.01);PMA可极显著上调中性粒细胞p38 MAPK、ERK和p65 NF-κB mRNA表达和磷酸化活性(P<0.01),5μmol/L咯利普兰对PMA升高的中性粒细胞p38 MAPK、p65 NF-κB mRNA表达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体外研制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的抗MDV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吸取各试验药物(人参皂苷、人参皂苷衍生物1~8,阳性对照盐酸吗啉胍)溶液0.5 ml至24孔细胞培养板第1孔中,然后1~10孔每孔加入0,5 ml细胞维持液,再将第1孔内液体混匀,吸取0.5ml至第2孔内,再混匀,吸取0.5ml至第3孔内,如此反复至第10孔。则药物的稀释倍数分别为2~1~2~(10)。其浓度分别是3.000 mg/ml,1.500 mg/ml,0.750 mg/ml,0.375 mg/ml,187.500μg/ml,93.750μg/ml,46.880μg/ml,23.440μg/ml,11.720μg/ml,5.860μg/ml。采用中性红染料吸收法,检测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对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体外培养中增殖活性的影响。试验中必须结合细胞病变观察法,通过在光镜下观察细胞的CPE,确定进行测定的最佳时间,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具体操作如下:测定前2 h各孔加入50μl中性红染液,测定时倒掉孔内液体,用PBS洗细胞3次,每孔加入200μl脱色液,置微量振荡器上振荡10 min,使结晶溶解。然后用酶联免疫检测仪测定OD(570)值,作为细胞增殖的指标。OD值与活细胞的增殖呈正比,OD值越大,表明细胞增殖越旺盛。[结果]人参皂苷在大于750μg/ml浓度下对细胞有毒性,在5.86~46.88μg/ml浓度下对细胞有促增殖作用。毒性作用在72 h下降,而促增殖作用在给药24 h后就表现出来。衍生物1在高浓度的4组均有毒性,OD值显著低于细胞对照组,但衍生物1的促增殖作用不明显。衍生物2在48~72 h分别有5~6组高浓度的OD值显著低于细胞对照组。衍生物3在高于187.5μg/ml的浓度时,OD值低于细胞对照组,并且在72 h时,有2组OD值(11.72和5.86μg/ml)高于细胞对照组,表现出促增殖作用。衍生物4的毒性较高,大部分孔的OD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衍生物5在浓度高于187.5μg/ml时,OD值低于正常细胞对照组(P〈0.05),在24和72 h,分别有一组的OD值显著大于细胞对照组。衍生物6的毒性较大。衍生物7的促增殖作用较明显,从浓度93.75μg/ml开始以后的OD值都大于细胞对照组,且在48 h有2组,72 h有3组显著大于细胞对照组。衍生物8在72 h时,低浓度表现出促增殖作用。盐酸吗啉胍没有促增殖作用,3 000μg/ml浓度下与细胞对照组的OD值差异显著。可见,各药物的促增殖作用不完全相同,低毒性的药物促增殖作用更明显。从药物对CEF细胞的不同作用时间点来看,以72 h的OD值和正常对照的差异最大,在24 h和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结论]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在中、低浓度能够促进CEF细胞的增殖,且药物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中性红染色法检测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对CEF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体外研制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的抗MDV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吸取各试验药物(人参皂苷、人参皂骨衍生物1~8,阳性对照盐酸吗啉胍)溶液0.5 ml至24孔细胞培养板第1孔中,然后1~10孔每孔加入0.5 ml细胞维持液,再将第1孔内液体混匀,吸取0.5 ml至第2孔内,再混匀,吸取0.5 ml至第3孔内,如此反复至第10孔.则药物的稀释倍数分别为21~210.其浓度分别是3.000 mg/ml,1.500 mg/ml,0.750 mg/ml,0.375 mg/ml,187.500μg/ml,93.750μg/ml,46.880μg/ml,23.440 μg/ml,11.720 μg/ml,5.860 μg/ml.采用中性红染料吸收法,检测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对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体外培养中增殖活性的影响.试验中必须结合细胞病变观察法,通过在光镜下观察细胞的CPE,确定进行测定的最佳时间,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具体操作如下:测定前2 h各孔加入50μl中性红染液,测定时倒掉孔内液体,用PBS洗细胞3次,每孔加入200μl脱色液,置微量振荡器上振荡10 min,使结晶溶解.然后用酶联免疫检测仪测定DD570值,作为细胞增殖的指标.OD值与活细胞的增殖呈正比,OD值越大,表明细胞增殖越旺盛.[结果]人参皂苷在大于750μg/ml浓度下对细胞有毒性,在5.86~46.88 μg/ml浓度下对细胞有促增殖作用.毒性作用在72 h下降,而促增殖作用在给药24 h后就表现出来.衍生物1在高浓度的4组均有毒性,OD值显著低于细胞对照组,但衍生物1的促增殖作用不明显.衍生物2在48~72 h分别有5~6组高浓度的OD值显著低于细胞对照组.衍生物3在高于187.5 μg/ml的浓度时,OD值低于细胞对照组,并且在72 h时,有2组OD值(11.72和5.86 μg/ml)高于细胞对照组,表现出促增殖作用.衍生物4的毒性较高,大部分孔的OD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衍生物5在浓度高于187.5 μg/ml时,OD值低于正常细胞对照组(P<0.05),在24和72 h,分别有一组的OD值显著大于细胞对照组.衍生物6的毒性较大.衍生物7的促增殖作用较明显,从浓度93.75 μg/ml开始以后的OD值都大于细胞对照组,且在48 h有2组,72 h有3组显著大于细胞对照组.衍生物8在72 h时,低浓度表现出促增殖作用.盐酸吗啉胍没有促增殖作用,3 000 μg/ml浓度下与细胞对照组的OD值差异显著.可见,各药物的促增殖作用不完全相同,低毒性的药物促增殖作用更明显.从药物对CEF细胞的不同作用时间点来看,以72 h的OD值和正常对照的差异最大,在24 h和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结论]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在中、低浓度能够促进CEF细胞的增殖,且药物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人参水溶性蛋白对Vero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人参水溶性蛋白对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增殖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参水溶性蛋白对Vero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P<0.001)。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蜂蜜对三聚氰胺及其同系物作用对小鼠免疫细胞的影响,同时研究蜂蜜作为天然解毒剂的作用,本试验以KM小鼠作为试验动物,分为三聚氰胺组、三聚氰胺+三聚氰酸联合组、三聚氰胺+蜂蜜组、联合+蜂蜜组及对照组5个试验组。小鼠隔天灌胃28d后,经眼球采血,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表明: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联合攻毒能导致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目显著升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联合攻毒组小鼠CD4~+/CD8~+值显著下降(p0.05);从CD138~+表达率上看,单独及联合攻毒组均显著降低(p0.05)。三聚氰胺类物质能够影响机体免疫细胞的应答反应,对小鼠免疫功能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而蜂蜜对这种抑制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四种农药(克百威、多菌灵、氯氟氰菊酯、毒死蜱)的二元混合物对离体人肝细胞L-O2的毒性,首先研究了L-O2细胞染毒接种浓度、显色时间和溶剂DMSO含量对细胞的毒性,得出染毒的最佳实验条件;然后研究了四种药物对L-O2细胞的单独和联合染毒作用,结果发现四种药物在国家限量值允许范围内对L-O2细胞的单独毒性均低于20%;进一步增加染毒浓度得出克百威和多菌灵的联合毒性类型为相加作用,氯氟氰菊酯和毒死蜱的联合毒性类型为独立作用。本研究为后期多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研究打下一定基础,并为完善果蔬中农药混合物的残留限量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发光菌青海弧菌(Vibrio qinghaiense sp.-Q67)为指示生物,4种农药包括残杀威、甲霜灵、多果定和西草净为研究对象,应用均匀试验设计法设计农药的四元混合物体系,共7条射线,应用微板毒性测试方法(MTA)系统测定4种农药及其四元混合物体系对Q67的发光抑制毒性,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浓度-效应数据,以浓度加和模型(CA)为标准加和参考模型分析混合物毒性相互作用。结果表明,Logit或Weibull函数可有效地拟合4种农药的浓度–效应数据,其相关系数R0.99,均方根误差RMSE0.022;4种农药对发光菌Q67的毒性大小顺序为多果定(p EC50=5.35)西草净(p EC50=3.56)甲霜灵(p EC50=3.18)残杀威(p EC50=3.00),其中多果定毒性最大,残杀威、甲霜灵和西草净对Q67的毒性比较接近;四元农药混合物体系的7条射线对Q67的毒性(p EC50值)与组分西草净和多果定的浓度比尤其是西草净和多果定的浓度比之和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R=0.8729,RMSE=0.076),但与残杀威和甲霜灵的浓度比之和具有良好的负相关关系(R=0.8729,RMSE=0.076);CA模型能很好地评估四种农药的四元混合物体系对Q67的毒性,即混合物体系呈经典的加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对不同浓度除虫脲经紫外光照射后的混合物可能导致小鼠肝脏细胞DNA损伤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应用CASP软件分析彗星图像,得出彗星尾部DNA百分含量、彗星尾长、尾距和Olive尾距4个指标.通过SPSS软件分析表明,其光降解混合物导致的彗星拖尾现象与空白组有显著区别,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呈现剂量-效应关系,表明不同浓度除虫脲经光降解后其混合物具有一定的致突、致癌性,且毒性随着浓度的降低而减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木瓜蛋白酶对条斑紫菜R-藻红蛋白的抗氧化性和肿瘤增殖抑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波破壁法提取条斑紫菜R-藻红蛋白,用DEAE柱层析法纯化后进行木瓜蛋白酶酶解,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以还原力A700为考察指标确定酶解反应的最佳工艺参数,进一步测定获得的R-藻红蛋白及其酶解物的还原力、清除羟自由基能力和对人肉瘤细胞U2O及人肝癌细胞HepG-2的肿瘤增殖抑制活性。【结果】R-藻红蛋白的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木瓜蛋白酶添加量25 000 U•g-1,pH 7.0,温度50℃,酶解时间4 h。在此条件下,R-藻红蛋白酶解物还原力为0.573,较未酶解的R-藻红蛋白提高了2.35倍;清除羟自由基能力为51.03%,较未酶解的R-藻红蛋白活性提高了3.22倍。随着浓度的增加,R-藻红蛋白及其酶解物对人肉瘤细胞U2O和人肝癌细胞HepG-2抑制生长作用增强。R-藻红蛋白对人肉瘤细胞U2O抑制作用的IC50值为2 431.32 μg•mL-1,其酶解物IC50值降低为1 271.46 μg•mL-1。R-藻红蛋白对肝癌细胞HepG-2抑制作用的IC50值为1 593.61 μg•mL-1,其酶解物IC50值降低为512.05 μg•mL-1。【结论】经木瓜蛋白酶酶解后,R-藻红蛋白酶解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抑瘤活性。酶解技术可作为进一步提高R-藻红蛋白生物活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复合污染的三嗪类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联合毒性作用,以苯嗪草酮(Metamitron, Met)、草净津(Bladex, Bla)和特丁通(Terbumeton, Ter)为目标污染物,以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 C. pyrenoidosa)为指示生物,分别应用直接均分射线法和均匀设计射线法设计二元及三元混合物体系,采用微板毒性分析法系统测定3种农药及其混合污染物对C. pyrenoidosa的时间-浓度-效应数据,应用浓度加和(Concentration addition, CA)为标准参考模型分析混合物毒性相互作用,应用二维和三维等效图表征混合物联合毒性作用规律,并同步分析C. pyrenoidosa中叶绿素a含量变化,进一步评价农药及其混合物对小球藻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农药及其混合物对C. pyrenoidosa的毒性数据可用Logit函数较好拟合,3种农药的毒性顺序为BlaTerMet;依据CA模型,二元混合物的毒性相互作用整体上呈现为加和作用向协同作用的转变,二维等效图显示3组二元混合物体系在半数效应浓度均具有较强的协同作用;农药三元混合物体系的5条射线均呈现加和作用,且不随暴露时间延长发生改变,三维等效图法与CA模型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叶绿素a含量减少率与其浓度-效应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甲苯对红鲫鱼血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甲苯对红鲫鱼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会使红鲫鱼的血红细胞的微核率,核异常率和总核异常率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喹乙醇具有一定的蓄积毒性、遗传毒性和诱变性等毒理作用.本研究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肝胰脏(Hepato-pancreas)为试验材料,通过原代细胞培养,组织化学,免疫荧光细胞化学等实验方法,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LSCM)等手段,观察三种不同浓度的喹乙醇(Olaquindox)对体外原代培养的草鱼肝细胞和胰腺外分泌部细胞的毒理影响.结果表明,高于0.3 μg·mL-1浓度的喹乙醇可显著导致草鱼肝细胞和胰腺外分泌部细胞的脂肪积累,抑制草鱼胰腺外分泌部细胞胰蛋白酶原(Trypsinogen)的合成.当添加喹乙醇1.8 μg·mL-1时,可导致部分草鱼胰腺外分泌部细胞形态发生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Rho分子信号通路阻断剂盐酸法舒地尔(HA1077)对C3H10T1/2细胞体外增殖及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C3H10T1/2细胞株,用HA1077浓度梯度培养液(0(对照组),20,40,60,80,100μmol/L)对其进行处理,通过MTT比色法和油红O染色法分别检测C3H10T1/2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情况。【结果】HA1077对C3H10T1/2细胞的体外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呈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但HA1077可提高C3H10T1/2细胞的成脂分化效率,也呈浓度依赖性;且当HA1077浓度大于60μmol/L后,细胞成脂分化率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HA1077可抑制C3H10T1/2细胞的增殖,但同时可以促进其成脂分化。  相似文献   

19.
正交实验设计法检测6种硝酸稀土的遗传毒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及微核检测方法,探讨了6种硝酸稀土[Ce(NO3)3,Er(NO3)3,Sm(NO3)3,La(N0O3)3,Y(NO3)3,Eu(NO3)3]对玉米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性。实验设置了6种硝酸稀土作为处理因素,每种硝酸稀土分别取5个不同的浓度水平,共25组实验,然后用微核测试法检测了玉米根尖细胞的微核率。结果表明,5种硝酸稀土(除硝酸镧外)对玉米根尖细胞微核的产生具有显著眭(P〈0.05或者P〈0.01)的影响,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微核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硝酸镧对玉米根尖细胞微核的产生没有显著性影响。与阴性对照组(蒸馏水处理)相比,混合稀土化合物溶液随总浓度的增加,玉米根尖细胞微核率显著上升,表现出一定的联合毒作用。提示5种硝酸稀土(除硝酸镧外)对玉米根尖细胞具有遗传毒性,相互间没有明显的交互作用,不同硝酸稀土的混合物具有一定的联合毒作用。  相似文献   

20.
毕东苏  钱春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306-8308
[目的]研究Hg2+与Cr(VI)对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生长的毒性效应,为富营养化水体的生物监测以及生物修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Hg2+、Cr(VI)以及两者的混合营养液培养从富营养化水体中分离的藻母液,观察Hg2+与Cr(VI)对藻类生长繁殖的毒性效应。[结果]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藻类对Cr(VI)表现相当敏感,当Cr(VI)浓度超过1mg/L时即对藻类的生长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在Hg2+浓度较低时,藻类对Hg2+不是十分敏感,当Hg2+浓度增大至一定程度,毒性愈来愈强,而Cr(VI)毒性效应则相反。当离子浓度小于10mg/L时,Hg2+对藻类的毒性低于Cr(VI),大于10mg/L时,Hg2+毒性超过Cr(VI)。Hg2++Cr(VI)混合离子对藻类生长的抑制具有协同作用,但只有当浓度超过4mg/L时才表现出来。[结论]重金属离子对藻类的毒性不但与藻细胞本身有关,还与重金属离子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