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菌糠袋栽元蘑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以木耳菌糠替代部分木屑栽培元蘑,分别以15%,30%,45%的菌糠代替木屑制成培养料,与未加菌糠的培养料进行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培养料的基础上加一定比例的木耳菌糠栽培元蘑是可行的。木耳菌糠添加量15%~30%时,可缩短发菌天数,但菌糠添加量为45%时,则延长了发菌天数。木耳菌糠添加量是30%时子实体生长良好,出菇整齐;且发菌比对照(CK)快,出菇好、优质菇多、生物效率稍差。综合各种因素,从成本和生态效益考虑,以木耳菌糠替代部分木屑栽培元蘑的最佳栽培配方(配方②)为菌糠30%,硬杂木屑48%,麦麸17%,豆饼粉1.5%,玉米粉1.5%,蔗糖1%,石膏粉1%。  相似文献   

2.
菌糠二次利用栽培秀珍菇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加工厂对废弃料的利用率,明确利用杏鲍菇菌糠生产秀珍菇的适宜比例,本实验以不同比例的杏鲍菇菌糠加入量代替新鲜培养料,与未加入菌糠的新鲜培养料进行发菌情况及产量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杏鲍菇菌糠可提高秀珍菇菌丝的生长速度和子实体的产量.当杏鲍菇菌糠含量为50%时,秀珍菇菌丝生长速度和出菇产量均达到最高,比传统木屑、棉籽壳的袋料培养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可以利用杏鲍菇菌糠废料作为替代料栽培秀珍菇使用。  相似文献   

3.
为降低平菇的生产成本,用工厂化白灵菇菌糠作配料,以20%、30%、40%和50%的量添加到以棉籽壳为主的培养基中,进行平菇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白灵菇菌糠添加量的各处理组中,配方4生物学效率为54.1%,仅较对照组(64.7%)低16.3%,而生产成本比对照组降低47.4%;发酵料经短时高温处理结合套环纸封口发菌的种植模式极大地降低了菌棒污染率,各配方的污染率均小于4%,白灵菇菌糠作配料栽培平菇的营养成分含量与对照组子实体相当。  相似文献   

4.
为了寻找可替代泥炭土栽培红掌的有机原料,研究以香菇、平菇、双孢菇菌糠为材料,按比例分别与泥炭土混合栽培红掌中苗,通过成品株高、冠幅、叶片数和佛焰苞数及其大小等表观生长指标衡量菌糠替代泥炭土的栽培效果。结果表明,3种菌糠栽培的红掌都可完成其生活史,而且适量的添加可以增加红掌的佛焰苞数量,但添加菌糠后成品的株高、冠幅、叶片数、叶片横纵径、佛焰苞横纵径均显著降低。3种菌糠相比,红掌冠幅差别不大;株高差别较大,表现为添加香菇菌糠后红掌株高降低最多,添加平菇菌糠后株高降低最少。不同添加比例间相比,株高和冠幅均随菌糠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香菇、平菇、双孢菇菌糠与泥炭土混合都可以栽培红掌,但25%的平菇菌糠的替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菌糠木醋液在农业及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方面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探讨灌施不同用量、不同种类菌糠木醋液对污灌区铜(Cu)、铬(Cr)污染土壤中玉米的生长及玉米对重金属Cu、Cr富集、转运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10 kg土),以平菇、猴头菇、灵芝菌糠木醋液为试验材料,施用1、2、4 mL 3个梯度的菌糠木醋液,测定苗期及成熟期玉米的生理生化指标及成熟期玉米植株不同部位Cu含量、Cr含量、富集系数、转运系数。结果表明,添加菌糠木醋液处理玉米苗期和成熟期的株高、根长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添加菌糠木醋液处理均可提升玉米叶绿素含量,玉米成熟期,2 mL猴头菇菌糠木醋液提升效果较为明显,达55.2%。添加菌糠木醋液处理均可提高玉米过氧化氢酶活性,1 mL平菇菌糠木醋液在苗期和成熟期的提高效果均为最好,分别提高105.9%和83.8%。玉米成熟期,4 mL猴头菇菌糠木醋液降低丙二醛含量效果最为明显,降幅为55.7%,且不同菌糠木醋液均为4 mL用量降低丙二醛含量效果最佳。添加菌糠木醋液处理均可不同程度增加玉米根中Cu、Cr富集量,降低玉米雄花序中Cu富集量和玉米茎中Cr富集量,且3种木醋液均以4 mL用量对玉米根中Cr富集量促进作用最明显,与对照相比增加57.2%~122.8%。添加菌糠木醋液处理均会提高玉米根部Cu富集系数,1 mL猴头菇菌糠木醋液提高效果最明显。添加菌糠木醋液处理均会提高玉米根部Cr富集系数,4 mL灵芝菌糠木醋液提高效果最明显。添加菌糠木醋液处理均可降低玉米叶部、雄花序的Cu、Cr转运系数,并且能降低玉米茎部、果穗Cr转运系数,使Cr主要集中在玉米根部。  相似文献   

6.
添加菌糠对猪粪渣堆肥过程及氨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规模化养猪场固液分离后的猪粪渣为试验对象,以菌糠为调理剂,设置猪粪渣和菌糠1∶0.2、1∶0.3、1∶0.4、1∶0.5共4个不同质量比例(湿基)堆肥处理,以纯猪粪渣单独堆肥为对照处理,研究了菌糠作为猪粪渣堆肥调理剂对堆肥过程和NH_3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菌糠有利于各堆肥处理缩短进入高温期的时间,且有利于各处理堆肥的脱水;随着菌糠添加比例的增加,各处理的干物质降解率和有机碳损失率均降低;堆肥后,对照和处理组的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均比堆肥前有所增加,而其中全磷、全钾含量的增加量随着菌糠添加量的持续增加而相应减少;当菌糠的添加比例大于0.3时,有利于减少猪粪渣堆肥过程中NH_3的排放;堆肥36 d后,对照及各处理堆肥均达到腐熟,且总养分和有机质均符合《有机肥料》(NY 525—2012)标准。  相似文献   

7.
双孢蘑菇轻简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工厂化金针菇的菌渣替代传统配方中的稻草,按照5个梯度添加量进行双孢蘑菇栽培。通过原料成本、二次发酵的能耗成本、用工成本、出菇周期、产量及综合效益6项指标评价,进一步明确金针菇菌渣栽培双孢蘑菇优越性。结果表明:原料成本随菌渣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少。各处理成本均比CK节约11.56%~22.72%,二次发酵的用工成本、能耗成本都比CK少17.86%~32.14%、11.53%~100.00%。与CK相比,各处理现蕾出菇提前4~9 d,有利于双孢菇产品提前上市,并使冬季出菇周期延长2~23 d,双孢菇的产量增加0.27~0.81 kg/m2。以上评价指标综合说明使用金针菇菌渣替代稻草栽培双孢蘑菇可行,并在生产上以60%金针菇菌渣添加量达到节本增效和轻简化栽培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为寻求在猴头菇生产过程中黑木耳菌糠的最佳添加量,降低猴头菇生产成本和实现菌糠资源的有效利用,以猴头菇基础培养基为对照,设置4个黑木耳菌糠添加量的配方,研究不同木耳菌糠添加量对猴头菇母种、二级种菌丝体生物学特性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促进猴头菇母种和二级种菌丝生长的黑木耳菌糠最佳添加量分别为50g/1 000mL和20%,该条件下,猴头菇母种和二级种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分别为4.17mm/d和2.812 0mm/d,菌丝长势粗壮且浓密;提高猴头菇农艺性状的黑木耳菌糠最佳添加量为25%,该条件下,菌袋的平均产量为218.4g,生物转化率为54.60%,子实体直径6.11cm,颜色洁白,菌刺密集。  相似文献   

9.
香菇菌糠栽培杏鲍菇培养基配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废弃资源再利用,以香菇菌糠和玉米芯为主要原料辅之以其它原料栽培杏鲍菇,配方经筛选优化,生物转化率可达80%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栽培杏鲍菇添加香菇菌糠可行,香菇菌糠的添加量在主料的30%~40%为宜。  相似文献   

10.
真姬菇菌糠栽培食用菌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菌糠的再利用,以工厂化栽培真姬菇(Hypsizigus marmoreus)产生的菌糠为主料,栽培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Quel.)和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结果表明,猴头菇培养基中添加菌糠对菌丝生长及产量有抑制作用,杏鲍菇和鸡腿菇培养基中添加60%的菌糠能明显促进其产量,生物学效率分别可达92.3%和11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