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巨竹叶片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材料,用引物UBC810(序列为GAG AGA GAG AGA GAG AT)研究了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退火温度及循环次数对该种植物ISSR扩增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0μL的反应体系含40 ng模板DNA、0.6μmol.L-1引物,1.0 U Taq DNA聚合酶,2.5 mmol.L-1Mg2+,0.25 mmol.L-1dNTPs,1×Buffer。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45 s,54.5℃复性30 s,70℃延伸90 s,循环40次;72℃延伸10 min,置4℃保存。  相似文献   

2.
以西洋杜鹃Rhododendron hybridum功能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改良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提取西洋杜鹃基因组DNA,并且运用L16(4^4)正交试验设计,在4个水平上对影响西洋杜鹃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反应的锾离子(Mg^2+)浓度、Taq酶用量、三磷酸碱基脱氧核苷酸(dNTPs)浓度、引物浓度等4个因素进行了优化,确立了一套适用于西洋杜鹃的稳定可靠、重复性强的SRAP-PCR反应体系。实验发现,其最佳反应体系(20.0μL)为:Mgn浓度1.750mmol·L^-1,dNTPs浓度0.175mmol.L^-1,砌酶1.500×16.67nkat,引物0.200μmol·L^-1。利用该优化体系对24个西洋杜鹃花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88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10对扩增清晰且多态性高的引物,共扩增出217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12条,多态性比率达97.35%。24个杜鹃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91~0.708,算术平均数的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相似系数为0.590处将24个供试品种分为2个类群,在相似系数为0.623处又可分为2个亚群,说明该优化体系可应用于西洋杜鹃花品种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石绍高  孙正海  李世峰  解玮佳  刘邦  王永路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0977-10979,11040
[目的]建立高山杜鹃的ISSR—PCR反应体系。[方法]运用正交试验分析模板DNA、TaqDNA聚合酶、Primer、Mg^2+和dNTPs5个因子对杜鹃ISSR-PCR反应影响,建立高山杜鹃ISSR-PCR反应体系。[结果]杜鹃ISSR—PCR25m反应体系中5个因子较适水平为:DNA模板浓度为1.6ng/μl,TaqDNA聚合酶浓度为0.040U/μl,Primer浓度为0.64mmol/L,dNTPs浓度为0.68mmol/L,Mg^2+浓度为2.08mmol/L。[结论]研究结果为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杜鹃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利用正交设计L16(45)方法对迎红杜鹃(Rhododendron mucronulatum Turcz.)ISSR-PC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roducts)反应体系的5因素(TaqDNA聚合酶、Mg2+、DNA模板、dNTP、引物)在4个水平上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ISSR-PCR反应体系各因素在设定的不同水平对PCR反应结果都有影响,其中引物浓度的影响最大;筛选出了各反应因素的最佳水平,建立的迎红杜鹃ISSR-PCR反应最佳体系(25μL)为2.0μL10×Buffer、0.3μL Taq DNA聚合酶(5U/μL)、2μLDNA模板(20ng/μL),2.5μL dNTPs(2.5mmol/L)、2μL引物(10μmol/L)。  相似文献   

5.
水分胁迫对2种基因型杜鹃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盆栽西洋杜鹃(Rhododendron hybridum)和毛鹃(Rhododendron pulchrum)为材料,研究了在连续干旱、水湿胁迫下两种杜鹃所发生的生长和生理生化响应。试验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西洋杜鹃和毛鹃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及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叶片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枯和死亡现象;MDA含量和叶片电导率显著上升;可溶性糖含量上升,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其中SOD活性在中度干旱胁迫下达到最大值,CAT和POD则在轻度胁迫时含量最高;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各项生理指标对比表明西洋杜鹃比毛鹃耐旱。在水湿胁迫下,西洋杜鹃和毛鹃植株受害较轻,未出现死亡现象,叶片各项生理指标变化相对平缓,且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明显;随着水湿胁迫程度的加强,西洋杜鹃的叶绿素含量与抗氧化酶活性等比毛鹃下降更明显,表明毛鹃更耐水湿胁迫。本研究表明,在一定时间内杜鹃属植物能更好地适应水湿环境。  相似文献   

6.
研究西洋杜鹃茎尖再生植株无菌培养物建立、初代培养、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 4个技术环节 ,最终建立西洋杜鹃组培快速繁殖技术体系。试验结果按最佳处理计算 ,一个外植体年理论增殖系数可达到 2 6× 10 5。植物组培快繁技术是解决西洋杜鹃种苗缺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1978年上海方塔园建园之初园内引进种植了300盆西洋杜鹃,据档案记载,有近30个品种,是当时方塔园的一大品牌。虽然在历届专业技术人员的悉心养护下这批园藏西洋杜鹃被保存的较好,但随着自身生长的老化、栽培环境的限制、技术人员的断层等原因,导致园内大部份40年以上树龄的西洋杜鹃虽尚能每年开花,但树势日渐衰颓,更有不少盆栽在悄无声息中慢慢死去,遗憾的是,部分西洋杜鹃老品种也随之失传,故而对承载了百年中西园艺文化交流的传统老品种西洋杜鹃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已迫在眉睫。为有效保护上海方塔园西洋杜鹃珍稀品种,通过对园藏西洋杜鹃生长衰颓、树型欠佳等原因的分析,提出从栽培技术、技术人员培养、改善设施等方面进行措施落实,并对实施抢救性保护措施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与采取的措施及实施后取得的初步成效进行分析,为老桩西洋杜鹃进行有效的保护和改造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8.
西洋杜鹃栽培管理与花期调控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不同花色西洋杜鹃品种嫁接到毛鹃上.应用修剪、控温、喷水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花期控制技术措施,使西洋杜鹃花定期集中开放.提高了西洋杜鹃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9.
西洋杜鹃是一种观赏价值高的盆花。该文总结了西洋杜鹃设施栽培中的快速繁殖、栽培管理和花期调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杜鹃花属植物基因组DNA RAPD-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通过系统比较研究,确立了杜鹃属植物RAPD-PCR的最佳反应体系,即20μL反应体系中:模板DNA(10 g.L-1)1.5μL;10×PCR buffer 2μL;Taq酶(0.5 U.μL-1)0.3μL;引物(0.8μmol.L-1)4μL;MgCl2(25 mmol.L-1)1.8μL;dNTPs(dATP、dCTP、dTTP、dGTP各含1.0 mmol.L-1)0.6μL。经试验验证,该反应体系重复性高,扩增条带亮度均匀,弥散现象少。  相似文献   

11.
以荷花叶片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材料,通过对影响ISSR-PCR扩增效果的一些因素,如dNTPs浓度、Mg2+浓度、TaqDNA聚合酶用量、引物用量、模板DNA用量以及退火温度等进行筛选和优化,确立了可用于荷花ISSR-PCR分析的最适宜的PCR反应体系:20μL PCR反应体积含0.4 mmol.L-1dNTPs、3.5 mmol.L-1Mg2+、1.5 UTaqDNA聚合酶、0.4μmol.μL-1引物、3 ng模板DNA。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2 min,94℃变性30 s,54.5℃退火30 s,72℃延伸1 min,45个循环,最后72℃延伸7 min,置4℃保存。应用该ISSR体系对6份荷花种质进行了扩增,证实了该体系的适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以福建含笑叶片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材料,对影响ISSR-PCR扩增效果的一些因素,如dNTPs浓度、Mg2+浓度、TaqDNA聚合酶用量、引物用量、模板DNA用量以及退火温度等指标进行筛选和优化,确立了可用于福建含笑ISSR-PCR分析最适宜的PCR反应条件:20μL PCR反应体积中含0.4 mmol.L-1dNTPs,2.5 mmol.L-1Mg2+,1.5 UTaqDNA聚合酶,0.6μmol.μL-1引物,30 ng模板DNA。PCR扩增程序:94℃预变性2 min,94℃变性30 s,47.3℃退火30 s,72℃延伸1 min,45个循环,72℃延伸7 min,4℃保存。应用ISSR体系对5份福建含笑种质进行了扩增,证实了该体系的适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濒危树种格氏栲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濒危珍稀树种格氏栲为材料,对ISSR反应体系中的各个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优化筛选.首次建立可用于格氏栲ISSR-PCR分析的反应体系:20μL PCR反应体系中包括1ng·μL-1模板DNA,0.10 mmo1·L-1dNTP,2.0μL 10×PCR buffer (缓冲液),0.2μmol·L-1引物,0.037 5...  相似文献   

14.
九节茶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九节茶叶片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材料,对影响ISSR-PCR扩增效果的一些因素,诸如dNTPs浓度、TaqDNA聚合酶用量、引物用量、模板DNA用量、退火温度以及循环次数等指标进行筛选和优化.结果表明:20μL ISSR反应体系含10×PCR Buffer、0.4 mmol.L-1dNTPs、2 UTaqDNA聚合酶、0.6μmol.μL-1引物、5 ng模板DNA;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2 min,94℃变性30 s,44.8℃退火30 s,72℃延伸1 min,35个循环,最后于72℃延伸7 min,置4℃保存.应用该ISSR体系对10份九节茶种质进行了扩增,证实了该体系的适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牡丹ISSR-PCR反应体系正交优化设计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王佳  胡永红  张启翔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465-6466,6484
以“凤丹(”Paeonia ostii)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牡丹ISSR反应体系的影响因素,建立了适合牡丹的ISSR反应体系及程序。10 lμ反应体系为:1×反应缓冲液,2.5 mmo1/LMg2+,0.4 mmo1/LdNTPs,1.0 UTaq聚合酶,0.75μmol/L引物,10~20 ng模板DNA。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3 min;94℃变性45 s,45~60(℃不同引物退火温度各异)复性45 s,72℃延伸90 s,35个循环;72℃延伸7 min;4℃保存。通过梯度退火试验,确定不同引物的退火温度。  相似文献   

16.
胡萝卜ISSR反应体系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改良CTAB法提取胡萝卜基因组DNA作为ISSR-PCR模板,通过单因素试验建立了一套适合胡萝卜ISSR-PCR的优化的反应体系,即25μL反应液中含10×buffer2.5μL,2.0mmol.L-1Mg2+,200μmol·L-1dNTPs,Taq酶1.5U,引物0.5μmol·L-1,DNA模板20ng。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4min,94℃变性40s,48~58℃退火45s,72℃延伸2min,进行35个循环,72℃延伸8min,在16℃保存。应用该优化反应体系筛选出了24条有效引物。  相似文献   

17.
白木香基因组DNA的提取及ISSR反应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以白木香为试验材料,研究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并优化ISSR-PCR反应体系。[方法]利用快速提取仪和微量液氮法提取DNA,并对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单因素筛选。[结果]微量液氮法提取的DNA质量好于快速提取仪,但2种方法得到的DNA对后续ISSR研究没有明显的差异。同时,建立了最适的白木香ISSR-PCR体系,即25lμPCR反应体积中,1×PCR buffer,2.0 mmol/L MgCl2,4ng/μl模板DNA,200μmol/L dNTPs,1.1 UTaqDNA聚合酶,0.4μmol/L引物。最佳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然后进行45个循环,94℃变性45 s,复性温度根据各引物的TM值略低1~2℃,45 s,72℃延伸75 s,循环结束后72℃延伸7 min。[结论]优化系统的建立为进一步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白木香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改良的CTAB法提取的寒兰(Cymbidium kanran Makino)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单因子试验建立最适的寒兰的ISS-PCR反应体系。结果表明,适宜寒兰ISSR-PCR反应体系的扩增条件为:25 μl PCR 反应体积中,1×PCR buffer,2.0 mmol/L MgCl2,300 ng 模板 DNA,200 μmol/L dNTP,1.40 U Taq DNA 聚合酶,0.4 μmol/L 引物。最佳扩增程序为:94 ℃预变性 5 min,然后进行40个循环:94 ℃ 变性 30 s,复性温度根据各引物的Tm值略低1~2 ℃,30 s,72 ℃ 延伸 50 s,循环结束后 72 ℃ 延伸7 min。  相似文献   

19.
以兜兰为试材,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总DNA,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Mg2+浓度、dNTP浓度、引物浓度和Taq DNA聚合酶用量对ISSR-PCR扩增的影响,并通过梯度PCR确定最佳退火温度,最终建立兜兰ISSR扩增反应体系。最佳反应体系为:25μL体系中,含10×PCR buffer 2.5μL、1.5mmol/L Mg2+、0.15mmol/L dNTP、0.6μmol/L引物、1.0 UTaq酶和40 ng模板DNA。反应程序为:94℃5 min,94℃30 s,56.2℃45 s,72℃1 min,共40个循环;72℃延伸7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