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紫甘蓝不同叶位叶片色素含量及需光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早红和超紫为试材,研究紫甘蓝结球初期上、中、下位叶片的色素含量及需光特性.结果表明,两个紫甘蓝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均以上位叶最低,中、下位叶差异不明显;花青素含量则以上位叶最高,中位叶最低.不同叶位叶片的PLA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差异水平与花青素含量相似.光合速率以中叶位最高,上位叶最低.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作用光饱和点为908~1 038 μmol·m-2·s-1(早红)和853~1 058 μmol·m-2·s-1(超紫),中位叶>上叶位>下位叶;光补偿点为63~140 μmo1·m-2·s-1(早红)和38~78 μmol·m-2·s-1(超紫),上叶位>中位叶>下位叶.  相似文献   

2.
春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系统地研究了不同营养条件下,掖单4号春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是显著的正相关。单叶一生、植株生育期内叶片叶绿素含量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分别出现在叶片展开后的10~15d左右和灌桨期。植株不同叶位间比较,叶绿素表现为中位叶>上位叶>下位叶,与光合速率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红枫Acerpalmatum‘Atropurpureum’的春季叶色变化规律。发掘红枫叶色表现与叶片色素质量分数之间的内在关联.通过用分光光度计和叶色扫描测定了红枫春季叶色变化过程中不同叶位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与叶色的明度参数L,色相参数0*和b*值。结果表明:随春季时间推移,各叶位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均逐渐上升,类胡萝l、素质量分数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上位叶和中位叶中花色素苷相对含量先略有上升然后下降.而花色素苷相对含量与总叶绿素质量分数的比值变化则与下位叶一致.呈逐渐下降的变化规律。与上位叶相比,下位叶的叶色红色程度。‘值随花色素苷的下降而下降很快,即叶色转为绿色的时间较旱.影响植株的整体观赏性。图6表1参15  相似文献   

4.
[目的]石榴杂种后代不同叶片颜色的成因。[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对8个石榴杂种单株和2个亲本对照单株生长期叶片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的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在生长初期,叶片表现红色的4个单株花青素含量均高于对照,其中5号单株花青素含量最高,达到4.12mg/g;叶片表现黄绿色的4个单株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变化趋势与对照基本一致,其中4号单株叶绿素的含量和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值最高,而3号单株叶绿素a/叶绿素b的值最低。在生长旺盛期,8个石榴单株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与对照无明显差异。经方差分析,不同石榴单株在不同的生长期其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石榴单株间花青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石榴单株在不同的生长期其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值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石榴杂种后代间叶片颜色不同是由于生长期花青素、叶绿素含量和比值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石榴杂种后代不同叶片颜色的成因,采用分光光度法对8个石榴杂种单株和2个亲本(母本豫大籽、父本突尼斯软籽)对照单株生长期叶片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生长初期,叶片表现红色的4个单株花青素含量均高于对照,其中5号单株花青素含量最高,达到4.12mg/g;叶片表现黄绿色的4个单株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对照基本一致,其中4号单株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值最高,而3号单株叶绿素a/b最低。在生长旺盛期,8个石榴单株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与对照无明显差异。经方差分析,不同石榴单株在不同的生长期其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石榴单株间花青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石榴单株在不同的生长期其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值无显著差异,可以初步得出石榴杂种后代间叶片颜色不同是由于生长期花青素、叶绿素含量和比值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银杏磷素营养及其营养诊断方法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施磷量和银杏植株不同叶位叶片全磷量及单叶重的测定,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银杏上位叶的全磷含量比下位叶的高,单叶重则相反,下位叶的比上位叶的高,施磷量对叶片全磷和单叶重有丰明显的影响,供磷偏低或过高,都使叶片全磷含量和单叶重下降,长枝条8,12位叶的全磷量与施磷量的回归关系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其叶片全磷量能反映供磷水平;8位叶的单叶重与施磷量间的回归关系达显著水平,其单叶重能反映供磷水平,  相似文献   

7.
以红叶李(Prunus cerasifera Ehrh.cv.atropurpurea Jacq)、红叶桃(Prunus persica f.atropurpurea Schneid)、美人梅(Prunus×bliriana‘Meirenmei’)等3种李属红叶树种为材料,从2007年5月~2007年10月每月测定1次叶片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花青素含量以及相关生理物质含量或活性,分析了3树种叶片色素含量和相关生理物质在生长季中的变化规律及相关关系。结果显示,3树种叶片中花青素含量及花青素含量与叶绿素含量的比值均表现为先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规律,这种变化与叶色的年变化基本一致。叶绿素含量表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S形变化规律,第一个高峰出现时间和花青素一致,均在5月份。3树种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基本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W形变化规律。美人梅和红叶桃花青素含量与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3树种花青素含量与叶片pH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变化无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日光温室黄瓜不同叶位叶片光合作用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日光温室黄瓜叶片的Pn和CE以中、上位较高 ,尤其是第 4位叶最高 ,顶部叶和中下位叶次之 ,下位叶最低 ,光合作用饱和光强也以中位叶最高 ,但光补偿点多随叶位的下降而降低 ,基部弱光和CE降低是导致下位叶Pn降低的主要原因。在黄瓜生长期内 ,各叶位叶片的Pn随PFD的升高而增大。不同叶位叶片Pn的日变化规律基本相同 ,均呈单峰曲线型 ,高峰出现在 12时左右。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 ,植株各层次叶片的光量子通量密度逐渐降低 ,尤其是中下部叶片降低幅度较大。种植密度对上位叶的Pn影响不大 ,但对光补偿点影响较大 ;下位叶的Pn及其饱和光强多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但不同密度处理的光补偿点差异不显著。黄瓜叶片对光强有一定的适应和调节能力 ,表现为光照越弱 ,AQY越高 ,对光的利用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七个品种(系)大豆样品初花期根系、下位叶和上位叶中Mn、Fe、Zn的含量。结果表明:七个品种Mn的分配均值是根系<上位叶<下位叶。而Fe、Zn分配是根系>下位叶>上位叶,但不同品种(系)间有差异。对4个不同品种的大豆用不同浓度Mn~(2+)营养液进行水培试验,其分配含量是根系>下位叶>上位叶,且植株各部位含Mn量随介质Mn~(2+)浓度的提高而增加;Fe、Zn含量则因品种而异。  相似文献   

10.
低温胁迫下川西北冬小麦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9个绵阳小麦新品系在苗期低温胁迫下旗叶与倒二叶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类型的小麦在不同时期的叶绿素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在苗期低温胁迫下,不同品种小麦旗叶和倒二叶在开花期和灌浆期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大致相同,都表现为先缓慢升高,在灌浆初期或灌浆中期达到最高峰随后慢慢下降,在灌浆后期下降较快,灌浆末期表现最低.苗期低温胁迫并未对小麦中后期旗叶和倒二叶叶绿素含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利用基质栽培水肥一体化技术,设计不同镁素营养供给水平(0、0.5、1、2 mmol/L),研究镁对无限生长型番茄镁吸收利用及果实品质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缺镁和低镁处理,蕃茄菌植株镁含量分布为下位叶上位叶中位叶;正常和高镁处理,下位叶中位叶上位叶,缺镁会促进镁素向上移动;缺镁显著降低果实的产量和品质,高镁处理果实的产量和品质则略有下降;植株生长后期受到高温胁迫,诱导植株镁钙缺乏症状出现,严重影响番茄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不同彩叶植物叶片中叶绿体色素含量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金叶女贞、紫叶桃、紫叶李和紫叶小檗等不同彩叶植物叶片中的叶绿体色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金叶女贞单位重量叶片中各种色素含量均低于小叶女贞,叶绿素含量(a b)与类胡萝卜素含量的质量比值仅1.90:1,远小于小叶女贞的质量比值5.17:1;金叶女贞叶绿素a/b的比值显著大于其他植物,但叶绿素a,b和花青素含量却很低;紫叶桃叶片中各类色素含量均高于绿叶桃.紫叶桃、紫叶李和紫叶小檗3种紫叶植物中,紫叶桃含有的叶绿体色素最多,但花青素含量最少;紫叶小檗与紫叶桃正好相反,叶绿体色素含量较少,而花青素含量最高.紫叶李居于二者之间.最后讨论了彩叶植物叶片中色素含量与叶色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小麦开花及灌浆期叶片叶绿素含量与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小麦开花及灌浆期叶片叶绿素含量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方法]以9个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系为材料,对旗叶和倒二叶的叶绿素含量、千粒重、穗粒数、单穗重等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类型的小麦在不同时期叶绿素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小麦旗叶和倒二叶在开花期和灌浆期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大致相同,都表现为先缓慢升高,灌浆1、2期达到最高峰后慢慢下降,灌浆3期下降较快,灌浆4期表现最低。旗叶在灌浆2、3期的叶绿素含量与单穗重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灌浆2、3、4期的叶绿素含量分别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倒二叶在开花期和灌浆1、2、3期叶绿素含量分别与单穗重和千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倒二叶在灌浆3期与小区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为小麦高产育种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玉米植株各叶片净光合生产率的消长规律不尽相同,大体分为两类,中下位(1-9叶)为双峰曲线,有的年份1-2叶呈单峰曲线,最高值出现在展叶后的初期而后迅速下降,功能期较短。中上位叶(10-21)为多峰曲线,功能期随叶位的上移而加长,顶叶又稍有缩短的趋势。在整个生育期中,出现明显的峰谷变化,于苗期(三叶期左右),雄穗生长锥伸长一裂片期,雄穗小花分化期,抽雄期,籽粒建成初期,籽粒灌浆高峰始期出现六个高峰期。与叶片干物质积累输出动态以及叶绿素含量消长过程大体相对应。不同序位叶组净光合生产率也有显著差异。1981年下位叶>上位叶>中位叶;1982年上位叶>下位叶>中位叶。同一叶片不同部位中上部>中部>基部。光合作用的日变化,上午明显大于下午,而上午在10—12时出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5.
叶面施肥对烟叶中K和Zn元素的吸收与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缺K或缺Zn烟叶在叶面增施K或Zn肥后,烟叶对K或Zn元素的吸收以及在不同叶位间的转运和分配规律。[方法]采用水培试验,控制不同供K(0、1、2、3、6、12、24和48 mmol·L~(-1))或Zn(0、0.1、0.2、0.4、0.6、0.77、3.08和6.16μmol·L~(-1))水平,研究烟叶合适的K或Zn含量及缺素临界值;对缺K或缺Zn烟株的中位叶(倒3叶)施用30 g·L~(-1)KNO_3或3 g·L~(-1)ZnSO_4溶液,分别于处理后0、0.04、0.17、0.5、1、2、4、7、14和21 d取样,测定中位叶及上位叶、下位叶的干质量和元素含量。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与能谱分析(EDS)测定3个部位叶片主叶脉或叶柄不同组织K、Zn的相对含量。[结果]营养液供K水平低于4 mmol·L~(-1)或供Zn水平小于0.4μmol·L~(-1)时,会明显影响烟株生长;烟叶缺K或缺Zn的临界值分别为11.5%和14.2 mg·kg~(-1)。对缺K或缺Zn烟株中部叶片(倒3叶)施用K或Zn肥,K或Zn在不同叶片间的转运速度很快,0.04 d后即转运到上位叶或下位叶;上位叶K含量明显高于下位叶,说明K优先向上位叶转运;而下位叶Zn含量大于上位叶,Zn会大量积累在下位叶。能谱分析表明:K容易向幼嫩的分生组织转运;K可以同时通过韧皮部和木质部向上位叶及下位叶转运,但通过韧皮部转运较多;烟草叶片叶脉内K主要分布于薄壁组织,中位叶施K肥后,上位叶、中位叶、下位叶的近轴表皮、近轴薄壁组织、维管组织、远轴薄壁组织和远轴表皮的K相对含量均增加,薄壁组织增加较多。[结论]叶面施K肥后,K可以同时通过韧皮部和木质部快速向其他缺素叶片转运,K优先向上位叶转运。而叶面施Zn肥后,Zn能快速向上位叶、下位叶转运,且在下位叶有大量的积累。如果烟株严重缺K,建议每隔4 d重复叶面喷施30 g·L~(-1)KNO3溶液;对于缺Zn烟叶,喷施1次3 g·L~(-1)即可起到明显的补Zn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红茎紫花苜蓿的色素成分和呈色机理。【方法】以红茎和绿茎紫花苜蓿为材料,采用化学显色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茎和叶中的色素种类以及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苷和缩合单宁的含量。【结果】红茎紫花苜蓿茎中主要含花青素苷和类黄酮,绿茎紫花苜蓿茎中不含花青素苷;红茎和绿茎紫花苜蓿叶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高于茎中的含量(P<0.05),但不同颜色茎间、叶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红茎紫花苜蓿茎中的花青素苷和缩合单宁含量及花青素苷与总叶绿素比值均显著高于绿茎紫花苜蓿茎中的对应指标(P<0.05)。【结论】花青素苷和缩合单宁含量增加是紫花苜蓿茎秆呈现红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以北美红栎一年生播种苗为试验对象,通过对北美红栎进行不同肥料、肥量的处理与观察,探讨了不同施肥情况对北美红栎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各指标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北美红栎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肥料施用量的增长,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也相应增加;氮肥、复合肥对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总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磷肥对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4种肥料对叶绿素b含量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磷肥、复合肥的施用对叶绿素a/叶绿素b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而氮肥、钾肥对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集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叶,以酸性甲醇(含1%盐酸,体积比)浸提,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提取液中的花青素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同一部位叶花青素含量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显著的变化;同一时期花青素含量表现为上部位叶中含量高于下部位叶,温度、光照是影响花青素合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以一、二年生沪油018幼树为试材,分析了设施栽培条件下三种限根处理对幼树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叶片干重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设施栽培中,限根幼树秋季枝条停长后不同叶位叶片叶绿素含量,三种限根处理均表现为"升-降-升"的变化特点;相同叶位表现为处理TR2各个叶位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均低于CK和TR1,CK仅在第1、8叶位较TR1高,而其它叶位均低于TR1.(2)测定沪油018幼树盛花后19d~262d期间叶绿素的动态变化过程,发现不同的限根处理下Chla、总叶绿素含量与Chl(a/b)的变化均表现"降-升-降"的变化规律.不同的限根方式对Chlb的季节变化进程的影响差异显著.(3)在叶片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限根方式比叶重的季节变化趋势差异极其显著,但总趋势基本呈上升状态.(4)叶片干重含水量%的季节变化的总趋势呈下降趋势,不同限根处理之间的变化动态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0.
‘艳红’、‘金色秋天’均是从红花槭实生群体中选育得到的良种,其秋叶分别呈现艳红色和金黄色。为了揭示红花槭秋季叶片变红或变黄的生化水平代谢机制,以这两个无性系良种为试材,分别在5个不同发育阶段对叶片中的叶绿素、花青素苷、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的含量及叶片pH值进行测定,并对变色后的花青素苷的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在转色期,两者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金色秋天’在转色末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仅为0.06 mg·g-1;在相同时期,两者叶片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不显著,其含量随变色过程呈下降趋势;两者可溶性糖的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转色中期达到峰值;叶片pH值变化不显著;分光光度法检测表明,变色后,‘艳红’的花青素苷含量上升约3倍,而‘金色秋天’的花青素苷含量上升幅度较小。液相色谱(HPLC)分析表明,两个良种叶片中花青素苷均以矢车菊素为主,占95%以上,另含少量飞燕草色素;叶片转色后,‘艳红’中的矢车菊素含量是‘金色秋天’的2.6倍。结果显示,叶绿素含量的降低与矢车菊素类花青素苷的合成是红花槭叶片秋季呈色的主要决定因素,其中红叶的形成与矢车菊素含量的倍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